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河南济源供电公司:愚公故里灯火明

2018-08-01 08:10来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作者:张娇莉关键词:济源供电公司电力发展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公元1768年,清朝诗人侯立德夜游河南济源王屋山,用高度想象的手笔,描绘了一幅“天灯亮王屋”的超凡仙境,表达了对无限光明的向往与烂漫生活的追求。

如今的愚公故里、王屋山间,层峦叠嶂,风光俊秀,物象万千。山水环绕中,巍然高耸的铁塔,纵横交织的银线,点亮着万家灯火的璀璨与祥和,不仅让昔日“玉女仙灯”的意境变成现实,更为美丽的王屋山增添了许多妖娆神韵。

“改革开放40年来,济源经济实现了大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推动了电网大建设。”7月29日,现年81岁高龄的河南济源供电公司退休干部李德瑚告诉笔者。他说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代代电力人秉承“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拼劲、干劲和韧劲,续写着济源电力发展的新篇章。

山区办电难,必须迎着困难上

“装备差,技术落后,地理环境复杂,机械化程度低,施工难度大,这些都是‘拦路虎’。但我们没有退缩,靠钢钎、铁镐,用肩扛、人抬,硬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组建一个个铁塔,竖起一根根电杆。”曾于1978年冬参与济源35千伏济(源)王(屋)线“大会战”的济源供电公司老职工李济生对那段场景历历在目。他说,时至今日闲暇时他仍爱站在王屋山下守望穿梭的银线,那里有他忘不了的记忆。

正是35千伏济王线的建成和王屋变电站的投用,使110千伏济源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延伸到深山区,结束了该市的大峪、坡头、王屋、邵原、下冶等乡镇依靠洛阳和山西运城地区供电的历史,济源西部、北部、南部一些乡镇的政府所在地及周边的个别行政村终于用上了“自家”的电。

“济源电力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李济生说。济源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王屋山横亘境内,山区丘陵面积占88%。1949年末,济源电力工业开始起步,当时以木炭作燃料,用旧汽车头带动一个15千瓦发电机发电,通过简陋的线路,向政府、驻济部队等重点单位送电。1957年,改由一台45马力煤气机带动一个35千瓦发电机组。1958年,济源第一台1500千瓦发电机组投用。10年后的1968年,又扩建了一台相同容量的机组。1970年,济源首条110千伏线路后济线投运,拥有了11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

到1978年初,济源只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均为单变运行,仅能满足城区及周边区域用电,偏远乡镇及广大山区要么不通电,要么依赖“外电”。加快电力发展,已成为最为紧要和迫切的一件大事。

“济源山多、沟深,办电难度大。”李德瑚说,当时靠的是“人海战术”和“愚公精神办大电”的勇气。千难万难,干就不难。他说正是这股精气神,济源电力事业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一路前行,一座座铁塔相继组建,一根根银线也在王屋山间绵延。

恶劣的自然环境,原始的运输工具,数十里的施工现场,电力人披荆斩棘,艰辛跋涉。1988年9月,济源16个乡镇全部通电。1994年12月,济源518个行政村全部迎来电光,率先在全省山区县市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在随后不到4年时间里,110千伏克井变、西区变等先后建成投运,初具规模的济源电网日渐成型。

开启加速度,建设坚强大电网

“1998年至今的20年,是济源电网加速建设、跨越发展的20年。”曾担任济源供电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的退休职工杜中华说,20年间,济源供电公司新增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4 座,目前已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4座,变电容量376.32万千伏安,分别为1997年末的2.83倍和17.11倍。济源市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直管市,现在已成为全省平均电力容量密度最大的区域。

济源工业化程度高,钢铁、冶炼、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快,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近90%。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现代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虎岭、玉川、高新等产业集聚区迅速崛起,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用电负荷不断攀升。

1998年1月,当时还是济源市电业局的济源供电公司上划河南省电力公司直管。在省公司的坚强领导下,济源供电公司由此拉开电网大规模发展的序幕。2001年,随着荆花变投运,济源境内已拥有3座220千伏变电站,电网结构得到升级,济源电网与洛阳、三门峡形成豫西电网。到2008年前后,220千伏湨河、裴苑,110千伏轵城、堰头等一大批电网建设项目强力实施、陆续投运。特别是2010年,500千伏济源变电站建成运行,济源供区供电能力由100万千瓦提升到240万千瓦。近年来,220千伏轵都变、110千伏祥云、清源等电建项目持续发力,形成了日益坚强的电网格局。

“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没有省电力公司的科学决策,济源电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杜中华说,省公司把济源电网纳入“全省一盘棋”,紧密结合济源的实际、济电的实际,用大手笔绘就了愚公故里的电网新画卷。

经济社会发展开启电网建设“加速度”,电网建设不断给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也拉动了电网经营效益的提升。过去20年,济源供电公司售电量由5.19亿千瓦时增至70.3亿千瓦时,增长12.55倍;销售收入由1.66亿元增至35.74亿元,增长20.53倍;固定资产由1.1亿元增至29.5亿元,增长25.8倍。目前,济源供电公司售电量增速、经营利润、线损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用电是大事,不落下一个老乡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地区先后完成乡乡(镇)通电、村村通电工程,到2005年,历经两次大规模农网改造,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明显改观。但受自然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当时在王屋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尚有1298个居民没有用上电,涉及11个镇、427户。

“用电是大事,决不能落下一个老乡。”时任济源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的退休干部杨才茂介绍,2006年10月,在“户户通电”开工典礼上,他们许下承诺。随即,13支施工队伍、300多名参战人员迅速奔赴各个现场。时至今日,当时的施工负责人赵成军依然记得“工程之难”。他说无电户居住零散,电路大都穿越高山密林,地质以岩石为主,杂草枯枝遍布,不能使用爆破装置,挖基坑大多凭人力,大家用镐锻、锹铲、錾子凿、锤子砸,挖出一个个杆坑,架起一根根导线……次年7月,他们提前4个月完成户户通电任务,明亮的灯火照亮了王屋山的每家每户。

“自打2016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后,用电特别舒心。现在俺村发展很快,目前已有1家农业产业合作社,2个现代农业基地,1家旅游开发公司,4个民俗文化景点,12家农家乐。”7月12日,济源市邵原镇黄楝树村党支部书记翟战红说,有充足的电力保证,他们村“旅游+农业”产业模式迅速壮大,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新格局,焕发出新生机。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针对当前济源农村快速发展的情况,我们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提前打赢电网脱贫攻坚战。”济源供电公司总经理李国立说。随着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发力,农村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市积极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高效推进,用电负荷激增。2012年以来,济源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村配电网建设,积极改善用电环境。2016年,集中实施“电网脱贫”两年攻坚行动,率先在省电力公司系统实现电网脱贫目标和井井通电任务,为愚公故里的“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是济源电网从弱到强的40年。灯火辉煌的背后,是电力人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勤勉付出。”李国立表示,今后他们将立足济源产城融合发展新目标,以“坚持精益卓越,推动本质提升”为主线,弘扬挖山不止、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持续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让愚公故里的灯火更亮丽,更璀璨。(济源供电公司李建国)

作者: 张娇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济源供电公司查看更多>电力发展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