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8月15日,台湾岛内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据媒体报道,台湾北部地区最大的发电厂——大潭燃气电站6台机组共438万千瓦全部跳闸脱网,电网瞬时损失了大约42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占当天全岛最大负荷的11.6%左右,导致台北、新北、新竹、桃园、台南、高雄和基隆等地陆续实施紧急分区轮流停电,事故殃及了17个县市,波及地域约占台湾岛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690万户民众被“无预警”停电,逾半家庭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关于事件的相关报道也已很多,总体来看,各方基本把台湾大停电看作为一次电力供需紧张情况下的人员误操作导致的偶发事故。作为能源规划从业者,笔者更关注台湾电力供需紧张、误操作、偶发事故频发等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该次事故对我国电力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基础建设应适度超前
从公开报道信息看,进入8月份后,台湾岛内迎来了高温炎热天气,气温一路走高,8月8日台北最高气温达到37度,创下今年新高,此后10天基本维持在36度左右。伴随着高温的是台湾岛内用电负荷不断攀升,8月7日下午,台湾地区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3616万千瓦,虽然此时系统名义备用率有6.3%,由于和平电厂送出线路倒塔影响发电,系统实际旋转备用容量约85万千瓦,旋转备用率仅为2.3%;8月8日台湾省地区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到362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当天系统实际旋转备用容量仅有62万千瓦,旋转备用率为1.7%,创下历史次低,当时的台湾供电已经亮起红灯,距离供电灯号亮黑灯(轮流限负荷)仅有一线之差。
参照我国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备用容量确定相关原则,为保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应有必要的有功功率备用容量,包括负荷备用、事故备用和检修备用,其中负荷备用容量为最大发电负荷的2%-5%,其中低值适用于大系统,高值适用于小系统;事故备用容量可为最大发电负荷的10%左右,但不小于系统一台最大机组的容量;检修备用一般应结合系统的负荷特点、水火电比重、设备质量和检修水平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宜为最大发电负荷的8%-15%。旋转备用包括负荷备用和部分的事故备用,按台湾电网系统的规模,其旋转备用率应在7%以上,实际上今年的8月以来台湾电网的旋转备用容量就不到3%,这远远低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在3%以下的旋转备用率下长期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这绝对是对运行底限的严峻挑战,笔者为台湾同行深深捏了一把汗。明白电力系统运行的人都清楚,在如此低的旋转备用率下运行,不亚于在“刀尖上跳舞”和“钢丝绳上翻跟斗”,这种状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根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当失去12%供电能力的时候,台湾电网没有全部垮掉实属万幸。
本次台湾大停电事故,表面上是由于人为误操作引起的事故,但实际上是电力供应紧张所致。台湾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超过了3600万千瓦,但供电能力却只有3700万千瓦左右,系统总备用容量只有100万千瓦左右,备用率不到3%,这已经属于电力供应严重短缺。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长期运行在供应严重短缺的状况下,电力系统安全这个弦绷得过紧,出现事故是绝对的,不出现事故才是相对的。目前台湾电力系统已到了大力推进电源建设,增强保障能力,缓解供需矛盾的时候了。
当然,福建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厦门与高雄的直线距离只有300公里左右,当前福建电力供应充足,如果台湾地区的当政者能够摒弃成见、消除隔阂和敞开胸怀,实施闽台电力联网,也是增强台湾电力供应能力的不错选择。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电力建设适度超前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迎峰度夏期间,相关运行部门要重视隐患排查,加强预案管理和演练。
能源政策应连贯有序
把时间拉远,从台湾地区的历史电力数据看,虽然近年来台湾用电量基本稳定,但最大用电负荷却在不断增长,从2011年到2016年,台湾岛内最大负荷增长了200万千瓦左右。与此同时,作为供电主力的火电、核电等主要类型电源装机容量并未增长,2016年仍维持2011年的水平,雪上加霜的是,从2016年起台湾的部分核电机组还退出了运行。于是,从2013年台湾电力供应开始亮黄灯,2014年亮黄灯天数增加到62天,2015年亮黄灯天数剧增到189天,外加亮红灯2天,2016年亮黄灯天数达到了237天,外加亮红灯7天,进入2017年夏天,台湾电力供应几乎天天亮红灯,换言之,近三四年,台湾的电力运行一直都在“走钢丝”。
既然电力有短缺,就应该建设电源,况且持续了三四年的时间,建设电源的时间也应绰绰有余,那么台湾岛内为什么没有建呢?
难道台湾地区电力部门的都是“杂技运动员”,就喜欢玩“走钢丝”这么有难度的动作?优秀的台湾同行,难道就不明白刀尖上跳舞久了总会戳到脚心这个浅显的道理吗?非也,其实近年来台湾岛内的电力部门也是有苦难述。
自台湾地区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核电后,核电建设计划被台湾能源建设部门无限期搁置,填补核能发电缺口的任务就落到了其他发电形式身上。但台湾的民众说,火力会产生空气污染,风力发电太吵太闹,太阳能发电会侵占农地,水力发电会破坏生态。于是,台湾的能源主管部门凌乱了,抛弃核电后,如果不考虑目前技术上还无法实现的“用爱发电”外,台湾民众比较能够接受的好像只有气电。但是台湾岛资源贫乏,天然气需要从海外进口,气价深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最要命的是,台湾民众说电价不能涨。台湾时不时地下调电价,2015年平均售电价格约2.9新台币/千瓦时,2016年为2.6新台币/千瓦时,即使用电紧张如2017年,依然在6月底再次将电价下调到2.4新台币/千瓦时。电价的下调,再加上天然气购置成本的增加,2017年上半年台湾电力亏损接近71亿新台币。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台湾电力企业继续负债前行,积极建设气电,显然缺乏现实性,台湾电力运行长期需要“走钢丝”也就变得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台湾电力供应紧张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方之因,其中,混乱无序、自相矛盾的能源发展政策是主要的背后推手。远观委内瑞拉,近观印度,这些国家也都存在供电紧张情况,其背后也都有能源政策无章法的影子。幸运的是,我国能源政策,从战略、规划到计划有完备和有序的体系,基本保障了电力建设的有序执行。从台湾地区电力企业没有电源建设积极性的问题来看,下一步,我国还要继续加强能源改革,破除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供应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跷跷板游戏;设计合理的电力价格体系,清除现有电价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在保证用户电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既能引导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又能让各方都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防止电力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也不能让电力企业负债前行。
发展决策应专业科学
是什么造成台湾能源发展混乱无序、自相矛盾?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难逃其咎。台湾民众崇尚“民主万能”,相信“选票力量”,重大议题必须要有足够充分的民主讨论,直到终究形成一定共识,如果共识错了,就通过选举制度来纠错,即使是能源这么专业的议题也概莫例外。
例如,1978年台湾提出建设第四座核电厂,经过持久充分讨论,于1999年开工建设,由于台湾民众抗议核电,又经过持久充分讨论,于2015年停工封存。又比如,2015年台湾召开的以“未来电力从哪里来”为主题的能源会议,讨论后,台湾未来电力从哪里来仍没有结果。笔者认为,专业领域决策,采取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或者是全民公投的方式,其实是泛民主化的体现,虽然这种决策方式保证了决策过程的“程序合法性”,却无法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这才是台湾能源发展政策的混乱之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技术问题晦涩难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民众都去学习和查阅专业文献而成为各行各业的通才,这决定了专业对口的总是少数人,大多数民众对特定技术问题并不具备专业性。民众作出的决策,有可能是出于与问题毫无关联的个人喜好,也可能是受媒体舆论影响的结果。由于民众的非专业性,在泛民主化的环境下,如果利益集团有心加以利用,很容易让专业技术问题政治化。放到台湾来看,由于台湾用电电价长期维持在全球最高水平之列,民众无法从技术、环境和经济等专业角度出发看待台湾能源,却对降电价情有独钟。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台湾民众对核能也产生了疑虑,有停止核能开发的想法。因此,为了选票,民进党就满足了民众“停核电,不涨价”的要求,就连当年支持核能的蔡英文也一改初衷,奋不顾身走上街头,带头反对核电,呼喊“2025建设非核家园”的口号,最终将折腾了几十年的核四电厂彻底封死。
此次大停电事件折射出了台湾地区电力发展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能源这种重大专业议题本该由专业人士来主导,但在台湾,民众意愿成了该领域决策的最高准绳,民主取代了科学,民愿替代了专业,于是核四电厂的出路要由全体台湾公民一人一票决定,于是为顺应民众意愿可以肆意降低电价,于是台湾地区民众用“民主”、用“民愿”换来了电力供应的长期紧张,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直接受影响。此次台湾大停电提醒我们:专业领域的决策更要科学和专业,不但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尊重物理规律。所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专业的问题就留给专业人员。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7月14日,甘肃省发布《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全容量+四大补偿”电价政策的省份。为何甘肃在稀缺定价、容量市场、容量补偿三种主流机制中独选后者?这需要从机制本质差异出发,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展开系统性分析。(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闫鑫)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风能大会期间,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与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开发商FERAAustralia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联合开发大型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澳大利亚首个此类合作框架的达成,项目目标总装机容量达1GW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邀请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璐,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崔柏,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运输与物流管理处处长李丽,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二级调研员滕文亮出席,介绍《海南低碳岛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暨领导人员培训开班动员会,这一举措彰显了公司对思想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导队伍指明了方向,确保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6月28日,许继电气9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的鉴定,其中8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次鉴定会邀请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润电力、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组成鉴定委员会,共同对电网运行控制、智能量测与计量、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融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856号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发布,意见第9条“创新服务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其特性让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特高压正日益成为优化全国乃至跨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延续
截至7月14日,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60亿千瓦时。能源保供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份以来,全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形势,该公司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从安全保供、设备运维、生产经营等方面持续
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7月15日12时43分,河南全网用电负荷达到8976万千瓦,年内第四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8124万千瓦增加852万千瓦,增幅10.5%。对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全力应对高温大负荷,保障全省人民清凉度夏。7月3日以来,河南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尤其是7月14、15日,全省多地最高
7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达40.7亿千瓦时,较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提前8天突破40亿千瓦时大关,月累发电量同比增长9.2%。其中,光伏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苏超”火出圈,场均超万人观赛、跨城客群激增,正全面带旺城市的“夜经济”。直观的用电数据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苏超”开赛以来,作为“夜经济”的核心领域,全省餐饮、综合零售、室内娱乐三大行业表现尤为亮眼,每日18时至22时的4个小时内,用电量突破10.5亿千瓦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记者7月16日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获悉,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快速攀升。7月16日21时25分,四川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7224万千瓦,首次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四川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居民制冷负荷显著增加,带动全省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云南省绿电直连适用范围、直连类型、重点领域、实施路径、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云南率先响应国家“650号文”,体现了对新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创新,以
近日,陕西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攀升。继7月14日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4245万千瓦后,7月15日17时25分,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4371万千瓦,再创新高。为积极应对夏季负荷高峰,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滚动校核并科学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密切监测重要断面潮流、中枢点电压等运行指标,加强对新
“命是空调给的”这句话,想必是每个浙江人最近的真实写照。外面热浪滚滚,屋里空调续命。当你我都在惬意享受着清凉时,浙江电网正在经历一场“年度大考”。就在今天中午12时40分,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飙升至1.26亿千瓦!是的,创历史新高了!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别慌,问题不大,电网稳稳的!你的空调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攀升,用电负荷节节走高,为确保机组在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稳定运行,近期,国能龙岩发电公司集中开展仿真机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模拟实战化场景,全面提升运行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与操作水平,为夏季电力保供筑牢安全防线。该公司仿真机岗位练兵以“贴近实战、突出重点、强化协同”为原则,
电力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电力发展史上,全世界范围发生过多起大停电事故,均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本次5·13台湾省大停电事故,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对于全国电力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警示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台湾省大停电事故的原因,基于目前所掌握事故信息,提出对全国电力发展的相关启示。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台湾地区供电短缺的状况越发突出。据台媒报道,台北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信义区6月1日下午发生停电,造成忠孝东路五段一带停电,有2800户受影响,101大楼及新光三越商厦间接受影响。从视频可以看到繁华的101大楼和新光三越百货变得漆黑一片,正在就餐的顾客甚至只能打开手机手电筒才勉
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今天公布空污问题民意调查报告。针对蔡政府为了推动非核家园,改用燃煤或天然气发电填补缺口,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偏向不赞成(非常不赞成、不太赞成)的比例为48.8%,高于赞成(还算赞成、非常赞成)的比例34.2%,显示民众并不支持以火电代替核电的作法。国家政策研究基金
消纳难是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储能设施部署在用户侧,可解决电力生产地与消费地不匹配和电网通道不畅问题,改变电力产、运、消瞬时同步完成的特性,实现消纳清洁能源与满足电力需求的双重目的,破解消纳瓶颈,提升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一、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革命,发展用户侧电储
消纳难是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储能设施部署在用户侧,可解决电力生产地与消费地不匹配和电网通道不畅问题,改变电力产、运、消瞬时同步完成的特性,实现消纳清洁能源与满足电力需求的双重目的,破解消纳瓶颈,提升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一、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革命,发展用户侧电储
消纳难是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储能设施部署在用户侧,可解决电力生产地与消费地不匹配和电网通道不畅问题,改变电力产、运、消瞬时同步完成的特性,实现消纳清洁能源与满足电力需求的双重目的,破解消纳瓶颈,提升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一、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革命,发展用户侧电储
当前,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形势不容忽视。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中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和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上能电力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正强博士做主题演讲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环
每日要闻时间到!今日关注:亨通蝉联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首,7家充电桩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大PK。国网湖北2017年第一批物资公开竞争性谈判招标采购中标人名单!下面就随小编的步伐浏览吧!市场:是否是一片蓝海?2017年国内充电桩行业现状解读近日,在充电桩方面,各地可谓是动作频频,30多个
今年夏天的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拿北京来说,入秋一个多月,人们依然没有感受到太多凉意。这么热的天,大家最怕的是什么?恐怕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停电。不久前,我居住的小区就经历了一次长达5个多小时的停电。小区新建不久,出于种种原因一直使用临时电源,没有把电接入电网。酷热的天气里用电负荷急
前几日台湾大停电事件,将人类对能源供给可靠性的思考又提上了台面。美国阿利索峡谷著名的天然气大泄露事件,就曾使得人们在能源供给可靠性的隐忧中选择了新的电池储能技术。有三家公司提供了此次招标中的主要储能设施。Tesla、Greensmith以及AES,这三家公司分别部署了20MW/80MWh、20MW/80MWh以及30MW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