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燃煤发电不论从装机容量比重还是发电量比重看,都处于中国电力的绝对主导地位。历史实践证明,煤电好则电力兴,煤电稳则电力强;煤电是支撑中国电力工业体系的“顶梁柱”,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稳定器”。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王志轩 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
自197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煤电行业逐步得到全面、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力主体设备全面更新上、结构优化上、管理水平提升上;从指标看,体现在效率、可靠性、污染排放强度及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耗水强度、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发电成本等全面改进上。中国燃煤发电系统已脱胎换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先进的燃煤发电系统。
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低碳发展为特征的能源转型和以“大云物移智”为特征的技术革命急速而至,对中国以传统先进性为特征的煤电系统和电力系统带来巨大冲击。一方面我国顺势而为,奔上了能源转型之路,新能源发展风起云涌,但风电、光伏电能消纳问题及补贴问题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发展的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灵活性电源严重缺乏,使煤电成了调峰主力;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煤电利用率和负荷率下降、煤电企业亏损严重。煤电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煤电脱胎换骨
电力总量大幅度增加,电力结构由水、火二元向多元方向转变
1978~2017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分别从5712万千瓦、2566亿千瓦时提高至17.77亿千瓦、6.42万亿千瓦时,分别提高了30倍、24倍,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电力短缺问题。
1978~2010年,我国火电发电装机和发电量长期占比分别在68%~76%、75%~83%之间波动(我国公布的统计资料是火电而未分煤电,据分析,煤电占火电的比重约为90%~95%,因此一般将火电数据近似为煤电数据),其余几乎全为水电。在改革开放初期,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本为零。核电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到2017年达到3582万千瓦、2481亿千瓦时。从“十一五”开始,风电、太阳能发电超高速发展,2005~2017年的十二年间,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105.6万千瓦提高至29267万千瓦(并网风电16325万千瓦、并网太阳能12942万千瓦),提高了276倍;发电量由16.4亿千瓦时提高到4200亿千瓦时(并网风电3034亿千瓦时、并网太阳能1166亿千瓦时),提高了255倍。197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即水电发电量比重为17.4%,到2017年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为30.3%。火电发电装机与发电量也分别由1978年的约69.7%、82.6%,到2010年73.4%、80.8%,下降到2017年的61.2%(煤电55.2%)、71%(煤电64.7%);在火电机组中供热机组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5年的14.2%提高至2016年的37.0%,由此可见煤电仍占主导地位。
燃煤发电设备更新换代,能效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煤电超超临界机组在单机容量、蒸汽参数、机组效率、供电煤耗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示范电站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役机组广泛通过汽轮机通流改造、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改造、优化辅机改造、机组运行方式优化等,使机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20万千瓦机组,而目前已形成以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的大型国产发电机组为主力机组的发电系统。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长至2017年的80%以上,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4.7%。2006年年底,我国首台10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才投运,到2017年达到了103台。
201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309克/千瓦时,比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了162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耗水量由2000年的4.1千克/千瓦时降至2017年的1.25千克/千瓦时,降幅近70%。与世界主要煤电国家相比,在不考虑负荷因素影响下,我国煤电效率与日本基本持平,总体上优于德国、美国。
煤电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不断升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不断拓宽
大气污染物治理方面:在烟尘(颗粒物)治理上,改革开放初期,电厂锅炉烟气平均除尘器效率约85%,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约95%,2000年达到约98%,2010年达到约99.2%,目前达到99.95%左右。在二氧化硫排放控制上,上世纪90年代由个别煤电机组建设同步引进国外烟气脱硫设备及技术,到2005年左右广泛引进脱硫技术开始大规模建设烟气脱硫装置,目前脱硫装置已全面覆盖煤电机组,平均脱硫综合效率已达98%左右。在氮氧化物排放控制上,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进低氮燃烧技术,并在90年代初新建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面采用;2003年前后通过新建项目从国外引进了烟气脱硝技术,“十一五”以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产化烟气脱硝技术设备为主导辅之以自主创新,加快了烟尘脱硝工程应用进程;“十二五”开始大规模建造烟气脱硝装置,目前,烟气脱硝已全覆盖常规燃煤机组。
废水治理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解决历史上一些燃煤电厂没有建设灰场、灰渣经水力除灰后排放到江河湖海的问题,如1979年有1028万吨渣排到江河,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底原电力部直属电厂全部停止向江河排灰。同时,燃煤电厂逐步普遍采用废水回收利用、梯级利用、改造水力输灰为气力输灰、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等方式减少排水量。我国在火电厂用水优化设计、循环水高浓缩倍率水处理技术、超滤反渗透的应用边界拓展、高盐浓缩性废水处理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固废综合利用方面:燃煤电厂固体废物主要为粉煤灰与脱硫石膏。我国粉煤灰已广泛应用于水泥、加气混凝土、陶粒、砂浆等生产建筑材料,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等生产筑路材料,回填矿坑、农业利用,以及提取漂珠等高附价值利用方面。“十一五”以来,随着电煤消费量的提高和脱硫装置的普遍应用,脱硫石膏产量不断增加,综合利用途径也不断拓宽,现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材、改良土壤、回填路基材料等。2017年,全国燃煤电厂产生粉煤灰约5.1亿吨,综合利用率约72%;产生脱硫石膏约7550万吨,综合利用率约75%。
煤电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强力控制
通过结构电力调整、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实施节能减排建(改)造工程、提高运行优化管理水平等综合措施,中国煤电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总量得到强力控制,已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从大气污染物控制来看,2017年与1978年相比,单位发电量煤电烟尘(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由约26、10、3.6克/千瓦时(1978年数据由作者估算得出),下降到0.06、0.26和0.25克/千瓦时。煤电烟尘排放量由1978年约600万吨,降至2017年的26万吨左右,下降了近9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6年峰值1350万吨,降至2017年的120万吨左右,比峰值下降了91%;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1年峰值1000万吨左右,降至2017年的114万吨左右,比峰值下降了近89%。
低碳电力发展方面,通过电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优化等措施,电力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据笔者估算,1978年生产1千瓦时电能,火电碳排放强度与全电力碳排放强度分别约为1312克/千瓦时(以二氧化碳计)和1083克/千瓦时,2017年降低到843克/千瓦时和598克/千瓦时,分别降低了35.7%、44.8%。
废水控制方面,2000年火电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5.3亿吨,2005年达到顶峰约20.2亿吨,2017年降至2.7亿吨,较峰值下降了86.6%。火电行业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由2000年的1.38千克/千瓦时降至2017年的0.06千克/千瓦时,降低95.7%。
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政府强制性手段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共同推动了中国煤电脱胎换骨
保障电力充足供给及安全、高效、清洁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是改革开放,开拓了利用外资、内资办电的渠道;扩大了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空间,通过对技术、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实现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极大促进了电厂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政策和体制上看,在国家强制性节能、环保政策为主导,辅之以激励、引导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在电力行业国企占绝对优势地位、中央发电企业约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下,电力企业严格、快速贯彻节能环保要求,加快了中国燃煤电厂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进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燃煤电厂污染排放约束主要是1973年年底由国家计委、基建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对“电站”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老帐逐步还清,不再欠新账”的环保指导思想下,煤电机组通过“以大代小”“以新代老”等方式,消减污染物排放,以及实现行业主管部门污染防治计划目标。在2000年以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环保管理强化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环保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国家新环保目标、新环保部门、新行业管理部门的新政策体系上。如五年规划纲要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大气、水、土壤治理等“行动计划”(简称“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各级政府部门节能减排“文件”要求,此外还有国资委、中央企业的自我加压等。其中,强制性、半强制性手段包括: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标准、能耗水耗限额控制、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等。激励性、半激励性手段有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价格等政策。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方面,除了节能要求不断强化外,近年来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控制还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如国家颁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大型发电集团每千瓦时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以内”、以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燃煤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到865克”。在水效政策方面,主要有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计划用水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广核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陆上钢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0,925,127.00元。据悉,该项目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三间房,风电场与哈密市的公路里程约为165km,场址海
7月1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发布《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其中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实现“双突破”,平均转换效率达88.75%。《报告》分析了9个省份独立储能运营模式,以江苏为例,“充放电价差+顶峰补贴+容量租赁+储能补贴”模式,50M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近日,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七星关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七星关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拟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按超低排放标准配套建设高效的除尘、脱硝、脱硫设施。详情如下:七星关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环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粤电力A披露2025年上半年发电量完成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562.4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2%;其中煤电完成397.5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91%,气电完成112.6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04%,风电完成27.2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89%,光伏完成20.30亿千瓦时,同比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捷报频传,连续中标江阴苏龙热电2×66万千瓦四期扩建项目、太仓港协鑫2×66万千瓦扩建项目、江苏国信扬州发电三期2×100万千瓦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和宁夏电投石嘴山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项目四个重点火电项目订单。苏龙四期扩建项目电站集团中标江阴苏龙热电2×66万千瓦
四川能投南充发电有限公司委托四川众投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南充燃煤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已于2025年1月27日在南充市人民政府首次公开,项目经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建设项目名称、部分建设内容发生变更,现将变更后项目信息公示如下:一、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南充燃煤发
一、现货运行情况实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广东、甘肃价格上涨外,其他市场价格均下降(浙江2024年6月刚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陕西部分日结算,同比数据仅做参考)。广东本月高温与强降水交替,负荷增长,供给则因地方电出力下降,仅小幅增加,因此价格小幅上涨。甘肃价格同比上升19.04%,主要原因为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73.SZ)成立于2001年,2021年成为四川发展(控股)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务涵盖工业烟气治理、水务投资与运营、工业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工业固危废资源利用、生态修复,是集技术研发、运营服务、装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服务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18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宁夏固原彭阳2x660MW机组工程获批开工近日,固原彭阳2×660MW机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开工申请已获正式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宁夏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关键跨越,意味着项目从前期精心规划的蓝图正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18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宁夏固原彭阳2x660MW机组工程获批开工近日,固原彭阳2×660MW机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开工申请已获正式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宁夏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关键跨越,意味着项
7月17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召开干部宣布会。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出席并讲话;上海电气集团领导金孝龙、丘加友出席。电站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电站集团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各企业党政负责人参加。会上,上海电气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辛健主持会议并宣布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决定:沈兵同志任
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给电力保供带来“烤”验。中国电建各个项目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技术亮剑,推进电网建设“加速跑”江西吉安南部22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顺利投运,项目位于江西吉安市南部,工程共分新建、换接、改造3个部分。整个项目跨越作业任务繁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叫停新能源强制配储后,对市场新增主力的独立储能而言,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满足并网要求而购买/租赁储能设施调峰能力的支出或将显著减少。因此,出台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
上半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紧紧围绕“效益”和“发展”两大任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策略,发电量同比增长23.18%,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1.77%,顺利实现“双过半”任务目标。该公司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设备运维管理,“一盘棋”统筹
7月17日,广西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关于百色2×66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脱硫EPC公开招标公告发布。详情如下:广西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关于百色2×66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脱硫EPC(项目编号:GXJD-25111QQ010791)公开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百色2×660MW清洁高效煤电项目脱硫EPC(项目名称)招标人
随着国家发改委136号文的全面实施,新能源电站价值评估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政策要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全量进入电力市场,电价完全由交易形成。这一变革打破了过往“保量保价”的稳定预期,将电站收益拆解为“机制电价保障+市场化交易”双轨模式。其中,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机制锁定基础收益(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从6月18日,港口煤价开始上涨,至今已有一个月,各煤种价格分别上涨了18-31元/吨不等。在持续高温天气下,社会用电需求大幅攀升,日耗相应上升,部分电厂库存有所下降,有少量刚需采购释放。本周,到港船略有减少,环渤海多个港口出现空泊现象,小幅垒库;但无碍大局,后续高温持续,预报船舶将继续增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大唐发电发布公告称,上半年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大唐发电表示,本公司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整体超同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2期
日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南阳白河2x1000MW煤电项目核准的批复,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项目新建2台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详情如下: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阳白河2x1000MW煤电项目核准的批复南阳市发展改革委:报来的《关于呈报南阳白河电厂(2×1
7月17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1期
产地煤价稳中小幅探涨,全国多地高温,电力负荷增长明显,“迎峰度夏”特征显著,市场情绪持续提振。上周,环渤海港口发热量5500、5000和4500大卡市场煤价格分别上涨了8、8、9元/吨。本周,市场流通环节采购意愿有所增强,电厂和站台拉运需求较为平稳,大部分煤矿库存有序下降,煤价调整以小幅上涨为主
上半年,国内长协发运比较充足,电厂日耗低,消耗缓慢,造成社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在高库存压制下,电厂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且有需求的电厂采购时会优先兑现长协,面对市场采购有限。上半年,供大于求之下,国内煤价一跌再跌,发热量5500大卡港口市场煤平仓价从年初的770元/吨降至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20期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