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8月27日下午,南方电网公司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召开推进云南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及迪庆藏区农网改造升级建设攻坚现场会,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发挥政企合力,加快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支持迪庆州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8月27日,迪庆供电所员工在香格里拉小中甸镇联合村如里小组开展配变台区改造。欧阳婷婷 摄
独龙江供电所工作人员正在处理独龙江电网20千伏麻钦线故障。(资料图片)
会议聚焦的迪庆州,属于“三区三州”中的云南藏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在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些供电区域内既有高耸的雪山,也有深凹的峡谷,自然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加上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特别的风俗习惯,种种因素让农网改造升级颇具难度。
面对诸多自然与人文因素,这里的农村电网应该怎么建,怎么改?南方电网人将以实事求是的思考与行动解开深度贫困地区的电网建设密码。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打死也不再去”的地方,他终究还是去了很多回
内蒙古汉子吴万军33岁,在迪庆供电局工作已有10年。从事电网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工作的他,在很多时间里都在走山路。“不说每个村都到过,但每个乡镇肯定都跑过至少一趟。”吴万军很有底气地说。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神秘而美丽,但也并非每一个角落都是如此。在若干次的山路往返中,曾有一些地方让他“感到很绝望”。
香格里拉北部滇川边境的东旺乡就是其中之一。处于两山峡谷间的小乡村,长久以来没有通水泥路,狭窄的渣滓路面,若是迎面而来两辆汽车,找个会车地点得其中一方倒退几公里。山上光秃秃的,没有绿植覆盖,自然也没有鸟儿。“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那种滋味……”吴万军沉默了,除了用绝望,还想不出其他什么词语来形容。
去过一次之后,他甚至暗暗对自己说,“以后打死也不再来这种地方了”,但最后,他还是去过很多类似的穷乡僻壤。诸如德钦县羊拉乡,这个位于川滇藏三省“鸡鸣三省”传说“连山猴子见了都落泪”的集“边、远、少、穷”为一体的深度贫困乡。“工作总得做,不是么?我们电力是最基础的设施之一,不建好一点,乡里还怎么谈发展、谈脱贫?”吴万军的动力除了自身的岗位晋升外,更有被乡亲们的善意所感染,“村里的老人家一看到你,就紧握着手不放。虽然语言不通,但从眼神中能感受到,你就是村里的希望。”
路是建起来的,更是走出来的。在高山深谷密集的“三区三州”,供电人更多时候是靠着双脚丈量土地,来揭开这里最神秘的面纱,这是最原始也是唯一的解密之钥。在这里,人们不得不感慨,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完全派不上用场,就像身处一座孤岛,依赖最本能来生存,然后再一点点派生希望。
怒江州最神秘的村落——独龙江已经被暖阳铺洒。2014年隧道建成后,结束了乡村被大山封山的漫长历史,到县城的路程从步行3天、车程10小时,缩短到车程2小时。蔬菜运了进来,医疗保障也提升了很多。电网建设在“吴万军们”的深一脚浅一脚中实现户户通电,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要与大电网进行互联。
易地搬迁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
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确保电网建设“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去年,香格里拉小中甸镇新园村的23户村民全部住上了新房子。整齐的房屋内,通了自来水,还有热水器、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距离这里约一公里外,建有数十年之久的老式木屋,这是村民们的老房子,防风防冻效果不好,还有巨大的火灾隐患。易地扶贫搬迁,政府承担主要费用,给贫穷的村民们解决了居住难题。
房前屋后160亩地种起了中药材,种植户们的月平均纯收入从不到80元提升至270元,生活大为改善。
近20位孤寡老人住在新建的四合院里,看着电视,老人们与外界接触少,了解信息完全通过看电视新闻。村里卫生院医生孙建中很了解这群孤寡老人,“对于他们来说,最怕孤独,有了电视,他们能很快了解外面的情况,就感觉没有跟社会脱节,心里不会空落落的。”
在村民们看来,现在无论如何是离开不电的。“若是停一晚上电,就感觉‘一夜回到解放前’。”当然,供电所的服务也非常好,孙建中还记得,去年一场大雪时,村里出现了用电故障。小中甸供电所所长尼玛吉参与同事徒步过来抢修。“真是尽心尽责,一般打完电话后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准到。”孙建中很感激地说。
今年,南方电网公司制定了农网改造升级建设攻坚工作方案,尤其针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建立帮扶机制,开展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等帮扶工作,统筹资源调配,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确保电网建设“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三区三州’搞易地搬迁,老百姓搬到哪里,我们的电就通到哪里。”云南电网公司计划部规划科副科长黄其兵到过不少易地扶贫搬迁点,他用“焕然一新”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变化真的太大了,老百姓生活好了,用电方便了,我们心里也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作为云南电网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场部(农电部)更愿意“把工作做在前头”。他们从基层供电所和老百姓身上搜集用电需求信息,并建立起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的渠道,反映群众所需,了解政府扶贫动态,在助力扶贫攻坚的路上,尽到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
沿着奔腾的怒江,一条被称为扶贫路的长约300公里的“美丽公路”全线正在施工中,沿线涉及10万人——占全州近五分之一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负责道路沿线电网及相关项目规划建设的云南电网公司早早便介入其中。毕竟,电力作为道路建设的配套工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道路施工中,云南电网公司做了大量的用电协调工作。“要用到发电车、发电机,我们能调来的都调来。”市场部(农电部)农电科专责朱昱坤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村民们完全能够畅想,不久的将来,在江畔踏浪而歌的幸福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电网如何开展建设
“3个月拿到国家林业局的批文,也算是个奇迹”
在迪庆供电局,和志全至今保持着一项“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纪录——仅仅3个月内办理完成一项国家级项目的相关手续审批流程。
那是在2014年,迪庆110千伏升平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前,需要拿到生物多样性的政府批文。由于线路跨越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找相应等级的政府审批手续。这意味着,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就得找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和志全挠头了,“作为市州一级的供电企业,接触最多是迪庆州政府,再往上也就偶尔找到云南省政府,哪有找国家政府部门的经验?”他向了解相关手续办理的人打听情况,得到的回复是:办完这个手续一般得两三年。
“这可怎么办?”虽然心里毫无底气,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踏上去北京的行程。
在接下来近3周里,一到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国家林业局各办公室门口,总有一个皮肤黝黑的藏族小伙子拿着一份文件材料,等待着处室人员审批。“总共盖了18个章。”最后拿到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决定的红头文件的那一刻,和志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拿到批文后,国家林业局派专家到项目现场进行考察,加上前期材料准备时间,总共约3个月。“这也算是奇迹了吧?”和志全很感慨地说。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保问题。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来说,施工必须确保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在迪庆、怒江区域,生态“红线”的范围极大,迪庆大约有70%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红线,怒江森林覆盖率高达75.31%,并且不乏三江并流、梅里雪山、普达措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施工手续的办理很花时间,这就增加了项目建设工期。”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主任叶煜明表示。
很多时候,为了保护环境,电网公司只能绕开生态红线,选择线路更远的距离规划建设,这也成为项目投资、施工时间等各项成本较平原地区增加的原因。叶煜明对照着电网设计图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滇西北送电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配套工程——苗尾至新松500千伏工程,并非最开始规划的路径。“之前的路径经过几个电站,输电更有保障,而且路程还短。但为了环保,只能改线了。”
此外,云南省在怒江开展实施“以电代柴”试点,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结构,减少薪柴砍伐和煤炭等非再生能源消耗,有效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批试点的独龙江,政府为村民免费发放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等。村民马国兴告诉记者:“原来有空就要上山砍柴,现在只在用大锅给牲畜煮食时才用柴火,其余都用电。”
与之类似,迪庆也在推行“以电取暖”试点。两种试点的推行,都是基于农网改造升级的结果。有了坚强的电网结构和优质的供电服务保障,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
尊重民族风俗,农网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这不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脱贫奔小康吗?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身特点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这些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和谐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藏族人至今仍沿袭着祖先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山水树木、日月星辰,这些事物在藏族人的脑海中,都被赋予了“神灵”的属性,人类一旦随意影响和破坏“神灵”,必将招致祸患。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藏族人内心的信条,也是最朴素的法则。
身处藏区的人们,就要遵守这里的法则。明白了这一点,一切看似神秘的东西便不再神秘。工程建设施工中,也就少了几分埋怨与纠纷,多了一些包容与理解。
迪庆供电局计划建设部主任杨延军说起一起自他经手的事:供电局新建一条110千伏线路,途中需经过一棵看似平凡无奇的杨树,但这棵树却是一户村民的“神树”。经过三年的沟通后,村民终于同意将树木移栽,腾出线路建设走廊。“最重要的是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这些才能和谐共存嘛。”杨延军说。
8月下旬的香格里拉小中甸,迎来了农网建设的施工高峰。联合村村头已经架设起一台全新的变压器,从那里延伸出来的一条条线路连接到村里的每家每户。施工人员在带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墙边,安装起智能电表,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用上放心电。
毗邻的团结村吉沙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完毕。身着电网工作服的供电所长尼玛吉参走街串户,为村民们宣传用电安全知识,解决用电问题。村民农努远远看到他,就挥手执意迎到家里。磨青稞面、打酥油、打奶茶……现在都用上电了,堂屋用木炭烧水的火塘已基本成了摆设。“很好很好,政策相当好,供电所也很负责,电网改造做得好。”农努竖起大拇指。
用上了放心电,就能节约时间,解放生产力。农努的妻子以前光为一家人打酥油茶就得花上近一个小时,现在用机器接上电,“几分钟就搞定了”。时间空闲出来,她带着女儿到山上捡菌子,一年也能补贴几千元的家用。村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民们建房多了,学过木艺的农努经常去帮忙做木雕,也能增加收入。
小中甸镇副镇长孙红平介绍,全镇人均年收入已突破8000元,实现了脱贫。近年来电力增长快,供电所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村镇上开启了农家旅游,办起了生猪好牛养殖,种上了蓝莓、土豆。他伸手指向远处,通往丽江的高速公路将在明年建成通车,届时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将沿着那条路送往远方。
>>人物速写
吴万军:从“绝望”到“荣耀”
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计划建设部电网规划专责吴万军来自内蒙古,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在香格里拉北部滇川边境的东旺乡还是在德钦县羊拉乡,他都经历过持续走了几个多小时的土石山路都没有见到一个人、一棵树,没有水,甚至周围连鸟都看不到,四周荒无人烟的时刻。这也曾经带给他许多次“绝望”的情绪。
类似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还有不少。“这里的山很大,听得见声音走路却很远,当地村民形象地说‘隔山人对话,见面要一天’。”吴万军说,香格里拉虽然很美,但深山中的自然环境却极其恶劣,甚至不适合人居住,绝大多数大山中年轻人都搬出去住了,只留下少部分不愿意搬走的老人。虽然有过不少次这种空山无人式的”绝望”情绪,但吴万军知道自己必须克服:“作为央企,把电送到每家每户是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有义务把光明带到云南省唯一藏区的每一个藏民家中。”
吴万军和妻子是迪庆供电局的“电力夫妻”,他和妻子是青梅竹马的高中同学,共同就读于江西电力学院。2008年,他从内蒙千里迢迢为了追随爱情,来到迪庆供电局,一干就是10年,如今他和爱人为了共同的事业扎根在香格里拉,也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5岁的儿子。“我和妻子经常加班,儿子也随着我们常常在办公室睡觉,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把老岳母从内蒙请来帮我们带孩子。”吴万军觉得对家人都有些亏欠。
除了行路难、语言交流难、高原环境适应难,作为南网人,吴万军与同事们同样经历当年红军跨越藏区一样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北部滇川边境的东旺乡便需要翻越大小两座雪山,其海拔最高达到7556米,道路经过地区海拔4290米,因自然条件恶劣至今未通柏油路,只能沿着危险曲折泥泞的雪山路前行。要通电就必需架线,要架线就要栽电杆,要把12米高重达1000多公斤的水泥电杆,连同所有工器具及电力线搬运到深山中并搭建起来何其容易?为确保把光明送到雪山峡谷内的东旺乡,迪庆电力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自1992年以来,迪庆电力人持续对农网改造升级,让村民不再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由此造成的频繁停电也成为历史,惠及东旺乡58个自然村1610户6621个藏族同胞。
深沟峡谷、悬崖峭壁、滑坡落石、塌方雪崩等各种险境,这些年在农网建设中吴万军和同事们都经历过,环境太恶劣、条件太艰苦也曾让吴万军犹豫过,甚至后悔过。记得刚到迪庆工作的时候,由于高原反应他甚至接连四五天睡不着觉,头疼起来的时候无法正常工作。当记者问到他坚守下来的原因,他说,“我比较热爱现在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也让我获得了荣誉感。”据了解,吴万军是迪庆供电局唯一一个二级助理专家,是组织给他的荣誉以及工作的成就感让他和妻子坚守在高寒的香格里拉这片土地。
“看到经过我们的规划,一条条银线穿越雪山,藏区人民从没有电到用上电,改善了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心里由衷的自豪,当村民握着你的手发自内心感谢的那一刹那让你永生难忘。”据吴万军介绍,通过迪庆电力人的建设,2012年,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通电,标志着迪庆州最后一个无电村实现通电;2016年,德钦县110千伏升平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告别了县城单靠一座35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同时解决了德钦县城多年电网不稳定、网架薄弱、水电外送通道的问题,并为南方电网高海拔、高寒地区输变电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迪庆供电局已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覆盖率达100%,村村通动力电、户表改造、抄表到户,各类用户与城乡用电实现同价。截至2017年底,迪庆供电可靠性达到99.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6.1%,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3千伏安,为迪庆藏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面高效配合完成中央关于‘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使藏区人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较好的电力保障。”吴万军充满信心地说。
>>相关目标
据《南方电网公司“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总体工作目标为:
到2019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力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解决农村电网低电压、卡脖子等存量问题,提前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实现动力电入村、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无障碍并网。
到2020年,全面完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投资任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和计量智能化水平,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得到全面满足,供电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云南省农村平均水平。
关键指标目标为:
2019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等关键供电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各县供电能力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不存在用电卡脖子、报装受限等情况。
2020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各项供电指标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等关键供电指标达到或接近云南省农村电网平均水平,贫困村供电能力与本县基本相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8日,内蒙古扎兰屯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送出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扎兰屯100万千瓦风储项目送出需要,同意建设扎兰屯10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送出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501-150783-60-01-699257。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所投资项目的建设、经营及贷款本息偿还。二、
4月8日,内蒙古科左后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通辽南部地区新增负荷供电需求,提高地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提升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同意建设科左后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412-150522-60-01-70455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所投资项目的建设、经营及贷款
4月8日,内蒙古红崖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包头中部区新增负荷用电需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意建设红崖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412-150207-60-01-997184。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所投资项目的建设、经营及贷款本息偿还。二、建设
4月8日,高新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为满足包头南部地区新增负荷用电需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意建设高新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412-150222-60-01-51656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所投资项目的建设、经营及贷款本息偿还。二、建设地点:包头市
4月8日,阿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汇集送出需求,为周边新能源项目就近接入和送出提供条件,提高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并为临哈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扩能改造工程牵引站供电,同意建设阿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501-152923-60-01-468494
4月8日,内蒙古阿光2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阿拉善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汇集送出需求,为周边新能源项目就近接入和送出提供条件,提高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同意建设阿光2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2412-152921-60-01-889291。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
4月14日,宁夏电力国能灵武新能源有限公司灵绍直流配套灵武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EPC工程(七标段、八标段、九标段、十标段、十一标段、十二标段)招标公告发布。今年2月17日,宁夏电力国能灵武新能源有限公司灵绍直流配套灵武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项目EPC工程(四标段、五标段、六标段)招标中标
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青海省全年计划投资16.64亿元实施四大类重点工程。首先在偏远地区电网建设上,国网青海电力计划投资5.68亿元实施电网强化工程,加快推进玉树第二回330千伏线路等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玉树、果洛地区供电半径长、负荷波动大等难题,大幅增强偏远地区供电能力与可靠性。同时,计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多地将出现大风天气,北方将出现强风、沙尘、降温、暴雪天气,南方局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极端天气Ⅳ级应急响应,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
4月11日上午,国网冀北电力全面启动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万余名干部职工到岗到位,迅速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国网冀北电力已集结主网应急抢修队伍55支、配网抢修队伍497支、应急救援基干分队56支,应急抢修人员5256人全员待命。同时,76台发电车、520台发电机、257
4月1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监管的通知(冀发改能源[2025]396号)。其中项目范围包括在建及拟开工的电网建设项目。重点督查220KV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原文如下: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监管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
4月7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在粤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获悉,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仍将保持在粤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全力支撑广东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作为服务经济大省的能源“顶梁柱”,南方电网公司当前正以“三加快”战略布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建设,加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我们有台区储能的产品,项目也可以做,但现在基本不怎么推了。”有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在接受高工储能采访时表示,台区储能现在基本都是各地电网在做一些示范项目,体量不大场景比较复杂,做起来并不划算。高工储能调研的多家企业也都表示,台区储能不会是今年拓展的重点。“有合适的项目就
《之江新语》中提到,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城乡始终是有差别的,但终极的目标应当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支持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前,浙江明确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随着自治区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电气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智慧农牧业设施24小时用电
2月21日,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5年配农网工程开复工动员会获悉,2024年,国网甘肃电力供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低电压、重过载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城中村、老旧小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问题对客户用电体验至关重要。城中村及老旧小区存在多重用电隐患:房线矛盾导致线缆密布,表箱破损易引发漏电风险
农村能源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和保障,也是我国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双碳”目标下农村能源转型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布式
配电网是联系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键枢纽,也是电网中关键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配电网仍是我国电网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整体自动化率、供电可靠率、农网与城网的结构性差距亟待改善。同时,在分布式电源以及新能源车等新型终端接入配电网、用户与电网双向互动加深的背景下,配电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综
近期,国家能源局对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拟废止《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8件规范性文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12日。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供电服务工作推进会及供电服务领域巡视审计综合监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通报公司近期供电服务及国家能源局电力领域综合驻点监管、江苏“获得电力”综合监管情况,部署自查整改重点任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营商环境优化、新能
11月26日,随着10千伏道平线旺门支线101-01J开关更换后送电成功,山东烟台供电公司在烟台各市(县)共完成11个配网接地五级保护示范区建设。烟台供电公司组织各县级供电公司开展配网接地五级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制订示范区内线路“一线一案”改造方案,开展建设方案集中审查,确保一二次融合开关安装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记者4月15日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随着220千伏浦北壮岭风电场工程项目12号风机顺利并入广西主电网,广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0004亿千瓦。所有电源类型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523.8万千瓦,占比45.7%。广西电网电力大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广西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41%,逐步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地线融冰全流程智能化操作示范场景在±500千伏牛从甲乙线上成功验证,实现了远程地线融冰操作的全流程智能化。在传统地线融冰操作中,人工环节繁多且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南网超高压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成功解决了这一行业难题。该示范场景创新应用了“数字电网无线远程控制安全
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围绕国家所需、南网所能、未来所向,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撑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在这里,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破土而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起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
4月5日14时42分,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内,在±800千伏电压环境下,量子电流传感器与传统纯光互感器的红色波形一致。“接线顺利,波形一致,运行正常!”振奋的声音在现场的上空飘荡着,宣告着量子电流传感器的调试成功。时间倒回20小时以前。广西柳州郊外,高大的铁塔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南方电
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首个量子传感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3月31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500千伏南粤背靠背换流站安全高效完成年度检修工作。本次年检以“高标准、严要求、零事故、零延误”为安全目标、“科技赋能、精细管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智能技术应用,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全达标的双优成效。南粤背靠背换流站年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