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9月25日,由调峰调频公司建设的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深蓄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电站全面投产。该电站投产后,其强大的调峰能力,相当于给粤港澳大湾区安上了一个超级“充电宝”。作为首个建在城市中的抽水蓄能电站,它还兼具城市供水功能。而工程设计建设过程始终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并不断开展技术设备创新,诸多举措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机组国产化贡献力量。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技术供水泵轴封是否漏水。
本报记者 李志杰 通讯员 肖茜 摄
工作人员进行400伏抽屉开关操作。
本报记者 李志杰 通讯员 肖茜 摄
深蓄电站下水库兼具城市供水功能。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 供图
除了调峰还能供水“充电宝”的综合效应
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和龙岗区之间的深蓄电站,距深圳市中心约20公里,距离香港、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均约25公里。
对于站址,深圳蓄能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深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伍智钦颇为满意,“刚好就选在负荷中心与大电源中间,很利于发挥它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调峰作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的经济密度和能量密度位居内地城市前列。根据深圳供电局的数据,今年8月份电力负荷连续创新高,最高负荷突破170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相当于在珠三角负荷中心再添一支“开得起、调得出、停得下”的快速反应部队,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系统调峰需求,缓解深圳乃至香港电网负荷压力,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和经济性。
“电站总装机容量是120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15.11亿千瓦时,能满足深圳电网近三分之一的调峰需求。”伍智钦表示。
自去年11月,电站多台机组陆续投运以来,应急调峰能力已得到验证。深蓄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今年总启动次数672次,其中应广东电网、深圳电网负荷及系统断面临时需求应急启动66次,提升了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性、灵活性,缓解了深圳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除了主要的调峰功能外,电站还能给城市供水,发挥综合效应。其下水库由原本的铜锣径水库扩建而成。水源不仅只供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使用,而且作为东江水源地的备用水库,承担城市的备用水。“我们站里喝的水,都是水库的水。”伍智钦说。
首座全面国产化的蓄能电站“增强国产化信心”
深蓄电站是继广州、惠州、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后,南方电网公司在广东省境内建设的第四座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南方电网公司首座全面国产化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抽水蓄能电站。
回忆起最初选定国产机组设备时,电站很多员工都坦言,“底气不是很足”。底气不足的原因有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实实在在的差距,更有巡维人员内心对于国产设备缺乏信心的心理因素,因为传统就是“相信进口、依赖进口”。
打破传统的方式,最先一步在惠州。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时,在按照国外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国内厂家完成了1台机组的加工。随后,国内一些抽水蓄能项目陆续开展主设备的“吸收引进再创新”。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从最开始的设备设计图纸阶段就跟厂家打交道,请专家来挑刺找问题,在细节上一点点抠,一旦发现问题就马上改。”深蓄公司维护中心主任顾志坚说。
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数据不会骗人。多台机组投产运行后,顾志坚将振动、噪音等多项机组参数与其他电站做对比,不存在明显差距,“也增强了国产化的信心。”
在最后的机组调试环节,4台机组所用的时间一步步缩短,这也是设备性能优良与操作人员经验逐渐丰富的体现。
“最后一台机组只用了14天就调试完成,也算是创了纪录吧。”深蓄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刘军表示,在这台机组调试过程中,时间是被挤出来的。
“比如说,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两点半,这两个半小时的负荷低谷时段,我们就安排做试验,试验项目是一项项完成的,有些小项目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一项,我们利用这段就可以完成好几项了。”刘军说,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星时间,才成就了调试的最短用时。
从业超过30年、参与多项电站工程的伍智钦感慨,抽水蓄能电站几乎所有成果都是一步步完成的,深蓄电站全面国产化的实现,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结果,“可以这么说,没有惠州的第一台机组国内加工,就没有现在的成绩。”
首座位于城市中旅游景区的蓄能电站保障建设的安全与环保
由于建在市区,周边有大量市政设施,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深蓄电站建设相对其他同类电站安全风险更高,安全管理难度更大。
业内普遍认为,安全风险最大的当属斜井施工作业环节,深蓄公司对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钢缆运输车上加装防坠落抱死装置,车辆运输人员作业时,一旦发生故障便抱死急停,防止人员伤亡;在现场安装监控摄像头,监理人员可以远程通过监控查看现场作业情况,“摄像头可以推到身前,安全帽没戴好的一清二楚。”深蓄公司工程部专责刘权表示。
在高压电缆井钻井施工中,深蓄公司还想到了一个既降低施工难度、又能提升效率的办法。井长达300多米,依照一般的方法,地下钻井施工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长度太大,人员操作钻井工具很可能造成偏差。一筹莫展之际,工作人员发现在井下不远处已建有缓解水压的联络洞。他们将联络洞横向挖掘至井下位置,于是钻井施工作业分割成两部分,降低了钻井施工难度,提升了效率。
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要进行爆破作业,这里毗邻交通要道——横坪公路,高峰期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0辆,一方面要保障路基车辆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缩减交通管制时间,减轻道路通行影响,这就给施工带来了麻烦。
深蓄公司工程部副主任龙方介绍,公司制定了爆破试验方案,请专家论证评估安全性,同时与有关部门沟通签订协议,“我们尽可能减少爆破次数,最终定了56次,每次爆破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除了位于城市里,电站上水库还紧靠国家5A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东部华侨城旅游景区,这也对电站建设过程中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环保的举措应用在各个方面。在水源的环保与节约利用上,为确保水源不因设备油渍渗漏造成污染,电站方面设计实施了清污分离排水系统。“设备机械要使用润滑油,油渗漏出来被清扫之后,被单独排至这个系统,与水源绝对分开。”刘军表示。同时,施工中的灌浆水等生产污水,也设计系统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实现节能环保。
类似的措施还有很多。刘权举了个例子,电站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时,无一例外要考虑尽可能减少土方挖掘和植被破坏的因素,“我们遵循的原则是,能建在平地上就不建在上坡上。因为建在坡上平整土地,就意味着要开挖山体,破坏更多的土方和植被。”
电站已全面投产,设计年均发电量15.1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8万吨、节省天然气1.83万吨、减排温室气体总量约2717.28吨,由此也能有效减少电力系统化石燃料消耗及环境污染,带来经济和生态效益。并且,电站还成为深圳市的重要景观,为开发工业旅游创造了条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18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宁夏固原彭阳2x660MW机组工程获批开工近日,固原彭阳2×660MW机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开工申请已获正式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宁夏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关键跨越,意味着项目从前期精心规划的蓝图正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18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宁夏固原彭阳2x660MW机组工程获批开工近日,固原彭阳2×660MW机组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开工申请已获正式批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宁夏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关键跨越,意味着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成都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16日21时26分,成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达2213万千瓦。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成都市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据了解,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20万千瓦的电网侧储能等资源实现顶峰出力。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市用电需求激增。记者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截至7月17日中午,重庆电网负荷攀升至285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依托电力大数据提前分析负荷特性,结合气象信息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信息显示,7月14日11时46分,河北南部电网用电负荷达到5230.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夏季最大负荷增长26.3万千瓦。据了解,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28座主力电厂编制“一机一策”顶峰保供方案,与146家自备电厂签订增发保供协议。同时,通过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浙江绍兴强化电力气象精准服务保障迎峰度夏安全运行,聚焦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气象“数据要素×”潜能,联合电力部门研发日照时长和辐射强度预测产品,助力光伏发电资源最大化利用。近期,创新推出光伏资源优化互补预测专业气象服务,为电力部门提供次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7月15日12时43分,河南全网用电负荷达到8976万千瓦,年内第四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8124万千瓦增加852万千瓦,增幅10.5%。对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全力应对高温大负荷,保障全省人民清凉度夏。7月3日以来,河南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尤其是7月14、15日,全省多地最高
7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达40.7亿千瓦时,较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提前8天突破40亿千瓦时大关,月累发电量同比增长9.2%。其中,光伏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
“苏超”火出圈,场均超万人观赛、跨城客群激增,正全面带旺城市的“夜经济”。直观的用电数据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苏超”开赛以来,作为“夜经济”的核心领域,全省餐饮、综合零售、室内娱乐三大行业表现尤为亮眼,每日18时至22时的4个小时内,用电量突破10.5亿千瓦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成都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16日21时26分,成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达2213万千瓦。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成都市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据了解,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20万千瓦的电网侧储能等资源实现顶峰出力。
7月,广东天气进入“蒸笼模式”,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战时”阶段。7月4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城中村“战时”保供八条核心举措(以下简称“八条核心举措”),以梳理整治城中村的供电薄弱环节、配齐配足驻点抢修人员和物资等手段,确保打赢城中村民生保供硬仗。建立高温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为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市用电需求激增。记者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截至7月17日中午,重庆电网负荷攀升至285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依托电力大数据提前分析负荷特性,结合气象信息开
截至6月底,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黔西电厂上半年累计完成发电量45.0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2%,为顺利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激活发展“新动能”。黔西电厂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在机组检修、安全生产等攻坚任务中冲锋在前。以“党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浙江绍兴强化电力气象精准服务保障迎峰度夏安全运行,聚焦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气象“数据要素×”潜能,联合电力部门研发日照时长和辐射强度预测产品,助力光伏发电资源最大化利用。近期,创新推出光伏资源优化互补预测专业气象服务,为电力部门提供次
7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达40.7亿千瓦时,较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提前8天突破40亿千瓦时大关,月累发电量同比增长9.2%。其中,光伏发电量达3.0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
打通电力“丝路”共筑全国大市场——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葆锐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份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的顶层设计甫一亮相,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政策的关键突破点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
两大电网“软联通”激活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动能——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在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正式建立,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又迈出了坚实有力的关键一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之间的“软联通”,
上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交易机制,全面服务新能源入市,加快推进跨经营区交易、“沙戈荒”大基地参与市场,提升跨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1~6月,公司电力交易电量规模稳步增长,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完成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带头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该会议有华电、三峡等18家中央能源保供企业参加。针对今年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已有华电集团、中煤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召开会议或督导检查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又是一年迎峰度夏季。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夏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13次超过1亿千瓦。随着梅雨消散,副高北上,高温成为主导。气象部门预测,本周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超过38#x2103;,意味着浙江电网进入常态化负荷过亿阶段,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时刻。这几年,高温引发电力供应紧张,持
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获悉,通过跨区中长期交易,今年夏季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负荷中心已达成受入交易最大电力1.65亿千瓦、同比增长8%,将创新高。随着气温升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全网负荷将快速增长。为应对迎峰度夏期间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情况,需要做好区域间能源
近日,安徽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亳州电网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方案的通知。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亳州电网预计最大负荷约340万千瓦,同比增长11.66%(2024迎峰度夏年最大304.5万千瓦)。亳州市大中型企业少,峰期居民负荷占比65%以上,可调控
6月25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京召开2025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部署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的决策部署,落实近期国家有关部委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保供重点工作。受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与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宜兴市首个虚拟电厂运营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由宜兴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和无锡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据悉,此次宜兴市上线试运行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是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集成控制手段,以现有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等电力设施为基础,整合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