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项目获有力推动

2017-03-14 09:11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一带一路煤电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研究表明,全球电气化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目前,全球约20%的终端用能来自电力,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品种。主要国家电能占比均呈增长态势,日本电能占比最高,中国增幅最大。

电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当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就我国当前情况来讲,实施电能替代,当前的重点是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此外,交通电气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识,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未来“以电代油”的主要途径。

截至2016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而截至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70万辆,交通领域电能替代潜力巨大。

焦点3: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成能源保供应促转型强大引擎

我国首创主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将打破西方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据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至2025年,实现国内互联;第二阶段,2025年至2035年,洲内互联;第三阶段,2035年至2050年,洲际互联。

由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世界性能源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旨在引领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球电力的互联网在中国正在发展起来,国内西部的电用不完,输到南亚去,这样就打开了路,而且我们有清洁能源长距离运输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世界能源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平台,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促进全球产能升级、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提到,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6.5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5.9万亿千瓦时,人均装机和年人均用电量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发展,保障能源和电力供应的同时,还将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刘振亚表示,以推动能源转型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为中国和世界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