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开始对“核发动机”进行测试,这或许将为宇航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表面开展任务提供能源。
这个发动机项目被称为“Kilopower”,将采用一个只有卫生卷纸大小的铀反应堆来产生热能。接着,这些热能将由一台高效率的斯特林发动机转化为电能,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汽车发动机相似。
NASA的太空技术任务部(STMD)已经为Kilopower项目提供了多年资助。据介绍,这种技术能产生1到10千瓦的电能,持续时间能达到10年或更长。美国家庭平均用电量在5千瓦左右。
Kilopower项目的测试预计将在11月开始,并一直进行到明年年初。NASA正在与美国能源部内华达国家安全区合作,对核裂变能源技术进行评估。“Kilopower测试项目将给我们带来信心,证明这项技术已经为太空飞行发展做好了准备,”来自NASA总部、担任太空技术任务部动力和能源储存首席技术官的李˙梅森(LeeMason)说,“我们将不断地检查分析模型,确定硬件工作时的最好状态。”
位于田纳西州橡树岭的Y-12国家安全综合体(Y12NationalSecurityComplex)将为这套系统的测试提供反应堆堆芯。梅森表示,在探索火星的过程中,拥有太空级别的核裂变动力将是巨大的优势。宇航员再也不用担心夜间,或者在日光锐减的尘暴期间出现能源不足的问题。
“它解决了这些问题,无论你身处火星何处,它都能提供持续的能源,”梅森说,“核裂变能源可以扩展火星的可能着陆点,包括北半球高纬度可能有冰存在的地区。”
“太空核反应堆高能量密度的动力来源,并且能够独立运行,不受太阳能或方向的影响,还可以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比如火星表面上运行,”Kilopower项目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帕特里克˙麦克卢尔(PatrickMcClure)说道。
“我们现在测试的反应堆技术可以应用在多项NASA任务上,而我们最终希望这是核裂变反应堆成功的第一步,即建立一种具有真正野心并激励太空探索的新范式,”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首席反应堆设计师大卫˙波斯顿(DavidPoston)说,“对于任何首开先例的工程项目,简约性是最根本的——不一定是最简单的设计,而是要寻找从设计、开发、制造、安全保障到测试的最简单路径。”
“我们努力要做的就是为太空任务提供新的选择,而不是只依赖RTG(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这种发电机只能提供几百瓦的电能,”梅森说,“我们在火星上已经做到的所有伟大成就,与到达那里开展有人任务所需的一切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源。这种新技术能提供千瓦级的电能,最终将发展到能提供数百千瓦,甚至百万千瓦的电能。”
由于反应堆体积很小,因此在单个火星登陆器上可以使用多个单元的组合,并能在火星表面任务中独立运行。
核能在太空任务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是一种利用放射性衰变获取能量的发电机。过去50年来,NASA已经利用RTG技术完成了许多太空任务的发射。RTG技术还曾应用在两艘海盗号(Viking)火星登陆器上,目前仍在火星上工作的好奇号火星车也装载有RTG。
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任务、两艘旅行者号太空船,以及前往冥王星和更远地方探索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还有刚刚结束使命的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都使用了RTG。
感谢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NASA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容易获得的核能来源——铀-238,这是生产武器级铀-239时的副产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一些氢能领军企业正在加快对氢能的布局,各大央国企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在氢能产业上“各显神通”。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成果。近日,国家电投、中国石化、
近日,北汽首台氢内燃机点火成功,向实现高效零碳发动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据悉,北汽研究总院与北京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完成氢内燃机关键系统的仿真分析和设计开发工作。首台氢内燃机在北汽完成试制、装配后,双方团队在北工大试验室共同开展燃烧开发工作。该氢内燃机基于荣获“中国心”2021年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加严重型车排放标准,其氮氧化物排放减少75%以上,颗粒物排放减少90%以上,有效促进了汽车行业技术升级。为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减少排放,环境保护部组织研究起草的《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
美国核动力飞机的设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1946年美国空军授予费尔柴尔德发动机与飞机公司一份合同来研究核动力飞机的可行性,核动力飞机的续航力能以天而不是小时为单位计算。这项研究名为NEPA(核能推进的飞机),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展开。1948年原子能委员会又委托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另一项研究
苏联是否制造过核动力轰炸机?尽管目前已经有大批档案被解密,但这个问题仍然难以准确回答。时至今日,许多参加过这项工作的人都已作古,经过一些历史学家和学者的执着追寻,当年的一些研制过程被逐渐披露出来。 远程轰炸机指望核动力 %26ldquo;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26rdquo;,由苏联%26ldquo;原子弹之父%26rdquo;库尔恰托夫领导的苏联科学院第2实验室从1947年就开始探索如何将核能应用在舰船、潜艇和飞机上。当时美国在欧洲、中东和远东拥有数十座空军基地,其战略轰炸机一般航程为5000-10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广核近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的公告。根据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之统计,2025年1月至3月份,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601.7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9.25%。总上网电量约为566.89亿千瓦时,较去
2025年4月2日,法国电力市场再度刷新纪录——盘中电价暴跌至每兆瓦时-413欧元,创下欧洲电力市场新低。这一现象的直接推手是春季充沛的日照与激增的太阳能装机量:法国今年新增太阳能产能预计达4.8吉瓦,且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该增长势头将持续至2035年。数据显示,3月法国太阳能发电量超出预期17%,叠
据新华社消息,4月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李干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毕业
近日,法国电力集团(EDF)首席执行官卢克·雷蒙特(LucRémont)突然遭到法国政府的解雇。据法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人事变动与法国国内电价持续高涨、民众及企业的强烈不满有关。在舆论压力下,电价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法国政府强迫EDF必须做出改变。电价高涨是直接导火索在法国民众和工业企业的
近日,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正式奠基,标志着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精馏法硼同位素分离技术,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全链条,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相关硼同位素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为我国核能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现场释放江西天红研究堆反应堆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以下简称FCD)控制点。华东监督站始终关注天红研究堆的建设进程。春节前,组织对天红研究堆反应堆主厂房FCD现场准备情况开展核安全监督检查,对项目质量保证实施、人员配置、施工条件
近日,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标普全球2025CERAWeek会议上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旨在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装机容量提升三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来源:能源新媒文/范珊珊)“亚马逊已在核技术方面投资超过1亿美元,并计划建设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加快核能发展对于满足未来能源需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扣除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西北城建中标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1、2、3号机组自然通风冷却塔建安工程(标段二)项目。徐圩核能供热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本期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台1000兆瓦+1台600兆瓦级核电机组,据悉,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
4月17日,田湾核电7号机组首台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为后续冷试目标顺利实现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切实保障柴油发电机组空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连云港项目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项目部通过成立柴油机安装、调试联合专项小组,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的供货、安装、酸洗、调试阶段进行
4月16日22时,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功率提升改造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标志着秦二厂首个实施的常规岛功率提升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秦二厂2号机组此次功率提升改造,在不增加核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更换发电机定转子部件、对汽轮机高低压缸及转子等通流部件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同步对励磁、主变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近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山东烟台、威海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广核近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的公告。根据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之统计,2025年1月至3月份,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601.7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9.25%。总上网电量约为566.89亿千瓦时,较去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8日6时16分,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核燃料装载、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热试是通过主泵运转和稳压器电加热器投用,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升温升压,并在各特定试验平台执行一系列调试试验、运行定期试验的综合性试验。该阶段在尽可能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2024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及形势展望(2025年3月)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社会用电量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全国主要发电企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3日,中国核电公告称,公司2025年一季度发电量累计为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上网电量累计为56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7%。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均符合年度计划安排。其中,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49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0%;上网电量累计为46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