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纳米和能源有什么关联?纳米技术可能带动能源新的革命?十一届埃尼“前沿能源奖”对纳米发电机应用于新时代能源的前景给予充分肯定,并将该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这也是对其“纳米发电机之父”地位的认可。
埃尼奖(Eni Award)被誉为世界能源领域的“诺贝尔奖”, 与计算机界图灵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等并称为各自领域的最高奖项。王中林院士的获奖成果将会给能源带来怎样的影响?十几年的研发背后又有哪些不易?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这位“纳米帝国”的领军型科学家。
纳米发电机,
将周围低频能量转化为电能
中国能源报:埃尼奖组委会于7月23日将埃尼“前沿能源奖”授予您,表彰的是哪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中林:这次埃尼奖主要表彰我基于纳米发电机的理论和技术的一些前沿科研成果,是对我发明纳米发电机和开创自驱动系统与蓝色能源两个原创领域的肯定,以及对纳米发电机应用于物联网、传感网络、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能源和传感领域的肯定。
中国能源报:什么是纳米发电机?您带领团队研发的纳米发电机有哪些原创性优势?解决了哪些难题?
王中林:纳米发电机,是基于规则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纳米发电机,可在纳米范围内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我们的纳米发电机成果是原创。首先,纳米发电机理论是完全原创的,不同于传统电磁发电所利用的是传导电流,纳米发电机用的是麦克斯韦提出的位移电流。前者是我们现在大能源的基石,后者则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它是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180年来第二个把机械功转为电工的有效方法。此外,我们还有原创的学科——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原创的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系统;原创的概念——我们将纳米发电机统称为“新时代能源”,即应用于物联网和传感网络时代的分布式、移动式、功率小但数量多的小电源网。这些理论、学科、技术和概念,都是我们首次提出,在这个领域我们引领世界。
这些理论和技术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有效利用环境中低频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传统的电磁发电机需要很高的频率才能发电,将低频能量转化为电能是不可能的。而生活中最广泛最常见的却是小于5-10赫兹的低频能量,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一动一静发电。纳米发电机理论的诞生就为人类有效利用这些环境中的低频能量从物理方面打通了途径。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理论解决了系统器件严重依赖外接电源或者电池的难题,可以实现自我摄取周围能量并转化为电能,实现自供电、自驱动,这个应用就非常广泛了,可以为物联网、传感网络、大数据时代工业器件提供分布式移动式电源,为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全新的、可能的能源供给方案。
蓝色能源,
从“小能源”到“大能源”的“杀手性”应用
中国能源报:您提出的“蓝色能源”构想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王中林:纳米发电机区别于传统的电磁发电机,它的优势就是能够将环境中的低频能量转化为电能,比如人的走路跑步、心脏脉搏的跳动……后来,我看到大海的潮汐波动,对着波浪的无规则晃动,我就想,我们的纳米发电机是不是也可以收集起这些不规则的低频能量,将之转化为电能?
基于此,我在2014年提出了“蓝色能源”的概念。可以说,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我对纳米发电机理论在技术层面不断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它有望解决人类无法大规模利用波浪能的难题,也是将纳米发电机从“小能源”迈向“大能源”的“杀手性”应用。
中国能源报:何谓“杀手性”应用?
王中林:简单来说,“蓝色能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制作一种由众多摩擦发电球构成的大型网格纳米发电机,分层放置在远离海岸和航道的深水区,不会影响近海的人类活动。理论测算,对于山东省面积大小的一片海域,如果在10米深的水中布满这种发电网格,其发电量可满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
现在我们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技术研发取得了更好进展,而且利用的材料价格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能源报:在纳米发电机研发过程中,您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王中林:纳米发电机从2006年开始研发,到现在差不多已经12年,在这12年中,我们的科研也面临过很多困难,甚至受到诸多质疑。但我们坚定信念,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感受最深的不是具体事件而是对原创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我们总是关注和强调原创,那么什么是原创?我想,不一定每个学者都能有这么深刻的领会。我认为,原创就是——别人没想到,你想到了;别人想到了但是没做,你做了;你做后别人认为不对、不正确,你却坚持做下去了;别人说你做的没意义,你还是坚持了;你坚持过程中遇到失败,面对嘲笑和讽刺,还在坚持,并最终取得成功。这个过程一般要10-20年,甚至更长。所以,原创一般来说都是在质疑甚至抨击中做出来的,一开始就被看好的基本上不会出现重大原创。这是我在研发纳米发电机技术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感受,真是“千里走单骑”。现在,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单位、3000多科研人员在从事纳米发电机的研究和应用,走在最前面的是我和我的团队。
前景可期,
有望成就自驱动系统
中国能源报:您的研究成果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王中林:由于纳米发电机对材料要求不高,成本低廉,而且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因此产业化前景会非常好。我们的科研成果基本都是面向社会应用的,很接地气,已经获得了150余项专利,这些专利基本上都可以很快实现产业化应用。但我们是科学家,科研是我们的专长,搞产品和做市场是我们的短板。即便如此,我们的产业化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比如我们利用摩擦电空气净化技术入股成立的中科纳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新技术模式的摩擦电口罩和新风系统等,都初步被市场认可。
从产业化实践来看,我们认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一方面需要政府牵线搭桥和必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给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中国能源报:团队今后的研发重点有哪些?
王中林: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研发摩擦电空气净化系统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应用,重点推进蓝色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将进一步研发大规模传感阵列、自驱动智能键盘、可穿戴柔性自供能模块、无线自供电监测系统、自驱动医疗器件及柔性电子皮肤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能源报:您的研究成果将为能源领域带来哪些变革?
王中林:我对我们的科研成果在能源方面的应用前景充满自信。
首先,随着人类社会向物联网、传感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的迈进,不仅需要传统的大能源,也越来越需要基于纳米发电机的小能源,这些小能源将与传统大能源相辅相成,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全面、更可靠的能源供给途径和方式。
其次,我们的蓝色能源也会为“大能源”开辟新的领域,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浩瀚海洋的波浪能和潮汐能,我想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最后,随着纳米发电机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我相信未来的电子器件将会越来越多地摆脱对外接电源的依赖,自驱动系统将为人类电子器件走向分布式、独立式、微小化、多样化开辟广阔的前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球多国都在部署潮汐能发电项目,市场预计,今年有望成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英国加速部署潮汐能近日,英国将大规模应用潮汐能和波浪能提上日程,计划在默西河启动一个大型潮汐能项目。该项目主要利用潮差发电,默西河流拥有英国第二高的潮差,设计发电能力至少1000兆瓦,
4月份,国家能源之声发布了一篇《当“月亮使者”遇见教育基地》,引起广大网友热烈互动,还有许多小伙伴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求扫盲,求科普。小编们经过商讨,本着谦(ào)逊(jiāo)科普的原则潮汐能是什么?先来两个名词解释海湾: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另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通常以湾口附
减税降费、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带动我国海洋经济全面复苏。特别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蓝色途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严峻,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为主的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低碳时代的宠儿,而同样属于新能源的潮汐能却没能“火”起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广东省惠州市发布《惠州市稔平半岛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公示公告,战略定位方面提到能源科技岛。统筹推进核电、海上风电、LNG接收站、天然气电厂、原油储备、潮汐能、氢能等能源项目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能源产业重点项目1.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发布《中国海洋能2019年度进展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海洋能产业动态、技术进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对比分析了国际海洋能动态。《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资金方面,自2010年以来,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累计支持经费约13亿
8月23日,虽然已经出了伏天,但浙江温岭的气温达到34摄氏度,空气潮湿,白花花的阳光洒在郁郁葱葱的树林草丛间,依然没有走出盛夏的氛围。在距离温岭市区16千米西南方向的一个狭长港湾里,坐落着我国首个双向潮汐能发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国际社会对潮汐发电的重视潮汐
我国潮汐能发电规模化发展主要受制于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小的潮汐范围,质优的潮汐能多存在于突出的海岬或海峡,降低了潮汐能总体的利用率。另外,装机容量过小也是推广难的原因之一。在能源消费量持续攀升、传统能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积极探寻和发展海洋能源,将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
苏格兰政府决定重启总额1290万美元(约合1000万英镑)的“兰十字”(Saltire)潮汐能源挑战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支持其商业潮汐发电计划。申请该项基金的企业需在2020年3月前完成项目的设备安装,且其项目要能够为苏格兰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才能获得基金资助。该项基金将于2019年12月7日起停止接受
近日,Minesto已完成安装微电网系统浮标安装工作,该浮标将用于该公司在威尔士HolyheadDeep的第一个潮汐能项目。这种海上浮标使用三条锚索系泊的海底浮标,可以使用于海上极端条件下,将为Minesto的DG500海洋能发电厂提供辅助动力和通信。它由DG500设备生成并将作为浮动微电网系统,通过处理和分析电力
从7月开始,重庆既有连晴高温,又有强对流天气。但就在如此天气条件下,截至8月3日,国网重庆电科院自主研发的“纳电赋能线路天眼”装置已成功在重庆铜梁110千伏天云线输电线路10处挂网连续稳定运行33天,这也标志着国内首套摩擦纳米发电技术在供电线路的推广应用已进入成熟推广阶段,将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新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能源存储和转换器件快速发展。实现由风能、太阳能、热能、机械能等向便携式电子和传感设备储能转换,被认为是实现自供电系统非常有潜力的途径之一。“摩擦生电”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通常以贬义存在。王中林院士及其团队发明的纳米发电机(TENG),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首位华人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消息,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获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该所所长王中林23日荣获享有世界能源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埃尼奖(EniAward),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该奖与计算机界图灵奖、数学界菲尔兹奖等并称为领域性最高奖项。王中林是国际公认的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军型科学
深灰色西装,蓝白相间条纹领带,黑框眼镜。北京市京华奖获得者王中林心里藏着一个蓝色能源梦,这是我个人的小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京华奖是北京市授予海外侨界人士的最高荣誉。利用海水发电,昼夜不停、不占陆地面积、不受天气影响。这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我叫它蓝色能源。王中林的小发明摩擦纳米发
北京时间9月14日讯,利用人体活动产生能量的发电布料已经问世有几年,如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再进一步,开发出能同时捕获太阳能和风能的新布料,首次将两种发电方式整合在一块布料内,有助于开发出能给手机和导航系统(GPS)等移动设备充电的服装。领导该研究的是该校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教授王
摩擦运动产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来能不能发电?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回答是肯定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微小能量可以通过纳米发电机技术汇聚起来进行发电。王中林发明了纳米发电机,用单根纳米线结构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这背后涉及一维氧化物纳米结构,特别是ZnO纳米带和
近期,在北京市科委推动下,王中林院士团队研发出可回收自由运动物体机械能的新型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电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具有超高输出、成本低廉、持久稳定和环境友好特点的新能源技术,已经迅速成为能源科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目前摩擦电纳米发电机主要采用垂直接触和平行滑动两种摩擦工作方式。但是,这两种工作模式都需要在摩擦层上附着电极并连接导线,限制了发电机工作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新型摩擦电纳米发电机采用全新发电模式,通过不需要附着电极的独立摩擦层的滑动将机械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这一基本模式增加了发电机应用的灵活性、方便性、能够实现在非接触滑动下的高效
2012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邮件。邮件通知他因“自充电能源包一步实现能量的产生和储存”而入选国际知名英国科学网站“物理世界”的“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005年,为了解决纳米器件的供电问题,王中林开始研究纳米发电机,一年后实验成功,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种“发电机”能将微小震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为传感器、探测器等供能。然而,技术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需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目
11月3日,唐山市与美国新能源公司举行“纳米发电机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双方实质性合作正式开始。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出席签约仪式并与美国新能源公司签约,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主持签约仪式。从今年7月份开始,市政府与美籍华裔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以及纳米发电机项目授权人徐传毅博士进行了反复协商。近日,王中林教授还就纳米发电机项目落户唐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与我市达成了合作协议。2006年,王中林研究小组利用竖直结构氧化锌纳米线,发明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mdash
10月30日,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迎来了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节点—下水库进出水口结构混凝土的最后一仓顺利完成浇筑,比年初计划提前了77天,顺利实现封顶。这一成绩标志着南宁项目的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全力冲刺下水库年底蓄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水库的进出水口位于库区的东北侧,由反坡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由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榜的“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和“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经揭榜公示。其中,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浣江实验室参与组成的联合体成为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第
日前,湖南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决策顺利通过长江电力股东会决议,标志着电站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该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境内,设计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之一。电站预计2029年实现首台机组投产
10月29日至11月1日,三峡建工组织召开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厂房发电系统及尾水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C3标、C4标)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审查会。会议认为,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土建标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较为全面,把握了工程的施工特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难点制定了应对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国家电投黄河水电陆续发布了多个青海储能项目的储能系统招标,总规模合计达350MW/1.4GWh,供货时间均为2025年。其中德令哈项目包含高压级联储能系统50MW/200MWh,其余业绩要求均一致。招标原文如下:青海省德令哈托素储能电站工程储能系统采购-1(50MW/200MWh)招标公告项目名称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4年10月28日至2024年11月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华电章丘2×400MW级燃机项目5号机组投产发电10月26日,山东省“十四五”重型燃气机组示范项目——华电章丘公司2×400MW级燃机热电项目5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
10月28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这是继10月26日副厂房顺利封顶后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节点的完成,标志着1号机组机电安装工作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为2025年首台机组按期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宁项目1号机组共计5层,自下至上依次完成了管廊道层、蜗壳层、水轮机层、母线层和发
10月31日,位于浙江宁波的国网新源宁海抽水蓄能电站首台35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至此,浙江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703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第一。宁海抽水蓄能电站由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79.5亿,总装机140万千瓦,安装4台35
本文约2200字,3图,阅读约需15分钟所谓全知方可全能,电力市场电价预测的相关性数据繁多,如何选取不同时间序列下的模型影响因素及权重,是提高模型预测精确率的关键。公司交易事业部算法团队针对湖北省7月中旬部分天数出现的现货市场价格预测准确率严重偏离情况开展分析,修正模型训练中的降雨量及小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介绍了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新增797万千瓦,风电新增3912万千瓦,太阳能
10月29日,三峡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武汉与南光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维亮一行座谈,双方围绕加强沟通合作,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行深入交流。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曾义,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胜亮,南光集团副总经理施雨林出席座谈。李富民对姜维亮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三峡集团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