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日前在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成立大会期间举办的“核能未来的发展”论坛上表示,经过中科院多年研究,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ADANES)即将迎来工程实施阶段。“近年来,通过先导专项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政策推动,整个系统各个装置的可靠性不断提高。今年3月,部分装置的初步设计评审已经完成,预计今年年内,ADANES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世界上可经济开采的铀资源只相当于世界石油贮量的1/4。而在天然铀中,仅有0.714%的铀-235可以在热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反应。目前的核裂变发电技术对燃料的利用率不到1%,难以满足核裂变发电的长期发展。
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曾提出,四代核反应堆应以可持续发展、安全可靠、经济性、防范核扩散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新一代的核电技术应确保燃料长期稳定供应,做到燃料利用率最大化,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GIF提出的四项目标有任何一项完不成,先进核能技术的长远发展都难以实现。”詹文龙说,“简化乏燃料再生,并找到一种可控的高反应快中子燃烧器,是优化核能系统资源利用率及废物处理的新思路,ADANES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生。”
据介绍,ADANES系统主要由加速器驱动的燃烧器(ADB)与加速器驱动乏燃料再生(ADRUF)两部分构成。其中,ADB相当于一个拥有加速器次临界系统的长换料周期(16-36年)的快堆,可以燃烧含约50%裂变碎片的再生乏燃料,并可以做到高反应性调控。“这种反应堆安全、灵活,从物理设计上完全可以做到40年不换料。”
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分别提出了ADS技术包括嬗变核废料、加速器同位素生产、加速器驱动钍堆在内的集中应用方式。“ADB将这几种应用路径有机结合,实现了集嬗变、增殖、产能为一体。”詹文龙介绍。
“ADB对燃料的优秀处理能力,使得之后的乏燃料再生过程得到明显简化。”詹文龙介称,ADRUF可以剔除乏燃料中大于50%的裂变碎片,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再生燃料,资源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此外,ADANES乏燃料为闭环过程,燃料进入核电站反应后,整个乏燃料处理过程都在核电站内部完成,这也明显简化了核电站在公众沟通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安全性方面,詹文龙指出,ADANES具有明显的固有安全性。“堆芯材料全部是陶瓷材料,可以承受2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停堆后,堆芯吸收前100秒的衰变热,升温小于200摄氏度。包壳材料熔点高达2800摄氏度,可以保证事故工况自然空气冷却。”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了对ADANES系统经济性的担忧。“加速器的应用意味着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不仅如此,工程应用中还需要对包括发电效率、加速器能耗等各个指标进行考虑。” 对此,詹文龙认为,加速器的应用增加投资的同时,提高了核电安全性,也大大简化了乏燃料处理过程,从全周期来看仍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至2017年,其研制的国际上第一台ADS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前端示范样机,能量已突破25MeV。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海阳核电第四次换料大修结束,海阳核电1、2号机组主控室噪声治理项目也迎来了胜利,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2号机组主控室平均降噪幅度为2.97—5.61分贝,1号机平均降噪幅度为3.13—7.20分贝,主控室整体噪声水平显著降低,达到同类型核电机组先进水平。为降低机组在满功率运行期间主控室噪声水平,山
2024年10月14日是全球第55个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确立为“SharedVisionForABetterWorld(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
9月25日,中国核电第一批品牌发布活动暨第六届卓越文化节在上海举办。活动发布中国核电首批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I-Nuclear)”,开展中国核电企业文化故事交流展示比赛,并举行中国核电文化创意与品牌工作室揭牌及运行研究院萌宠发布仪式。据悉,“八方核护(I-Nuclear)”是中国核电继2017年发布
近日,秦山核电方家山1号机组的一回路加锌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机组辐射剂量和辐射源项,秦山核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展了以一回路加锌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尚无在运机
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世界核电技术第一方阵。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正
5月8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完成全部鉴定试验,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该核电阀门关键技术,打破垄断,具备向核电机组自主供货的能力,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对提升我国核电项目自主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拟开展2024年度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5月25日(以邮戳和电子邮件日期为准),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根据核电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为服务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依据财政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中流砥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建华李言瑞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自1954年全球首座核电机组并网以来,核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并且现在仍是全球第二大清洁电力来
近日,中核集团海南核电与核动力院联合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次临界刻棒技术”,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其规避了机组大修启动物理试验的非计划停堆风险,同时节约了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取得重大成果。”他说,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
近日,三门核电发明专利“一种压水堆核电一回路总含气量测定装置”获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该专利作为三门核电技术专利走出国门的首次成功尝试,经过技术评估、查新论证、国际检索,于2021年8月5日完成《专利合作条约》(PCT)受理,2022年5月26日获准进入美国国家阶段申请,顺利通过美国专利
中国在运和在建的核电审批项目大多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与日本福岛的原理类似,即在装有燃料的压力容器内充满水,随着核裂变的进行而沸腾转化为蒸汽,利用蒸汽直接驱动涡轮发电。因此,自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国家对核电装备的安全技术要求就不断升级。近期,国家能源局已制定完成《核电技术装备“十二五”专项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前,国内投产的核电机组技术路线仍将以“二代”及“二代+”为主,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三代”核电技术将可能在2020年后实现商业化。而到2
相对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核聚变反应堆更安全我国核聚变人才培养已箭在弦上近期发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续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和平开发利用核能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就在上个月,国内核聚变界的100余名专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办的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抓紧培养和储备核聚变人才后备力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内多项核聚变技术装置已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利用核裂变来发电,核裂变在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产生强大的辐射,废料很难处理。此外,作核材料的铀、钍蕴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