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从开始用上了无人机巡线后,过去10个人耗费4个小时的巡线任务,现在只需要4个人仅不到2个小时就能完成。”蒋卿是海口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的员工,相比于过去扛着大刀迈着腿、跋山涉水的巡线,无人机巡线让他着实体验到了科技的好处。
海南电网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已趋向常态化。据了解,自2016年开始使用无人机巡线以来,海口、三亚、儋州、琼海、文昌、万宁等地区已配备50多台多旋翼无人机常态化开展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培养操作飞手60多名,开展无人机作业1264架次,巡检输电杆塔超过3000基,巡视线路长度超1000公里。
费时少、风险低、效率高,无人机给巡线工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多角度巡视 弥补盲区
查找故障提速
刚工作两年的陈俊安身材比较胖,学习专业是输电管理,可是一毕业就被分配进了海口局长流供电所,在营业厅和用户打交道。他说,师傅们觉得我这身材,走不了远路,又爬不了电杆,做不了巡线工作。
但就在去年,陈俊安调进了海口局输电管理所无人机巡检小组。2017年,他和同事们去广州参加无人机培训,取得了无人机驾驶证的资格。现在,他成了 “机长”,不用走远路,不用爬电杆,用无人机一样可以巡视线路。
9月5日这一天, 220kV龙东I线路突然跳闸,海口局无人机巡检小组四个人分成两队出动巡查故障,装备是两架多旋翼无人机、两台望眼镜,两部IPAD以及一箱无人机充电电池。与以前最明显的区别是,少带了砍刀。
“以前需要用刀开路,不然无路可走。”蒋卿说,过去是边砍树边巡线。遇到更复杂的路段更为麻烦,且劳动强度大,如横跨江河、山头的线路。位于不同山头的两基铁塔,巡视往往要耗费1个多小时;而一些高达92米的跨江铁塔,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光上塔至少也需要半小时的时间。但无人机飞得高、飞得远,装上摄像头后,既能精细化巡视、红外测温、扫视盲区,又可实时图传,20分钟一次巡视就能完成上述有难度的任务。
在排查故障上效果更显而易见。蒋卿印象最深的是,一次220kV龙玉线跳闸,原因是一条架空地线弧垂较低,天气炎热致使架空地线受热膨胀,加上风吹舞动,对导线安全距离不够,放电导致跳闸。“像这样的故障点,人工巡视几乎发现不了,而无人机航拍后,在ipad上就能清晰看到线路、绝缘子、金具到底哪里有放电点。”
今年“清明节”期间,具备机巡条件的供电局用无人机对线路通道及周围存在山火多发区域、扫墓祭司等情况进行巡航、勘察,发现火情,提供现场山火影像,及时避免了山火引发的线路跳闸。
这几年,无人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从无到有,并越来越广泛,一是在应用领域上,涵盖了电网建设放线、输电线路巡检及电网故障处置;二是从沿海到内地,无论是山区、平原、高原巡线都有无人机足迹。海南电网在运用无人机巡线上虽然起步较晚,但摸索和借鉴了各地的成熟经验,得以迅速有序地铺开机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多旋翼无人机作业1264架次,巡检杆塔3010基,累计发现缺陷(故障点)428处,巡视线路长度约1100多公里。
一目了然 数据支撑
助力线路精细化管理
与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线虽然轻松又安全,但也意味着线路维护由粗放变精细,把巡线途中节约下来的时间真正用到线路维护上,线路安全也将得到提高。
对于这些新上任不久的“飞手”而言,巡线也从体力活过度成脑力活。巡线前期,要确定输电线路地理位置分布图、杆塔明细表和经纬度坐标,“飞手”完成巡线后,还要身兼数据处理员,导出大量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包括线路运行参数和缺陷记录等资料。
“在无人机精细化巡视时,任何一名飞手作业,都是按照统一的作业流程,各个点逐一扫描拍照,确保拍摄的位置、顺序、角度一致。”蒋卿介绍。无人机拍下来的静态图片达到2000万有效像素,经过电脑放大后,线路、金具、绝缘子及铁塔锈蚀和污秽、线路走廊等情况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比如雷击故障,绝缘子上就会显出白色、烧焦、击穿的痕迹,通过拍摄精度高的照片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比如,图像显示9月6日220kV龙东I线N80-N81号档,导线上有一片白色的放电斑点。巡线人员判断并记录周围可能存在漂浮物,这些资料录入数据库后,以后在运维时就能针对性采取措施。
全方位、多角度、点对点的拍摄,对潜在的缺陷隐患定点排查,及时掌握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管理和检修提供精准的参考资料,也对抢险救灾起到数据支撑作用。
海南电网公司计划在2020年底,基本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协同巡检,直升机、无人机巡检作业成为线路巡检常态化业务。其中,基于机巡采集的数据,提高对线路状态的数据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智能化分析水平,建成巡检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输电线路缺陷进行智能识别和快速检索,对交叉跨越、对地距离以及树障等外部隐患进行精确判断与预警。
“机巡+人巡”协同巡检
建立成熟的“飞手”团队
尽管无人机巡线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但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对于一名“飞手”而言,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无人机飞起来,还要精确地飞行到每一个需要检查的点上。缺乏操作成熟的“飞手”也会导致无人机巡检推广受影响。
从今年开始,海南电网从具有线路运维经验的人员中选拔专业化直升机巡检员、无人机操作员,保障操作人员质量、数量和稳定性,并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海口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无人机操作技能竞赛上,考察了操作手是否能够熟练使用无人机360°水平自旋、水平8字飞行、二维码模拟缺陷拍摄。目前,无人机操作员以年轻员工居多,比如海口局输电管理所有23名无人机操作手,平均年龄为28岁左右。
对于巡线多年的老师傅,操控无人机比电脑更让他们倍感棘手。一方面,他们能体验到无人机巡线的安全和高效,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头疼于后期需要处理大量的图片。“既要会精确操作无人机,也要熟练使用电脑处理分析图片。”儋州供电局40多岁的巡线员赵成祚操控了5次无人机,他坦言非常便捷,但在操作上还远不及年轻人灵活。这些老师傅具有丰富的巡线经验,深知巡检线路地区气候、了解巡检规律,有多年判断故障经验,但要灵活和熟练地操控无人机,仍然要更多地培训和应用。
据了解,今年年底,海南电网全年应用直升机巡线不少于1200公里、无人机巡线不少于1500公里,海口、儋州、三亚、琼海、。文昌、万宁供电局完成无人机平均作业量不少于60架次/(年。架),操作手作业量不少于20架次/(年。人),使直升机、无人机巡检业务基本成熟。多旋翼无人机将逐渐成为输电线路班组必备的工器具,配合人工巡检开展线路故障查找、通道巡查、飘挂物处理等工作,提高巡检效率;预计在明年,将用直升机开展线路日常定期巡视,同时开展带电作业、三维激光扫描、灾情普查、应急抢险、人员物资运输等工作。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海南电网有更迫切的动力和压力普及“机巡+人巡”协同巡检,不断提升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让精益管理融入到线路维护中,提高线路维护水平。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动低空飞行领域开启“载人时代”,产业链企业正合力加速构建电动“飞天”大生态。近期,亿航智能及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终于“集齐”了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和运营合格证(OC),也即“低空四证”。至此,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作业!”4月12日,云南电网公司首次采用“载重无人机+机器人”联合作业的方式,在丽江地区海拔3200米的500千伏线路上,成功完成带电修补架空地线散股任务,及时消除2项紧急重大缺陷,保障了西电东送重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一声令下,无人机巡检员操控FC30大载重无人机将地线修补机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总书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时指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并提出“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等六点举措。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时
4月16日,在哈密市镜儿泉的东天山区,作业人员正在对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线路进行验收,工程建设进入投运前冲刺阶段。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通道。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市,止
天下山川居一半,湖州山川占三分。浙江省湖州市紧靠太湖南岸,西部多为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曾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建材基地。在上世纪末,湖州矿山企业数量高达612家,最高年开采量达1.64亿吨。随着矿藏资源的逐渐枯竭,大量废弃矿坑被闲置,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2022年,国家电投长
4月17日,南网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指出,未来公司将实施“纵横战略”:纵向深耕低空经济领域,横向覆盖电网全场景作业,把机器人及无人机业务打造成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管家”,推动能源电力产业向更高阶智能化阶段迈进,通过AI应用实现价值的全面提升。有投资者提问南网科技在储能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4月14日,一架无人机从位于河北邢台南和区供电公司东薛屯供电所的机巢中起飞,沿着自主规划的航线巡检为万亩麦田供电的10千伏东里线,实时将拍摄到的影像回传至邢台供电公司无人机全业务作业与管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识别照片缺陷,辅助运检人员精准掌握供电线路及设备运行状态。无人机自主航线规
4月13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一架重型无人机悬停在百米高空,将X光检测机器人精准放置在1000千伏安塘Ⅰ线下相导线上。随后,机器人沿着导线移动作业,完成了耐张线夹的X光探伤。这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对输电线路本体设备开展X光探伤检测。以往对两基铁塔间线路的设备开展探伤
清新环境于2025年4月17日晚间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收87.16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子公司赤峰博元消费税大幅增加,煤焦油加氢等资产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应收帐款账龄变化导致信用损失准备增加等短期影响因素;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在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阶段。围绕退役动力电池、废塑料等资源循环方向,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和工艺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绿色氢能、前沿储能、碳捕
刚刚过去的周末,席卷全国多地的极端大风天气成为热点话题。在气象部门的频繁预警下,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周末居家,躲避大风。气象监测显示,自4月1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大风天气,阵风风力8级以上,影响国土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千米;内蒙古、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阵风11至13级,局地14至15级
DJI大疆正式发布首款可车载部署无人值守平台大疆机场3。大疆机场3配备专有的Matrice4D/Matrice4TD高性能无人机,赋能全天候、全场景无人值守作业,能从容驾驭各种作业环境。无人机所搭载相机与Matrice4系列一脉相承,且飞行及防护性能更佳,还可搭配DJIRCPlus2行业版遥控器单独使用,新增空中中继功能
2月25日,重庆市北供电公司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巢开展配网架空线路无人机远程自主巡检,实现农网线路巡检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提高线路巡检效率。春节前夕,市北供电公司无人机管控班已完成农网适航区所有重载运行线路的无人机红外测温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线路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巡查,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2025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走出示范引领新路子,500千伏“环首府”电网体系加快形成;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正式运营;蒙西托电打捆外送200万千瓦新能源、呼热电新能源消纳等项目建成投用;大唐呼铝电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林格尔新区绿
1月9日11时,安徽合肥供电公司数智配网部专责赵晔正紧盯电脑屏幕,使用“玄视”视觉大模型分析无人机巡检线路照片。“玄视”视觉大模型于2023年9月上线,目前已在安徽省内16家地市供电公司全面应用。按照传统的巡检方式,无人机巡检配电网线路后仍需人工逐张查看照片,判定线路缺陷隐患,耗费时间长,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网。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与运检人员数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运检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自动化、智能化的运维技术和装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智能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底座,攻关电力机器人、无人机系统相关技术,推动实现智能运检。为了实
“准备好了吗?”“好了。”“三、二、一,起飞!”飞手刘成洋和蔡鑫同时摁下遥控器,两台无人机在飞手们的精准操控下,如同猎鹰在空中盘旋观察……在广东电网公司云浮罗定供电局110千伏附城变电站,一场革命性的技术测试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这些无人机装备了先进的声纹、紫外、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
“无人机高度、角度合适,向前撞击,开始除冰。”8日,随着新疆送变电公司现场工作负责人芦旭峰发出指令,携带绝缘除冰棒的大载重无人机瞬间就将750千伏纳城一线204号塔导地线的覆冰全部击碎。这是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首次在新疆超高压电网使用大载重无人机成功完成除冰作业,实现无人机技术在电网巡
12月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蒙东克什克腾旗供电公司员工使用无人机巡检10千伏金白线的运行情况,保障线路在冬季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供区内人口居住分散,供电半径较长,叠加区域性极寒、强风等天气因素,配电网运维精益化管理难度较大。今年,国网蒙东电力着力
10月8日,宁夏银川兴庆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责江天一使用配电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的无人机航拍智慧识别功能,精准研判并定位110千伏燕鸽湖变电站10千伏大兴线的两基铁塔间飘浮物位置,并通过工单派发的方式将信息推送给运维专业同事刘涛。刘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半小时内完成了隐患处理。银川供电公司通
今年以来,江苏电力消费延续增长态势,前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47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在今夏的高温天气下,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快速攀升,最高达到1.47亿千瓦,同比增长11.3%。面对保供压力,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了江苏电网重要设备零过载、稳产保供最优化。为了确保电力资源“送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作业!”4月12日,云南电网公司首次采用“载重无人机+机器人”联合作业的方式,在丽江地区海拔3200米的500千伏线路上,成功完成带电修补架空地线散股任务,及时消除2项紧急重大缺陷,保障了西电东送重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一声令下,无人机巡检员操控FC30大载重无人机将地线修补机
4月13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一架重型无人机悬停在百米高空,将X光检测机器人精准放置在1000千伏安塘Ⅰ线下相导线上。随后,机器人沿着导线移动作业,完成了耐张线夹的X光探伤。这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对输电线路本体设备开展X光探伤检测。以往对两基铁塔间线路的设备开展探伤
近日,南京地区迎来大风及降雨天气,江苏省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阵风达8-9级,面对极端天气挑战,南京发电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奏响防风保供“奋进曲”。该厂提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厂区建筑物稳固性、露天设备防风措施及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加密设备巡检
“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11日至13日,冀北电网将遭遇大风降温天气,各部门、各供电所一定要做好完全准备,确保电网安全。”4月10日,为积极应对大风天气对电力线路设备造成的严峻考验,迁西公司闻“风”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全领域排查、全链条防控、全人员守护”的硬核措施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应用量子通信和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和能源数据安全方面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参与无人机、卫星遥感巡检,提升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力事业铺就了一条光明坦途。过去,依靠人力的“铁脚板”巡检方式,效率低下且受限颇多。运维人员
3月27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用“无人机+双光检测”“无人机+三维建模”等智能巡检技术对1000千伏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全面巡检。针对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湖区段空气湿度常年在75%以上、鸟类活动多、植物生长迅速等实际,国网山东电力运维专业员工在巡检中首次应用双光融合
3月28日,±500千伏德阳—宝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累计交换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通过跨区电力交换,累计替代发电用煤6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9亿吨。德宝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远距离、大功率直流输电自主设计、制造
南方电网公司携50余项数字化成果亮相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2023.5月“慧眼”无人机V2.0●使用场景:用于大规模电网精细化巡检及应急响应巡检需求●功能:“慧眼”无人机V2.0是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具有雷视融合感知、导线级自动任务绕障、同机
3月24日,新疆北部地区出现大风、雨雪交替的寒潮天气,局部风力达13级,最深积雪厚度45毫米。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依托极轨卫星追踪、超算平台推演等手段,在3小时内排查了新疆电网2000余条输电线路,结果显示其中6条输电线路可能受到本次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影响。这是今年入春以来新疆电网
第一季度,国家电投内蒙古白音华自备电厂在煤电铝产业链优势驱动下,累计发电量达1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厂作为白音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电力引擎”,从培训到设备运维管理,从日常巡检到定期检修,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一是紧抓日常培训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