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访谈正文

刘华:核安全需高度透明、主动发声 让公众对核能有信心

2018-05-28 09:01来源:中核集团作者:杨金凤关键词:核安全核工业核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核安全监管已成为

推动国际核安全发展的重要力量

核安全文化建设年,监管成效显著

记:2017年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年。《核安全法》、核安全规划等全局性、基础性的顶层设计实现重大突破。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我国核安全监管事业——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刘:近年来,国家核安全局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

法规制度更加健全。在《核安全法》立法工作带动下,核安全法规标准文件制修订数量明显增加,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支撑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国家核安全局致力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内部管理程序制度制修订工作。这些内部规章程序制度,全面总结和梳理了以往经验和良好实践,既为监管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开展、体系化运转夯实了基础,又为人员培训、文化传承提供了标准化教材。

同时,将部分核安全管理事权下放到核与辐射安全地区监督站,进一步发挥地区监督站的作用,管理职责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加大了在国家核安全事务中的协调推动作用,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在核安全工作中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水平,为党中央核安全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规划计划更加完善。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6项具体目标、10项重点任务、6项重点工程、8项保障措施,对“十三五”时期核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推动核安全的重点任务和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有关规划,形成了系统的核安全规划体系。

机构队伍成长进步。近年来,核安全监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成长迅速。当前,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中央本级编制有1100多人,三个业务司85人,六个地区监督站331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600人,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100人,还有长期合作的技术支持中心。与十多年前中央本级编制只有300人、地区监督站还是处级单位的情况相比,人员队伍建设大幅加强、今非昔比,国际同行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事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表示高度赞赏。

在人员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从初任培训、中级培训到高级研讨的一整套培训体系,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又突出监管能力的培养。

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正在建设,预计2018年年底竣工。通过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自动站和边境地区应急监测的建设,对全国地级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地区实现了全覆盖。

丰富核安全审评手段,引进和应用模拟机、审评软件等一大批软硬件,不断提高独立校核计算和试验验证能力。优化现场监督机制,各地区监督站制定了一批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装置监督检查程序,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监督文件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的核电安全监管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核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加强。2017年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年。发布了《核安全文化特征》,开展核电厂核安全文化试点评估,举办了核行业核安全文化良好实践总结推广活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各单位着重进行法规宣贯和核安全文化培训,开展了重点专题研究,为建立内部核安全文化培育机制做好了准备。

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全面开展东北边境地区应急监测工作,向社会公众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响应公众诉求。圆满完成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强了对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核安全设备和特种人员的安全监管。为防范人因风险,开展了对核设施操纵员的专项检查,做好人因事件的经验反馈;组织开展辐射环境监测、无损人员和焊接工艺人员三类特种人员技能竞赛,有效提高了全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实施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开展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了放射源安全水平,放射源事故发生率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开展全国铀矿冶汛期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实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全面加强铀矿冶和伴生矿辐射环境管理。圆满完成核设施核基地调查专项年度任务,基本摸清了核基地辐射环境现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安全查看更多>核工业查看更多>核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