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企业正文

中国海装要成为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的引领者

2017-10-20 08:48来源:风能作者:夏云峰关键词:中国海装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能》:您如何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风电发展的走势?中国海装据此进行了哪些重点业务布局规划?

王满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风电发展的主方向是:低风速、分散式、海上及海外。

受弃风限电影响,我国陆上风电开发重心开始加速向中东南部等用电负荷中心转移,但低风速、高切变、复杂地形等因素成为制约这一区域风电发展的掣肘。发展“大、高、智”的机组将是提升我国陆上风电开发效益的有效途径。

分散式开发是未来风电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不但解决了风电的就地消纳问题,而且由于单个项目体量较小,更容易吸引和调动社会资本,扩大绿色电力消费。

海上风电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63万千瓦,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则是,到 2020 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 1000 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这预示着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很大。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国内整机企业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对此,中国海装制定了“海陆并进”“两海战略”的发展策略。

陆上方面,中国海装开发了2.0MW、3.0 MW等平台,涵盖各类风区的适应性机组,单机上网功率得以柔性扩展,实现了2.0XMW、3.XMW系列化发展。针对低风速风能资源特点,我们重点开发了大叶轮、高塔筒技术,于2010年率先推出H102-2.0MW,随后几年陆续研制成功了H111-2.0MW、H120-2.0MW、H12X-2.0MW。2017年,在历年成功研发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H12X-2.2MW、H14X-3.XMW陆上风电机型。目前,我们还拥有多款高度从70m—140m的塔筒可供顾客选择。同时,我们还正在进行160m塔筒技术的引进,该技术已经在欧洲实现了上百台的批量装机。为了提升机组和运维的智能化水平,中国海装开发出系列智能控制技术,并正在研发智能运维系统。未来,我们将持续丰富已有平台的机型保有量,同时适时开发新机型。

分散式方面,中国海装已建成多个分散式项目,并有较好运行业绩。据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海装国内多个年平均风俗低于6m/s的项目,实际满发小时数均超过2100h。美国某项目年平均风俗为7.5m/s,实际满发小时数超过2700h。未来,我们从降低建设成本、降低风机噪音、发电效率高、电网接入等方面考虑,以技术创新开发多款更适应中国国情的分散式机组,提高风电机组环境友好性。

在海上风电方面,中国海装提出了海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前期资源评估、项目开发、设备选型、风机布置,到设备一体化载荷仿真计算和建模、项目安装建设、一体化运维。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列海上风电的探索,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防腐研究与应用以及大型叶片研制、海上运维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国海装在海上风电的底蕴和实力。我们在2012年就研制出5 MW机型,今年又推出了全球风轮直径最大的H171-5MW海上风电机组,目前已完成吊装并网。目前这20台5MW机组运行稳定,也验证了我们这套海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的有效和可靠。目前,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国内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引领者。

在海外市场,“十二五”期间,中船重工在美国全资子公司,于2012年实现美国爱荷华州2台2MW风电机组的样机装机和并网发电。2016年,首个海外(美国)批量装机项目完成吊装和并网发电。“十三五”期间,中国海装在将坚持“投资和销售并重、海上陆上项目并举”的发展模式,大力打造国际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海装查看更多>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