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关注丨世界第一座永久核废物处置库即将进行全面测试

2018-07-19 11:43来源:中国核网作者:Zero关键词:核废料乏燃料核燃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语

历经三十多年的选址、建设许可取证和建设,世界第一座永久核废物处置库——芬兰安克罗(Onkalo)地下核废物处置库即将开始对乏燃料进行全面的最终处置试验。芬兰核废物管理公司波西瓦(Posiva)6月19日表示,此次试验的目的是表明最终处置程序将按计划进行,这是目前还处于建造阶段的该处置库取得运行许可证的条件。该废物处置库计划在2023年建成投运后用来贮存芬兰全国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规划目标是贮存6500吨乏燃料,未来预计还要增加贮存量,至少保证乏燃料在400-500米的地下岩洞中安全贮存10万年不被人类碰触。

芬兰的乏燃料管理政策

芬兰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采取 “一次通过式”  核燃料循环政策的国家之一,即不对反应堆中用过的乏燃料进行再处理回收铀、钚复用,而是将其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层处置。

芬兰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奥尔基洛托(Olkiluoto)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起就开始研究乏燃料的最终处置问题。1978年开始考虑把深地址处置作为候选处置方法之一,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1982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芬兰政府在1983年制定了乏燃料处置的规划,决定从1983年开始选址,目标是在2000年筛选出最终处置库场址。在此过程中同时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乏燃料处置技术。

1983年,芬兰政府出台国家乏燃料管理政策。该政策为乏燃料的管理设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如果可能的话,采用商业合同的方式将国内乏燃料运至国际处置库以不可回取的方式处置;第二套方案是,以安全和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在国内建设一座深层地质处置库对本国产生的乏燃料进行处置。对于第二套方案,政府制订了实施计划,即到2000年完成处置库的选址工作,2010年前后启动处置库的建设,2020年前后启动乏燃料的处置。

芬兰1994年的《核能法》修订版对1983年废物政策进行了修订,规定必须在国内处理所有废物。在新政策影响下,工业动力(Teollisuuden  Voima Oyj)与富腾(Fortum)公司于1995年共同组建了波西瓦(Posiva)公司,专门负责推进乏燃料处置库的建设工作。

处置方案

处置库建在奥尔基洛托(Olkiluoto)核电站附近的埃乌拉约基(Eurajoki),处置方案为KBS-3型多重屏障系统,建在深400—500米左右的花岗岩基岩之中,为竖井-巷道型或竖井-斜井-巷道型。放射性废物包裹在多重保护屏障中,一重屏障的故障以及不可预计的地质或其他变化不会使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到环境中。

在处置过程中,首先将乏燃料装入铜钢制的最终处置容器中,然后将容器运至位于地下约400—450米深的岩层中,并放入带有膨润土缓冲层的沉积孔中贮存。地下处置方案示意图见图1。因此,在完成处置后,放射性物质将被密封在四重屏障中,见图2。

图1 乏燃料地下处置示意图

图2 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的四重屏障

多个陶瓷乏燃料芯块叠加在一起后被密封在金属包壳中组成一根乏燃料棒,多根乏燃料棒组成一个乏燃料组件,金属包壳为耐腐蚀材质,再加上陶瓷形态的乏燃料芯块本身难溶于水,在出现意外时,这将减缓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速度,因此,乏燃料组件本身构成了第一重屏障;乏燃料组件被装在密封且耐腐蚀的铜和铸铁制成的最终处置容器中构成了第二重屏障,这种容器将保护燃料组件,使其免受深层基岩的机械应力,同时将乏燃料组件产生的衰变热导出,以保证乏燃料不会过热而熔化;  膨润土缓冲层构成第三重屏障能够保护容器免受基岩中的任何潜在震动,并减缓容器周边的水流速度;基岩构成第四重屏障,能够确保容器和膨润土的周边环境仅发生微小且可预见的变化。深层基岩可使废物容器免受任何地表变化的影响,并远离人类正常的居住环境。以上措施可保证乏燃料在地下安全贮存10—100万年,直至放射性和毒性降到与天然铀矿相当的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废料查看更多>乏燃料查看更多>核燃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