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第一阶段:1978—1988年,因渠道单一、资金短缺,我省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全省国民经济发展。
第二阶段:1988—2002年,主要特点是政企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第三阶段:2002—2014年,以厂网分开为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经过艰苦努力,整合省内电网资产及运营,2008年,实现“全省一张网”,也留下地方电网“试验田”。云南电网公司负责电网主营业务,改变了过去“重发轻供”的局面,电网建设从主网到配网获得高速发展,于2012年解决无电人口问题,全部人口获得通电服务。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电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建设主体单一、指令性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等问题,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
新一轮电改深入推进
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紧跟全国改革开放步伐,2014—2015年,云南省试点开展汛期富余水电市场化消纳、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2015年,中发9号文件印发,云南省成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2016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云南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云南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再次起航,电改工作亮点突出,成就斐然,成为全国电改大潮中涌现的一朵浪花。
云南省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框架内统揽全局,聚焦问题矛盾,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积极作为,把顶层改革部署转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取得具体成果,推动改革纵向深入,创造了“一个唯一、六个率先”的改革亮点。其中,2016年8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目前为止是全国唯一一例由电网公司相对控股的交易中心,为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搭建了公开透明的平台。
云南省作为国家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在组建交易中心、放开发用电计划、构建市场体系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率先取得突破,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了“经济稳增长,用户降成本,电厂竞争发电,电网有保障”的多方共生局面,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电力装机达9320万千瓦,是1978年装机的71倍多。
以改革促发展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云南省提出做强做优云南能源产业,把能源作为我省2018年培育七大新动能的第一新动能,发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突出优势,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目前云南已经是全国第二大水电省,第六大电力装机省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三江干流水电资源,努力建设金沙江下游、金沙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和澜沧江上游4个绿色电源带,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强省内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境外输电项目建设,拓展省内外和境外电力市场。
随着水电为主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培育的清洁载能产业,我省的完整的重塑产业格局的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云南的跨越发展奔小康、为云南建设为最美丽省份作出更大的贡献。预计到2020年,全省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总装机1亿千瓦,省内用电量2600亿千瓦时;协议外送电量1180亿千瓦时。到2025年,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2400亿元,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夯实。全省总装机1.1亿千瓦,可发电量4600亿千瓦时左右;省内用电量31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
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前身是2005年12月1日组建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昆明监管办,是国家能源局派驻云南的能源监管机构,依法律法规授权和国家能源局指令履行辖区内电力、油气等能源领域相关监管职责。13年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主动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联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构建了完善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电力安全监管合力逐步形成。
切实维护和规范云南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从2002年国家启动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15年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到现在,电力市场一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核心词汇。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强电力市场监管、维护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一直是我们的核心职责之一。13年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是严格电力市场准入管理,依法依规守好市场入口。目前,全省有持证经营电站1221座,输供配电企业130家,各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主体379家。同时,省外来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全省电力承装(修、试)市场不断成长壮大,运行逐步规范。
推进电力普遍服务和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
十多年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一直致力于以供电监管为抓手,持续推进电力普遍服务、“获得电力”优质服务、群众投诉举报接处等重点工作,着力规范供电企业行为,着力保障群众用能权益,着力优化云南电力营商环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用电的满意度和获得感。13年来,全省配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城乡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稳步提升,电力抢修服务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业扩报装业务办结平均时限、恢复供电时间、用户交费平均等待时间、投诉举报处理时间等均实现大幅降低。截至目前,云南电网公司供电区域高压用户报装申请资料已经由之前的41种减至10种,低压非居民用户报装申请资料由之前的13种减至2种,居民用户报装申请资料由之前的5种减至2种。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云南全省发电装机只有130万千瓦,云南水电开发量仅占全国开发量的7%,全网统调装机容量仅为86.84万千瓦,人均用电量只有140千瓦时。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云南电力的高速发展令人惊叹,截至2018年10月底,云南全省发电装机达9320万千瓦,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1倍多,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2.7%,云南成为全国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从1997年村村通电工程正式启动,到1998年开始的“两改一同价”工作,再到1999年开始的农村电网改造,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2012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改革开放40年来,从让人民用上电到用好电,云南电网始终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等方面积极作为,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不断加快农网改造升级的步伐,农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乡村户均配变容量大幅提高,客户可感知的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12年的52.36小时下降至2017年的22.8小时,降幅达56.5%,农村居民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
电力作为云南能源产业的优势所在,在云南高质量发展“三张牌”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作为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自1993年云南向广东送电以来,云南已累计向广东、广西输送电量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广东、广西减少标煤消耗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二氧化硫28.7万吨,为实现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互利共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云南西电东送最大送电能力达3240万千瓦,较送电之初的25万千瓦增长129倍多。随着澜沧江上游梯级电站送出工程,以及乌东德送电广东广西工程的加快建成,预计到2020年,云南“西电东送”能力将达到3915万千瓦。
云南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从事澜沧江流域及周边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和运营,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经济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并拥有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大规模水电站集群运营管理丰富经验。截至目前,公司总装机容量2499.28万千瓦。公司已发展成为南方电网及湄公河次区域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云南省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西电东送”的骨干企业。
近几年,公司保持着年均150亿元以上的基建投资,占全省电力建设投资的20%左右,并累计实现省内投资超过1500亿元,累计上缴税费316.8亿元、水资源费以及库区维护基金81.6亿元,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至2017年间,公司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合计让利超65亿元,为稳定省内工业生产、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和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方针,全力做好移民工作。截止2018年8月,公司累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约10万人,完成移民资金约435亿元。结合云南公路总体规划,投资54.4亿元建设云龙县至德钦县全长480公里的澜沧江沿江公路;投资1.4亿元新建横跨凤庆和南涧的漭衔渡大桥,解决了流域电站周边百姓的突出困难和民生问题。
公司先后启动两轮“百千万工程”,共投入2.3亿元,惠及范围涉及云南迪庆等10个州(市)25个县(市)。公司挂联帮扶临沧市云县栗树乡大田山村127户5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22.55万元,目前该村已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考核验收。另外,按照华能集团与云南省签订的《帮扶拉祜族、佤族脱贫攻坚协议》,从2016~2019年,公司每年捐资5亿元,共计20亿元,对口帮扶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等县区的拉祜族、佤族聚居区脱贫攻坚,截至2017年底,公司帮扶的聚居区退出贫困65个村,实现脱贫6.01万人。
公司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09年,装机60万千瓦的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全部建成投产,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境外大型水电BOT项目合作模式,开创了水电项目境外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多项先河。今年10月份,装机40万千瓦、亚洲第一长坝、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年发电量将占柬埔寨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5以上,并实现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走出去”,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典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今年以来,皖能集团公司以党建为舵、以作风为要、以担当为责,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筹能源保供和创新发展,交出亮眼“半年成绩单”,1至6月实现利润、投资双创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2%。坚持能源主业,全力扛牢保供政治责任,当好能源安全保供省级队。加快支撑性电源建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构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先进煤电机组,有序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建设西南区域电力枢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全省“风、光、水、火、储”多能协同、互济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
今夏以来,湖北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多地提前入夏。其中武汉于4月14日入夏,较常年5月中旬入夏提前近1个月,达成了自1951年以来最早入夏“成就”。5月2日,郧阳出现39.2℃高温天气,为今年5月湖北首次出现≥39℃天气,较常年最早出现39℃高温的平均日期(6月24日)提前53天。种种迹象,结合目前全球大
近两年,中国能源版图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贵州、广西、新疆、湖南、四川、青海等省份的能源企业密集启动整合重组,一批大型省级综合性能源集团相继亮相。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地方能源集团的实力不容小觑。资产规模超千亿元者比比皆是,虽然电力装机总量仍不及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等五大央企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近日,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高质量完成整组调试工作,所有试验数据均优于设计标准,预计7月投入商业运行。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持续完善抽水蓄能建设管理体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公司全面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抽水蓄能电站,累计投产9台机组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7月14日,云南保山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项目中选结果公示。其中,包含8个光伏,规模780MW;2个风电项目,规模81.25MW。从中标业主来看,隆基amp;华能联合体获得510MW光伏规模,通威amp;中广核联合体获得210MW光伏规模,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获得60MW光伏、81.25MW风电规
7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黄泥田光伏发电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装机容量50MW。该项目竞配、开工时限及退出机制要求见下:配置原则(一)公开优选,市场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面向社会公开优选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主体,坚持引
近日,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云南加速打造“中国绿色铝谷”迈出关键一步。园区全面投产后将推动全省电解铝运行产能从581万吨提升至650万吨,跃居全国第二,标志着云南绿色铝产业在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园区建设过程中,云南建投集团高效完成8000余亩场平工程与
随着云南新能源大规模持续投产、并网规模不断增加,今年,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带着超6600万千瓦的新能源(占比41%)装机入汛。预计度夏期间云南省内最高负荷约3700万千瓦,“西电东送”预计超过3300万千瓦,送境外40万千瓦,电力电量供应充裕。云南水电大发,潮流大方式、远距离传输,对
7月14日,云南保山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项目中选结果公示。根据优选公告,此次优选分为五个标段,其中标段四及标段五为风电项目,分别是长田风电场项目、中寨风电场项目,容量分别是4.375万千瓦、3.75万千瓦。标段四、五中选人均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晚间,南网储能公布公司2025年上半年部分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型储能装机容量65.42万千瓦,相较2024年上半年的42.38万千瓦同比增长54.4%。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收入17,833.17万元,同比增长28.87%,主要原因是新增云南丘北储能电站投产。据了解,今年5月25日凌晨4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云南省能源局针对“云南省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的问题予以回复。云南省能源局回复称,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7万千瓦,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其中集中共享储能项目24个,装机455.5万千瓦。在建集中共享储能项目11个,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了锡城共享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锡城镇原金戈冶炼厂,项目已取得个旧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证(项目代码:2501-532501-04-01-347788)。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共有40个储能单元构成,每个储能单元容量为5MW/10MWh,额定装机规
近日,云南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在红河州泸西县举行。会上宣布,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云南加速打造中国绿色铝谷迈出关键一步。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位于红河州泸西县,规划面积8377亩,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泸西县人民政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
7月14日,云南广南县发改局发布广南县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入围第二轮磋商谈判企业名单公告。根据公告,入围本次第二轮磋商谈判企业名单分别为广南星恒数字经济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江苏瑞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此前公示,广南县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已列入《云南省2025年
云南公司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五通一平施工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921.358700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9011.106278万元。据悉,国能滇南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小龙潭发电厂位于云南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