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滁州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 建成大唐滁州火电厂一期启动二期项目(全文)

2016-12-02 10: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燃煤发电滁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八章   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

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战略引领,依托苏皖交界、无缝对接苏浙沪的地理优势,全面推动与苏浙沪的一体化,打造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先行区。进一步发挥苏滁现代产业园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全市开发园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建设长三角腹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快融入长三角市场体系建设,依托长三角市场需求,推动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打造长三角优质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积极参与长三角城镇体系建设,推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第二节  推动融入南京都市圈

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全面深化与南京在规划、交通、产业、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依托南谯、来安、全椒、天长等部分区域,以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与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等高对接,推动产业转移、科研转化、人口集聚,着力打造区域统筹、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江北协同发展区,努力建设皖苏跨省合作创新示范区。支持天长、来安、南谯与南京、扬州加强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协同发展。

第三节  积极参与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

全面参与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加强定远、凤阳、明光与皖北、苏北相邻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流域水利、航运、产业、扶贫等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共同打造沿淮生态经济带,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紧抓淮河海运条件改善的机遇,依托引江济淮、铁路等重大工程实施,增强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促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围绕振兴皖北发展有利政策,积极参与南北结对合作,推进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建设,支持定远与肥东、明光与肥西开展园区结对共建。

第四节  深化与合肥经济圈经济协作

深化与合肥经济圈协作,以便捷交通为重点,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联动共享为依托,实现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重点加强定远、全椒与合肥相邻区域的产业协作和配套发展,着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形成合滁协作带,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产业聚集地。

第十九章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借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品牌效力,坚定不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努力当好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第一节  大力推进产业招商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突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产业。着力引进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研发机构,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创新项目,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密切跟踪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动态,谋划推进服务业对外招商项目。

第二节  搭建定向精准招商平台

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对接,吸引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来滁投资。加强与央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在京央企和知名民企的对口招商。依托“徽商回归”工程,加强与在外安徽商会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徽商企业来滁投资发展。借助国家和我省涉外、涉侨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面向港澳台和境外的经贸招商活动。

第三节  改革创新推动招商工作

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和创新,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依法依规用活用好招商引资政策,提高政策的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把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关,提高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明确投资企业监管的目标、内容、方式,逐步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备案、信息报告、信息共享等制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善于项目谈判的专业化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引资的有效性。

第二十章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园区集群发展、绿色集约,逐步实现全市园区转型升级、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强化开发园区增长极作用

创新园区发展理念、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促进专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统筹建设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争创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十三五”期间,园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切实发挥增长极作用。加快推进滁州经开区三次创业,率先建成“千亿园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苏滁现代产业园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苏州工业园升级版。支持天长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凤阳经开区、定远盐化工业园省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第二节  创新开发园区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打造优质高效软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支持汊河经济开发区与汊河镇、秦栏开发区与秦栏镇等开展镇区一体化发展。鼓励开发区与省内外、国内外各类主体探索跨区域合作共建新机制,建设合作园区和合作联盟。探索镇园合作共建模式,在全市县域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开辟乡镇板块,建设“园中园”,引导乡镇将产业、项目和人口向园区集中。

专栏23   “十三五”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主要建设目标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园区经济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成为引导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力争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进入全国先进开发区行列。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宜业宜居的生态园区。

◆苏滁现代产业园。积极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营养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园区经济高速高效发展。力争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冲刺500亿元。奋力推进“四区”战略,即:2016年,争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产业转移合作试点区;2017年,争创省级绿色生态城区;2020年,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长经济开发区。加快仪表电缆、电子信息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力争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天长秦栏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园区框架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经营(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来安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集聚、结构优化、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文具、新能源、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功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到2020年,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0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税收收入9亿元。

◆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原则,把汊河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榜样区、同城发展的示范区、产城一体的先导区、宜居宜业的风光带,努力争创省级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2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税收收入10亿元。

◆全椒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机械制造业、电子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努力争创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定远经济开发区。依托资源优势与发展基础,把握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入皖北战略的有利契机,深入推进改革与创新,把经开区打造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样板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商产业园和省级智能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基地。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定远盐化工业园。以盐化工为基础,大力发展氯碱深加工、乙炔深加工、氢深加工及精细化工、硅氯氟、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五大产业链。到2020年,把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超600亿元。

◆凤阳经济开发区。加快园区 “二次创业”步伐,推进小岗产业园建设,当好全县经济发展“火车头”。围绕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

◆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以硅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培育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配套产业,加快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全省南北合作示范园区。力争到2020年,园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明光经济开发区。壮大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成长性产业。到2020年,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300亿元。

◆琅琊经济开发区。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主导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到2020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家、力争8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冲刺100亿元,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南谯工业开发区。依托滁州高教科创城建设,大力发展光电新材料、智能电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力争到2020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均较2014年实现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各项指标保持在15%以上的年均增速。

第二十一章  加快发展外经外贸

第一节  加强外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融入长三角通关一体化进程,深化与沿海沿江口岸协作,积极争取建设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提高现有保税仓库营运水平,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滁州海关天长通关监管中心,创造条件实现“海关、国检、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四位一体发展。加快申建滁州无水口岸,推进天长玩具、来安禽类产品、滁州电子元器件等出口示范区建设。

第二节  构建便利化贸易投资体制

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跟进准入前国民待遇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监管平台,实现与海关、商检、国税、外汇等监管部门之间的系统对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搭建政银企互动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退税等更加便利化的外贸服务。

第三节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用足用好各级各类外贸扶持政策,学习借鉴国家自贸区等可沿用的政策,培育一批重点成长型外贸企业,支持本地实体贸易型企业发展,不断巩固壮大出口主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云伙计等服务外包电子平台做大做强。积极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进一步带动大宗商品进口。到2020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达1500家以上,其中进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100家,超千万美元企业50家,超亿美元企业10家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滁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