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已成为各国政府、能源行业以及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日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17》,总结分析全球能源电力历史现状,展望中长期全球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探索全球能源转型的可行路径。本期为大家呈现展望部分的核心内容。
展望2050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建设“一带一路”全球发展新机遇、新时代中国发展新征程、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等因素带动下,全球能源需求将保持增长。能源生产技术变革带动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能源消费技术变革加快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将有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技术合作共享。积极履行自主贡献承诺、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能源行业的一致行动。
为实现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在需求规模上“减量”和在能源结构中“去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由此出发,《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17》设计了三个面向2050年的全球能源发展情景。高需求情景下,伴随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能源供应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实现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自主减排情景下,各国兑现自主减排贡献承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能源需求平稳增长,能源转型相对较慢,难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高能效情景下,各国高度重视能效管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需求缓慢增长,能源低碳转型加快,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接近百亿,增量主要来自亚太。2050年全球GDP总量有望达到228万亿美元(2010年美元价格),较2015年增长2倍,其中亚太贡献全球增量的62%。2050年全球人口达96亿,较2015年增长31%,其中非洲、亚太分别增长98%、22%,分别贡献全球增长的51%、39%。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平稳增长、增速放缓。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从2015年的206亿吨标准煤增至2050年的260亿吨标准煤,增长26%,年均增长0.7%;前十五年增加35亿吨左右,年均增速1.0%,后二十年仅增加约20亿吨,年均增速降至0.4%。高需求、高能效情景下,205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分别增至290亿、260亿吨标准煤。
亚太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中心。自主减排情景下,2050年亚太地区能源需求增至125亿吨标准煤,对全球增量的贡献达2/3;非洲约贡献增量的19%;北美和欧洲能源需求分别下降11%、8%。2035年之前,中国能源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35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印度受工业化进程影响,能源需求加速增长,2035年后取代中国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化石能源相继达峰,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实现存量替代。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煤炭需求2025年后脱离峰值平台期进入下行通道,2050年在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中的比重仅约16%;石油需求受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等影响,于2030年前后达峰,在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中的比重由2015年的30%降至2050年的20%;天然气需求在2035年前持续增长,之后平缓下降;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由增量替代转为存量替代,2050年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达49%。
全球终端能源需求2040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区。伴随能源效率提高、电能替代加快,终端能源需求增速逐步下降,2040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区。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终端能源需求由2015年的135亿吨标准煤增至2050年的15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0.4%;前十五年年均增长0.8%,后二十年年均增长0.1%。高需求、高能效情景下,2050年全球终端能源需求分别为168亿、143亿吨标准煤。
工业和交通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略有提升。自主减排情景下,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增长21%,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由27.8%提高到29.2%;交通部门能源需求增长20%,占比由28.5%提高至29.6%;商业部门能源需求增长12%,占比由11.9%降至11.6%;居民消费能源需求增长12%,占比由23.4%降至22.8%。
2045年前后电能超越石油成为终端第一大能源。自主减排情景下,终端煤炭需求持续萎缩,石油2035年后持续下降,两者合计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由2015年的1/2降至2050年的1/3;天然气在2035年前平稳增长,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之后有所下降;电力需求增速远高于其他能源品种,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由2015年的19%提高到2050年的39.8%,2045年前后超越石油成为终端第一大能源主体。
全球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电力需求由2015年22万亿千瓦时增至2050年57万亿千瓦时,增长约1.6倍,年均增长2.8%。高需求、高能效情景下,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分别增至73万亿、65万亿千瓦时。
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约2/3来自亚太和非洲。自主减排情景下,亚太地区用电量由9.7万亿千瓦时增至27.9万亿千瓦时,贡献全球增量的52%,2050年占全球的比重达49%;非洲电力需求由0.7万亿千瓦时增至6.0万亿千瓦时,贡献全球增量的15%,年均增长6.2%,是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北美、欧洲用电量分别从4.9、4.9万亿千瓦时增至8.1万亿、7.8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分别为1.4%、1.3%。
工业用电占比大幅下降,交通用电增长速度最快。自主减排情景下,工业用电需求增长1.3倍,占终端电力需求的比重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43%降至2050年的34%;交通用电需求增长31倍,增量主要来自电动汽车、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占终端电力需求的比重由1.5%增至17%;居民、商业及其他的电气化水平持续上升,电力需求分别增长1.7倍、1.4倍,2050年合计占终端电力需求的比重为49%。
发电装机大幅增加,尤其是2030年以后增长显著。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发电装机由63亿千瓦增至216亿千瓦,增长约2.4倍,年均增长3.6%,2030年后发电装机增速明显加快。高需求、高能效情景下,全球发电装机分别增至302亿、261亿千瓦。
非水可再生发电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成为主力电源。自主减排情景下,煤电装机规模在2030年前保持缓慢增长,2030年后平缓下降,逐步转变为具有深度调节能力的容量支撑电源;燃气发电在电力清洁转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50年占发电总装机的11%;水电受资源开发条件所限,增长近一半,2050年达18亿千瓦;核电装机2050年增至7.5亿千瓦,增长近一倍;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由7.4亿千瓦增至148亿千瓦,2050年占全球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68%。高需求、高能效情景下,205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分别达241亿、204亿千瓦。
2040年前后全球发电量增量全部由非水可再生能源提供。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发电量由2015年的24万亿千瓦时增至2050年的6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7%。其中,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由67%降至31%,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由6.3%提升至53%,2040年前后全球发电量增量全部由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
全球摄氏度排放于2030年前后达峰,2050年较峰值下降约25%。自主减排情景下,全球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平稳增长;2030年前后达峰,约366亿吨;2050年降至274亿吨左右,较峰值下降约25%。展望期内累积排放远超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所允许“碳预算”,经测算得知自主减排机制仅可实现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所需减排量的1/3~1/2,表明在目前政策框架下要实现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结 语
能效提升与低碳转型是实现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的“两个轮子”。高需求情景下,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温控目标的主要手段,但投资高、难度大,还要依靠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大范围应用;高能效情景下,虽能效提升较快,但要实现温控目标也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因此,能效提升与低碳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双轮驱动”,必须同时发力。
提升能效是降低能源转型成本的最经济手段。能源效率的提升,既可在消费侧减少需求,又可在供给侧减少投资,是降低能源转型成本的最经济手段。
电力转型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于9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需要转化为电力来使用,以电为中心、以电网为平台,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在消费侧加大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供给侧加大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规模,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有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能源电力消费大国,也是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能源转型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在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中国能源革命的成功实践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和转型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动气候治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担当,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内供应依然保持刚需,环渤海港口和江内库存仍在高位,市场煤出货压力依然存在。宏观预期方面,随着关税风波告一段落,国内出口好转,入夏前的工业用电可期。临近迎峰度夏,政策端要求电厂补库;随着煤价跌幅的收窄,部分终端开始释放少量采购拉运需求,下锚船增多,海运价持续上调。(来源:鄂尔多斯
01迎峰度夏的背景和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呈现“冬夏双高峰”特征,夏季降温负荷占比达30%,部分省份甚至超过40%。2024年7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突破14.51亿千瓦,同比增加超1亿千瓦,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总结起来,根本矛盾可以归结为两方面: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空调负荷激增:住建部数据显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7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降幅较大。曹妃甸指数持续下行。进口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降幅较大。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7期处于收缩区间,除库存分指数外,供给、需求、价格、航运分指数均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6日,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印发2025年桐乡市迎峰度夏(冬)电力负荷管理专项补贴实施方案,为贯彻电力稳供政策,缓解电网供需矛盾,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特制定空调负荷、移峰填谷(以下所说移峰填谷包含集中检修)、电力需求响应、地方电厂顶峰发电价格补偿机制。按照“安全可靠、
产地煤价连续降价,但拉运车辆整体偏少,大部分煤矿价格仍持续承压。港口方面,环渤海八港锚地船连续多日不足20艘,装船数量明显低于卸车,整体库存不断向上累积。从年初以来,主产区强势生产,铁路除了维修期间以外,日发运量均保持高位,叠加大量的进口煤,煤炭市场供应明显高于需求,造成环渤海港口
4月,甘肃省完成发电量18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2%。1-4月,全省完成发电量79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4%。4月,甘肃省全社会用电量14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1-4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9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3%。一、全省全社会用电情况1.分产业用电4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36亿千瓦
本专题的前面两篇文章,我们务务虚,探讨了一下在之前的目录电价计划时代和当下的交易电价市场时代,整个电力系统对于用户侧负荷调整的需求逻辑。在计划时代,过高的系统峰谷电量差一方面会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会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成本。而通过用户侧分时定价的方式,弥合峰谷差减少运
一、我国经济与用电增长的历史变化趋势我国用电总量与经济总量长期高度相关,用电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周期基本一致。电力弹性系数(同一时期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比值)是表征经济与用电量增长关系、反映我国产业和用电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十五”末至“十二五”,随着我国由重化工
自打21年7月份事关到户分时电价的纲领性文件1093号文发布后,各地关于分时电价政策的修改频率也愈加频繁。这一方面反映出电力市场改革后,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价格信号在频繁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依靠行政规则来制定不同费率的方式难以匹配快速变化的市场价格。(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市
大秦线检修结束后,铁路运力恢复,贸易商加速出货避险,报价松动,市场看空情绪浓厚。需求端,持续疲软,华南汛期水电出力增强;叠加民用电负荷偏弱,沿海电厂日耗增幅不大,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维持高位,仅刚性采购压价为主。节后,预计在电厂高库存压制下,采购意愿低迷,成交维持量价齐跌,且跌速加快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文件明确,2024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降低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取得良好成效,2025年相关降电价举措能延尽延。指导粮食仓储企业申报本市本年度“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项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2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海南省能源电力领域安全专家人选名单,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组织完成海南省电力安全专家入选推荐和遴选工作,决定入选钟琼雄、王珊、张昌庆等113名同志为海南省能源电力领域安全专家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详情如下: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5月21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京拜会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双方就共同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深入交流。王宏志对中国能建及其所属企业在能源电力规划研究、项目建设、科技创新
多能互补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观察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5月18日,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
日前,从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传来喜讯,电力运营3项QC成果分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二、三等奖,9个班组获评质量信得过班组。此次发布会共有来自省内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的233项QC成果和84个班组参与。电力运营获奖的QC成果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遵循“小、实、活、新”原则,科学运用PDCA活动程
5月20日14:40分,赵石畔煤电二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至此,电力运营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内外11台机组春季等级检修任务,并在百万机组A级、B级检修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匠心独运打造检修“样板间”今年春季等级检修以来,电力运营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引,持续深化质量监督及保障体系建设,在重大检修项目
雪山旷野,绿电蓝海,曾经的边疆荒野,一面面光伏板随着山坡的地势此起彼伏。在新疆和陕北的广袤大地上,陕投电力运营承接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125MW、延安青化砭和蟠龙分布式光伏项目相继全容量并网发电。抢抓机遇齐力共拓新格局“我们两个公司业务互补性强、契合点多,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尽快
5月15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控制实验室,一排排机柜不眠不休地闪烁着灯光,百纳秒级的超高精度实时仿真计算正在快速运行着,这是中国电科院配电专业技术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套有源配电网CPS仿真平台。我国城乡配电网跨越五个电压等级(220-110-35-10-0.4千伏),接入了大量分布式电源,有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5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提出支持工业电力用户、大型商业综合体、酒店、公共建筑等电力用户群体积极参与虚拟电厂建设。推动虚拟电厂运营商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电力市场交易。电力用户开展电能替代应优先考虑可再
5月13日,河北沧州供电公司220千伏大白冢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新建220千伏大白冢变电站,架设112千米输电线路,为区域新能源电力送出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助力环渤海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沧州地处渤海沿岸,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态势强劲,近3年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作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并不断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5月21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5年世界氢能峰会上,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宣布,其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获得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下称“必维集团”)的可再生氨认证,这意味着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必维集团
从2016年底的4.23GW到2024年底的374.78GW,九年间,分布式光伏以876%的增长重写了行业价值,站在了能源转型的中心位置。然而,中坚力量必然承担着时代使命,特别是年初管理新政以及136号文的落地,推动分布式光伏迈向全面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新行业生态也必然倒逼着圈内企业重塑生存逻辑。在
5月22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启钊,世界能源理事会亚洲区总监兼秘书长高级顾问刘小卫参加会见。温枢刚对安吉拉·威尔金森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公司绿色转型、
2025年5月19-20日,菲律宾光伏及储能展(SolarStorageLivePhilippines2025)在马尼拉SMX会议中心圆满举办。作为菲律宾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专业展之一,本届展会汇聚众多全球清洁能源头部企业,共话绿色能源在东南亚的未来发展。安泰新能源亮相Hall11-K03展位,重点展示了多款适应台风、高盐雾等复杂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5月20日,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专题研讨会上,电网头条记者采访了南非电力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提纳格兰·尚玛甘。提纳格兰·尚玛甘认为,全球变暖加剧使得能源转型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变得既紧迫又必要。对南非而言,降低碳排放与保障能源安全同等重要。南非也面临可再生能
5月20日,国网冀北经研院撰写的一项案例《“承德绿动零碳先行”冀北地区争创零碳城市实践案例》入选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城市电网零碳发展”分论坛的国网宣传册,成为国网公司发布的十个代表性项目之一。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为主题,“城市电网零碳发展”是
“抽水蓄能+”打造能源转型的超级调节器——“抽水蓄能电站发展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正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然而,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在5月20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
从“废”到“贵”生物质能价值链日趋成型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王睿佳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零碳属性可再生能源,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生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质能以其独特的属性,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支点。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在“2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京光在京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王志武举行会谈。双方就地区产业发展及绿色能源转型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李京光对王志武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第十二师长期以来对氢能公司的关心和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京光在京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王志武举行会谈。双方就地区产业发展及绿色能源转型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李京光对王志武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第十二师长期以来对氢能公司的关心和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