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2020年风电装机力争达550万千瓦 打造西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附规)

2017-05-09 13:57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吉林风电风力发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推动生物产业创新发展

(一)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

加快抗体药物、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化学药生产质量体系建设,提升化学药市场份额和国际化水平。巩固中药、生物药优势地位,推进现代中药、道地药材及濒危稀缺药材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以大宗道地中药材为基源的保健食品产业。推动发展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促进医药传统营销向互联网服务模式转变。推行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鼓励长白山人参、梅花鹿、蛤蟆油等名贵特色药材精深加工。到2020年,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力争达到5300亿元。

生物制药领域。重点围绕蛋白质类及多肽药物、多联多价疫苗等,培育不同亚型流感病毒跨种疫苗等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依托既有优势品种,开发应用大规模细胞培养、纯化技术、新型佐剂、过程控制等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质量标准和规模化水平,推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推动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药物等“重磅大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建立吉林省干细胞库,完善基因资源信息库、蛋白质库和生物样本库。引导发展质脂体、培养基等相关产业,促进生物制药产业链延展。

现代中药领域。夯实中药产业基础,提升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围绕中药复方新药、天然药化合物、中药二次开发等,加快现代中药研发和生产,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以人参、梅花鹿、五味子等大宗道地药材为重点,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发展中药饮片和具有单独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提取物,推进中药材地方标准和炮制规范制修订工作。利用玉米、向日葵等植物资源,发展普鲁兰多糖、果胶等天然药用辅料。谋划建设长白山药用生物种质基因库。

化学药领域。紧跟国际化学药发展方向,注重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加快化学药产业发展。把握国际化学药专利到期高峰的机遇,围绕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加快一批“重磅”化学药仿制和自主创新。加快绿色制造、过程控制等关键制药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动化学药生产质量体系建设,提升化学药市场份额和国际化水平。加快靶向、缓释、控释、长效等制剂研发,鼓励新型药用辅料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建立化合物库、高效筛选和综合质量评价平台。

保健食品领域。依托我省天然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以大宗道地中药材为基源的保健食品产业,加快长白山特色资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利用生物资源,开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肽、蛋白质粉、骨胶原、益生菌等生物技术保健食品。围绕玉米、大豆、燕麦等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深入开发以谷氨酸、缬氨酸、异黄酮、结晶果糖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加快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等建设,促进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生物医学工程。诊断器械重点推进免疫分析仪、基因测序仪、快速诊断仪(POCT)、数字PCR系统等体外诊断设备,生物电诊断仪器、电声诊断仪器、内窥镜等电子及光学设备,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国内市场优势明显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大。实现超声、X射线、磁共振等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治疗器械重点推进电疗仪器、磁疗仪器、激光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超声、激光、高频等微创手术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可吸收性植入材料、可再生修复材料、医用高端敷料等高值耗材,人工器官和医用机器人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二)提升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水平。

重点围绕生物基化工产品,加快纤维素转化等关键技术突破,构建亚洲最大、技术领先的国家级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形成400万吨糖源、百万吨聚乳酸和下游终端产品等生产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省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生物化工制造领域。围绕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传统领域,推动现代发酵等生物工艺在关键环节的应用,促进绿色、清洁、高效生产。发展酶制剂,提高工程化和国产化水平。稳定1200万吨玉米转化能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和原料替代,提高生物基化工产品在工业化学品中的比重。以纤维素制糖为重点,加快建立糖基技术创新平台。突破非粮原料与纤维素转化、多元醇有效分离、生物纤维制备等关键技术,加快糖、酸、醇、酯、醛等生物基化工产品生产,重点发展L-乳酸、低聚糖、木糖醇、1,3-丙二醇、乙二醇、丁醇以及生物乙醛、乙烯、环氧乙烷、丙烯酸甲酯等生物基化工产品。

生物基材料领域。围绕生物基合成材料、生物基再生纤维两大领域,支持聚乳酸(PLA)、聚氨基酸(PA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对苯二甲酸二元醇酯(PXT)、聚碳酸亚丙酯(PPC)、聚酰胺(PA)、聚氨酯(PU)、聚二氧化碳基塑料等研发及转化,加快在纺织纤维、工程塑料、日用包装、农用地膜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与知名科研机构、大型跨国企业合作,加快新菌种、酶制剂、发酵工程等产品、技术和装备创新。


(三)加快生物农业规模化发展。

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改善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完善育种科学设施体系,加快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应用,提升种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测土施肥、生物防治等重大增产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推进生物兽药和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研发及产业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种业体系,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生物育种领域。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马铃薯、向日葵、甜高粱等经济作物以及猪、牛、羊、鱼等畜禽水产,加快分子育种、细胞育种、杂交育种、胚胎移植等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开发一批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强高水平规模化生物育种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良种繁育、加工与检测等,推进先进、适用、规模化生产装备的研制与开发。采用信息技术,优化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处理等,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农用生物制品领域。开发生物菌种新资源,发展规模化发酵培养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农用生物制品开发、生产及应用。突破大规模疫苗悬浮培养技术,加快新型基因工程疫苗规模化生产,支持发展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积极发展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植物免疫诱抗剂、天敌生物等生物农药产品。发展用于生物固氮、磷钾活化、保水抗旱、抗病促生、土壤调理、盐碱化修复等的生物肥料。鼓励发展基于酶制剂、益生素、抗菌肽、植物提取物等的生物饲料产品。


(四)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统筹兼顾城乡用能需求,建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液体燃料、气态燃料以及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多元化的生物质能源体系。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及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分布式生物质能应用。加强下一代生物燃料技术开发,推进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航空燃油等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多联产和循环利用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鼓励利用边际性土地,开展甜高粱等能源植物、蓖麻等油料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到2020年,力争实现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折合标煤500万吨/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吉林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