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新能源评论正文

为什么风电没有爱上新能源汽车?

2017-06-12 09:46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宋燕华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热闹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了不少其他行业涉足,比如国内外很多光伏企业跨界新能源汽车,不仅设计了太阳能概念车,还在充电站安装光伏板。而光伏的隔壁老王风电,却完全没有动静,要说外国也出现过风能概念车,国内却完全没有企业跟风也是一件怪事。

这里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经济性的原因,但我想至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补贴行业的过来人,风电或许更能看清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明白行业的长足发展不能靠短期补贴刺激,而需要励志长跑的工匠之心。

行业起步都存在补贴

在我国,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同属新能源行业范筹,各自都经历过或经历着着行业补贴制度的变化,各自处于各自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稍加剖解,可以发现其发展过程有颇多相似之处,风电光伏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新能源汽车从业者镜鉴。

虽然1980年代就做过尝试,但我国风电、光伏真正的大规模、系统化发展还是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以后。当时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身上似乎都隐约可观照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1、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优先上网,水电、核电、火电等常规能源优先级依次降低——相当于买了新能源汽车不限号,传统车要限行,排放不达标的车根本不让进五环。

2、为可再生能源制定高于传统火电的上网电价,差额部分由销售电量中提取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支付——相当于买了新能源汽车,按照实际行驶的公里数补贴。

3、由于行业刚刚起步,政府主要通过特许权招标方式促进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标,试探适宜的上网电价和开发方式。另外,为了促进国产设备产能和实力提升,还要求特许权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相当于各地新能源公交车招标采购,并要求国产。

4、提供税收优惠,并侧重下游。风电场增值税50%即征即退、风电、光伏项目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上游如能确认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为鼓励制造端研发兆瓦机和关键部件,曾出台奖励政策,对满足支持条件企业的首50台风电机组,按600元/千瓦的标准予以补助。

补贴方式是关键

风电、光伏的战略、政策一致性很高,但此后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

“度电补贴”的风电行业发展相对健康:经历了几轮特许权招标,政府逐渐明确了风电项目的经济性,于2009年出台标杆电价,加上下放了项目审批权,此后行业装机容量出现爆发性增长。风电行业一直执行“度电补贴”模式,实际发电才能取得补贴,项目需要按照20年的寿命长期稳定持续发电才能取得预期回报。为此,风机设备和建设运营均需要质量过关,行业整体健康向上。虽然也出现过像华锐这样的后起者打价格战,但由于过快扩张和法律诉讼等原因家道中落,行业整体没有伤筋动骨,监管部门、从业者反而学到了盲目扩张的教训,更加谨慎理性。

在建设环节直接补贴的光伏发电出现骗补:与风电行业制造端和发电端协同发展不同,我国光伏制造端早就形成庞大产能,并借助成本优势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性价比,早期光伏设备造价成本高(比风电高50%左右),发电效率低(比风电低5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不利事件发生后,光伏组件出口萎缩,国内光伏制造业风雨飘摇,尚德、赛维、天威等知名企业纷纷申请破产重整。在光伏项目经济性和常规鼓励政策尚不足以吸引投资人的情况下,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出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独立发电项目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补贴款项全部由财政部拨付。项目完工后,项目业主单位即可申请补贴。

这一政策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早期政策如出一辙,效果自然也可以想见。

原标题:为什么风电没有爱上新能源汽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充电站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