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人物正文

什么 在南方电网干快递还能成专家?

2016-11-30 10:50来源:南网50Hz关键词:南方电网南方电网高级技术专家电网调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苏寅生回忆,公司成立之初,电网相对薄弱,西电东送通道存在突出的动态稳定问题,并出现了若干次省间电网的低频振荡事件。当时南方电网的调度运行人员还不具体独立分析和治理动态稳定问题的能力,通过向中国电科院老专家学习并开展共同研究,苏寅生和同事们确定了振荡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从2003年起杜绝了区域间的弱阻尼低频振荡,并掌握了动态稳定分析和控制技术。通过这个实例,他更加深刻认识到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南方电网相关技术和人员技能存在的差距,这是“无止境”的第一课。

年轻的苏寅生深感自己能力不够,用他自己的话说,感到“十分无力”,也因而下定决心做一些分析研究。

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发现了前进的方向。

科研、生产,如何能两全?

然而总调并不是一个研究性的部门。苏寅生要做研究,意味着额外的付出,以及额外的压力。

很多希望在工作中有所突破的人,也许对此颇有感受:明明做好了计划,却经常被各种其他工作所打断——

但是在做好总调工作的同时,苏寅生还能结合南网实际,编制了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的技术标准;组织对电力设计、调度、试验研究等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稳定分析技术的培训,提升安全稳定分析整体水平。同时苏寅生还致力于仿真研究和仿真软件开发应用,推动电网主要元件的实测建模。通过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南方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技术日臻成熟完善。

这说着简单,但如何在一个全天都要随时响应的岗位上,兼顾科研这么繁重费脑的工作,莫非其中有独门秘诀?

对此,苏寅生坦言:自己在科研和生产工作之间,也经常“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冲突,十分头疼。不过幸好,对于如何兼顾科研与生产,他还略有心得。

“首先,生产第一位,要以运行为重。生产是根本,科研是锦上添花。”苏寅生强调说。在他看来,生产的需要是研究的动力,而研究的的成果,也必须要让生产接受,因此,两者结合才是出路,遇到冲突时,以生产为重也是必然,因为研究成果可以等一等,但用户用电不能等。“其实,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评价研究成果,我也是这个标准——要有利于推动生产。”他补充说道。

其次,为了减少两者的冲突,“做好自己的工作项目管理十分必要”,而苏寅生的第二个建议是:“每年想好年度工作,把计划分解到月度工作当中。并且时时对照进度进行调整。”苏寅生说:“科研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会遇上时间、技术上的困难是正常的。一方面,自己要时时对照计划,把握进度;另一方面,公司为我们进行科研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生产和科研的关系。”

但毕竟人也有惰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也会有,如果遇到计划不得不被打断、延后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该加班还是多一些加班,做好两边的工作。”苏寅生笑着回答,“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进度,及时调整,落后了,就赶上。”

苏寅生说,人都有惰性,进度落后了就要赶上,所以,“该加班还是加班吧”。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苏寅生和同事又感到了忙碌的压力。

2016年南网科技创新年度工作会和半年工作会,以及《公司“十三五”创新驱动规划》,为南网的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电网安全分析和控制领域,智能调度、态势感知已经成为国内电网外技术热点和电网调度的发展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方兴未艾,在电网中的应用潜力巨大。而苏寅生也瞄准了上述课题,争取为电网运行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一方面,是时刻不能松懈的调度工作;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的研发工作。真的不会“压力山大”吗?

压力当然大,但却不是最大的时候。

苏寅生回忆道,当年部门刚成立,人也比较少,每人各有一摊任务,当有一段时间,正好赶上两位前辈先后离开,于是很多很多工作落在还是新人的自己身上。经验不够,任务又重,结果可想而知。

“但有压力并不是坏事。”苏寅生说。正如他的研究之路,系统分析存在缺陷,给工作带来了压力,才有了后来的技术探索。巨大压力,也让苏寅生得到了很大锻炼,而顶住压力之后,他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认可。

苏寅生说:“压力,对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其实也是机会——年轻人不要怕承担重任,不要畏难,多参与一些工作,就是多获得一些机会。年轻人要沉下心,做好工作、充实自己,然后得到重视。有独挡一面的机会,就该鼓励自己去做好。”

坚持,方向在哪里?

技术人员做久了,可能都会在某个时期遇到一个选择:

我是否要在技术岗位上继续下去,要不要适时地扩展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比如,向管理岗位转型?

苏寅生也曾面对这种选择。2009年底公司组织技术专家选聘,对于已经是处长助理的苏寅生来说,选择起来有些纠结,“有领导和同事们鼓励我申报专家,而更多的则是劝我继续留在管理岗位。”

于是,思考之后,苏寅生做出了决定。

“最终我选择了申报专家,从我的切身经历说明,和管理通道比较起来,走技术通道一样能够发挥专业特长,为公司、为社会做出同等的贡献。技术之路不好走,但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极致,还有很多空间去思考和探索。”

后来,南方电网就多了这样一位来自总调的高级技术专家。(作者 黄昕 徐娜 摄影谭克强)

延伸阅读: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先去南方电网做技术专家…

南方电网首席技术专家饶宏:逐梦30年 树立中国直流输电技术品牌

原标题:什么?他在南方电网干快递竟还成了专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方电网查看更多>南方电网高级技术专家查看更多>电网调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