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业界翘首渴盼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因强力触动“利益格局”,箭在弦上却始终“难产”。3月底,国家能源局终于下发《配额制》意见稿。不过,“瓜熟蒂落”的配额制因未解决补贴问题被回炉再造,诸多难点尚需厘清。
发电、上网和市场消纳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面临的三大难题,而这三大难题的消除,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和技术进步难以实现。巨量财政补贴虽是政府扶植某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但补贴绝非长久之计。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补贴缺口已成为掣肘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证券分析机构测算,2017、2018年新能源实收补贴与理论发放补贴的缺口分别高达678亿元和937亿元。
与国外配额制政策通过竞争以最低成本实现风电开发的目标不同,我国出台配额制的初衷是通过竞争机制与激励准则解决风电消纳问题。为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巨大以及消纳难的“沉疴顽疾”,强制配额制叠加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制度被寄予厚望。
业界普遍认为,配额制能够为新能源发展“兜底”:解决“三弃”问题,使可再生能源消纳具有强制性,提高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终端的消费比重;配额制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本省内新能源电力的最大化消纳,还将促进跨区域的调度,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溢出省份的电力消纳同样帮助较大;限电的降低可持续改善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3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酝酿十年,配额制“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瓜熟蒂落”的配额制因被寄予解决补贴问题的厚望回炉再造,地方保护主义如何破局?配额制考核中该如何“算账”?补贴难题能否破解?种种难点尚需厘清。
难产迷局
风电界对强制配额制的出台可谓是翘首渴盼,作为可再生能源“靠山”的配额制推出,却阻力重重,如今的出台系新芽凝聚了破土而出的力量。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告诉《能源》记者,十年前,出台配额制剑指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在我国整个能源界饱受争议。当时的大环境是,专家普遍认为煤炭是我国能源的顶梁柱,提出约束性目标会增加整体能源成本,可再生能源价格没有竞争力,阻力非常大,“这就是我们先推出自愿认购绿色证书的原因”。
“配额制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当时普遍认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导向不一致。”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告诉《能源》记者,新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速度往往超过预期,我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的目标执行结果往往偏低,因此配额目标到底多少很难进行科学设定,“当时担心配额制设定目标,大家达到目标后就会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反而会对新能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地方发用电计划都归地方政府管理,如果文件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责任,就需要国办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能源》记者,配额制“难产”最本质的原因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强制介入,“五大发电集团虽然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但同时又是火电的最大持有者,要革常规能源的命,它们是不认可的,并且火电话语权很大,博弈面临巨大阻力”。此外,把地方配额完成情况与省级政府政绩考核挂钩,对地方政府、尤其是东部发达省份政府“是致命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是先出台配额制,再推出绿证。对于我国配额制与绿证出生顺序为何颠倒这一疑问,李琼慧告诉《能源》记者,我国与国外的配额制系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外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包括两个政策体系,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体系,即通过固定上网电价,通过电价补贴可再生能源。美国体系则与欧洲完全不同,实行配额制。我国目前采用欧洲经验执行的实行固定电价。
从国际惯例上讲,配额制对可再生能源的激励作用逊色于固定电价,因此很多国家先出配额制政策,后调整为固定电价政策。我国目前实行固定电价制度,但在固定电价未完全退出的情况下实施配额制,我国的配额制就与国外的配额制有很大差异。“从概念上讲,配额与固定电价一般不是并存的,所以我国现在实行的自愿绿证也是在已经有固定电价基础上实施的,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
此外,我国的绿证与美国的绿证有所区别,美国在相对成熟的电力市场的基础上实行配额,并参与市场交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美国的配额和绿证基本上是同步的,不存在先有配额后有绿证这一说。美国有了配额制之后,配额制给发电企业的补贴就是通过绿证的交易来实现的。”
曙光初现
2016年,国家能源局曾发布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但并未立刻执行。此次国家能源局再次发布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征求意见稿,彰显管理层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
“配额制的出台已经成熟”,彭澎告诉《能源》记者,在绿证实行一年之后,特别是“十九大”会议后,国家政策层面开始强调重视生态环境,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生态环境友好的重要抓手,这给了能源局很大信心。
此外,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从最新的招投标来看,光伏价格已经低于青海脱硫脱硝的火电,分散式风电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实现取消补贴,今年中东部,参与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中的很多项目也明确不要补贴,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之后,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更多地使用绿色电力。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国家把生态环境的红线拉高,可见政府对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地应用绿色电力的生产企业将在日后更具竞争力,采用绿色电力生产的产品会有标签以区别于普通的产品,帮助绿色产品搭建起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平台。在多方促进之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得以破壳。
《能源》记者发现,与2016年版本相比,配额考核主体从发电侧变化到电网和用电侧;考察方式从发电量变化到用电量;多数省份的配额比例得到提升,中东部省份配额目标较2016年底,占比提高近2-3倍。
彭澎对《能源》记者解读到,配额主体的变化源于决策层希望通过用能侧发力提升新能源的需求,打蛇打七寸,提高对发电集团和电网的要求并不能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因为接纳绿色电力的大门钥匙掌握在受端省份的手中,即便电网线路建立起来也于事无补,这就是为什么能源局彻底转变了管理思路,转而对用电侧和电网提出要求,把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创造出来,需求稳定后,投资即会随之涌入。
“发电企业不承担配额义务,仅需配合电网企业完成配额,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利润水平较好,主要电价政策在,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在,并不担心市场遇冷,所以在电价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发电企业暂时不承担配额责任。对于电网企业来讲,国外配额制承担主体主要是配电公司,我国也在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让售电公司作为配额的承担主体是合适的。”李琼慧对《能源》记者表示。
配额承担的主体,电网企业作为售电公司的一种形式首当其冲,包括自备电场以及独立的配售电公司,都是最早的配额承担的主体。风电开发商负责人张卫远(化名)的观点是,电网公司曾是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阻力,电网公司承担配额制的主体有助于减小新能源并网阻力。
李琼慧的观点是,调整配额制的主体便于政策的出台,“配额制的考核,地方政府应担责,但如若文件涉及到地方政府考核,出文的规格相对较高,可能需要国办发文,配额制的主体调整是为了便于出台做了简化。”对于电网公司而言,对配额制是非常支持的,通过配额制的方式可打破省间壁垒,国网公司的落实阻力会小很多。
对于考察方式为何从发电量变化到用电量,原因在于配额制的推出主要强调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从道理上讲应该采用用电量。但对于可再生能源而言,厂用电率比较低,而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上网后是无法区分的,因此实际计算中还是用的发电量。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超乎预期,此前测算,普遍认为风资源好的西部地区,配制指标能达到15%就已经很高了,但从实际情况看,近两年有些地方超过了20%。“必须关注的是,高配额的实现是在弃风弃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陷入建的越多,弃的越多的怪圈,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单纯的要求西部风资源好的地方再提高本地的消纳能力,已经直逼天花板了。所以进行激励式的开发,解决现在的消纳问题。”
与2016年版本相比,多数省份的配额比例得到提升,源于“十九大”之后,政策制定者认为可再生能源完成的目标有高于目前规划的可能性。加大对中东部省份的要求则源于需要中东部省份把电力市场的大门向西部的绿色电力敞开。“各省之间的输送电情况是电网与各省经信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协商,之前各省把门关得比较死,总是希望为本省的电力装机争取更多的空间,那么接下来的配额制会帮助他们把各省的大门对绿色电力打开。”
对于配额制的未来预期,政策制定者表示乐观,“指标的完成在早期压力不会很大,因为设置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门槛,希望能够在努力的范畴之内完成。”
问题尚存
给人浇了一盆冷水的是,配额制刚出台即“遇冷”。据《能源》记者对开发商及地方政府的采访反馈情况,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对配额制仍处于“学习”阶段,对配额制“拿不准”,并不能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形成清晰的概念界定。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开发商负责人对《能源》记者表示,配额制的出台对信心的提振程度有限,效果不如一年前出台的绿证轰动性大,且资本市场对此也没有较大反应。
张卫远对《能源》记者提出了他的疑惑:2020年平价上网,风电与常规火电同一价格上网,风电没有了额外的收益与补贴,绿证就一文不值了,配额制能够约束谁?最大的阻力在火电,配额制的约束能力存疑。
刘思源(化名)对《能源》记者直言,对于配额制,只有新能源企业翘首渴盼,配额制实施后将反应到电价的提升,企业和老百姓要为增加的电费买单。
李琼慧对此解释道,平价上网与配额制并行不悖,平价上网后可再生能源更需要配额。如果平价上网没有配额制的支撑,由于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同样上网电价的情况下,新能源竞争力并不强。
配额制并非“万能法宝”,地方保护主义如何破局?配额制考核中该如何“算账”?配额制落地的关键在于“直购电”和电网的配合程度,如何解决配合度问题?都是配额制目前仍需厘清的难点问题。
彭澎的观点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需要通过配额制创造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后,要求地方政府把本地电力市场大门为外来的绿电打开。电网的配合程度不是大问题,因为加大输配电量对电网是更有利的,只要电网不需要自己出钱购买证书,电网的配合程度是比较高的。
值得强调的是,从去年“十九大”报告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多次明确表示要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电网公司会按照中央的指示执行任务。
对于直购电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自备电厂能不能纳入监管,“对自备电厂的监管不仅仅是配额,还牵扯到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配额制的出台会提高对自备电厂的约束。”彭澎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强制配额只能保证消纳,没有考虑补贴的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吐槽道“配额制应该解决补贴资金、市场化交易和为平价上网助力三大问题,只解决市场问题,其他都不解决简直太荒唐了。”
对于配额制解决补贴的问题,政策制定者认为难度非常大,切实的配额制是无法解决补贴缺口的,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首个难题是限电问题,补贴问题尚在其次。“制定伊始配额制就与原来的绿证思路不一样,主攻解决消纳问题,如果要一个政策承担特别多的任务,意味着整个政策的制定难度将会空前提高,能源局能否在短时间内平衡好各方利益,建立起多方都能够接受,既能解决消纳又能解决补贴的制度难度是非常大的,配额制能够先解决好消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于配额制能否解决补贴问题,彭澎的思路是把自备电厂纳入到管理之中,要求自备电厂把钱补齐,补贴的缴售额度可以增长四分之一。同时能够给予自备电厂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李琼慧对《能源》记者透露,通过配额制解决补贴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是,配额并不是无偿的,需要付费购得。国外的经验是,配额制的义务承担主体将高的电价传导给终端用户。一部分补贴通过卖配额获得,另一部分补贴仍通过财政统一拨付,可以减小补贴拖欠的压力。
配额制因补贴问题未解决将再进行修改,目前已经开始征求第二轮意见,初步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发布,“我们认为配额制的推出与不断完善可以并行不悖,在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不可能出台一个长期适用的政策,因为市场环境是不停发展变化的”。李琼慧对《能源》记者表示。
(本刊记者李佩聪对此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为原文: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全面诠释了我国绿证事业发展脉络,介绍了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了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4年度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2024年绿证市场活力及需求等事项。总体上看,2024年绿证核发范围全面拓展。对已建档立卡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超28倍,其中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8省(自治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全国首个地市级绿证绿电碳业务服务中心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杭州市发改委批复同意,依托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和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组建和实体化运营。据了解,近些年,杭州鼓励新上项目、存量高耗能项目、外向型企业通过购买绿证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20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全面诠释了我国绿证事业发展脉络,介绍了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了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
国家能源局4月18日发布一季度绿色电力证书相关数据,共核发绿证6.62亿个,相当于66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取得“身份证”。其中3月份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绿电是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统称。它如同能源领域的“纯净水源”,通过特高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8日)。政策篇广西、重庆、广东、江苏……6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网比例敲定日前,广西、重庆就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个省区市出台相关文件,对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比例作出规定。
自2024年7月,哈密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站在中心营业厅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这个占地不足200平方米的服务站,便肩负起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撬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作为西北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哈密正通过绿电绿证交易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戈壁滩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截至今年4月15日,服务站累
一、绿证核发情况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2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0亿个,占比91.66%。2025年1-3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2025年3
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原文如下:一、绿证核发情况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份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目录。截至2025年3月31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45791家,其中发电企业1880家,售电公司231家,分布式聚合商33家,独立储能企业46家,虚拟电厂19家,电力用户143582家(一类用户41家,二类用户143541家)。市场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江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关于发布经营主体目录的公告。文件明确,截至目前,江西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生效经营主体共计15855家,其中发电企业3956家(直购发电企业239家,非直购发电企业3717家)、电网企业1家、售电公司61家、电力用户11837家。其中本月市场注册(注销)生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受理注册的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根据《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和《售电公司市场注册及运营服务规范指引》(京电交市〔2022〕25号)的要求,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下列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拟参与山西电力市场发电企业名单(2025年第六批)的公示。山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受理了下列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注册相关申请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检验,现将企业名单及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2日至2025年5月21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转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知-关于上海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进计划,文件明确,拟于2025年5月开展电力现货市场整月结算试运行。4月22日,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5年5月开展电力现货市场整月结算试运行的工作提示。文件明确,根据上海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受理注册的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公告编号:TJ2025SD5)。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的要求,天津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受理了下列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准入申请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宁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售电公司注销的公告。宁夏太阳山京智综合能源(售电)有限公司因连续3年未在任一行政区域开展售电业务,现强制注销在宁夏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的市场注册。现将企业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满注销自动生效。公示期为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5月6日,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2015年电改9号文出台开启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十年,处于改革潮头的南方区域从独具特色的省级市场发展为创新融合的区域市场,走过了一条破冰、融合、发展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重温十年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宁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增开2025年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的通知。文件明确,结合近期相关市场主体诉求,现增开2025年5-12月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满足发用两侧增量交易需求。详情如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增开2025年火电与用户双边协商交易的通知宁夏电力交易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华北能源监管局紧密围绕政策执行时间节点(5月31日、4月30日),开展新能源项目抢装及并网情况监测,强化过程监管与服务意识,
2025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连发两条“光伏新政”。光伏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到市场淬炼的剧烈转身。新政叠加新的产业周期,让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充满了变数。这场以市场为名的成人礼,正在重塑百万家光伏企业的生存法则。曾经依靠固定电价托底的盈利模式轰然瓦解,
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装备,以及融入电力“源网荷储”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储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装机规模达5869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
2025年4月10日,越南工贸部(MoIT)正式发布第988/QD-BCT号决定,批准适用于太阳能发电厂的发电价格框架,并于当日生效。新政策引入差异化电价机制,同步实施储能配套激励计划,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优化全国可再生能源布局,为《第八版国家电力计划》(PDP8)的清洁能源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新政
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储能事故频发,储能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储能政策调整,储能正在逐步从“建而不用”困境、步入规模化调度应用,其运营效果愈加受到重视。组串式储能的卓越安全性,契合了市场对高品质储能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尤其凭借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4月21日,昌黎县人民政府发布多个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共涉及4个海光项目,分别为国电电力昌黎50万千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华电昌黎500MW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国华投资秦皇岛昌黎500MW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中电建秦皇岛昌黎30万千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项目规模共计1.8GW。根据文件,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公司新能源公司二级子公司盱眙鑫特公司投资建设天泉湖300MW光伏复合项目,总投资14.88亿元。项目建设容量为300MW,包括300MW光伏电站、220kV升压站、30MW/60MWh储能系统等。公告显示,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205.11h,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在价格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化价格治理体系。《意见》面向电力行业的价格机制改革部署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文件提出,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叠加效应,正将光伏电站推向极端气候频发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挑战。传统光伏系统依赖硬件加固的被动防御模式已难以应对风险,以天合光能旗下天合跟踪为代表的行业创新,通过“AI技术+跟踪支架”的深度融合,推动光伏安全体系迈入主动避险、动态增益的2.0时代。在沙戈荒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