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由于车企/电池企业对于高镍三元材料的导入需求迫切,导入速度不断加速,今年一季度以来,NCM811材料已呈现出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越来越多中国电池企业在NCM811电池领域高歌猛进的时候,韩国电池企业却选择了“退缩”。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LG化学最近证实称今年公司将只是小规模生产用于电动公交车的NCM811圆柱形电池;SKI也证实将推迟NCM811动力电池的发布。这与上述两家企业在2017年宣布旗下NCM811电池的具体量产时间和配套车型领域存在较大出入,或许表明这两家电池企业对这种新型电池技术的掌握并不是非常有把握。
而三星SDI则表示2018年给宝马的i3和i8匹配的动力电池将从NCM523升级至NCM622,至于NCM811电池的应用时间则要到2020年以后。
然而,与韩国电池企业在NCM811电池应用情况相比,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却表现的更为激进。
补贴政策调整倒逼之下,上游NCM811材料产能释放,车企/电池企业加速推进高镍三元电池应用,2018年被认为是高镍811大规模应用元年。
高工锂电了解到,由于车企/电池企业对于高镍三元材料的导入需求迫切,导入速度不断加速,今年一季度以来,NCM811材料已呈现出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NCM811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提速,主要缘于补贴政策调整、钴价持续高位以及提质降本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领域在高镍811的导入明显提速。包括比克动力、力神电池、鹏辉能源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家都表示,基本已经完成从产品技术突破到小批量生产再到客户送样认证测试的过程。
其中,比克电池更是表示,公司的高镍811电池已成功应用于江淮、上汽大通、北汽新能源、小鹏、云度等品牌车型,车型均已入围新能源推荐目录。
业内人士认为,在技术层面,NCM811的产量会先在圆柱电池领域爆发,方形、软包的应用预计在2019年可得到有效解决;市场应用层面,业内预计2018年NCM811在动力电池上应用的量将大于3C数码,在动力电池总量中占比约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日韩电池企业在电池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而在NCM811电池领域的差距更明显。
一方面,在高镍三元材料、硅碳负极和高电压电解液等锂电材料方面,国产材料与日韩材料在产品性能上存在明显差距,在产能供应上也存在瓶颈,导致国产NCM811电池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等性能无法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NCM811电池在制造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而在上述领域中国电池企业与日韩电池企业也存在差距,导致国产NCM811电池的产品性能与日韩电池存在差距。
在此情况之下,国产NCM811电池开始在电动汽车领域批量应用,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电池安全事故的风险。而韩国电池企业放缓NCM811电池的推广应用脚步,则给中国电池提出了警醒。
下面就来看看本周锂电行业都有哪些新技术和大事件吧。
1、MOF基电解质有效抑制锂枝晶
锂金属具有高达3860mAh/g的比容量和低至-3.04V(相对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位。因而可充电锂金属电池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二次充电电池体系之一。
但锂枝晶问题严重困扰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失控生长的锂枝晶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的性能,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甚至刺穿电极之间的膜,引发电池短路等安全问题。
对此,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柏松延博士、孙洋博士和南京大学周豪慎教授发展了一种新型的MOF基电解质,能在大电流高容量下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该研究亮点为:1.MOF基电解质在大电流密度、大能量密度、长周期循环下,实现对锂枝晶生长的有效抑制;2.通过计算,证明了MOF结构对TFSI‒离子的有效调控以及实现均匀的Li+离子传输。
MOF基电解质是利用MOF(HKUST-1)的有序超微孔结构作为离子筛,在普通电解液(1MLiTFSIDOL/DME)中实现对阴阳离子传输的有效调控,并表现出高离子迁移系数和高离子电导率。相对于阴阳离子在普通电液里的无序传输并造成不均匀的锂沉积,MOF结构可以提供高效的离子通道,选择性地减缓TFSI‒正离子在其中的通过,从而达到均匀的锂离子传输效果,实现均相的锂沉积。
点评:锂枝晶是引发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起火等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抑制甚至消除锂枝晶的生长对解决锂电池安全问题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通过采用新型电解质来提速锂电池的性能,抑制锂枝晶的产生是一种可行方法。如果该方法能够得到产业化应用,那将极大程度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中国科学家发现宇宙中锂含量最高恒星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首的科研团队日前依托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它的锂元素含量约为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目前人类已知锂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7日在线发布了这一科研发现。
富含锂元素的巨星十分稀有,在揭示锂元素起源和演化上却具有重要意义,过去30余年天文学家只发现极少量此类天体。
他们发现这颗恒星的锂元素很可能来自恒星内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交换过程,并结合美国自动行星搜寻者望远镜(APF)的高分辨率光谱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最新的原子数据,通过模拟再现其内部经历的变化,从而对这颗恒星的锂元素含量给出合理的解释。
据介绍,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天体中锂元素的认知,将国际上锂含量观测极限提高一倍。同时,这项研究在理论上对锂元素合成和现有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新观点。
点评:事实上,宇宙是当前人类世界中所使用的资源元素最丰富的地方,其所蕴含的包括氢,氦,氮,锂,铁等金属资源足够人类无限使用而不用担心资源枯竭,唯一的麻烦是如何从宇宙中获取这些能量。可以肯定,若人类能够极度方便的获得宇宙中的元素能量,那地球上将不会再发生因争夺能源儿发生的战争,世界和平将持续下去,希望这一天能够早一天到来。
3、比克3.0Ah18650电芯供货江淮
近日,比克电池在官微宣布,公司为江淮大众SOL(思皓)品牌首款A0级SUV车型产品E20X提供配套产品,采用3.0Ah的18650三元动力电芯,电池包还采用液冷电池安全管控技术,工况最大续航里程301km,最高车速为130km/h,预计将于9月正式上市。
这是继5月16日比克电池举办新品发布会后,首款正式对外上市搭配3.0Ah18650动力电芯的车型。
在新品发布会上,比克电池副总裁王潘表示,2017年初,比克电池已成功研发出18650-3.0Ah产品,公司在国内率先发布并实现量产。预计未来两年,18650电芯将突破3.0Ah达到3.3Ah,达到18650体系的极致性能。比克也预先布局了21700产品并已实现量产,未来将以4.5-6.0Ah的更高能量密度,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能量、更强动力。
点评:在圆柱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目前大规模应用的只有特斯拉采用的松下3.0Ah的18650电芯,而国内电动汽车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2.4-2.6Ah的圆柱电芯,连2.8Ah的应用都非常少更不用说3.0Ah18650电芯。毫无疑问,圆柱电芯容量越大,安全风险越高,如果电池企业的技术不过关,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风险,其后果是电池企业和车企以及消费者都难以承受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万润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紧跟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已在固态电池环节价值量较高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进行发力布局。正极材料方面,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以适配固态电池体系,公司不断进行材料结构和工艺
中国三元材料将有望通过韩企于2025-2027年在全球市场放量,尤其是在北美市场。近期,韩国电池厂接连与中国三元材料企业签发订单。结合行业动向,中国三元材料将有望通过韩企于2025-2027年在全球市场放量,尤其是在北美市场。3月10日,当升科技宣布与LG新能源(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约定2025-2027年
步入3月,锂电行业整体延续了积极的发展的势头。根据行业数据,下游电池厂排产需求高涨,推动整体电芯排产量大涨15%。其中,动力电池的增长更是亮眼,涨幅高达18%!此外,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等关键环节的排产也呈现不同程度上涨。那么,3月行业排产具体数据究竟如何?本文中,真锂新媒对行业内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孚能科技3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正极采用高镍三元、负极采用高硅负极/锂金属、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固态电池已进入实测阶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4日,万润新能披露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2月),万润新能表示,公司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紧跟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已在固态电池环节价值量较高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进行发力布局。详情如下:一、公司情况介绍万润新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
硅碳负极最近越来越火,曾经借势高镍三元,现在又搭上了固态电池。贝瑞特、璞泰来等负极大厂也纷纷押宝其中。然而,硅碳负极相关材料是否真能带领锂电负极企业走出盈利困境?目前市场显然期待过高。01技术突破,市场期待过于迫切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2月12日,贝特瑞
在固态电池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凭借独特优势正快速推进产业应用。作为下一代电池的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创新突破直接决定了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商业化进程。近年来,卤化物固态电解质逐渐成为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创新的重要方向,引发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关注。自2018年以来,学术界
近期,固态电池在eVTOL领域的应用持续升温。孚能科技、力神电池密集披露了其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固态电池产品进展,再次将行业目光聚焦于此。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搭配掺硅负极,能量密度达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完成DV(设计验证)与PV(产品验证)测试,向低空经济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孚能科技硫化物体系的全固态电池在活动期间进行了首次亮相。该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高硅负极,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电芯循环稳定,安全性能显著提升,已顺利通过针刺、剪切、热箱等测试,具备电芯层级的热失控自关断能力。据了解,孚能科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公司深度参与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设备的开发,与某固态电池的技术领军企业达成5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并签订了价值4亿元的2GWh固态电池设备量产订单,成为了行
2025年,锂电池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多年后回望,也许你会发现2025年将成为诸多技术产品的爆发元年。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为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今年以来,众厂商对马来西亚的布局力度明显提速,截至目前投资金额将近200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仅仅十天之内就有两家中国企业加码马来西亚市场。4月24日,金杨股份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政府与安徽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举行锂电池项目签约仪式暨开工活动。该项目从初次洽谈到签约开工仅用时不到1个月,成为遂宁市实施效率革命行动以来首个实现签约即开工的示范项目。安徽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动力锂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中国电动低空飞行领域开启“载人时代”,产业链企业正合力加速构建电动“飞天”大生态。近期,亿航智能及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终于“集齐”了产品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和运营合格证(OC),也即“低空四证”。至此,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5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5年4月产销快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继续强势领跑,公司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85,064辆,销量380,089量,同比增长21.34%,2025年1-4月累计产量1442143辆、累计销量1380893量。2025年4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79,086辆,2025年1-4月累计海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APP获悉,4月27日,东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涛,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宁德时代在山东接连注册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4月28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建设和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废旧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