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建立新的风能持续发展市场机制探讨

2017-05-23 11:38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作者:杨校生关键词:风能可持续风力发电风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 我国现有风电发展市场机制特点和局限性

我国现有风力发电的市场机制自2005 年以《可再生能源法》开始,2006 年基本完成并成功运行。其特点是以《可再生能源法》为法律保障,以风电电量由强制电网收购为市场保障,以不同风资源地区有区别的固定电价和适当的政府补贴为效益保障的一套政策组成。对于风力发电早期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合理和有效的机制,运行流畅,效果显著,为风力发电产业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国家推动的、有竞争、有管控、有保障的风力发电市场,有效地推动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包括相关的工程、设备和科学技术)发展,促成我国风电连续多年的大规模高速发展,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效果显著。在2005 到2015 的十年间,我国累计并网装机量从2005 年的72 万千瓦扩大近180 倍,达到1.29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量的比例达到8.6%,风电年发电量达1863亿千瓦时,占比达3.3%。我国累计风电装机连续处世界首位,2015 年年装机量达3297 万千瓦,占全世界当年装机量的40%,更是无他国能及。风电成为我国除煤电,水电之外的第三大电力来源。

十年来,风电设备制造也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制造成本下降近50%,设备质量大幅度提高,可利用率在95%以上;风电设备国产品牌的风力发电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百分之十几迅速增加到90% 以上,并开始部分出口,造就了新疆金风、联合动力、江苏远景等一批优秀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应的风电设备产品;在国际十大风电设备品牌中,中国占了三名。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研发突飞猛进,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已完成重大蜕变与创新。风轮气动效率提高20% 以上,控制技术更加先进,电能质量大幅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的理念迅速被引入到机组设计制造、风电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批优秀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投入到风电科技研发中,风电科技在许多方面已站在世界前列。风电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从业队伍也不断壮大,形成一个约五十万人的产业队伍,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但是,现有机制的运行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它只发生在风力发电产业及关心、支持、扶持的有关机构的小范围内。产业外部对机制的参与仅限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国家财政有限的补贴,和电网对风电有限收购保障和不稳定的接入。风力发电对环保、生态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并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也没有量化成经济效益在风电投资回报中体现;风电的送出规划、建设与管理均落后;风电消纳还在提倡本地为主,没有在全国有效解决消纳问题;与其它能源相比,风电在社会层面的优势并没有扭转市场上的劣势;民众开发和消费的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民间和民营资本投入困难。在面临大规模弃风限电、补贴拖欠等有违《可再生能源法》的现实时,基本得不到说法。我国风电发展至今,在重大成功之后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建立新的风能持续发展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许多政策始于扶持风能开发,也大多用于风能开发。然而国家财政补贴不能无休止地扩大,也不能无限期地延长,现有的补贴已经难以为继。风电固定电价能否保持不变甚至再提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意味着补贴要长期持续。因此新机制要放弃完全依靠政府扶持、财政补贴的思维模式,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建立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将来主要能源资源,以减少甚至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新理念,建立由市场配置起决定作用的风能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而建立这种模式和机制要靠改革。

新机制必须能够推进我国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目标的实现;要解决风电传输规划电网建设长期滞后、日益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和消纳问题;要解决风电成本与上网电价的差距问题,使风电开发成本得以平衡,投资有利可图;要解决日益严峻的政府补贴问题和将来补贴逐步退出问题;要解决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人民群众参与风电产业的问题;当然还有风电发展中的监督和管理问题等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能可持续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