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国内固态、半固态电池的前景分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会根表示,目前,在欧美主要基于PEO聚合物的固态电池的研发较多,美国的混合固液电池公司较多,在日本、中国、亚洲,包括韩国等,主要是基于氧化物、硫化物为主,在推进相关的工作。
日产先进工程研究副总裁 Takao Asami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全固态电池在实验室里确实表现不凡,但是将其做大并放入汽车中,在续驶里程、安全和成本方面仍无法得到保障,技术上还需要更多突破。他认为:“所有固态电池仍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而我的感受是,它就是处于零阶段,最早也要等到 2020 年代中期才可以大规模部署。”
据悉,美国“固体能源系统公司”第一批半固态锂电池已经亮相,这些半固态锂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更安全,但比锂聚合物电池要价格低廉一些。这批电池计划年底应用于无人机,2019年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2021年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由此可见,大部分电池企业在研发固态电池时,都退而求其次,先加快半固态电池的产品研发速度。
国内四大企业半固态电池进展:
珈伟股份
7月25日,珈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三元类固态软包锂电池中,72v系统可用在电摩上,价格大约1.5元/wh。
珈伟股份是全球最早发布固态电池,及率先量产半固态电池的企业。
去年12月20日,珈伟股份以纳米技术投产了快充类固态锂电池,分别为快充纳米复合钛酸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70-120Wh/kg,快充纳米高镍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120-230Wh/kg,快充新型纳米复合磷酸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90-140Wh/kg,以及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230Wh/kg。四款电池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
国能电池
7月10日,合肥国能动力与中核恒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庐江县高新区,举行4.2亿安时磷酸铁锂固态电池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4.9亿AH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生产能力。
业内猜测:该项目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聚合物使电池变成“准固态”的方法来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
赣锋锂业
今年6月,赣锋锂业公告兑现全资子公司浙江锋锂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线项目第一期考核与奖励方案。
目前,赣锋锂业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单体容量 10Ah,能量密度不低于 240Wh/kg, 1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 90% ,电池单体具备 5C 倍率的充放电能力,已通过多项第三方安全测试。
据悉,赣锋锂业为固态电池投资2.5亿元,在宁波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中试线,旨在于2019年以具竞争力的价格大规模生产固态锂电池并向市场推广。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彬表示:“未来我们还会有第二代、第三代固态电池产品,到第三代应该就是真正的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负极用金属锂,正极可能用811。”
国轩高科
今年3月,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中试线并无具体产能要求,主要用于产品验证与开发。若产品与技术均相对成熟,公司将持续提升相关新产品产能规模与比例。
同月,国轩高科对外称,半固态电池技术已处于实验室向中试转换阶段。公司半固态电池样品与加工工艺目前正在处于实验室阶段,计划2019年建设中试线。
固态/半固态电池文末总结
“类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材料体系差别很大。”有业内人表示,两者的研发思路虽同,但是差距天壤之别。
俞会根教授通俗易懂地简单解释道:半固态锂电池就是电池中任一侧电极只要不含电解液。电池单体里无液体的电池称作全固态锂电池。
业内人士对全固态电池满怀着巨大的期望,认为它是“唯一”能够防止SEI膜持续生长,铝箔被腐蚀;以及让研究人员不再惧怕低温过充析锂,锂枝晶短路;不再担心游离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溶解、正极析氧、漏液、热失控、高温储存及运行;实现负极可以含锂,正极可以充高电压,且不再爆炸的电池。
法国里昂证券(CLSA)汽车分析师Christopher Richter表示:“目前,堪比黄金的成本已成为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拦路虎。”
据悉,固态电池面临着成本和生产难度等障碍,在2025年前不会形成规模,离汽车更是遥远。但是未来可期,如今半固态已量产,固态电池还会远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先惠技术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4.6亿元,上升0.6%;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上升45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7亿元,上升601.9%;经营现金流净额为9.88亿元,增长1787.6%;EPS(全面摊薄)为1.7835元。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21亿元,同比下降8.6%;归母净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德方纳米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有产品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及补锂增强剂等高性能辅助材料适用于固态电池体系。公司的补锂增强剂产品是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目前已经在部分客户中实际应用,按照测算,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对补锂剂的添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西典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电池连接器能否用在固态电池应用问题。西典新能表示,公司电池连接系统产品既可应用于液态电池,也可应用于固态电池。公司将持续关注固态电池领域新的市场拓展机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华阳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持续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高度重视钠离子固态电池这一领域。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系统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布局,为未来市场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北京电投绿通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加能源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固态电池技术共同推进城市两轮车换电网络迭代升级。此次合作标志着新能源领域国家队与固态电池领军企业的强强联合。作为国家电投在城市能源服务的核心载体,电投绿通凭借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已构建覆盖广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相关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天华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开展固态电池体系的关键电池材料及体系的开发与联合应用,包括:高比能高安全正极材料、氧化物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开发,多材料体系匹配研究和电芯体系的综合设计、制造及应用等。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已经完成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4月10日,“懂车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在黄浦江畔的上汽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正式举行。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现场表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400万用户的信赖与厚爱,汇聚成推动上汽“前行不已”的澎湃动力。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现场透露,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公司全力推动氢能、钠电、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战略储备,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已在广德公交样车上完成路试,全面验证了其卓越性能;第二代钠电中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德加能源浙江湖州长兴固态电池生产基地投产启动仪式举行。据悉,德加能源全球首批量产1GWh高比能固态电池项目,聚焦全温区、长续航、低成本、高安全固态电池,项目自去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实现了首条产线投产和首批产品下线。资料显示,德加能源是一家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赣锋锂业披露公司2025年3月17日股东大会股东交流记录表。对于短期锂价,赣锋锂业认为目前的锂价已经处于相对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这一判断主要基于:近期锂价感受到较强的成本端支撑、行业库存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以及近期需求有显著改善。未来锂价是否能上涨取决于供给侧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产业和储能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等综合举措共同发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表
3月7日晚间,安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南孚电池与南平绿色产业基金、高能时代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在福建省南平市开展新型电池中试平台运营合作,围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品研制和中试需求,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商品化关键技术问题而进行试生产。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3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聚焦“风光热储氢网”新能源装备制造,招引大兆瓦发电机、变流器、齿轮箱、逆变器、氢能装备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项目,拓展中西亚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
作者:江训昌1,2喻科霖3杨大祥1,2,4廖敏会5周洋5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2.重庆交通大学;3.重庆市育才中学;4.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引用:江训昌,喻科霖,杨大祥,等.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企业急需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推动技术突
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共发布了94项有关储能的政策。国家层面16个,地方层面78个。地方政策中,新能源配储类7个,补贴类12个,电力市场类10个,电价类7个。另外,各地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中,涉及储能电站项目总计101个、总规模超14.3GW/29.9GWh。新能源配储类政策数量有所减少,广东、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4月10日,“懂车更懂你·2025上汽之夜”在黄浦江畔的上汽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正式举行。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现场表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400万用户的信赖与厚爱,汇聚成推动上汽“前行不已”的澎湃动力。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现场透露,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4日,长安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长安汽车致力于让用户实现“能源自由”,正在加快推进下一代电池开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4日,安孚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南孚电池拟与南平市政府旗下绿色产业基金、高能时代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运营300MWh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产品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性能参数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能时代是国内首批具备全固态电池
在储能行业的加速跑道上,经济性是竞争筹码,而安全性才是通关密钥#x2014;#x2014;后者以零容忍的刚性约束,决定着技术迭代的天花板与商业化落地的底线。从早期的粗放式堆砌容量,到如今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储能行业正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安全冗余的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以经济性的几何倍数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中国
4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
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5〕116号)。其中明确,强化重点领域标准工作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家庭、全固态电池、汽车碳足迹等标准体系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略有编辑节选。01从2021-2025年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