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际锂电产业大跃进的背景与后果
上世纪末,西方国家展开了第一轮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浪潮。当时,欧美日这三大汽车生产集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分歧,比如美国主推“氢经济”(燃料电池路线,FC-EV),日本则是把产业化重点放在自然吸气技术和HEV,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车企则强调传统内燃机的优化和技术革新(例如高效柴油引擎和机械涡轮增压技术),但同时也投入相当的资源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
实事求是而言,西方主流汽车生产商在2007年以前并不认同锂电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与商业可行性。在小布什总统当政的8年时间里(2000年-2007年),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达到了巅峰状态。
欧美汽车产业界之所以一开始就选择燃料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燃料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上相对于二次电池具有绝对优势,单纯就工况特性而言燃料电池确实比二次电池更加适合用作汽车主动力源,而在200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性能普遍达不到实际装车条件。
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顶端而谋取高额利润,它们认为二次电池产业是一个低附加值行业是亚洲人的事情,欧美本质上是不屑于发展这种利润率较低的实体经济的。长期不重视,造成了欧洲和北美缺乏规模化的锂电企业,锂电产业链一直没能建立起来,而欧美在燃料电池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地位。
另外,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而言,氢能和燃料电池对工业整体水平的带动和提升的确要比锂离子电池产业高一个档次。那么,欧美当初选择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也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由于氢气的工业化生产和存储以及燃料电池在技术、成本、寿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挑战,这些难题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实事求是而言,EU和DOE当时的规划轻视了诸多技术、产品和市场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技术进展、基础设施、市场培育过程等问题估计过于乐观,当这些问题遇到障碍时,客观上影响到政府及产业界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预期。
于是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美国政府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战略方向就从氢能和燃料电池转向了锂离子电池,这也就是当前的第二轮电动汽车产业化热潮,只不过动力系统的技术路线从燃料电池转换到了锂离子电池。
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美国能源部(DOE)和欧盟(EU)政策的影响,国际上掀起了一股锂电材料生产和电芯制造投资热潮。不仅几乎所有的锂电行业跨国公司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增资扩建,而且还有不少企业新进入到锂电产业链。
在锂电电极材料方面有代表性的企业有,BASF在2012年年初整合资源成立锂电材料事业部,英国JohnsonMatthey通过并购A123材料厂和加拿大Phostech之后成立电池技术部。其它的大公司包括Dow(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添加剂)、Dupont(三元材料、LTO和特种含氟电解液)、Cabot(三元材料、LTO)也在电极材料方面投入很大。
这一时期,电芯生产方面的案例包括Mitsubishi和GYYuasa合资企业LithiumEnergyJapan;GSYuasa和Honda合资成立的BlueEnergy;NEC和Nissan合资成立的AutomotiveEnergySupply(AESC);BOSH和SamsungSDI合资成立的SBLimotive,Hitachi和Shin-Kdbe合资成立的HitachiVehicleEnergy;Saft和JohnsonControl合资成立的JCISaft以及Daimler-Benz和Evonik合资成立的Li-Tec等等。
笔者这里要强调的是,上述案例仅仅只是因为这些跨国公司都是行业巨无霸而吸引媒体公开报道,显露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欧美中小企业在锂电原材料或者电芯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小则根本就没有引起媒体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欧美相关企业在锂电产业链上的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
但是,欧美工业界这一轮锂电投资热潮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3年年初美国A123破产而被中国万象集团收购。A123的破产既标志着北美锂电产业重振已无可能,另一方面也宣告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失败。
这之前,韩国SamsungSDI和德国BOSH合资的SBLimotive以及美国JohnsonControl和法国Saft合资的JCISaft已经解体,合作各方由于各种原因分道扬镳。而德国Daimler-Benz和Evonik合资的Li-Tec则已经破产倒闭。美国JohnsonControl在与Saft合作失败以后单独建立了自己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工厂,但是一直经营状况不佳,2015年宣告失败。而Saft自身在美国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是半死不活的,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
日本这几家动力电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是非常理想。2014年年初,三菱重工宣布将退出锂电生产,将其位于长崎造船所内的2010年花费100亿日元建成的动力电池工厂(LithiumEnergyJapan)出售给了台达电。日本Nissan在2016年下半年宣布将出售其持有的AESC的51%股份,最近据传中国金沙江资本将接手。
包括美国陶氏化学(DOW)和杜邦(DuPont)在内的不少欧美化工/材料巨头都已经宣布终止锂电材料方面的研发和相关业务。业内最近的新闻则是BASF将其亏损严重的电解液业务部门出售给新宙邦,考虑到BASF正极材料业务近年来的也是经营惨淡,如果数年之后BASF出售其正极材料业务进而将其锂电材料事业部关闭,笔者将不会感到奇怪。
当然也有持之以恒的案例,比如BOSH和SamsungSDI合资失败之后,在2014年年初和三菱化学以及GSYuasa正式在德国成立了新合资公司LithiumEnergyandPowerGmbH&Co.KG,专注与动力电池的生产,但是新公司当前运营状况仍然不甚理想。
Daimler-Benz后来专门成立了DeutscheACCUmotive给自己供应Pack,已经将电芯生产彻底放弃(最近国内媒体报道大众和奔驰建立电池厂其实是Pack厂,由于翻译的原因误传为电池厂)。
事实上,当前这一轮的全球电动汽车(以锂电为动力而非燃料电池)产业化浪潮是美国在2007年首先发起的,进而影响到欧洲和亚洲。2008年的时候大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普遍认为2015年电动汽车就可以大规模商业化,我们从中国和美国政府在2008年制定的电动汽车产业规划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乐观情绪。在这种非常乐观的大环境下,欧美产业界在锂电产业链的布局就在正常不过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再次证明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人们的预期(中国市场除外),各国政府都严重误判了电动汽车自身的发展规律。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和欧洲的动力电池合资企业玩不下去了,只有日本动力电池公司因为都有强大的财团背景并且主要偏重于HEV,还在勉强维持。欧美单独玩动力电池的,比如A123、Ener1、Beacon等等,结局都是破产倒闭。
这一轮欧美锂电“大跃进”失败,则是对西方锂电产业发展造成了致命打击,笔者个人认为,欧美锂电产业从此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性。笔者之所以下此结论,是基于下面几个原因:
❶、当前锂电技术发展已经成熟,未来数十年不论是在电化学体系,材料,还是在电芯生产工艺上都不大可能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仅仅从技术层次上而言,目前锂电产业实际上已经不具备“狭义”意义上的高科技的定义标准。
❷、笔者前面已经分析过,当前国际锂电产业已经进入平稳成长期。资本和生产规模而不是技术革新,将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锂电企业今后比拼的是对成本和品质(性价比)的控制能力,这必将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日益微薄。从这个角度而言,欧美并不存在发展锂电产业的必要性。
欧洲美国市场今后注定将只是个锂电消费市场,欧美自主的锂电材料和电芯的生产几乎不大可能发展起来(Tesla的Gigafactory可能将是个例外),这是由锂电产业链的全球基本格局、整体利润率以及生产成本这些基本因素所决定的。不过,中韩锂电企业赴欧洲和北美建厂,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晚间,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本次董事会换届已完成。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提名并当选非独立董事人数超过公司非独立董事席位半数方式,实现对公司
当地时间5月7日,楚能新能源携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欧洲智慧能源展(SmarterEEurope)。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楚能以472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CORNEXM6电池预制舱为核心,为欧洲市场提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以技术突破重构储能价值展会现场,
日前,英国格洛斯特郡的赛伦塞斯特混合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该电站由23MWP光伏发电、51MWh锂电池储能电站构成,占地超过88英亩,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由沃灵顿自治市议会拥有。火灾于下午3点左右发生,浓浓的黑烟喷向天空,从邻近地区和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到,40多名消防员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使用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29日,英国格洛斯特郡的赛伦塞斯特混合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该电站由23MWP光伏发电、51MWh锂电池储能电站构成,占地超过88英亩,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由沃灵顿自治市议会拥有。火灾于下午3点左右发生,浓浓的黑烟喷向天空,从邻近地区和主要道路上都能看到,40多名消防员
4月3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能源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广东深圳,采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电池簇级管理器,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单元、配套工程。容量为300MW/1200MWh。建成后可实现220KV交流输出1200MWh,满足4小时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4月25日,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联合山东省储能学会、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青岛举办“2025华北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探索绿色可持续开创能源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专家学者和行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其中,装备与技术的深度协同是最为明显的表现。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此前的固态电池合作,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此前,
锂电产业“出海”这次立功了!特朗普宣布“90天的关税暂停”其实就是怂了!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加到了104%,而锂电池产品的关税增长更是达到了130%以上,但是,依然没有压垮产业信心。相反,真正绷不住的反而是美国自己。4月9日,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或地区实施90天的关税暂
关税大棒如期而至。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
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3月25日消息,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哪吒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在本次债转股供应商名单之列。而本次债转股是哪吒面对
从2020年的不到70GWh到2024年的676GWh宁德时代以5年近10倍的产能跃迁缔造了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规模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均每秒一颗电芯的极限速度是工业4.0与AI碰撞出的十亿分之一电芯单体安全失效率是13大全资电池生产基地编织成辐射全球的智造网络3大灯塔,照亮锂电未来福建宁德基地诞生全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中创新航四川成都项目二期开工,同时项目现场也作为成都经开区“立园满园”2025年一季度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地。据了解,2021年,中创新航落地成都经开区,一期建设20GWh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以来已实现产值超百亿元。此次破土动工的中创新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刚果(金)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姆亚雅(PatrickMuyaya)表示,鉴于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已推动钴价反弹超过50%,该国可能会延长为期四个月的出口限制,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钴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78%以上。上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
下一个“低空经济”出现?“深海科技”已被提升至与“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并列的战略高度,这一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央定调与政策推动下,深海科技产业链也走向完善,而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逐步成为深海装备的核心能源选择。今年,深海科技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
3月20日,格林美发布《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显示,此次会议的审议通过了多项重要议案,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调整,总共涉及到23位高层的任命。01重量级的内部调整作为锂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格林美此次调整或将对其未来发展战略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次调整中,格林美决定聘任许开华先生
2024年,工程机械电动化渗透增速达到历史新高,尤其在以下品类。高空作业机械(高机):2024年电动化渗透率达到90%以上。电动叉车: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70%。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搅拌车渗透超40%,呈直线上涨态势。电动装载机:2024年销量破万,同比增长270%,渗透率超10%。新能源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布会内容主要包括2025年4月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出席本次发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2025年4月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4月,汽车市场总体表现良好,产销较去年同期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起到较好支撑作用;出口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形势下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表现活跃,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025年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1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5年4月比2025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9.2万台,4月同比增长34.1%。截至2025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99.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83.4万台、交流充电桩215.7万台。从2024年5月到2025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
人工智能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为数字解决方案为例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在能源电力行业,随着通用算力的飞速发展、算法模型的不断进化和行业数据的不断积累,AI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多
5月9日,上海浦东新区对夏叶斐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提案做出答复。其中指出,目前,公共充电场站市场竞争激励,充电价格稳中有降。为鼓励专用充电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市级财政也对专用充电设施充电量给予补贴,并将补贴上限提高。原文如下:对浦东新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广东深圳南山区印发《深圳市南山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新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应具备有序充电功能和接入虚拟电厂能力,鼓励存量充换电设施升级改造,示范建设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政协代表关于完善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人才体系相关的建议答复函。文件指出: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有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鼓励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上海电气集团同来访的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锋国际”)举行会谈,双方围绕绿色能源、智能驾驶舱技术及全球化协同等话题达成共识。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表示,延锋国际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智能座舱和电动化等领域的前瞻布局更是令人印
日产汽车近日表示,决定放弃在日本九州建造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计划。该项目选址日本西南部九州岛,投资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日产汽车表示,这是其恢复业绩方案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采取扭亏为盈的行动。时间回溯至年初。今年1月22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在日本福冈县北
近期,国家电投、广州发展新能源、广东省电力开发发布最新招聘岗位。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全资产业化子公司,负责实施集团公司B类科研课题项目--高效品体硅铜栅线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产技术开发。公司2017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2018年5月中央研究院与南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上午,厚生新能源重庆基地首线投产暨二期开工活动举行。重庆厚生基地位于铜梁高新区,占地580亩,总投资65亿元,规划年产能近30亿㎡隔膜。一期首线已投产,剩余产线将于2025年陆续投产,一期达产后将年产锂电池隔膜12亿㎡;二期计划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由江苏厚生新能源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