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市场正文

解读 | 四川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原因及出路

2018-11-01 10:31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王海燕等关键词:四川电网电网发展不平衡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本文从四川电网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四川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并从省情、发展阶段、发展理念、政策、其他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及建议,对促进四川电网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一是电力供需不平衡。四川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技术可开发容量居全国第一。2016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80%,占全国水电装机的22.2%,跃居全国第一位。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社会电力需求随之放缓,2010~2017年年均增速5.17%,远低于总装机12.29%和水电装机14.08%的年均增速,同时叠加省外市场接纳意愿不足及外送通道送出能力受阻的影响,四川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4~2017年弃水电量分别高达96.8、102、142、139.96亿千瓦时,年均弃水电量约120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西藏全年的用电量。

二是大小网发展不平衡。四川电网是全国最复杂的电网,国家电网供区占全省人口的9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6%,另有16个县是四川能投集团的供区范围,11个县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交叉供电,同时还有322个小水电供区。不可否认,地方电力小网长期以来在财政增收、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看到,大小网发展不平衡,电网重复建设、管理跟不上、安全难保障等种种问题困扰着电网的安全智能发展。

三是地区电网发展不平衡。目前,各地市州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为市级骨干网、110千伏为县级骨干网的供电格局。但是截至2017年末,四川电网还存在4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分布在甘孜和阿坝地区。总体来看,成都及周边地区电网无论是网架结构还是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都明显领先于三州及边远地区电网。从互联率看,成德绵10千伏互联率基本在90%,而三州不到30%,其余地市州基本维持在50%~60%的水平。从容载比看,不平衡表现得更加突出,呈现“两高一低”的特点:一是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地震灾区由于灾后重建,主变容量适度超前,容载比偏高;二是以高耗能为主的地区如攀枝花、乐山易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产能波动明显,容载比呈间歇性偏高;另外,成都、天府新区、南充、巴中等负荷核心和增长较快地区,容载比略低,仍需适当增加主变容量。从N-1通过率看,成都经济圈110千伏及以上电网N-1通过率基本接近100%,而在甘孜、阿坝、巴中等地,还存在相当比例的单线单变。从人均用电水平看,地区之间人均用电水平最高达15倍,论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差距更是悬殊,最高达30倍。

四是电网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发达省份电网内部的发展较为平衡,城乡差距较小,而四川仍处在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投入建设,四川农网发展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但城乡电网差距仍较明显,距离先进配电网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网架结构方面,农网多以单辐射为主,其占比超过了一半。供电能力方面,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居民分散,35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容载比偏低。可靠性方面,农网大部分偏远地区依靠长距离10千伏线路供电,供电可靠性不足。农网供电可靠率99.855%,较城网低了0.098个百分点,跟国家电网平均水平99.825%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农网户均停电时间12.68小时,比城网高出8.58个小时。装备水平方面,由于农网改造面不全,农村部分地区仍存在老旧设备超长服役的情况,尤其是35千伏线路,设备运行年限超过30年的比例普遍在10%以上。

五是效率发挥不充分。从电网利用效率来看,全省500千伏及220千伏变压器最大负载率约为50%~60%,基本处于合理取值范围,但从等效平均负载率看徘徊在20%~23%,有待提升。从投资效率来看,当前每增加1千瓦时电量需要增加2.06元投资,每增加1千瓦负荷需要增加1.19万元投资,而“十二五”初期,分别仅需要增加1.14元、0.8万元投资,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从资产运行效率来看,单位电网资产供电负荷、单位电网资产售电量、单位电网资产售电收入近年来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十一五”末的2.52千瓦/万元、1.75千瓦时/元、0.78元/元下降到1.47千瓦/万元、0.95千瓦时/元、0.41元/元。

六是有效供给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配网,供给能力难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农村配网户均配变容量1.71千伏安、供电可靠率99.855%,距离“用好电”尚有一定差距。其次,藏区、深度贫苦地区等电网供电能力跟不上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步伐需要。以藏区为例,藏区人均年用电量和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仅1862、243千瓦时,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56、509千瓦时,跟全国平均用电水平4538、626千瓦时更是相距甚远。此外,在负荷核心和增速较快地区,电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有所凸显,如成都、德阳核心供电区域220千伏电网均还存在一定数量小线径线路,负荷高峰时段严重制约输电能力。

七是政策支持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资金对公司农网建设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四川电网公司农网投资居高不下,2011~2017年年均投入107.8亿元,约占年均总投资的40%,另一方面公司农网中央投资项目中,中央资本金比例却十分有限,2011~2012年不到20%,2016~2017年不足10%。即便同为藏区,四川电网公司与青海藏区中央投资项目的中央资金比例相差也不小,超过5个百分点。从农网还贷资金返还来看,公司每年收入还不足以弥补当期支付的贷款利息,致使公司累积的农网还贷返还资金缺口逐年增加。二是缺乏电力服务补偿机制。“十二五”期间,公司大力推进藏区、无电地区、电力天路项目建设,但由于这部分投资的供电范围均属于经济落后区域,其收益还不能弥补基本的运行维护成本。在成本高、无收益,且无其他任何运营补贴的情况下,公司经营面临不小的压力。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原因何在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无法选择的省情所致。四川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和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川本身地理上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基础底子各有不同,所以造成的地区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尤其以成都为代表的中部平原地区、甘孜阿坝为代表的川西地区区域性差距非常突出,可以说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发展最不平衡省份。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地市GDP总量占全省60%,而占省域面积60%的三州(甘孜、阿坝、凉山),GDP却不到全省6%。再看成都,GDP位列全国第八,占到全省GDP的近四成,是省内第二名绵阳的6.6倍,且这一差距还有不断扩大之势。纵观其他省份,前三名城市之间最多1~3倍的差距。这种鲜明的对比充分反映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终将传导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电网发展上。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与发展阶段相伴生的“成长的烦恼”。回顾四川电网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及以前,那时电网投资相对电源投资捉襟见肘,电网发展普遍滞后,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第二阶段是2006~2014年,这是四川电网发展史上速度最快、发展成就最大的几年,9年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800多亿元,一方面大力打造省内水电送出平台和加强外送通道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加强主网架和中低压配网建设。此阶段虽然两头薄弱、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缓解,但不平衡的问题却逐渐突显。第三阶段是“十二五”末到未来几年,重点是弥补短板,缩小城乡电网差距和地区电网差异,促进电网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发展理念的偏差所致。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投资重发轻供,偏重于发电生产环节,对运输电力的电网环节投入不足,这就造成电网发展相对滞后,四川也不例外。“十一五”以来四川不断加大电网投入,电网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在投资结构上先主网后配网、投资区域方面先负荷核心地带后经济落后地区的近似长板发展理论,无形之中加剧了电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近几年,公司投资重心不断向发展短板配网、农网倾斜,配网投资占比一度高达72%,农网占配网比例一度高达88%,但由于配网特别是广大农村配网,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是下一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政策走向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实施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在非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聚焦四川,长期以来以成都为领头羊的成都经济圈得到了更多发展先机,同时叠加马太效应、集聚效应、虹吸效应,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客观上也拉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电网作为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长期以来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路在何方

造成四川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历史矛盾累积的深刻制约,有现实问题交织的复杂影响。关键是必须正视问题和困难,准确分析和把握导致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此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并实施对策措施,最大程度解决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促进四川电网高质量发展,较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用电的需求。

一是构建“三个一”电力发展新格局。坚持电源侧“一盘棋”,推动电力供给侧改革,引导电源科学、有序、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构建大容量、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水电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电网侧“一张网”,加快推进大小网整合,促进电网安全智能发展,提升利用效率。坚持需求侧“一同价”,理顺电力管理体制,促进全省所有电力用户共享优质公平的供电服务。

二是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当好电力“先行官”。加快农网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未来几年农网建设仍是电网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四川电网要以此为契机,尽快补足农网发展短板,加快实现供电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电网平衡发展。

三是树立精准投资理念,加强精准投资管控。坚持“精准投资、精益管理”理念,在确保农网等政策性投资、公司战略性投资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负荷增长水平、电网发展短板和企业经营能力,建立灵活高效的投资机制,坚持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好存量、做优增量,着力提升电网发展质量。

四是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补偿机制。结合四川省情,统筹考虑四川农网分布广、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等实际困难和农网建设改造显著的高投资、低收益甚至亏损的典型公共服务特性。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助力电力脱贫攻坚,建立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一方面加大中央资本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实行长期低息贷款或政府贴息、对电价承受能力差的地区给予运营补贴等支持。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年10期,王海燕、魏俊供职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刘瑞花供职于国网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原标题:【专稿】四川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及原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四川电网查看更多>电网发展不平衡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