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台机器人,可以按照既定路线完成变电站的巡检、数据采集,配合后台做好数据分析处理、隐患防范等工作——这种“机器换人”的创新,正是依托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SHIR-3000X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企业2013年的产值是6000万元,2014年达到1亿元,2016年达到1.9亿元。”申昊科技副总经理王婉芬告诉记者,公司立足电力行业推出的这款机器人产品,不光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更为后续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改变电力检修模式
在申昊科技位于余杭的厂区屋顶的实验场上,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安检”。实验场地上有水洼、有坡地,还有一段石子路,机器人按照规划路线“翻山越岭”,用“眼睛”读取柱子上的数据,“累”了,就自己返回充电屋蓄能。
“我们模拟机器人在变电站的工作环境,检验它的运转情况,每一台机器人都要经过这一步骤,才能发货出厂。”王婉芬说,1.0版的机器人可以不受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代替人工,定时定期地完成巡检任务。
这款产品的研发,要从“无人值守”这一概念说起。随着电力专用通信网络的完善和远程图像监控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无人值守”正是改造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这一轮传统变电站的变身中,原先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的监控、操作、信息报送等环节被接入自动化系统,这些检测数据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又如何避免人员入侵、确保设备安全?创立于2002年的申昊科技最初以智能电网的在线监测为主要业务,身处电力行业的它,很快便嗅到了机遇的味道。
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对变电站这一应用环境的了解,2014年初,申昊科技自主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整合机器人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开发出了1.0版的机器人,不仅可以采集数据,还整合“大数据”,形成电网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机器人可以对自己进行“体检”,更能第一时间发现变电站设备的隐患,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改变电站检修前必须先停电的局面。
“电力的检修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申昊科技进入这一领域并不算早,但相比起步较早的企业,我们有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王婉芬告诉记者,公司的另一个优势,是建立了一条覆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每一个产品都由员工负责上门调试安装、监测,在后续使用中,用户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根据用户需求,1.0版机器人在市场应用中已经进行了多次软硬件方面的升级和迭代。”她说。
对接前沿海外技术
从2014年底试运行到2015年底正式对外销售,眼下,申昊科技的这款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浙江、上海、湖北等地共计售出130余台。换句话说,有130多位“新员工”走上了变电站的巡检工作岗位。
相比传统机器人,1.0版的机器人采用四轮独立驱动,可以实现360度原地旋转,在较为狭窄的场地也可以展开工作。除了可以爬坡涉水,1.0版还运用了新型激光雷达定位算法,实现全局位置与相对位置的双重定位,这一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变电站内非固定环境因素的干扰,比如草木生长、设备变化。
新算法的应用,只是1.0版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的一个点。2016年11月,电力行业权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出具了这款机器人的鉴定证书,认为该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与省内外多家开展巡检机器人技术研究并具备产品化实力的主流厂家比拼中,申昊科技的这款产品也因六大技术优势脱颖而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了1.0版的探路,申昊科技把握到了市场脉搏,探索出一条以新供给打开新空间的发展之路。作为国家重点投资领域,电力行业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目前,国内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有上万座,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与用户的互动中,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拓展方向有了底。”王婉芬举例道,有许多用户关心能否将这项技术用于更多场景,空中、水下、管道内的作业,是否也可以实现“机器换人”。
1.0版的机器人要升级为2.0版,必须发生“质变”。王婉芬举例说,1.0版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及时停止,在障碍物移除后能恢复行走。但2.0版能否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让机器人辨别什么是坑、什么是危险源?“如果机器人可以增强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能力,那它的读取、导航甚至是安防能力,都将有质的提升。”她说。在王婉芬看来,技术的共通性,带来的是产品结构的可拓展性。
研发1.0版机器人前,申昊科技便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专业科研院所沟通协作,2016年又新成立了机器人研究院,旨在机器人产品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寻求拓展和突破。王婉芬透露,企业在与美国的无人机团队进行沟通,希望对接最前沿的海外技术,对更多应用场景和电力特种领域的产品运用进行拓展。
专家点评
王小号(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倡导者,申昊科技十余年专注服务电力行业。从电网输、配、变设备的在线监测、配网自动化到特种行业机器人,“申昊”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是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填补了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的空白,为国家电网在变电站探索采用“无人值守”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祝梅 实习生 杜茂林 通讯员 沈卓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近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红河电厂扩建项目220千伏吉安变电站工作现场,一个人形机器人先对隔离开关机构箱接地螺栓进行紧固,随后又通过高空作业平台车,完成了引流线间隔棒安装作业。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介绍,这是该公司首次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基建施工作业中。
一、招标条件:本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x66万千瓦煤电项目(招标项目编号:E6699004005250066)已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兵发改能源发[2025]112号批准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招标人为新疆天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1.招标项目所
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宁供电公司获悉,中国首台搭载全自动失电自启动系统的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近日投入使用。在青海省西宁市10千伏山五路变电站更换电流互感器现场,中国首台搭载全自动失电自启动系统的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于16日成功启动并平稳交接负荷,实现城市配电网与发电车电源无缝切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220千伏玉溪电网网架优化工程环评获批。220千伏玉溪电网网架优化工程拟建于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境内,工程总投资2122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500千伏宝峰变间隔调整工程:在500kV宝峰变电站内对调宝九Ⅱ线间隔和宝高Ⅱ线间隔。(二)220千伏九
近日,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建设的500千伏科学城变电站完成主控楼基础施工,全面转序进入主体钢结构施工阶段。一季度,该公司加快重点电网工程建设,按期复工63项工程,新开工6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2项输变电工程和6条输电线路迁改工程,同时推动500千伏房山变电站增容等12项工程取得立项核准。为了
4月13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一架重型无人机悬停在百米高空,将X光检测机器人精准放置在1000千伏安塘Ⅰ线下相导线上。随后,机器人沿着导线移动作业,完成了耐张线夹的X光探伤。这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对输电线路本体设备开展X光探伤检测。以往对两基铁塔间线路的设备开展探伤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新疆俊瑞玮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疆俊瑞米东区新能源规模化制绿氢项目全过程项目管理、监理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园区,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25.64亿元。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年产3万吨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安装额定电解槽总量1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2025年4月12日21时23分,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出1号主变本体轻瓦斯告警及1号主变RCS非电量保护装置故障信号。时值坝上地区遭遇强大风寒潮天气,站内温度低至-15℃,风力达7级,大雪纷飞,能见度不足5米。面对极端天气下的突发告警,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立即执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多部门应
应急响应:闻风而动“大风橙色预警!请各班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预警响应,加强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随着预警指令下达,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唐山分部变电运维一班在岗运维人员在班组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集结,迎着呼啸的阵风,踏上保障电力安全的第一线。风中有责:细致巡查消隐患“检查并清理外围杂物
4月5日,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川渝工程)实现安全运行100天,累计输送电能47.78亿千瓦时,系统运行平稳,设备状态正常。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于2024年12月27日投运,使西南地区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
南方电网公司携50余项数字化成果亮相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2023.5月“慧眼”无人机V2.0●使用场景:用于大规模电网精细化巡检及应急响应巡检需求●功能:“慧眼”无人机V2.0是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具有雷视融合感知、导线级自动任务绕障、同机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3月10日~3月14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内蒙古库布齐—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华东分部主任杨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三年,华东电网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超过40%。杨勇建议,要强化规划统筹。坚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3月3日,庆阳北(曲子)75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该变电站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曲子镇,一次性建成容量为2100兆伏安的750千伏变压器三台,首次采用750千伏配电装置“C”型布置。建设以来,工程首次在西北地区应用模块化2.0建设体系,率先落地一键顺控、智能巡检等数字化技术。
2月25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通信调度值班人员发现光缆灾害监测系统发出220千伏温巩线覆冰告警,立即定位覆冰位置,并安排运维人员特巡线路,启动光缆线路覆冰应急处置方案,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新疆巴州—铁干里克—若羌、塔城—乌苏等13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2024年年底,新疆电网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成功打通变电站WAPI无线局域网与移动应用门户APP、电网管理平台等业务系统的接口,全程全网贯通支持作业视频安全监控与移动作业终端设备接入,并在南网超高压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各换流站、变电站内实现规模化应用,赋能现场作业管控全覆盖、大带宽、无纸化。这一创新突破,将作业管
2月11日夜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此次大风天气对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为切实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石嘴山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智巡+人工”相结合的巡视方法,高效排查并处理隐患,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大风天气不仅对居民生活
1月17日,历城公司圆满完成6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改造工作,实现济南市首批县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为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电网建设,提高变电站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按照上级单位部署,历城公司积极开展济南首批县级可信WLAN新型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建设过程中,该公司将可信WLAN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批10个“大瓦特”场景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验收,涵盖人资、政研、市场营销、输配电、数字化、安全监管、系统运行7个业务域,产出10个L1级大模型、24个L2级场景大模型及相应样本集。人资域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大瓦特+智搜”人力资源智能问答助手实现全场景人资制度问答、典型场景人资数
4月6日,绿色动力公告,公司于4月3日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开展合作,促进固高科技技术装备应用到绿色动力厂区管理之中,推动产业现代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根据协议,双方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产业现代化有关技术研发合作,双方就智能巡检
南方电网公司携50余项数字化成果亮相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2023.5月“慧眼”无人机V2.0●使用场景:用于大规模电网精细化巡检及应急响应巡检需求●功能:“慧眼”无人机V2.0是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具有雷视融合感知、导线级自动任务绕障、同机
3月26日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该公司于近日完成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了机器人自主巡检的质量和效率。在机器人路径自动规划方面,研发人员通过获取设备运行现场环境的相关数据,基于视觉感知技术对路障进行判定并对摄像头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巡检路径的自主规划;通过机器人与智能巡检
近日,云深处成功交付宁夏戈壁滩无人区升压站的智能巡检项目,为该地区提供了高效、智能化的无人值守解决方案。项目从2024年8月至25年2月期间,累计完成超过200次巡检,单日最高覆盖349个巡检对象,识别准确率达到96.5%,成为戈壁滩无人区设备管理的可靠助手。以往每周运维人员都需要从柏油马路上再驱
在我国能源战略的宏大布局中,“疆电入渝”工程作为全国首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肩负着优化能源配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任。华润电力挺身而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项目高效落地注入澎湃动力,其探索实践宛如一把钥匙,正试图解锁能源行业发展的全新密码。这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让我们一探究竟。
2月18日,在青海西宁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的高压电缆监控中心内,值班员任晓生登录输电线路全景监控平台高压电缆智能运检模块,控制几十千米外的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隧道中的架空轨道巡检110千伏杨乐线。25分钟后,机器人完成了高压电缆的红外热成像测温、环境及气体检测等任务,确认电缆运行状
2月11日夜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此次大风天气对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为切实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石嘴山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智巡+人工”相结合的巡视方法,高效排查并处理隐患,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大风天气不仅对居民生活
2月6日,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数字化专业人员密切监控数据管理设备状态,为电力保供、防灾抗灾、优质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024年,国网河南电力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统一技术路线的企业中台。该公司创新开发业务数字化应用平台,提升基层数据服务能力,确保电力安全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批10个“大瓦特”场景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验收,涵盖人资、政研、市场营销、输配电、数字化、安全监管、系统运行7个业务域,产出10个L1级大模型、24个L2级场景大模型及相应样本集。人资域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大瓦特+智搜”人力资源智能问答助手实现全场景人资制度问答、典型场景人资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5日,江苏太仓市政府印发《太仓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推进电力智能巡检应用,提升巡检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加强用户侧电力设备线上AI智能巡检,提升用户侧用电安全。应用负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过年期间,电网头条发布了一篇题为《国家电网机器人给您拜年啦!》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截至目前,国网在运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共计5094台。其中,3034台室外轮式机器人已在国网所有27家省公司广泛应用,2060台室内轨道巡检机器人主要在国网北京、浙江电力等20多家省公司应用。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