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速保持较高水平。2018 年 1-4 月,火电发电量为 1.59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1%,同样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用电量超预期或带动利用小时数明显回升。对应用电量超预期的情况是,火电的装机增速持续下滑,2018 年 4 月火电装机增速已下滑至 3.7%,为近年低点。
我们假设今年煤电装机量能够达到 10.16 亿千瓦,火电装机量达 11.43 亿千瓦时,若火电能够保持 7%的发电量增速,则全年利用小时数可达 4315 小时,较 2017 年的 4208 提升 107 小时;若火电发电量增速回落至 5%,则火电 2018 年的利用小时数为 4234 小时,较 17 年提升 26 小时。
3.2 长期煤电利用小时数进入上升通道
到“十四五”末将新增用电量 3.2 万亿度。全社会用电量呈现增长趋势,经历过 2015 年宏观经济转型导致的低速增长后,近两年的用电量增长又保持在 5%左右的稳定增速。中电联预计 2018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为 5.5%左右。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稳中趋好,企业盈利状况将有所改善,保守估计未来三年间社会用电量可以实现年均增速 5.5%的稳定增长,到“十四五”末将新增用电需求 3.37 万亿度。
社会用电需求的增量对发电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一直居于 60%左右的高位。根据能源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煤炭消费比重应该进一步降低,控制在 58%以下;使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占比应达到 15%。
自 2012 年以来火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由 78.1%开始逐步下降, 2017 年这一比例为 71.8%。 2015 至 2017 年三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占比逐年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逐年上升。为了实现 2020 年煤炭消费结构降至 58%的目标,需要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
非化石能源即当前的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包含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水力发电作为传统电源长期以来贡献的发电量仅次于火电,也是非化石能源中最主要的贡献来源。但水电发电量自 2014 年以来年均增速两年下降,2017 年水电发电量达 1.08 万亿千瓦时。
目前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未开发水能资源占比已不到 20%,未开发地区主要集中于开发难度较大的河流上游、高海拔和藏区且大机组较少,未来开发利用预计会十分缓慢;另一方面受国家政策和物价水平影响,环境保护和建设征地等标准提高影响,水电站的建设成本大幅提高,水电建设接近尾声。
水电到 2025 年新增发电量占需求缺口 9.5%。从水电十三五规划来看,2020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 3.8 亿千瓦,年发电量 1.25 万亿千瓦时;预计 2025 年全国水电装机量达 4.7 亿千瓦,年发电量达 1.4 万亿千瓦时。未来到“十四五”末预计水电发电量增量在不到 3200 亿千瓦时之间,仅为未来需求空间的 9.5%。
风电光伏无法成为基核负载,且基数仍然较小。光伏和风电受制于阳光和风能的限制,稳定性较差,间歇性特征明显,容易引发电力供应不稳问题,对电网的安全性造成冲击,为补足光伏和风力发电没有运作时的发电缺口,需要更加稳定的基荷能源。目前风电和光伏的基数仍然较小,风电十三五末预计装机规模达到 2.1 亿千瓦,发电量达到 4200 亿千瓦时,光伏十三五末预计装机规模达到 1.1 亿千瓦,发电量达到 1500 亿千瓦时,即使“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对于 3.2 万亿的需求缺口来说仍然较小。
核电发展低于预期。在核电装机容量方面,截至目前有 3681 万千瓦核电在运装机,2187 万千瓦核电在建装机。2018 年预计新增 700 万千瓦的核电装机。按照国内核电机组核准后 2 年开工,开工后 6 年投产的建设周期估算,目前在建的全部 2187 万千瓦装机均能在 2022 年前后全部投产,延期两年才能够实现 5800 万千瓦在运的“十三五” 规划在运目标。
2016 年-2017 年国家未核准一台核电机组,而为了实现 3000 万千瓦在建的装机容量规模目标,2018 至 2020 年每年应至少开工 5-6 台核电机组,每年应批准开工约 1000 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预计未来加快核电发展速度的概率不大。目前国家对于核电的发展还是相对谨慎的态度,预计今年将恢复核电项目的核准,但未来加快核电发展速度的概率不大,仍将以稳步推进发展为主要步调。
煤电重要性提升,利用小时数进入长期上升通道。目前我国对于新增煤电机组控制严格,近期下发的能源局煤电预警规划中明确指出大部分省份的装机充裕度指标为红色,到 2021 年煤电核准的机组增量将很少,未来煤电增量机组也非常有限。
但随着我国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到“十四五”末我国新增用电需求 3.2 万亿千瓦时,在水电增量不到 10%,核电发展低于预期和风光无法负载基核的能源供给结构下,电力供需的结构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煤电的重要性应得到提升,负载基础负荷的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将持续提升。
4 煤炭和电力供需双改善推动火电业绩反转
煤炭供需改善,行政干预加强,价格回归绿色区间趋势明确。未来 3 年新增产能 6.1-6.6 亿吨,剩余 2.6 亿吨去产能任务多为去无效产能,未来 3 年新增净产量望超 1.3 亿吨/年,预计 18 年需求端增量不到 1 亿吨,煤炭供需格局已在改善;运力持续释放,今年预计新增 1-1.5 亿吨运力,19 年蒙华铁路投产可新增 2 亿吨运力,整体运力宽松;发改委行政干预继续加强和履约率提高的长协煤可减小电企煤价波动, 2018Q1 华能煤价同比+7.5%,低于市场煤 12.55%的涨幅,煤价回归绿色区间趋势明确。
电力供需改善,利用小时数进入长期上升通道。1-4 月份的用电量增速(9.3%)超预期,叠加煤电装机增速降低,2018 年 3 月煤电装机增速已降至 3.7%,煤电利用小时数望明显回升。未来煤电装机增量有限,随着用电量持续增长,负责基核的优质大机组利用小时数长期处于上升通道。
火电估值为近十年低位,在煤价和利用小时数均处在有改善情况下,业绩反转预期明确,具备战略性的配置价值。我们重点推荐港股的华能国际电力和大唐发电,A 股的华能国际、皖能电力和浙能电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x2014;2027年)》(发改能源〔2025〕363号),系统部署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着力全面纵深推进煤电转型升级,筑牢煤电兜底保障功能,对于煤电产业发展和新型
日前,山西晋中市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详情如下: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晋中市人民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行动。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继续加强煤炭保供任务日常监测和调度管理,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夯实煤电机组保供基础,协调督促发电供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华电国际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13.8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1%;完成上网电量480.1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0%。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
创新引领科学有序协同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长期以来,我国煤电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服务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我国煤电还需在清洁降碳、高效调节等方面系统发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2024年,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化电量4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服务经营主体数量超过4万家。绿电交易电量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月26日,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召开的公司“三会”上,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李锋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时,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其蓬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6日,华能国际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1,066.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88.1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9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为84.85%,比去年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华电国际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13.8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1%;完成上网电量480.1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0%。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
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被我视为硬币的两面,在一个工商业主体内部,分布式电源、储能、用电负荷和网侧功率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微电网(虚拟电厂)的四要素,也就是源网荷储。而通过对电源、负荷和储能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于网侧功率的控制。当网侧功率为正,即用户从电网取电时,源网荷储呈现微电网形态,主打
4月14日,甘肃省电力处发布《2025年3月份全省电力运行情况》。其中,3月份甘肃省完成发电量2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8%,环比增长14.51%。其中,水电1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9%,占总发电量比重(下同)为8.82%;火电109.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9%,占51.9%;风电47.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2
近日,随着华电凯升木垒雀仁光伏储能一站并网投运,新疆电网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09.7万千瓦/3371.3万千瓦时,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各省份第一。截至2024年年底,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新疆,新能源发电出力呈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3月甘肃省电力生产运行情况。3月,全省完成发电量2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8%。1-3月,全省完成发电量60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6%。3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54.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1-3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51.12亿千瓦时
4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一冬的牡丹江逐渐苏醒过来,奏响春日的盛大序曲。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华电穆棱十文字风电项目也在“以大代小”改造升级后,迎来了“新生”——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年发电量翻两番。01前世今生,见证中国风电的辉煌巨变20年前,正值中国风电产业从商业化探索向规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一季度,南京电厂以一组亮眼数据定格高质量发展新坐标:发电量同比增长6.82%,利润总额同比增利91%,双双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以“满堂红”之势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南京电厂锚定“双碳”目标、深化国企改革、统筹安全与效益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幅传统火电企
吉电股份松花江热电公司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是“北国江城”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是吉林市供热产能最高的热电联产企业,承担全市2000万平方米供热任务。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发电超490亿千瓦时,供热超2.08亿吉焦。曾获评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筑牢安全生产防线202
为加快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要求,山东能源监管办立足职能定位,主动作为、深入研究,与省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加快推进省内配套改革政策落地实施。136号文印发后,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陶青介绍,今年一季度,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x2014;2027年)》(发改能源〔2025〕363号),系统部署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着力全面纵深推进煤电转型升级,筑牢煤电兜底保障功能,对于煤电产业发展和新型
日前,山西晋中市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详情如下:晋
“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4月10日召开的“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陕西能源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52.0亿元,同比下降7.8%;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同比下降28.8%。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684.3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湖南、安徽、云南2025年重点项目名单中的520个电力能源相关项目。相关阅读:593个!2025年省级重点电力能源项目名单Ⅳ(甘肃、陕西、江西、广东)详情如下:湖南省[$NewPage$]安徽省[$NewPage$]云南省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深圳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14亿元,同比增长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下降1.99%。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同比增长3.7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完成原煤产量2356.28万吨,同比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电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67亿元,同比增长19.62%,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晋中市人民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煤电行业碳达峰行动。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继续加强煤炭保供任务日常监测和调度管理,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夯实煤电机组保供基础,协调督促发电供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66万千瓦煤电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新建电力集团兵准园区6×66万千瓦煤电项目(智慧基建和三维数字化移交)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X66万千瓦煤电项目(三通一平工程及临设)中标候选人公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