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力行业蓬勃发展,电力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电压等级不断升级,人民生产生活用电更加方便、安全、清洁环保。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我国首批科研院所转制的成功典范,坚持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南瑞集团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电网调度、新能源接入等领域成为引领者,全面支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
40年来,南瑞集团在风雨征程中持续创新,砥砺前行,收获累累硕果。
抢占大电网安全稳定
控制技术制高点
8月下旬,南瑞集团成功举办第三届“紫金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多国业界顶尖专家共话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全方位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这项国际学术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薛禹胜提议发起和命名。薛禹胜是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也是南瑞集团稳定技术的“掌门人”。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薛禹胜创造性地提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全新计算方法EEAC,开创了时变非线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量化研究。EEAC是目前唯一得到严格证明的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定量分析世界难题。这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商品软件在国内外广泛实现工程应用,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之后,薛禹胜提出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RMAP),目前系统已在我国三分之二的省级电网控制中心推广应用,总体水平和工程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推动了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和协调防御系统的建设,保障了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此项理论基础,面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实际需要,南瑞集团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团队不断创新。在他们提交的成绩单中,一批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2011年全国首套“大型集群风电有功智能控制系统”在甘肃电网投运,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大容量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15年国家863项目“甘肃风光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研发成功,实现了我国规模化风光电集群控制领域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重要转变。2017年世界首次特高压直流闭锁冲击试验成功,全面验证了世界首个大电网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措施的有效性。总投资2.8亿元的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保护实验室于2018年投入运行,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系统实时仿真平台。此前,国内外尚无建设实例。
成果并不限于此。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之时,南瑞集团电网稳定技术团队担当重任,开展大规模源网荷负荷精准控制理论、互动机制研究,历时两年多,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套装备,在江苏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示范工程实现应用。一期、二期工程实现完美“收官”,前不久刚刚投入试运行的三期工程为今年江苏电网迎峰度夏工作带来巨大帮助,提升特高压直流送电能力154万千瓦,年增利润约8400万元。
“系统解决电网电力供需瞬时平衡问题,防止连锁故障和电网失稳风险,实现了快速负荷调控方式的改变。紧急事故发生时不需要‘一刀切拉电’,同时也能将事故应急处理时间从分钟级提升至毫秒级。”现场技术人员说。
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大规模、多层级、多类型、多时间尺度可中断负荷协同控制的工程应用,为能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了坚强保障。该系统还将在山东、河南、上海、浙江、安徽、湖南6个省级电网推广应用,进一步展现威力。
实现继电保护技术
世界领先
继电保护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预防电力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
南瑞集团被称为国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开创者,技术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领衔。上世纪80年代初,沈国荣发表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保护原理的研究》论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此后,技术团队先后成功研制LFP、RCS和PCS三大系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控制产品,产品性能比肩甚至超过ABB、西门子等企业的同类产品,确立了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南瑞集团在继电保护领域不断开拓,从线路保护到主设备保护,从中低压到特高压,形成了全系列继电保护产品。超高压继电保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广泛应用于三峡输变电、“西电东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创造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新技术,频频打破国外垄断。
2017年,“保护就地化”被确定为继电保护四大技术发展特征之一。就地化保护以就地化、小型化、即插即用为主要特征,把保护装置重新安装到一次设备现场,简化网络通信,采用直采直跳方式,降低动作时间,全力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18年4月,好消息传来,南瑞集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世界首座加装全类型就地化保护装置500千伏变电站投运,这是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就地化保护装置,成功实现了就地化保护全系列化、高电压等级的重大突破。“这是厚积薄发取得的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
引领电力调度自动化
技术发展
翻开南瑞集团档案馆的老照片,SD-176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获奖证书的照片格外珍贵。上世纪80年代前,SD-176计算机在京津唐电网首次开展电网的计算机调度,可称为传统意义的第一套国产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力调度自动化是南瑞集团起步最早的专业,也是目前的核心产业之一。在这个领域,南瑞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套国产分布式UNIX调度自动化系统RD-800,第一个地调SCADA系统通过实用化验收,第一个国产省调应用软件实用验收,第一套国产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成功开发了OPEN-2000、CC-2000、OPEN-3000等系列产品。2008年起,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南瑞集团研发特大电网一体化调控系统D5000。
D5000系统研发了适应大电网调度控制业务“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支撑平台,攻克了多级调度协同的大电网智能告警和协调控制、全网联合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等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了特大电网多级调度控制业务的一体化协同运作,促进了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其中的核心技术成果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形象地说,D5000系统好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电网正常运行时,调度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电网细微变化;当电网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可自动定位故障设备发出告警信息,给出辅助策略,并向各个厂站下发控制命令,实现对电网的运行控制。
目前,以D5000为代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产品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各级电网调控中心广泛应用。截至2017年年底,南瑞集团拥有全国全部43个省级及以上高端系统,高端市场占有率达100%,拥有全国386个地级调度系统中的296个,占比达76%。南瑞集团还实施了巴西CCMC集控、菲律宾国调和地调、老挝国调等国际项目。
2016年,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又结硕果。在国调中心组织下,南瑞集团牵头的IEC61970-555(CIM/E)、IEC61970-556(CIM/G)两项调度技术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彰显我国在电力调度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话语权,推进我国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进程。
会当临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
依托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40多年的积累,南瑞集团调度自动化发展又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助力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南瑞集团自主研发了电力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构建了面向电网调度业务的调度云平台,为电网调控业务提供智能化分析决策支撑。基于D5000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同源技术创新,南瑞集团开展了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研发攻关,成功为油气管道装上“千里眼”,推动我国逐步实现管道自动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
全力支撑
特高压工程建设
特高压输电以其输送容量大、损耗低的特点成为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清洁电能的首选解决方案,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支撑。
南瑞集团全面参与特高压建设,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将引进技术再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一项法宝。
从2001年承担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技术的引进及国产化任务,到2003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两年之间,700多个日夜,南瑞集团技术团队十分明白:所有苦干、实干都是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终将陷入恶性循环。2005年,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成功应用于±500千伏葛洲坝—南桥和±500千伏三峡—上海两个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十年岁月,十年积淀。2014年年初,南瑞集团直流控制保护设备在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直流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使用,首次实现直流控制保护设备全部国产化,标志着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的国际化之路蓬勃发展,其相关技术漂洋过海,远销韩国、菲律宾、巴西等国,打破该领域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格局。
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南瑞集团除了掌握控制保护技术,对换流阀的研究依旧执着。在“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忍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的坚持下,南瑞集团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千伏换流阀等产品,同时具备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研制、生产、试验验证和工程整体实施能力,在锦屏—苏南、溪洛渡—浙江、上海庙—山东等工程中都释放出自主创新的勃勃生命力。2016年,南瑞集团优化±1100千伏换流阀样机并完成研发试验。2018年,±1100千伏换流阀全力支撑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运。远在海外,携带“中国基因”、有着南瑞集团标识的换流阀、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直流测量等特高压核心高端设备运用在巴西±800千伏美丽山水电站输电工程中,又一次书写“中国制造”的新篇章。
创新的脚步不断密集,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另一关键设备调相机的研制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南瑞集团成立了调相机项目研究团队,致力于调相机二次控制保护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等工作。“无论是项目管控、系统设计,还是性能控制、质量控制,都力求做到最好。”现场项目团队负责人袁亚洲是这样要求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正因为此,2017年12月,南瑞集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300兆乏调相机在±800千伏扎鲁特换流站一次并网成功并投运。
探索电力系统
雷电主动防御新技术
2017年12月13日,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举行,发明专利《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的预警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金奖。南瑞集团下属武汉南瑞科技攻关团队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人。“专利已在全国27个省份特高压线路及油田、煤矿等业务领域中广泛应用,直接经济效益6亿多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该团队领军人谷山强说,“专利的发明绝非偶然,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传承、不断突破的过程。”
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蕴藏的是南瑞集团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发展的“万卷书”。
雷电灾害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威胁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武汉南瑞持续开展电网雷电监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历经三代监测技术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近1000个雷电探测站、37省级中心站组成的广域雷电监测网,探测范围基本上覆盖我国所有行政区域。系统探测效率达90%,定位精度优于500米,技术水平和系统规模处于国际最领先地位。
然而,雷电监测总是发生在雷击以后,如果能做未卜先知的智者,在雷击发生之前预警,将更有效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难点在哪里,目标就在哪里。
2009年起,武汉南瑞开始电网雷击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经历7年,于2016年完成雷击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目前这套系统在三大直流沿线推广应用,已建设完成近100个雷电预警传感站和6个雷达站,实现了提前1小时针对重要输电通道的精细化的杆塔区段雷电风险预警,并以多种方式主动推送雷电风险预警信息。
“这套装置填补了国内外电网雷电风险预警应用空白,除了在电网领域发挥作用,在高铁、民航等领域也很适用。”谷山强说。
改革风正劲,扬帆正当时。回眸南瑞集团40年的创新发展之路,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掷地有声。如今,立足新起点,面向能源变革新形势,南瑞集团必将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助力中国电力事业走向新的辉煌。(丁圆圆 马晓彦 张露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在南京南瑞集团园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新型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专题培训班”,这一举措精准聚焦人才培养,为夯实全省电网智能化转型人才基础、培育专业人才梯队、推动电网智能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网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此次培训班系统
最近,中国行业报协会、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以“激发新动能潮涌长三角”为主题的联合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20余名记者,走进国网江苏电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深入挖掘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4月12日,国家电网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和国网英大分别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暨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进展公告》和《关于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等系列公告。根据公告信息:(1)国网电科院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南瑞集团持有的国电南瑞4,135,564,20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1.49%
2月2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在公司总部与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服务
1月27日,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名单。其中能源及生态环保设施包含五个项目,分别是2025年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南京六合(近)零碳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唐南电二期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金陵石化“近零”排放改造、大唐晶桥80MW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类
近日,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在仙游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开展了新型抽蓄励磁系统电压控制功能试验。据介绍,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源出力波动明显,电网频率、电压的变化更加剧烈。抽水蓄能机组作为电
AI推动电力算力发展当前,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火热发展,尤其是在电力领域的各个细分场景下开发更加深入,这也令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国网南瑞集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利水电自动化、轨道交通监控技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南瑞集团直属
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构网型技术装备入选。该项成果建立了构网型控制特性塑造理论方法,实现了电网故障下毫秒内高倍率短路电流支撑和零延时惯量响应。基于该项成果形成的装备,已成功应用于福建霞浦柔直、西藏电力保供专项等重大工程,为推
近日,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印发“关于表彰‘国网楷模’的决定”,授予6名同志和4个群体第六届“国网楷模”荣誉称号。第六届“国网楷模”名单个人类(6名)王月鹏北京昌平供电公司配电不停电作业室班长裘愉涛浙江杭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李敏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
青藏高原,世界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在变电站“上岗”,提升阿里电网、那曲电网供电能力;福建福清,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建成投运,填补我国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地面试验检测能力空白;安徽合肥,世界首座220千伏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建成投运,量子技术在电力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储能领域,50兆瓦/100毫瓦时的协鑫储能电站2024年6月投运,第2座50兆瓦/100毫瓦时的林洋储能电站计划2025年5月投运,预计年度新增工商侧储能
5月9日,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特高压直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资源转换成电力送出的条件。川渝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
4月19日,在1000千伏特高压长泰变电站,超高压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新型多足(六足)巡检“机器狗”自如穿梭在变电站设备区进行全站智能巡检工作,对站内设备开展状态评估、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这是新型多足(六足)“机器狗”首次在国内特高压电网进行应用。多足(六足)巡检“机器狗”又名
近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送电上海工程受端配套过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为保障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新能源电力可靠送出,保障上海市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拟建设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送电上海工程受端配套过江工程。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5月9日,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健全“电力+气象”“电力+应急”合作机制,打出机组顶峰、网间互济、电网补强、柔性资源调节“组合拳”,成功应对早晚峰最大负荷双创历史新高、多轮极端强对流天气等考验,全社会最大负荷5204.1万千瓦,电网连
5月6日,±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750千伏交流系统投运,标志着该站正式与新疆主网相连,为下阶段该站低端、高端直流系统带电调试、全站投运及后续配套的1020万千瓦新能源电源接入打好基础。巴里坤换流站是±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交流系统的投运是哈重直流工程投运的关键节点。本
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在济南与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
5月8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所属企业参与设计等工作的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达50%,输送的直流电从甘肃庆阳换流站起,经过915千米的线路运输,抵达位于山东泰安东
5月8日,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大会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出席;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讲话;国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5年5月7日,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顺利实现全线贯通。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盖玉镇的帮果换流站,止于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的大冶换流站。线路全长约1784千米,途经四川、重庆、湖北三省市,
陇原风光送千里,齐鲁发展增绿能。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陇东—山东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陇东—山东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止于
最近,国家电网公司有限公司印发《国家电网智库》,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审计部的实践成果《穿透式工程投资审计体系建设实践》刊发。这不仅是对其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其以审计之笔,精心绘就投资监督蓝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力见证。聚焦公司投资领域穿透式监督体系建设,是审计部工作的核
4月25日,国电南自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90.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6%;实现利润总额6.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7.68%;实现净利润5.82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14%。国电南自提到,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主
中央电视台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推出“新时代大国工匠”系列人物报道,突出呈现各行业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故事,彰显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风采。4月28日,首期报道聚焦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班班长张霁明的匠心故事。张霁明,扎根电网一线25年。他带领团队深耕技术攻关,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在价格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化价格治理体系。《意见》面向电力行业的价格机制改革部署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在广东首次启动全网中压分布式新能源群调群控功能集中测试,推动省、地两级调度主站统一新能源控制策略和高效协同控制,调度主站首次覆盖分布式新能源群调群控。本次测试按照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CEP)建设要求,由南网总调牵头策划,广东电网具体负责,全网各级调度机构深入参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和长远保障,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高”特性导致其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同时,新型电力系统也面临着低压侧的信息通信能力难以支持低压侧进行实时互动,算力资源限制自动化智能化的协同互动,中长期的协同规划互动
近日,国网宁夏石嘴山供电公司通过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仅用半天时间便完成了全市2600余台配电终端蓄电池的远程遥控活化工作,大幅提升了电网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为春季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配电终端蓄电池是支撑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的核心部件。当线路突发停电时,蓄电池可为
近日,在浙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10千伏线路仓兴H789线,杭州余杭区供电公司启动“全自动FA”(馈线自动化),仅用10秒完成原本至少需要10分钟的故障研判、故障隔离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秒级自愈”复电。余杭区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汇聚了浙江省7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众多生物医药、互联网企业和
1月9日10时,福建厦门供电公司调度台响起告警声,提示位于思明区厦门大学南门的2号环网柜10千伏大学八环912开关因电缆本体故障跳闸,影响大学周边及沙坡尾等旅游景点区域客户正常用电。随即,该公司配网馈线自动化动作成功,用时13秒完成故障区域判定、隔离、复电及故障电缆隔离,思明区110千伏曾厝垵
11月20日,华电包头氢能170MW680MWh储能系统交流升压一体舱采购项目公开竞争性谈判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内容为变流升压一体舱。供应商须提供自2023年00(以合同签订时间)至报价截止日,至少2个储能一体机或逆变一体机或变流升压系统(包含变压器、开关柜、壳体)等
10月24日晚间,国电南自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加8.34%;净利润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68%;基本每股收益0.1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的发布,算电协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算力电力产业协同发展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技术兼容难题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以算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