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旋翼和风轮, 这两种分别运用在直升机和风电机组上的空气动力产生装置,组成了孙如林一生的学习、研究、工作线索。虽然他们时常交织一处,又偶尔各有偏重, 但沿着这条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管窥到,风电技术是如何从军工惠泽于民用,由保护家园向造福人类蜕变的。
接触风电事业
将孙如林的注意力,从平行地面旋转的直升机旋翼和桨叶,引入到垂直地面旋转的风电机组风轮和叶片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是1978 年,福建省电力局想用直升机退役旋翼桨叶改为风电机组风轮叶片。
彼时的孙如林正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直升机所)总师系统办公室任副总师。按矩阵管理模式,纵向分工负责预先性课题研究,即预研总师;横向按专业能力负责直升机旋翼系统技术把关。
1978 年以前,我国还难以自主研制专用于风电机组的叶片,因此,福建省电力局研制FD21- 55 千瓦风电机组时,希望能够利用直升机退役桨叶改为叶片,这项任务由中国直升机所承担。
作为国家"六五"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FD21-55 千瓦风电机组于1982 年5月在福建平潭风力发电试验站并网运行成功。这款机组由福建省电力中心实验所、福建省机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设计,福州发电设备厂完成样机试制。该机组最明显的特征是高16.2 米的水泥制塔架,另一明显的特征是叶片。它的风轮为水平轴下风向布置,自动调速调向。叶片采用直- 5 型直升机退役桨叶,并由孙如林通过计算,将风轮直径由21 米改为18 米。
"实验结果是可以发电,但是Cp 值很低,只有0.22。因为直升机旋翼是受发动机驱动旋转产生需要的气动力,而风轮是吸收风能而旋转带动发电机旋转。从轴向动量理论看,气流穿过旋翼后是收敛的,而风轮是发散的,所以选用直升机桨叶做风轮叶片效率较低。"孙如林解释。
但直升机却有一种飞行状态,即当直升机发动机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旋翼旋转是利用下降的相对气流,使用自转产生升力平衡直升机重量缓慢下降,这种状态称直升机自转下滑状态,即风车状态。孙如林认为,正是由于该状态与风轮气动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从风中获取能量。所以在技术上,直升机专业人员进入风电叶片行业较为容易。
"六五"期间(1981 年至1985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安排了对3 千瓦风电机组的科研攻关、推广工作,并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攻关单位。中标单位最终确定为两个,北方中标的是太原一家企业,南方则是中国直升机所。中国直升机所任命孙如林为该攻关项目总设计师。他的团队共用近3 年时间,完全按照直升机设计流程自主完成了3 千瓦机组的设计、制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地面试验、整机吹风实验和外场运转测试。
"设计采用水平轴,上风向型式,风轮直径6.6 米,塔高分别为10 米、12 米。采用离心变距系统,大风保护采用折尾系统。完成地面试验后,整机安装在四川29 基地低速风动所,8 乘6 米风洞进行1 个月吹风试验。受到时任低风速所长贺德馨的不少帮助和支持,吹风经费由国家科委直接支付。"孙如林回忆,"经过测试,该机组风轮的Cp 值等于0.44,并能够在不到每秒3 米的风速下启动。各种试验工况机组平稳,变距系统、变桨过程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其风洞实验最大风速达每秒18 米,大风保护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这是我国风电机组首次进入风洞试验。此后该样机安装在福建平潭岛风电场,进行运行测试,其结果也达到了攻关任务书的要求。
实际上,北方单位研制的3千瓦样机也装在平潭岛风电场,其机型为失速型,但由于启动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仅将中国直升机所得科研成果列为推广生产项目。
“按边防哨所、海岛和邮电局话务中转站需求生产20余台,其中在珠海桂山岛安装3台。桂山岛设有东南亚各国与中国话务中转站,由于当时无法连接内陆电网,只能使用风能和太阳能。”孙如林回忆。
读到3千瓦机组研制项目的收获,孙如林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培养了一批人才,其次是积累了运维经验。但该机组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气动部分虽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电控系统却屡屡出现原件老化现象,经常需要更换零部件。
“当时我就深有体会,我们之所以走不下去,主要是电控系统、电子元件不过关,经常坏。直升机是进口的,可以不计成本,风电机组上的是民品,只能买国产的,但当时国产元件确实不过关。”孙如林总结到。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完成3千瓦机组的可研工作后,我国引进了比利时生产的200千瓦风电机组。此次合作项目的内容包括比利时为我国培养风电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于是,孙如林受国家科委委派,于1985年底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风电机组设计,成为我国最早被公派出国搞风电机组设计的访问学者。
在比利时最初的3个月,孙如林并没有得到教授安排的科研任务,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图书馆翻看关于风电机组的资料。直到3个月后,查尔斯赫思教授找到孙如林,安排其设计200千瓦风轮叶片的气动外形,然后计算其气动荷载。孙如林为达到设计要求,有时需要通宵达旦,直到如今,但凡提起比利时发明的吗丁啉,孙如林仍是赞不绝口,起因便是他在研究200千瓦项目时,累到屡犯胃病,直至吃了该药才有所缓解。
第二年,孙如林开始做垂直轴风电机组的气弹稳定性研究。虽然课题难度更大,但由于此前已有3个月的理论积累和9个月的研究经验,其精神压力有所减小。“承担气弹稳定性研究课题的同时有两个人,其中我负责垂直轴的,另一个英国学者负责水平轴的。我们也经常沟通,并达成互相交换论文的约定。”孙如林回忆,“英国留学生双休日一般不学习、不工作,但我多半利用双休日上机。当我的研究完成并审查通过时,那位英国学者只完成了方程式推导。即便如此,我们仍做了论文交换。”
“八五”(1991-1995)期间,孙如林参与了由中国风能中心组织,以浙江省机电研究所院、杭州发电设备厂、上海玻璃钢研究所、杭州齿轮箱厂等8家单位承担的“2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研制”项目。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研发出风轮直径24米的失速型200千瓦风电机组。此后,也参与了对该机组的改型——250千瓦机组的部分工作。
为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立足于高起点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机制造业的目标,国家计委于1996年3月提出了“乘风计划”。作为专家组成员,总体设计主要技术负责人,孙如林将不少时间和精力投在该项目上。“经过这次攻关,关键部件的生产、设计能力都有提高。”孙如林回忆,“‘九五’、‘十五’期间好多单位的设计和生产能力的建立,很多得益于那5年的成果。例如,之前我们不舍得买国外叶片,而从内蒙古买一个600千瓦桨尖遭雷击损坏的叶片,花了130万元。后来我们生产的价格也就是它的70%。80多万元。”孙如林说。
同时他还认为,掌握自主技术对国家或企业引进新技术也有一定的好处。例如他在1996年离开直升机研究所前,预研了一副升力系统。“之后与外国合作搞旋翼系统,本来要价特别高,但过去一谈,对方发现我们知道好多关键技术,价格就便宜了不少。风电也一样,自己知道的越多,买技术就越便宜。有了‘乘风计划’的成果,我们买国外的东西就便宜多了。”
但孙如林也提到,自己能有这样的思路,并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都不是盲目的,是国家全局性考虑后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乘风计划”最初是由国家计委组织,之后改至国家发改委,后期由国家科委承担,在风电机组的国产化过程中,“这些单位都是功不可没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华电签约柬埔寨蒙多基里150MW风电项目近日,华电海投董事长仇甜根应邀在宁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开幕式,活动期间出席并见证了柬埔寨蒙多基里150MW风电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项目预计于2027年底建成投产。2、总投资近300亿元!新疆超7GW风电项目签约近日,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6日,浙江温州平阳1号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共三个标段。标段一中标第一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标段二中标第一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标段三中标第一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浙江温州平
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招标公告第一章公开招标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联合动力思达公司2025年新疆及甘肃地区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服务框架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206329,招标人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资金
位于天山北麓的哈密十三间房“百里风区”,是全国罕见的极端风区。曾经,四季不停的大风叠加夏季超40℃的高温、无尽的沙尘,使得该地区一度被视为“生命禁区”。如今,这里却生长起一片白色的“风机森林”,一台台风机突破“生死考验”,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力。“一个5万千瓦装机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行政审批局发布《关于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核准变更的批复》。根据《批复》,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地点变更为:海上风场位于山海关区与辽冀界线省管海域,北邻山海关港区,向南辐射至河北省省管海域与国管海域交界附近,东侧为辽冀海域分界线,
7月4日,随着9号机组叶片缓缓转动,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由H8-1#、H9#、H15#、H17#四个场址组成,其中H8-1#场址中心离岸距离80千米、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是我国当前已并网发电的离岸距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太平风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武鸣太平风电项目总投资约6.56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100MW,将安装16台单机容量6250kW的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2.12亿度,不仅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创造长期就业岗位,还将助力居民增收。在环保效益
近两年,中国能源版图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贵州、广西、新疆、湖南、四川、青海等省份的能源企业密集启动整合重组,一批大型省级综合性能源集团相继亮相。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地方能源集团的实力不容小觑。资产规模超千亿元者比比皆是,虽然电力装机总量仍不及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等五大央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运达能源科技集团与巴西知名开发商达成合作协议。该开发商正在开发5.4GW的当地风电项目,双方约定在运达能源科技集团提供满足本地要求以及优秀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将其作为首选供货商。这是继以45天高效建成巴西可再生能源研发中心(落地萨尔瓦多)后,运达在巴西新能源领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4日,榆林能源集团武家庄镇10万千瓦风电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总报价15291.17万元,折合单价1529元/kW。根据招标公告,榆林能源集团武家庄镇10万千瓦风电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2025年6月25日,葡萄牙里斯本: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全球海上风能报告》,报告显示,海上风电行业在2024年新增了8GW的并网装机容量,为历史第四高的年份。截至2024年底,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83GW,足以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去年,各国政府拍卖了创纪录的56GW新容量,同时全球还有48G
6月25日,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事项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披露,大金重工于2025年6月24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
海上风电研修班【赠送免费参会】,名额有限,报名从速!联系人:刘老师手机/微信:18911617462扫码添加好友备注【姓名+单位+风电会议】
近日,巴西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试点项目——AuraSulWind项目正式启动,计划采用明阳智能18MW漂浮式风电机组。项目预计投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由日本JapanBlueEnergy(JBEnergy)牵头,联合南里奥格兰德州能源工会、港口管理局、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明阳智能以及多家工程、环境监测和运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本次会上,晋江市人民政府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引进金风(晋江)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进行签约。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1200亩,拟选址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金井镇围头物流园、晋江经济开发区金井园联合组团)。该项
2025年6月19日至20日,2025海上风电大会于大连圆满举办。会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编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报告正式发布。根据GWE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计安装23098台风电机组,这些机组由29家整机制造商提供。其中,18家来自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装备公司成功签约中船甘肃敦煌北湖三期、四期风电项目PC总承包工程。此次签约,是该公司在西北风电市场持续深耕结出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在大型陆上风电场建设领域的影响力。项目选址于风光无限的甘肃省敦煌市北湖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10万千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法国及地中海地区首个浮式海上风电项目——ProvenceGrandLarge现已正式全面投运,标志着法国在海上风电尤其是浮式风电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中,伊莱特在2021年为该项目提供数套法兰锻件。ProvenceGrandLarge项目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口省圣路易港外海约17公里处,安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6月12日,葡萄牙能源巨头EDPR(葡萄牙电力可再生能源公司)已获得德国下萨克森州一个219兆瓦风电项目的独家开发权,这标志着其在德国的首个大型风电投资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通过数字化风电开发选址平台CaeliWind组织的Uelzen-Suderburg地块拍卖竞标成功,凸显了EDPR在欧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6月30日,历时5天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博览会上,中国华电“矩阵式”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6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16家直属单位和1家基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受到众多中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青睐。为此,中国华电微信公众号推出
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来自全球的优秀风电企业齐聚一堂,共商风电发展未来。会上,金风科技荣获GWEC颁发的“行业领军者”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风电行业中持续推动市场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彰显了获奖企业在风电行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贡献。G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远景能源凭借在再生能源领域持续的创新、卓越的全球市场领导力及对全球零碳转型的坚定承诺,荣获GWEC“行业领军者”大奖(SegmentChampionsAward)。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远景能源技术实力的有力认可,更是对其推动全球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强势登陆我国海南、广东等地。明阳集团位于上述地区及广西区域的36个风电项目、包括“明阳天成号”、“明渔一号”等在内的1205台风电机组受到直接影响。凭借机组过硬的抗台风技术和运维团队周密的应急部署,“蝴蝶”过境期间,1205台风机全部经受住考验,实现了设备零重大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会议通知各相关单位:风资源技术作为贯穿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当前行业面临风电市场化交易、开发环境条件多样、理论研究迈向无人区、供应链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的
继2024年完成国内首个欧洲漂浮式5MW机组交付、助力法国大西洋示范项目后,兴蓝风电于2025年仲夏再下一城#x2014;#x2014;与英国H科技达成深度合作,成为其风电项目的独家设备供应商及能源转型合作伙伴。此次合作标志着兴蓝风电十五五全球化战略的实质性突破,更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英国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浪潮蓬勃兴起的当下,入驻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聚焦涉网检测与质量验证核心业务,为盐城乃至全国风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正向着行业内重要公共服务平台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国内涉网检测能力领先的专业机构,中心实验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