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企业正文

打造全球创新型风电集团!中国海装亮相CWP2018

2018-10-22 08:55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刘亚关键词:中国海装风电产业链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机组+高钢混塔 引领低风速市场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风电市场开发重心向中东南部低风速、超低风速区转移,风电机组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据MAKE发布的《下一代风机机型研究预测报告》显示,中国陆上风电将于中短期内逐步从2.XMW平台主导的市场向3.XMW市场过渡,陆上4-5MW机型或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机型。

作为中国双馈型两兆瓦陆上风电领航者,针对超低风区,中国海装在成熟的2MW平台基础上,结合3.XMW平台的先进技术推出了H136-2.2MW风电机组。该机型比目前主流的叶轮直径131米的低风速机组表现更佳,在年平均风速4.8m/s的极低风速下,年满发小时数就可超过2000;而在年平均风速6.5m/s条件下,年满发小时数可超过3400,是符合目前分散式开发和竞价上网项目需求的最佳机型。

“H152-6.2MW机组设计认证”和“H136-2.2MW机组型式认证”颁证仪式

此外,依托其3.XMW平台,中国海装还推出了H160-3.2MW机型。该机组是针对中东南部低风速区域定制化设计的一款大功率低风速机型,聚能陆上低风速”智“发展。在单机容量迈入3MW大关的同时,单位千瓦扫风面积达到惊人的6.28 ㎡/kW,相比目前主流的131-2.2MW低风速机型仍略胜一筹。

陆上风电展示

市场需求、风电整机商间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加速了风机技术创新的步伐,随着大功率、高塔筒、长叶片成为低风速区域风电机组发展走向,中国海装也在按照”市场引领“的原则不断推出新技术、新机型。据了解,中国海装3.XMW平台从2015年开始研发至今,已成功布局136m/140m/146m多个风轮直径,完全满足II/III类风区适应性要求,且机组功率在3.0MW ~3.4MW之间柔性可调。

此外,中国海装目前也已经成功自主研发并推出了120-160米高钢混塔筒,是性价比极高的高塔筒技术路线,其3.XMW平台搭配高钢混塔筒更是使其在中东部低风速高切变区域如虎添翼,在单机容量、风轮直径以及塔筒高度等多个维度将陆上低风速机型推向新的高度。

·大数据平台:LIGA助力降本增效

无论是海上or陆上风电,提升发电量都是助力增加收益相对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今年中国海装展台上,有一块特殊的屏幕,研究人员通过实时筛查数据等方式进行现场模拟风电场选址。这一平台便是中国海装与国家气候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LiGa平台。

大数据展示

中国海装LiGa平台包含风资源分析系统、大数据(智能健康管理)、风机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三大板块,形成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风资源评估及宏观选址、风场智能运维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最终实现风电场无人值守,从而从选址、运维等方面助力降本。

依托LiGa大数据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机组的运行情况,从“风机技术、应急预案、环境监测、业主需求”等方面制定的措施,2018年9月,中国海装申报的《数采和新能源设备上云-风电机组管理和智慧风场运维云应用》项目,经过多轮角逐,获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工业产品和设备新能源上云试点示范项目“殊荣。

未来模式

当前,分散式风电作为一片新兴热土,被业界称为”下一个希望的田野“,政策利好频出,中国海装在本次展会上不仅推出了符合目前分散式开发和竞价上网项目需求的最佳机型H136-2.2MW,还分享了其对未来分散式风电开发模式的探索。在分散式整体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方面,除了已掌握从风场选址到风机运维、监控后评估等五项核心技术外,中国海装还致力对金融服务的突破和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引领、技术驱动、产融结合的全球创新型风电集团”,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海纳百川,装传天下。中国海装,一直在路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海装查看更多>风电产业链查看更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