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如果评选一下谁是最低调的独角兽,宁德时代一定当选,因为即便连上市敲钟这样的历史性时刻,都未见到宁德有太多动静。
在6月11日宁德时代的敲钟仪式上,宁德的出席者仅有内部管理者以及少数外部嘉宾,董事长曾毓群仅三分半钟的发言中只是一直强调要加大创新研发。
这种谦逊低调不像是一家长久被视作千亿独角兽的应有之态。
但是如果明了宁德的历程你会发现,电池技术方向的阶段性正确押注,使其赚尽市场红利,迅速逆袭至行业龙头,但若是过往有任何不同的选择,今天的独角兽的位置大概率将易主。
纵观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国家补贴在将国产电池从摇篮中庇护至蹒跚行走时,也即将撒开手,让其独自与日韩全面抗衡。
而行业的技术方向依旧未定,任何可能的技术革新,都将使格局再次掀起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这些层面看,宁德时代的低调不无道理,所有人都明白,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下一轮巨变才刚刚开始。
动力电池行业目前依旧是技术之争
绝然不能说宁德时代的崛起是凭运气,但是于所有动力电池公司来说,能够选择出正确的技术方向,是一件关乎生死的大事。
现在动力电池的技术方向最主流的有两种,一种是三元锂电池,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也有一些其他的小众技术方向,比如董小姐投资的银隆专注于生产钛酸锂电池,还有锰酸锂电池,但是与前两种相比起来,后两者已逐渐被边缘化,难以看到更多的潜力。
一开始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本是比亚迪,其一直坚守的是磷酸铁锂,磷酸铁锂虽然电池密度不算太高,但是胜在造价低,更适合客车。
在2016年之前,国家对于新能源电池的补贴也一直比较偏向磷酸铁锂电池。而比亚迪不仅自己造电池还自己造车,靠着政府补贴、自用以及商务市场推广,比亚迪稳居动力电池行业第一。
但技术革新带来的市场巨变速度飞快。
2015年之后,国家开始认可三元锂材料用于车用电池的安全性,使其也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而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远。因此比磷酸铁锂更适合对续航要求高的乘用车市场。特斯拉、吉利帝豪EV、荣威ERX5,几乎所有的主流电动乘用车都是在用三元锂电池。
此外,2016年新能源车骗补事件曝光,客车市场是重灾区。由此,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广,2010年提供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开始释放出明确的撤退信号。
新能源车补贴从2017年开始大幅降低,受此影响,2017年新能源客车行业受到重挫,年销量从2016的8.5万辆左右下降至6万辆,但新能源乘用车在2017年产量却增长了20万台达到47.8万辆,较上年增长超过20万台。
客车市场和磷酸铁锂是比亚迪的核心业务,受此技术转向和政策变化的双重影响,比亚迪的业务大幅缩水,宁德时代却悄然赶上来。
宁德时代脱胎于日本消费电池巨头ATL,2011年末,时任ATL总裁曾毓群连同黄世霖等几位高管新成立了一家主营动力电池业务的公司宁德时代。
而ATL在技术方向上与三元锂电池技术更为密切,所以宁德时代从一开始坚持的就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一起研发的策略,因此在三元锂电池和乘用车市场爆发的红利期,宁德时代开始逆转而上,整个2017年呈现出收割市场之势,不仅有河南宇通等传统客车巨头的大订单,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一众互联网新晋造车品牌,也纷纷视宁德时代为第一选择,开始排着队投怀送抱。
比亚迪虽说痛定思痛,在2017年意识到三元锂的电池的技术方向,迅速宣布自己的乘用车产品全线使用三元锂,但是不免为时已晚,无论市场布局还是技术研发都需要时间。
这个时候,宁德时代已经拿下了国内动力电池近三成市场份额,是比亚迪的两倍。
凭着正确技术方向红利崛起的宁德时代,能就此安枕无忧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报道:
“在经历了四个月的政策过度期之后,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今天(12日)起开始实施。续航里程长的新能源车型将享受到更高的补贴,而续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将取消补贴。”
去年3月初,四部委印发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单体比容量要达到300Wh/kg,系统比容量(即组成电池包后)争取260Wh/kg,成本达到1元/Wh,使用环境达-30℃到55℃;具备3C充电能力。”
但是目前实现商业化的国产电池电池系统比能量最高值刚超过140Wh/kg,而特斯拉与松下合力打造的2170圆柱电芯形态则达到了200mAh的水平,并且已经在Model 3上实现了商用。
这些都表露出一个态势:技术是宁德时代如今站在顶点的关键和壁垒,在未来,技术革新也将是动力电池行业最关键的变革因素,但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室动力电池的化学配方更新频繁,没有人知道动力电池的未来会什么时候出现,诞生在哪里。
政策保护伞褪去后,宁德时代能否抗衡日韩
在宁德时代成长的路上,除了最重要的选对技术方向,政府在新能源车政策的庇护也是根本因素。
锂电池技术原理本是由美国人古迪纳夫提出,而最先实现商业化的是日本的索尼。90年代,索尼率先推出圆柱形的18650锂电池,后来成为业界标准。
但是索尼大法虽然开宗立派,无奈心思太多,志不在此,所以没有精力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玩下去。
将电池技术发扬光大的是松下。
尤其是松下收购了彼时锂电市场份额第一的三洋电机,获得了其市场的份额和技术积累之后,其体量和技术就已经牢据世界第一。
后来松下又获得了特斯拉的订单,二者相互成就。在特斯拉Model 3将采用的21700电芯上,松下使用了碳硅负极,在传统的石墨负极中加入了10%的硅,硅的理论能量密度是石墨的10倍左右。这就使得特斯拉在电池动力上傲视群雄,难以被超越。而特斯拉年出货10万的订单,则让松下赚的盆满钵满。
除了日本的松下,韩国双雄三星和LG,也是实力强悍的竞争对手。
对于新技术,韩国企业自有三板斧:先是学习先进日美的先进技术,接着倾尽国家之力发展达到领先,降低成本,最后财团运用规模优势进行全球扩张。
纵观韩国的面板和内存技术无一不是这样崛起,然后击败了日本。
在电池业务上,韩国依旧想要故技重施:先从日本学来先进的技术,依靠强大的制造研发能力,迅速使技术成熟,占领市场。
在北美和欧洲,韩系的电池已然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通用雪佛兰Volt使用了三星SDI的电池。LG则拿下了奔驰、宝马和克莱斯勒Pacifica插电混动车。
但他们都明白,只有拿下中国市场才能打败松下,称霸世界。
所以在2015年10月,三星(SDI)环新动力电池公司在西安高新区竣工。同月,LG在南京的动力电池工厂落成。
彼时,虽然三星和LG在电池性能上没有超越松下,但是在能量密度、一致性、循环寿命等几个指标上高出国产厂商一大截。
当时的国产厂商还在技术方向上游移不定,除了宁德时代,大部分厂商都寄希望于磷酸铁锂,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技术方向没受日韩重视,更可能有望弯道超车。但随着三元锂电池的优势逐渐显露,磷酸铁锂的劣势被放大。并且,为了抢占市场,两家在电池定价上几乎突破了成本。
在面对疯狂而强大的三星和LG时,国内厂商几乎无还手之力。截至2015年,国内出货量前十五的客车企业有六家与三星SDI和LG达成了初步供货协议,占了中国客车市场的三分之一。
但是,高新技术的掌控从来都不只是商业的竞争。
2016年国家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凡是没有采用目录企业电池产品的车型,将一律享受不到国家的新能源补贴。
而三星和LG,自然被挡在了这份目录之外。
目录既出,一众下游车厂迅速明白了政策导向,纷纷转头与国内厂商寻求合作,这使得国内电池企业死里逃生。
但是诚如前面所述,新能源补贴已经转向更高的技术要求,而且将在2020年完全退出。一些达不到技术要求的厂商将会逐渐被淘汰吞并,行业的龙头企业将会在补贴消失后直面日韩豪强。
无论是能效比260Wh/kg,还是成本达到1元/Wh,对于所有的国产动力电池厂商来说,这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考验,而剩余时间窗口不足两年,
可以预见,补贴退坡,政策红利褪去,一众因为趁着补贴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中小公司,将不再符合国家的战略导向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动力电池行业将在未来的一年半的时间窗口中加剧动荡,传统车厂的资本触角也势必触达这个决定他们未来的电池行业。
新的行业秩序正在重新建立,宁德时代作为新秩序中最耀眼的明星,其能否扛起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大旗,将会决定着未来的很多东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作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备令人惊叹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高安全性能,未来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技术竞逐的焦点。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东风、吉利、蔚来、上汽、广汽、丰田、现代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正力新能、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2025年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车,并在省内购买燃油或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按发票金额分四档给予3000元、7000元、11000、13000元或4000元、8000元、12000元、15000元不同额度的补贴。个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实施细则》中规定,2025年度补贴标准为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每辆车补贴11.8万元;更换动力电池,每辆车补贴4.2万元。本细则所称的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是指注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韩国LG新能源4月21日表示,公司已正式退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价值142万亿印尼盾(84.5亿美元)的动力电池制造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2020年末,LG新能源(LGES)与印尼政府就所谓的“印尼大项目套餐”签署了一项协议,该项目涵盖了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丰田汽车将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以及丰田先进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按照协议约定,双方还将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智能驾驶、氢能、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
作为推进能源向清洁化转型的关键产品之一,锂电池本身需要做到低碳、零碳,既有政策的迫切性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动力、储能电池主流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进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构建或规划。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碳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东峰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24亿元,同比下降45.87%;归母净利润亏损4.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5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9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6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53.44万元,同比增长327.08%;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扩大汽车消费,对符合条件的,转让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1.5万元/辆、燃油车补贴1.3万元/辆,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辆、燃油车补贴1.5万元/辆。以下为政策原文:各州(市)人民政府,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该款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为纯电动车型提供了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举行“超级科技日”活动并在现场发布了公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补能速度,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520公里。与目前市场上量产的主流4C快充相比,该款产品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首次将“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标准。蜂巢能源作为重要起草单位之一,其以堡垒越野、蜂行短刀为核心产品的电池均达标,且提前实现国标全项达标。其中,面对国标规定的150J底部抗冲击基准,蜂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持续向好运行,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增长势头强劲,销量同比增长接近50%。其中,新能源重卡赛道增速爆发,同比增长超1.5倍,尤其在新能源重卡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开始搅动重卡市场格局。新能源重卡发展在2023进入元年,2025来到增速爆发之年。新能源重卡的电池装机量开始在
在欧盟碳壁垒背景之下,“绿电直连直供”有望成为破解当前困局的新路径。(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森序)今年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批5个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并在盐城、常州、苏州等城市率先启动。这些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绿电专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船舶电池需求升级。由于缺乏新的强预期引导,投资者的目光也重新聚焦于具备扎实基本面支撑的领域。在此背景下,锂电池行业,特别是其在传统应用场景电动化进程中的价值提升潜力,正重获市场关注。其中,船舶电动化因其巨大的市场渗透空间和对大容量电池的显著需求,正成为新的焦点。船舶电动化被视为锂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瑞浦兰钧2024年营收增长29.44%至177.96亿元,经营效率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在“双重变革”的浪潮中前行。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价格战频发,贸易壁垒与复杂地缘政治,冲击着电池企业成本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助力企业突破性能瓶颈,为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有关两轮车布局和钠电池进展问题。孚能科技表示,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电动两轮车的动力电池企业,拥有超14年的两轮车产品应用经验,服务客户包括Zero、春风动力、虬龙、雅迪、新日、EMC、Lightfighter、Polaris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两轮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025年1月统计数据,2025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约64.3GWh,同比增长25.7%。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表现依旧强劲,共有六家企业进入前十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下硬功夫——从两会“热词”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直击新能源等领域发展痛点,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实现全球领先。但技术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等“内卷”现象
作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备令人惊叹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高安全性能,未来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技术竞逐的焦点。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东风、吉利、蔚来、上汽、广汽、丰田、现代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正力新能、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学敏高等研究院定位为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以交叉性、前沿性、国际化
近期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Albanese)在布里斯班的一场关键竞选活动中郑重承诺,若成功连任,将斥资23亿澳元推出“更便宜家用电池计划”(CheaperHomeBatteryPlan,CHBP),作为竞选的核心承诺之一,该计划已被纳入5月3日全国大选的重要议程。CHBP计划核心内容据介绍,该计划重点针
作为推进能源向清洁化转型的关键产品之一,锂电池本身需要做到低碳、零碳,既有政策的迫切性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动力、储能电池主流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进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构建或规划。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碳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该款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为纯电动车型提供了超
当市值万亿的白酒巨头茅台与新能源霸主宁德时代在4月1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资本市场立即嗅到了跨界革命的意味。这场看似"传统与现代"的联姻,实则折射出中国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层逻辑。从能源行业的视角来看,签约半月前,茅台发布ESG年度报告,“绿色”一词高频出现133次。面对那么多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广州储能(8.82MW/17.5MWh)清远欧派集成家居储能项目举办投产发电启动仪式。该项目是广州储能集团深耕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项目总投资2312万元,使用宁德时代314Ah磷酸铁锂电芯,搭载阳光电源先进全液冷却技术、新一代PCS及EMS系统,分4个子站接入欧派园区10kV用电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举行“超级科技日”活动并在现场发布了公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补能速度,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520公里。与目前市场上量产的主流4C快充相比,该款产品效
6.25MWh集装箱系统在电芯配置选择上开始“站队”。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混战”,局势已渐渐清晰。今年的主流还会是314Ah电芯,但储能电芯向大发展是确定性趋势,目前各大电芯厂已发布的314Ah以上容量的储能电芯规格多达20余款,但究竟哪种规格能成为继314Ah电芯之后的第三代主流电芯?既要从系统的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