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线路监测技术正文

干货|220kV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2018-05-16 17:29来源:电网规划设计关键词:电网规划变电站供电能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网规划的重点是根据城乡总体规划、电源规划、新能源规划,充分考虑地区不同的发展定位和需求,研究和制定电网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网架,立足解决现有电网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充分考虑电网规划的可实施性,在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前提下,应能实现电网供电能力上的合理储备、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时间上的合理过渡。

本文结合负荷分布、负荷特点、负荷增速,从供电能力、变电站布点、电网结构方面,提出220kV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220kV电网主要承担输送电能功能,在地区电网中起“构架”作用,兼以接近分区负荷中心为重心。随着负荷密度的增大,部分大型城市已将220kV作为高压配电电压。

一供电能力

1、改善不平衡不充分原则

考虑220kV变电站地理位置和供电区域划分,实现分区供电,提高各个分区供电能力、区间互济能力、接纳电源能力,优先解决重载变电站、重载线路,达成重载变与新建变负载率新的平衡,改善薄弱输电通道,使220kV电网整体产生容量效益、互为备用效益,降低单一提高电网变电容量的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2、容载比原则

满足用电负荷增长需要,增强220kV电网的供电能力,容载比按导则控制在2.1,扣除升压变容量后控制在2.0,发展较快区域可以突破以上数据,原则上容载比不超过2.2。

3、导线截面选取原则

220kV出线参考变电站远期规模和供电能力,兼顾事故方式下转供负荷需要,导线截面按远景输电能力需要一次选取。

4、现有电力通道改造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电力通道,保护好已有的通道资源并提高单位通道的输电能力,结合新建变电站解决现有老旧线路问题。

(2)结合主力电源接入,解决断面受限问题,提升供电能力和新能源接纳能力,做好小截面导线输电通道建设和输电能力受限改造。

二变电站布点

1、区域统筹原则

依据远期负荷分布、负荷密度、网络规划统筹考虑变电站布点,以靠近负荷密度较大区域为宜。各个220kV变电站之间考虑保持合理距离,便于每个变电站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并应同时考虑抢先占领站址资源关键点。

2、电压支撑原则

用电负荷集中地区应有足够电压支撑。负荷密度较大区域可考虑220kV变电站深入城市中心供电,增强高负荷密度区网架结构,提高负荷接入能力。

3、时序原则

220kV变电站应结合城乡规划,对于建设用地应提前布局将站址纳入地方规划予以控制。按照先城市外围,再入城市中心原则。

4、互为备用原则

变电站布点考虑上下级电网之间互相备用、互相支撑。

三电网结构

考虑系统安全稳定性、投资效益、满足110kV变电站接入是考虑220kV网架结构的基础。

1、目标网架原则

结合地区饱和负荷研究具备较高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220kV目标网架,确定主次分明、拓扑清晰、结构坚强的骨干网架,骨干网架范围应涵盖全系统半数以上的负荷。骨干网架应满足N-1原则, 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应能满足N-1-1原则。

2、网架构建原则

依据目标网架,结合地理位置、通道情况以及可实施性,以500kV变电站、大型电源为依托建设坚强的地区性主体受端网络,满足N-1原则,不断提高网架的适用性。根据变电站的座数、位置和大电源的情况,由双链、单环结构,逐步过渡到不完全双环网、C型环网、双环网。原则上新建220kV变电站不考虑单变变电站,至少两路独立电源。220kV网架宜采用双回链式结构或双回路环网结构。

3、电源接入原则

电源按分层、分区、分散接入电网。结合电源接入,加强优化分区电网网架,消除各级电磁环网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电源电力可靠送出。

4、下级电网适应性原则

随着输电网的发展和加强,应逐步简化和改造下级电压等级的网架结构,实现分层分区运行,各分区间正常方式下相对独立,各区之间具备线路检修或方式调整情况下一定的相互支援能力。新建220kV变电站应能完善区域内110kV电网结构,同时应改善110kV电网转供能力,另外还应充分发挥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的利用率。

5、短路电流原则

500kV电网环网后,将220kV电网解环、分区供电,降低220kV短路电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规划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供电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