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民营企业家怀揣着产业报国梦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浪前行,打造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发展标识”。亨通集团,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8月20日,《新华日报》以亨通集团为代表,专版刊发亨通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崭新起点上,以改革再出发的姿态推动新一轮发展,用创新实干追逐更大的梦想,以创新发展的“亨通样本”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问卷!
亨通集团无疑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中最显著的代表之一。创立以来的短短30年间,亨通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农具厂起步,发展成为国内光纤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产权,并获得全球卓越绩效最高奖等诸多荣誉,堪称“丑小鸭”变“美天鹅”的典范。
“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亨通的今天!”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认为,是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亨通。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崭新起点上,亨通正以改革再出发的姿态推动新一轮发展,用创新实干追逐更大的梦想,以创新发展的“亨通样本”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问卷。
30年创业创新
成就民企发展“亨通奇迹”
亨通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中国,每4公里光纤就有1公里是“亨通造”。这里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纤每天可绕地球三圈半,产品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15%以上,跻身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
近30年来,从创业到创新,从异军崛起到逐鹿世界,亨通集团以开创先河的实践探索,创造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代样板”。
镜头闪回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的崔根良正值青年,从部队退伍后回乡投身商海,先后担任多家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带领企业一次次走出困境。曾经的通信兵经历让他敏锐地察觉到,通信行业大有可为!崔根良说服了省通信电缆厂,1991年在七都镇成立了吴江分厂,这就是亨通集团的前身。
最初的起点令人不忍回首:杂草丛生的破旧厂房、几台老掉牙的机器设备、一台报废的铁炉、巨额的债务,面对这个“烂摊子”,工人们都陷入了迷茫。如何破解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难题?头脑冷静的崔根良认定了一个“借”字诀。
一招“借鸡生蛋”,当年就实现利税几十万元。随后,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合作,靠着“借梯登高”解决了技术人才问题,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的空白。紧接着,他又找到日本企业合资,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借船出海”。到1995年底,亨通通信电缆产销量已跃居全国同行第一,仅仅用了5年时间,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亨通就站上了行业制高点。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敢拼勇闯”的精神特质在亨通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典型的例证是光棒研发。
研发光棒,亨通面对的是一项多年未能填补的国内空白。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发光棒制造技术,但直到2005年仍没有实质性突破,该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科技大国牢牢掌控,国内90%以上光棒依赖进口。
2006年,在研发出世界同行水平的光纤产品后,亨通决心摆脱“卡脖子”局面,毅然上马光棒研发项目。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难拼搏,经过数不清的失败重来,亨通自主研发的光棒终于在2010年成功下线!光棒的诞生,使亨通的产品线完成了从电缆、光缆到光纤、光棒的产业链覆盖。
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考察团来亨通调研时表示,亨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自主研发掌握了光纤光棒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是企业主导的科技产业化的典型案列,是我们民族企业的骄傲!亨通还有能力向更多高端技术领域拓展,在更多高端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光棒的成功,也开启了亨通从单一生产制造商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光通信产业领域大型集团之路。
亨通的新办法是,结合国家战略,确立以国际化带动工厂智能化、管理平台化、制造精益化的发展路线,瞄准通信网络的代际升级技术,推出基于下一代技术的光纤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借助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上的积累,积极布局面向5G的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应用,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创业迈大步,创新不停步。从最初单一的光电缆制造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化经营,直至如今发展成为服务于光纤光网、电力电网、大数据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亨通是中国光纤通信、智能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和网络服务商,连续1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实现了从乡镇小企业到高科技国际化上市公司的“凤凰涅槃”,其创业创新史既是吴江乃至全国民企发展的一个“样板”,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沧桑巨变的缩影。
常态化系统化布局
造就创新“梦工厂”核心竞争力
今年7月,由亨通自主研发的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被敷设于浙江宁波至舟山500KV大陆跨海联网工程之上,这是中国跨海联网工程中首次实现国产化,创下世界交流海缆中电压等级最高、单根无接头长度最长的两项世界纪录,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这标志着,亨通的海底电缆研制水平已站到了世界最前端,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大长度超高压海缆依赖进口的局面,对我国海洋输电技术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从“创新萌发”到“创新自觉”,创新一词早已融入了亨通的“血液”之中。
回首2006年,亨通在一片质疑声中,顶着巨大风险,成立200多人的研发团队,投入巨额科研资金,耗时近4年,终于拿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预制棒。这个轰动业界的创新之举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崔根良坦言,虽然光棒研发成功了,但还是感到后怕:“做企业如履薄冰。创新绝对不是‘急救招’,而是需要长期积累,是一个常态化、系统化的工程。”
为了实现这个“常态化、系统化”,亨通拿出的办法是,全力打造战略、人才、技术、机制、资本“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筑造一座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每一个“神经末端”的“梦工厂”。
近年间,亨通努力抢抓与国际级、国家级大院大所合作机遇,积极搭建“企业家+科学家”“商业+研究”“创新+经营”合作机制,开展原创性、自主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储备一批世界级专家和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成果,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力争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同时借鉴吸收日本、德国精细化管理技术,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质量人才团队,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的领军人才,也有铺天盖地的专业工程师、高技能匠人的发展格局。
“我们携手北邮、中科院上海物理所、英国洛克利相关技术团队,在太赫兹、红外传感、硅光子等领域分别开展联合研究。”讲起一项项前沿性技术开发,亨通集团执行总裁钱建林如数家珍。
靠着持续不断的创新,亨通人一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核心产品。
“这些年来,亨通能在国际市场与行业巨头同台比武,靠的不仅是核心技术‘杀手锏’,更靠高质量的品牌信誉。”钱建林说,智能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鲜明指向,智能化制造不仅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更有助于实现质量高标准。亨通提出“能用机器手不用人手、能用机器人不用工人”,大力建设智能工厂,推动“机器换人、人机互动、物物互联”的制造模式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快捷化交付。
走进亨通光电芯棒车间,所有设备产生的信号清晰反映在一个中控台上。在这个控制台上,车间每一台设备的生产状态、控制目标、进度、温度等主要控制参数一目了然,各系统还会自动根据设备在关键点上的生产步骤和突发故障发出提醒和报警。这是我国首座智能化芯棒车间,这套智能系统的使用,使该车间自动化水平和生产能效均提升30%!
目前,亨通已经建成9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先进制造标准体系正在被广泛复制,产品质量与智能制造的高度融合,先后获评江苏省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国家出口质量示范企业。
以快马加鞭的勇气
穿越“颠覆性创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民营企业也从全球化产业链中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和空前的创新合作机会。崔根良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席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会议,这令他清醒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必须进行全球市场定位。“一个企业如果今天不进行国际化,明天就会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成了亨通战略定位的通俗表达。
2015年,亨通承接了俄罗斯的海洋智能电网工程,从产品研发到制造交付再到现场施工,整个工期比合同提前了两个月,且一次性验收成功。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席电网开通仪式,俄罗斯国家能源部对亨通的产品质量、工程服务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授予“俄罗斯材料领域突出贡献奖”,并给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来表彰函,通过省发改委转达到亨通集团。消息一传开,亨通的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纷纷感慨:中国制造,只有以品质取胜,才能获得世界尊重!
在亨通,这样的案例几乎每个月都在发生。近年间,亨通先后承建了埃及总统府通讯工程、马尔代夫环岛海洋通信工程、圣彼得堡能源电网项目、拉脱维亚国家宽带EPC项目、跨亚马逊河特高压工程等国际大项目,一路走来,中国民营企业亨通在全球市场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从市场国际化到产业国际化,再到品牌国际化,亨通以铿锵有力的“走出去”步伐,奏响了自己的国际化“三步曲”。如今,亨通已在欧洲、南美、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9个海外产业基地,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公司,在119个国家注册商标,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地区,向海外输出中国技术,以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高品质产品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市场。
“我们正身处一个颠覆性创新时代,必须快马加鞭!”崔根良说,通信领域正处于量子通信、激光通信技术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亨通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也要保持对未知领域创新的敬畏和研究,矢志不渝地推进创新变革,迎接通信行业崭新变革的到来。
量子通信、新能源、智慧社区、大数据技术、太赫兹传输技术、物联网光电传感器、5G/6G射频及微波前端芯片……如今,亨通全维度开启新的发展路径,正以一系列新的技术研发向行业“高精尖”挺近,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矢志不移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决心,扛起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赋予民企的崭新担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6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亨通集团联合主办的“创新传力绿动未来”亨通新产品鉴定会在苏州圆满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俞学豪,亨通集团总裁崔巍出席并致辞,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韩文德、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等,以及电力行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出
我国第一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诞生于2010年,距今已经14年。发展至今,我国也已跃升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第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能源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亨通集团在电力传输、海洋能源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日前举办的CWP2024展会上,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以下简称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同时,海上风电制氢等新兴领域也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10月16
从风机塔筒内部复杂的电力与控制信号传输,到风电场内外大规模电网的互联互通,电缆以其高效、稳定、耐用的特性,确保了风电能源的安全、可靠输送。电缆不仅是风电技术的重要零部件,更是推动风电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世界屋脊之巅极光绿与风机白交相辉映,傲然并立在飞云之上,乘风而行共同助力,点亮万家灯火近日,亨通电力产业集团力缆公司参建的西藏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吊装,刷新了全球风电项目的海拔纪录,也是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亨通充分发挥能源电力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提供
近日,国内首条由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连接架空线组成的混合线路在南方某地成功投运。这也是亨通电力产业集团高压公司首条量产110kV聚丙烯绝缘高压缆成功商用,以国产“绿色城市动脉”为服务大型智慧城市群建设、海上风电并网接入等贡献智慧力量。据悉,为了保持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亨通高压公司接到
1月13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承办的新产品鉴定会在苏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韩文德主持,亨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自为出席会议,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总裁孙中林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孙中林表示,近年来亨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
日前,“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奇拉塔漂浮光伏发电项目举行全容量并网发电仪式,印尼总统佐科出席并讲话。该项目是印尼首个、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项目,也是世界在建最深的漂浮光伏,对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清洁能源发展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亨通集团提供的优质电力传输产品服务及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2023年,国内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的大型化风电机组又迎来新一轮更新迭代,陆上风电15MW机组发布,海上风电也迈入20MW时代,更大、更高成为未来几年风电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更大功率、更高的塔筒,对风机输送线缆电压的要求也会更高。尤其是海上环境更加恶劣,超高压海缆和风机
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下简称“亨通高压”)获得由国际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颁发的ISO14064温室气体核查声明证书及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书,以实际行动践行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共同守护碧海蓝天。这标志着亨通在“碳中和”方面做出的努
电缆在风电产业中被广泛使用,处于风电产业链条的上游。风电电缆被分为用于机舱和塔筒内的控制电缆、信号电缆、耐扭曲电缆等,也有用于风电电力输送的电缆。由于风电场环境恶劣,且往往需要随着机组叶轮摆动、扭曲,对电缆的要求较高。目前,风电电缆技术随市场需求正向耐低温、耐油污、耐扭曲、耐紫外
3月28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首个透明主动配电网示范智慧台区——河边村1号公变在马龙区建成投运,这也标志着曲靖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相较于传统台区,智慧台区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加装众多新型智能设备,使得电网具
4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做好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内能源科技字〔2025〕186号)。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关管理规定,为落实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现将2025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9.6亿元(战略前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高长征韩超杨萌(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推动出台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壮大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
数据中心正在寻找传统电网之外的电力来源,以满足支持先进人工智能所需的电力需求。尽管引入了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但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仍难以跟上多个领域急剧上升的需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当前的电网无法承载这种扩张的规模和速度。仅是审批新的大型输电项目和并网就可能耗时长达
4月12日,国家电网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和国网英大分别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暨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和《关于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等系列公告。根据公告信息:(1)国网电科院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南瑞集团持有的国电南瑞4,135,564,20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1.49%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储能领域国家队,中电装储能聚焦央企担当之硬核科技,赋能绿色未来,携13款硬核展品及三大主题演讲亮相展会,全面展现在储能技术、系统集成及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力。本次大会开幕式前,国家
健全全过程管理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王龙李传健黄友朋姚钪李江南曹望璋(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
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
4月1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海拔2300米的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相导线牵引到位,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牛背山段全线贯通,工程四川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程牛背山段起于甘孜州泸定县冷磧镇,止于雅安市荥经县牛背山镇,全长36.469公里,新建铁塔113基,70%铁塔塔位位于20毫米以上的
4月15日,宁波市镇海区2025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市级下达的有序用电负荷指标,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镇海区须安排86.33万千瓦有序用电负荷,分六级执行:A级供电缺口:14.4万千瓦(缺口14.4万千瓦以下)B级供电缺口:28.79万千瓦(缺口14.4万至28.79万千瓦)C级供电缺口:43.16万
4月15日,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项目配套送出工程(蒙东锡盟苏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为满足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项目送出需求,同意建设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项目配套送出工程(蒙东锡盟苏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409-152523-60-01-744982。国网内蒙古东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旗下公司中标多个光伏项目EPC、送出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1、中国能建建筑集团中标乳山269兆瓦陆上光伏发电项目日前,中国能建建筑集团中标华能山东乳山269兆瓦陆上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规划装机容量为269兆瓦,光伏场区用地约8750亩,
4月9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研制的特高压防舞复合相间间隔棒在1000千伏豫阳Ⅰ线挂网安装,开始试运行。这种间隔棒应用于垂直排列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相间防舞,经仿真验证可降低线路舞动幅值80%以上,抵御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线路舞动停运风险,增强电网韧性,保障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极
日前,基于高效能油气分离膜的油溶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在上海±800千伏奉贤特高压换流站挂网试运行。该装置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可监测变压器等充油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捕获、分析绝缘油中的气体信息,及时发现设备潜在故障,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特高压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并联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对外发布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意愿、行动、绩效等情况,全面展现国网江苏电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同时也勾勒出其在新一年的奋进蓝图,奋力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准备在今年新增2400万千瓦新能源接网消纳
4月5日14时42分,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内,在±800千伏电压环境下,量子电流传感器与传统纯光互感器的红色波形一致。“接线顺利,波形一致,运行正常!”振奋的声音在现场的上空飘荡着,宣告着量子电流传感器的调试成功。时间倒回20小时以前。广西柳州郊外,高大的铁塔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南方电
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首个量子传感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
4月14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25〕194号)。其中指出,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整体实施设备更新。支持全省工业园区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
输电线路上的地线由于挂点更高、无运行温度,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比导线更易覆冰。为此,陕西电科院研发了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1月份,改造升级后的装备用于±800千伏祁韶线、青豫线的地线融冰工作,提高了相关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多发频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