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17日-19日,经过十年培育与积累,201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展会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以“风电未来,不言而驭”为主题精彩亮相,与诸多风电企业、专家学者、技术精英汇集一堂共话风电、展望未来,并推陈出新、展示创新发展成果。
全新机型亮相 设计、型式双获认证
本次展会,中国海装隆重推出了全新机型:海上H152-6.2MW风电机组,陆上H136-2.2MW风电机组、H160-3.2MW风电机组。
海上方面,H152-6.2MW风电机组是中国海装在现有5MW+平台批量验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布局和智能风场大数据分析,开发的一款6MW级中压发电系统的产品。该机组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抗台风,非常适宜福建、广东等东南海上风电场。经测试,H152-6.2MW风电机组为满足目前市场需要的最优产品,其在一类风区同等风况下较5MW级风电机组将提升13%的发电量。
陆上方面,针对超低风区,中国海装在成熟的2MW平台基础上,结合3.XMW平台的先进技术推出了H136-2.2MW风电机组。该机型比目前主流的叶轮直径131米的低风速机组表现更佳,在年平均风速4.8m/s的极低风速下,年满发小时数就可超过2000;而在年平均风速6.5m/s条件下,年满发小时数可超过3400,是符合目前分散式开发和竞价上网项目需求的最佳机型。
此外,依托3.XMW平台,中国海装推出了H160-3.2MW风电机组。该机组是针对中东南部低风速区域定制化设计的一款大功率低风速机型,在单机容量迈入3MW大关的同时,单位千瓦扫风面积达到惊人的6.28㎡/kW,相比目前主流的H131-2.2MW低风速机型仍略胜一筹。
17日上午,中国海装展台举行了“H152-6.2MW机组设计认证”和“H136-2.2MW机组型式认证”颁证仪式。
中国海装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满昌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海装副总经理何利志、汤文兵、肖帅、黄卫民、张晓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梅、实验认证认可中心主任杨湘江等领导参加颁证仪式。
“H152-6.2MW机组设计认证证书和H136-2.2MW机组型式认证证书,不仅是对中国海装研发能力的认可,也激励着中国海装为不断提高研发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而不懈努力。”中国海装董事长王满昌在致辞中说道。
风电未来 不言而驭
在为期3天的展会期间,中国海装展台吸引了诸多人士的目光。展厅巧妙将航母与风电进行了结合,这一设计更是作为影像被记录在众多观展者的手机中。
本次展会,中国海装携七家成员单位共同参展,展现了中船重工全产业+军工企业+龙头供应商的全寿命周期服务链。
经过十余载潜心发展,中船重工拥有了最完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风电装备产业链,打造了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关重零部件的全产业链。
在中船重工的战略指引下,中国海装已构筑起包含风资源评估、风场开发、风机研发设计、整机生产交付、安装运维的整个风电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跳出整机生产的框架结构,将风电产业链定义为以整体风场经营服务为产品的全新概念。
在中国海装展台,有一块特殊的屏幕,研究人员通过实时筛查数据等方式进行现场模拟风电场选址。这一平台便是中国海装与国家气候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LiGa平台。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平台,LiGa平台拥有强大的数据洞察能力。目前,平台已形成前期风资源、实时监视、产品分析、后评估及决策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产品架构,拥有集风场投资运营、运行维护及产品优化为一体思考的智慧大脑,能针对出现的问题通过“两步骤”轻松制定专项最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低风速、高切变地区,中国海装在展厅陆上板块推出了120-160米钢混高塔筒产品。该产品完美解决了传统钢质塔筒和全混塔筒,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滑县,采用中国海装120米轮毂高度钢混塔筒的机组运行状况良好,为业主带来了更好的发电量收益。
对于未来模式的探索,中国海装也在本次展会进行了分享。在分散式整体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方面,除了已掌握从风场选址到风机运维、监控后评估等五项核心技术外,中国海装还致力对金融服务的突破和创新:目前中船重工拥有产业发展基金、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融资平台,并与众多银行等机构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具备强大的融资服务能力,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思想碰撞 聆听海装声音
展会期间,针对风电市场、风电平价、机组大型化、智慧风场、风电技术等话题,中国海装积极与诸多风电企业、专家学者、技术精英进行了及交流探讨,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随着风电平价时代即将来临,中国海装副总经理肖帅与其他风电整机企业就“中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探讨”为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针对海上风电,肖帅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他认为需要做到可靠性。中国海装从2009年开始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2011年进入海上样机阶段并对此不断完善,目前已实现了海上可靠性的批量验证。
其次,他提出海上风电机组应具备适应性。由于国内外海上风资源情况的不同,直接引进国外机型是行不通的。针对中国海上风电的实际情况,中国海装自主研发了5MW海上风电机组。目前在如东运行的H171-5MW风电机组已运行近一年时间,在年平均风速约7.3m/s的风速条件下,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超过3800,是完全适合长江以北沿海地区的风电产品。
再次,肖帅提出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应引起行业的关注。目前有关海上运维还有一些问题未完全解决,如目前海上远距离(10公里左右)进行测试等还比较困难。
最后,肖帅呼吁海上风电电价不要下降太快,否则可能会加大海上风电开发的风险性,不利于海上风电的健康发展。
在平价上网问题方面,肖帅认为,针对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开发商和整机商应建立紧密而创新的合作模式,同时对风电项目的各阶段进行定制化设计,如风场定制化设计、降成本的定制化设计等,最后通过智慧风机、智慧风场的探索和升级为平价上网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
此外,展会期间,中国海装就《高塔筒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研究》、《大型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及应用》、《风电机组雷击接闪概率关键技术研究》、《海上机组抗台风设计》、《数据驱动运维服务》、《AI+大数据助力智慧风场》为主题进行了现场技术演讲。
10年耕耘 一朝亮剑
展会前夕,中国海装潜心耕耘的海上风电领域传来捷报:
根据中国海装海上工程运维中心传回的最新数据显示:运行近一年中,江苏如东八仙角项目20台5MW风电机组可利用率超过98%,年满发小时数达3191。其中H171-5MW批量运行可利用率达99%,在平均风速7.3m/s的江苏如东三类海上风电场,年满发小时数超过3800,创纪录。
作为国内首个批量5MW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的项目,中国海装用稳定运行的数据,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份答卷将对增强行业信心、推动中国海上风电稳步前进产生积极影响。
正如本届风能展的主题——“迎接平价新时代,拓展发展新空间”,在中国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风电行业肩负着使命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如何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实现平价上网、拓展新模式,中国海装将与风同仁一道,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坚信:“风电未来,不言而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双碳目标下,新型储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百吉瓦时,达到48.18GW/107.86GWh,年底有望超60GW,将会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装机,占据电力储能总装机的半壁江山。新型储能赛道的火热,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玩家争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0月16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展会期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国中车、中国海装、兴蓝风电、华锐风电等风电整机企业推出了超过20款新机型及产品,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对此进行了汇总,供大家
2024年10月16日,伊莱特携三大亮点亮相北京风能展,公司所在的W3-B03展位,人群络绎不绝,高朋云集。展会当日上午,作为中国西班牙合资企业,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xB7;贝坦索斯#xB7;罗伊格一行来到伊莱特的展区。了解了伊莱特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整体超大型关键核心锻造零部件”项目的进度。大使对伊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由于缺少海上风电机组的设备供应商,美国LeadingLight海上风电项目宣布暂停开发建设,该项目装机容量2.4GW,拟安装超过100台海上风电机组。据了解,LeadingLight海上风电项目由美国能源公司Invenergy与energyRe成立的合资企业LeadingLightWind开发,于今年1月份获得政府批
据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消息,8月20日,随着庄河海上风电Ⅳ2项目21号风机顺利并网发电,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总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0万千瓦大关!这是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绩,标志着该公司实现里程碑跨越式发展!华能辽宁庄河海上风电Ⅳ2(200MW)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石城岛
据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消息,8月20日,随着庄河海上风电Ⅳ2项目21号风机顺利并网发电,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总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0万千瓦大关!这是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绩,标志着该公司实现里程碑跨越式发展!华能辽宁庄河海上风电Ⅳ2(200MW)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石城岛
日前,中船海装《160m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创新施工工艺》荣获了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特等项目,这是继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后,中船海装在支撑结构上斩获的又一荣誉。基于多年钢混塔筒产业化经验,中船海装研制了“钢管混凝土格构式预
5月11日,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在浙江德清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船海装以品牌强度894品牌价值21.18亿的成绩上榜“机械设备制造”品牌榜单实现品牌价值持续攀升成为榜单上唯一专业从事风电装备制造的整机企业品牌!创新为先以科技赋能品牌价值创新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社会进化的基本法则。但若有一天,所有物种都无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那便意味着灾难即将来临。中国风电发展已有30余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至今为止,不论是技术、规模、还是产业链配套,都堪称全球先领,期间历经了无数次的大浪淘沙。但自2020年平价以来,中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金风科技昌吉州木垒县80万千瓦实验风电场项目、哈密巴里坤80万千瓦实验风电场项目对外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显示,昌吉州木垒县80万千瓦实验风电场项目将安装使用100台风电机组,单机容量5.6MW~20MW。哈密巴里坤80万千瓦实验风电场项目采用75台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9.1MW
2023年是中国风电大兆瓦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一年,陆上风电进入10MW时代,海上风电18-20MW+已成为大势所趋。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梳理了2023年全年风电企业尤其是整机商,在技术更新迭代下的创新及企业大事记,欢迎各位读者文末发表留言和见解,优秀评论点赞靠前者将获得精美礼品!一、电力央企千亿新能源股
截止目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趋近1.75亿千瓦,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但目前国内高校中专注于风电的专业、独立的风电研究和培训机构较少,导致专业风电人才相对匮乏,风电人才缺口较大。201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优利康达展位交流现场2018年10月17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拉开序
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全球风能组织(GWO,GlobalwindOrganization)首席执行官JakobHolst为鉴衡认证颁发了资质证明文件,鉴衡认证成为GWO授权的国内第一家认证机构。GWO首席执行官JakobHolst向鉴衡认证颁发资质证明文件截止2017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88
聆听,最美的声音,无处不在、纯净不竭、自由触碰,它强大的力量,点亮着希望。当驰骋海洋的梦想开始连接世界,探索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远,踏得更深。我们一直追逐着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坚实的根基,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铺就坦途。中国海装载梦而生,一脉相承,注定我们生而不凡;自强不
巴西在过去的三年累积装机容量排在前十,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在巴西每年装机容量的增加大约占到六位,尤其2017年,所以对于巴西这块做的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的区域,在拉丁美洲这个区域,相对于欧洲或者是欧洲来讲,拉丁美洲这个市场好像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在这个市场,在这块它
风电场数字化未来可以依据大数据这个技术,实现风电场的数字化管理,还有运维的数字化管理。2018年10月18日,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风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荔兵出席“全球风电CTO论坛—智慧型风电场建设和未来构想”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以下为演讲实录:各位风电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
电力市场的改革是助力转型,成为低碳高效经济的一个关键,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技术进步以及电力市场不断开放,有助于服务不同电源类型的度电,以不同的价值,而且这也能够影响各个企业或者说个人来选择不同的电力能源的消费,我们希望有助于中国。2018年10月18日,法国电力公司副总裁SebastianM
2018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8)创新剧场,全球领先风电企业金风科技正式发布最新开发的四款智能风机——GW168-8MW海上大容量机组、GW184-6.45MW海上大叶轮机组、GW168-6.45海上台风适应性低风速机组和GW155-3.3MW陆上中低风速机组,凭借更具度电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10月17日,CWP2018创新剧场在E1馆举行,本届大会创新剧场以“未来风电”为主题,来自中国及全球领先的行业企业展示和介绍了业内顶尖的前沿产品和技术。远景能源智慧风场软件产品总监赵清声在现场发布了“集控X.0:下一代生产运营中心数字化方案”。以下为演讲实录:过去8年来,发电企业在生产运营阶段
10月17日,CWP2018创新剧场在E1馆举行,本届大会创新剧场以“未来风电”为主题,来自中国及全球领先的行业企业展示和介绍了业内顶尖的前沿产品和技术。远景能源风机解决方案负责人张国权在现场发布了EN-141/3.6MW超低LCOE智能风机。以下为演讲实录:谈到度电成本,不得不提到2018年风电行业5月18日国家
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潜在冲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考虑如果再结合生态保护目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各种可再生能源有多大的发展潜力,避免和降低对生态破坏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的结构和布局怎么样达到最优,为各种类型可再生能源增加额外成
陈棋:“绿能”风起处,守正同向新陈棋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4年,机遇与挑战交织,探索与创新并行。同为能源革命征程上的追风行者,我们终究挥别了这栉风沐雨的旧岁。回首来时路,是年装机容量屡创新高的舍我其谁,是海陆风电并驾齐驱的浩浩荡荡,是“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
大储已经降至0.417元/Wh,工商储首次突破0.499元/Wh!储能内卷仍在持续?反内卷公约是否失效?储能价格持续探底2024年以来,储能系统报价持续走低,4h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已跌破0.4元/Wh。而新年伊始,这一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进一步加剧,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以0.417元/Wh中标中国电建青海60MW/240
01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技术”双委会助推公司发展2024年3月,由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原哈电风能有限公司,下称兴蓝风电)牵头(湘潭电机、湖南大学)组建的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
一、CCTV2《经济新闻联播》扎实推动中部崛起三一重能奋勇担当报道内容习主席湖南考察聚焦新质生产力,3月25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扎实推动中部崛起”专题来到三一重能郴州产业园区,探索风电主机数字化产线。据报道,这座风电主机智能制造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核心部件的自动装配以及多
作为中国风电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与服务解决方案领域的先行者,3S中际联合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发展高空安全事业,以国际标准打造民族品牌,积极拓展全球化服务网络,向世界展示创新科技与研发实力。目前,中际联合已形成了以北京总部、天津智能制造中心及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多个
构网型技术,成为近几年与新能源相关的各类新闻和展会的一个热点。风电整机和部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已有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并完成了现场测试。那么,当前构网型风电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如何?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多远的距离?围绕这些问题,《风能》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风能事业部(下称“阳
在历经了长期的价格“内卷”后,我国风电产业正逐步回归理性。昨日,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第二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项目正式开标,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了解,本次共有9家风电整机企业参与竞标,竞争颇为激烈。项目总规模8.4GW,包括采购容量7.2GW以及储备容量1.2GW,单机容量要求5MW-10MW。其中7.
11月1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风能企业领导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后永杰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借着此次座谈会,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
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两大主力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稳步提升。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风电、光伏设备批量退役难题摆在眼前。然而,当前我国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着技术、标准、环保、经济性等诸多瓶颈,成为待解的重要课
近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我国大兆瓦风机加速度,配套大部件的研发,则能更强有力助推风机大型化的发展。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精心盘点了展会上的大部件及海上风电装备相关产品展示,以下为不完全统计:风电齿轮箱相关南高齿:重点推出了10MW三级行星一级平行(3P1H)滑动轴承齿轮箱,
风机大型化进程需要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遵循从样机、小批量到大批量的客观规律,”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总裁助理、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勇与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对话时指出,“中国风电大兆瓦机组发展迅速,在提升发电效率和推动产业降本起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