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杨振宁: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一大亮点

2018-05-21 09:42来源:三峡小微作者:刘蒙胜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集团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三峡工程,杨振宁院士原有所了解,但不是很熟。此次来三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寻找一个更加真实的三峡工程。一路上,杨振宁院士不断就三峡工程的相关问题与随行人员交流探讨。尽管他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但是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令人惊叹。“三峡工程是个伟大的工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杨振宁院士表示,而之前在三峡工程展览馆,他题写感言:“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亮点”。

溯江

4月26日上午,一艘轮船缓缓从葛洲坝黄草坝码头起航,溯江而上前往三峡。杨振宁院士坐在船头,兴趣盎然地与随行人员交流着。

溯江,追溯的是历史。船自葛洲坝上行,绕不开的是南津关。作为西陵峡的终点,长江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开始进入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1944年和1946年,世界著名坝工专家、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推荐坝址就在南津关。为建设三峡工程,当时的国民政府派出了30余人的工程师团队赴美国丹佛开展设计研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萨凡奇计划于1947年无果而终。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当年赴美的团队有约一半人应邀来到现场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成为了三峡工程建设史上一段佳话。而在1946年,杨振宁院士也自西南联大硕士毕业,赴美深造。

船再往前行,便是石牌。作为西进重庆的关口,1943年,在这个弹丸之地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有名的石牌保卫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军队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重庆的企图,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对抗战的进程产生了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牌保卫战为当时西南地区的相对安宁创造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彼时,杨振宁院士正在昆明西南联大艰苦环境下求学,与众多大师和学子以另一种方式谱写着中国救亡图存的篇章。

历史就是这样神奇,平行又交织地发展着。一路上,杨振宁院士兴趣盎然,与陪同的林初学等深入交流,从物理到哲学,从中国到美国,从胡佛大坝到三峡工程......船靠石牌时,杨振宁院士特意要求以石牌保卫战纪念馆为背景拍照留念。

此次溯江航程的终点是三峡升船机。从葛洲坝大坝到三峡大坝,扩大的不仅仅是规模;从葛洲坝船闸到三峡船闸再到三峡升船机,提升的不仅仅是高度。作为三峡工程的收官之作,三峡升船机写下了迎难攻坚、自主创新浓墨重彩的一笔。船至三峡升船机时,正赶上前船进入升船机,承船厢缓缓升起,将船送到最高处。在航道正面目睹这一情景,着实让人震撼。待自己乘坐的船驶入升船机的时候,体验到的又是一种感受。杨振宁院士详细地了解升船机的原理、构造、运行以及创新等等。“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创造”,亲身体验后,杨振宁院士表示。

对话

4月27日上午,一场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对话在三峡集团大学展开。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工程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三峡集团大学校长林初学主持对话活动。

在约半个小时的主旨演讲中,杨振宁院士以“加速的科技应用”为主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回顾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对生产力猛增的贡献,将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融会贯通娓娓道来,其中饱含着博大的人文关怀。杨振宁院士指出,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引导出20世纪的物理学,理论方面呈现了革命性的发展,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标准模型等等;应用方面也有爆发性的发展,如电的产生与应用、电磁波的应用、半导体的应用等等。从法拉第(Faraday)的电磁圈,到马可尼(Marconi)的原始无线电,到冯˙诺依曼(Johnnyvon Newmann)的储存程序计算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看出,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比十九世纪快,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与应用比上半叶快。今天看来,今后半个世纪的发展相信还会更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集团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