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力在调度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作为著名的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强在电力系统最优控制等领域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调控自动化水平和理念的提升。日前,卢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对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行业发展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电力系统调度技术
变革惊艳于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力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几乎同步。”卢强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力在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对于电力系统调控技术的进步感触最深。
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只有一些发电厂和输电线路,还没有形成电力系统,直到1972年。
“1972年7月,从丹江口水电站到武汉的高压输电线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发生了三相短路,直接造成整条线路跳闸,瞬间切断了武汉钢铁厂的供电。”卢强回忆此事,仍然心有余悸,“武钢没了电,冷却水就中断了,如果在5分钟内不能供应冷却水,4台高炉将会坍塌,变成一堆废铁,整个武钢也将毁灭。”
幸好,武钢在长江江心预留了一个江心水泵,当时武汉地区有一个装机容量仅1万千瓦的小型电厂。电厂果断切断了与整个系统的联系,独立向江心水泵供电,武钢才得以幸存。此后,人们意识到建立电力系统的调度控制管理中心的必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力调度工作,只能依靠调度人员的经验手动操控。”卢强说,当时,中国并没有具有初步自动化的调度管控系统,只能引进国外的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ManagementSystem)。“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电力界无人不知的‘四大电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引进’,高价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EMS软件。这其实并非今天我国调度所用的真正意义上的EMS,只是一个数据接收和数据自动处理单元。”
在引进的基础上,中国电力科研人员开始了对电力调控技术的吸收消化,并走上了再创造的道路。卢强举例说明,当时引进的EMS系统缺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状态估计单元。“这一软件的主要作用简单地讲就是将接收到的状态数据去伪存真,最终依靠准确性较高的数据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卢强说,当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教授和他们的学生承担了状态估计软件的开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MS研发成功,并经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应用至今。
“电力系统管控和运行与军队打仗是一个道理。军队打仗需要有指挥中心,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灵活调度军队。电力系统也是如此,有了EMS系统,就有了电力的自动化调度控制中心。现在,我国的EMS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世界各大国电力系统均发生过大范围长时间停电事故,独我国没有,这就是明证。从‘四大网引进’到今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领先于世的EMS,这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惊艳于世的大变革,不正是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角吗?”卢强说。
电力系统最优控制
带来科技自信的思考
能源技术革命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电力系统调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卢强深刻体会到科技自信对于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意义。
“这还要提到电力系统的最优控制技术。”卢强说,对于较大型的电力系统而言,交流远距离输电具有一个稳定极限,如果某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超过极限值就会引起“自发振荡”,震荡幅度渐增,就会引发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破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度成为国内外电力同行亟需攻克的技术难关。
“39年前,美国GE公司的两位工程师提出了‘电力系统镇定器’(PSS)的概念。几乎同时,清华大学提出了多输入量的‘线性最优控制’理念。我也参与了该理念的工程实现研究工作,并在1982年出版了《输电系统最优控制》专著。”卢强解释道,我国所提出的线性最优控制器输入量有电压、功率、频率和励磁电压偏差4种输入变量,并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最优协同控制能力,比GE公司的PSS足足领先了一代,至今代差依旧存在。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在电力科技水平方面缺乏自信,大部分发电机组安装的是从美国进口的镇定器,国产的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推广并不顺利。“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当时的东北电管局总工程师黄其励的支持下,这一技术才应用到东北白山水电站4台30万千瓦机组上。当时这是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此项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在日后东北和华北联网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镇定作用。”卢强回忆道。
卢强和他的“战友”及学生们用5年时间,为白山水电站安装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使水电站的对外输送功率极限提升了15%,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的影响力。控制器的作用与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可控电容串联补偿相当,但成本只是后者的1%。
后来,在黄其励的指导下,东北电网又装上19套新一代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这就使得我国在励磁控制领域领先美国二代。这些成就不光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进步,还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电力系统控制领域的技术自信。
卢强表示,推动能源领域的技术革命,不光需要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树立思想上的自信。有了自信,科研工作者才会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中国能源电力技术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伟大变革。
数字电力系统
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在卢强看来,如何实现多目标自趋优的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仍是目前需要创新实现的战略目标之一。
如何实现我国电力系统完全的自动趋优调度控制?卢强在10年前呼吁,要构造我国的数字电力系统。10年来,清华大学电机系有关团队为此耕耘不止。
“这是一个相对于实体电网而言的自动管理控制中心,实现电力调度控制的全盘自动化。”卢强表示,我国电网应利用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大数据平台和内网的“云”(我国电力“云”分内外层;内层几乎不可被攻破),核心科技还是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
实现了“多目标自趋优”目标,电力系统就成为广域机器人调度控制系统。原有调度人员运用多年积累的宝贵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从事更高级的工作。今日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仿真不仅要达到“实时”,还应达到“超实时”,使这项科技也能领先于世。卢强说:“今日我国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它具有世界唯一的特高压交直流混成电网,有多端落地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有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风、光绿色能源发电厂站,将来还会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与光伏融合一体的建筑群,当然还会有世界上总容量最大的电力交通系统等。”
“智能微能源电网是最贴近负荷侧的能源网,使原来的纯负荷变成一个弹性负荷。比如,一个小区就可以构建一个智能微电网,有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储能。如何实现整个电网的最优调控?还是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自趋优运行能力的电力系统。”卢强说。
他认为,“自趋优”是未来电力调控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它要达到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优化指标,而是涉及安全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等方面。“未来的电力调度控制,需要实现这三大指标的最优集合。也只有具有自趋优的广域无人调度或称为广域机器人调度系统,我们才能建设真正的智能电力系统,我国电力调控技术才能在未来实现进一步质的跨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AI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DeepSeek的创新对电力行业有什么启示”,这个话题我首先问了DeepSeekR1本尊,它给出了一堆技术创新的应用点,于是我意识到,我更想知道的是DeepSeek在AI领域创新方法论,对电力行业的启示,而不是技术层面,它给出的答案依然很技术。ChatGPT-4o的回
2月5日,新疆吐鲁番市在小草湖风区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活动。吐鲁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汤红杰介绍,此次集中开工复工项目共有34个,总投资802.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7.15亿元,涉及8大产业集群、20条产业链的新能源、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据悉,吐鲁番市还立足
“十五五”是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担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等多项重大任务,又肩负打好如期实现碳达峰攻坚战收官战的重要使命,做好这一阶段的能源发展规划,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建设能源强国至关重要。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新疆自治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4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乌昌石光伏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并网装机4037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
2024年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各地紧随其后,陆续召开省级能源工作会议。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16省2025年能源工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科院不断深耕智能传感领域,持续攻克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最近,其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量程高精度电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获准立项,这无疑是为智能传感领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下,新型电力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与
1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申报项目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抽水蓄能、
2024年在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史上无疑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新能源发展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达到13.5亿千瓦,占总装机规模比重超过40%。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亿千瓦以上,占新增总装机的85%以上。发电装机结构的加速转变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必然趋势,然而,新能源的狂飙突进、化石能源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5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能源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部署2025年改革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何洋、万劲松、宋宏坤出席会议。会议指出,2024年,国家能源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云南绿色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独特等特点,以云南省全域作为“试验田”,全力打造云南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贡献南网力量。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把
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系列解读文章时璟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2025年1月23日,《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国家能源局官网上公布。上一版文件是《分布式光伏发
去冬今春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保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相关工作,推动提升顶峰保供能力,筑牢支撑能源供应平稳有序的坚实基础。一、强化统筹协调。积极发挥省煤电
2024年,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新能源发电量增量超总电源发电量增量的80%,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持续增长,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和发电量增量主体。记者14日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获悉,在1161.6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中,光伏发电407.7亿千瓦时,同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网黑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发布《黑龙江电力调度中长期交易安全校核规范》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黑龙江电力调度中长期交易安全校核规范》提到,本规范适用于现阶段黑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调”)管辖范围内的发电厂开展电力中长期市场双边交易、集中交易、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强化现有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刚性执行。《通知》主要明确了以下六方面内容:一是准确把握涉网安全管理工作的总要求,其中包
日前,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调控云平台的变压器及线路故障智能辨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天津电网两级调度实现应用。该系统解决了人工巡查故障耗时长、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难题,实现了变压器故障的精准定位和线路故障原因的智能辨识。据了解,该系统可自动采集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的录
随着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装备的高占比特征日益凸显,电力调度运行的控制难度在不断增长。“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调度运行正不断深化融合,在提升电力调度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同时,也为电力调控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宝贵的机遇。电网升级新“机”无限!为助力新型调度系统
记者25日从中国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的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以下简称IEEE)国际标准《电力调度元宇宙培训仿真系统设计导则》工作组日前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首个电力调度元宇宙IEEE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IEEE首次针对电力调度领域推出的标准。元宇宙,
12月18日,由国网天津电科院牵头组建的IEEE《电力调度元宇宙培训仿真系统设计导则》工作组在北京召开首次会,宣告工作组正式成立,标志着该国际标准开发工作正式启动。来自国家电网、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商汤科技、北京用尚科技等7家单位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表决通过了工作组首次会议程,
12月12日至14日午间,华中电网新能源最大发电电力、河南新能源最大发电电力接近历史最高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统筹优化运行方式,保障河南地区分布式光伏电量全额消纳。该分部安排火电最小开机方式运行,通过调整检修计划,保障河南电力外送能力。同时,该分部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支持下,
近年来,华北电网已实现向特高压电网的跨越式发展,是联结“三华”“三北”电网的电力保供关键枢纽,承担着保障首都安全可靠供电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华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居全国各区域电网首位。国网华北分部深入把握“三个平台”功能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方案,着力提高驾
近日,电力调度中心结合冬训要求和班组培训计划,组织各县公司开展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应用技能评估,旨在检测阶段性培训、学习成果。本次评估以强化系统深化应用、提高调度业务技能为目标,通过线下实操的形式开展。内容以系统馈线自动化、晨操预置、终端保护定值修改、远程下装和激活等为基础,同时针
“虚拟电厂”和“微电网”一直是电力负荷侧的火热名词,各类文件和标准也对这两个词有详细的解释,但少见一个统一的概念。(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其实也无需对这两个词究竟是指代什么进行咬文嚼字般的拆解,大家所了解的大差不差,可能在一些细节方面有所区别。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一直是“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1月16日,珠海高新区发布2025年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规模达到145.9亿元,谋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引育产业链企业超130家,落地垂直大模型项目近30个。报告指出,力争2025年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软信业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同时,打造全域数字域先行区,大力开展“人工智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立足城乡、园区、建筑三大场景探索“智慧综合能源+”模式,积极为山西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寻新的突破口。为此建议:■建设城乡智慧综合能源系统。借鉴阳泉市成功经验,在山西省建设地级市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实现煤、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电能是最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我国能源电力以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
园区内,厂房屋顶光伏板沐浴在阳光中,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调控之下,厂区一角的储能装置有序充放电,充电桩也智能调整充电功率……这是智能微电网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在苏州,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去年因地制宜打造了16个这样的微电网,覆盖智能制造、车网互动、建筑能效管理、园区源网荷储协同、微电
园区内,厂房屋顶光伏板沐浴在阳光中,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调控之下,厂区一角的储能装置有序充放电,充电桩也智能调整充电功率……这是智能微电网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在苏州,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去年因地制宜打造了16个这样的微电网,覆盖智能制造、车网互动、建筑能效管理、园区源网荷储协同、微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优化能源布局,支持开展微电网、智能电网、虚拟电厂和分布式能源建设。支持衡器产业园建设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2024年,是虚拟电厂蓬勃发展之年。(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作者:IESPlaza)国家层面支持政策频频发力,各省市加速虚拟电厂布局,各类相关项目也正在加速投建。站在新的一年初始,跟随IESPlaza,回望2024年度发生在虚拟电厂领域的重大事件。1国内首个城市级数字化虚拟电厂正式发布2月6日,烟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东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泰安市第三批智能微电网建设示范项目名单。经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和结果公示,决定将泰安市泰山区政府光储充微电网项目等4个项目(见附件)作为泰安市第三批智能微电网建设示范项目,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详情如下:关于公布泰安市第三批智能微电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方案予以公开发布。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布局培育未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