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等日益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能源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势在必行。我国能源发展需要逐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解决能源生产供应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安全优质、经济便捷、清洁智能的能源供应需求。
国网能源研究院基于能源和电力领域的长期研究,立足于能源中长期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深刻调整的新格局,借助自主开发的能源需求预测、电力规划与生产模拟等一系列模型工具,深入分析和展望了能源及电力系统发展趋势,形成了我国能源发展六大判断和电力发展六大判断。
在能源发展方面,该院从能源需求、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需求部门结构、能源需求品种结构、电气化水平、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等角度对我国未来能源发展进行了深入展望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能源需求增速放缓。终端能源需求增长将在2020年后进入饱和阶段,一次能源需求增长在2025年后进入饱和阶段。我国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将在2020年后进入饱和阶段,预计2030年后进入峰值平台期,总量稳定在39亿~42亿吨标准煤。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约在2030年后进入平台期,总量稳定在55亿~58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需求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为41亿~43亿吨标准煤。
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2040年人均一次用能保持在4吨标准煤左右,单位GDP能耗水平有望于2035年达到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用能结构升级叠加节能潜力释放将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人均一次能源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到2040年人均一次用能保持在3.9~4.1吨标准煤,略低于该院2017年度预测值(4.0~4.2吨标准煤),表明我国可以通过走高效节约道路,以更低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支撑经济长期增长和生活持续改善。单位GDP终端能耗稳步下降,有望于2035年前后达到当前世界先进水平。
能源需求部门格局加速演变。终端用能增长逐渐从工业部门转移到建筑和交通部门。其中,建筑部门用能在2030年前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终端能源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部门;交通部门用能持续较快增长,2030年后成为推动终端能源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部门。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公路交通用能增量最大。
能源结构加速优化升级。2025年前,电力取代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2035~2040年,非化石能源将成一次能源供应主体。终端能源加速实现高水平电气化,预测2025年前电力取代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相比该院2017年度预测值(2030年)略有提前。一次能源低碳化转型明显,预测2035~2040年非化石能源总规模超过煤炭,成为体量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类型,到2050年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增至45%~56%。风能、太阳能发展快速,预计在2040年前后成为主要的非化石能源品种。
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205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的占比有望达到47%左右,建筑部门成为电气化水平提升的第一引擎。终端用能结构中,电能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预计2050年终端能源结构中电能占比增至37%~47%以上。建筑部门是电气化水平最高、提升潜力最大的终端用能部门,预计到2035年提升至47%~63%。交通电气化水平将提升到2050年的14%~25%。
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于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峰值约为105亿吨左右,2030年后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标有望超额实现。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将进入平台期,2025年达到峰值,早于自主减排承诺时间,峰值约为105亿吨左右。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70%以上,下降幅度预计能够超额完成自主减排目标。受电气化水平提高影响,电力部门在2020年超过工业部门,成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碳排放总量和占比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在2030年后快速下降。
在电力发展方面,该院从电力需求、电源发展、电网发展、需求侧资源与储能发展、电力系统成本和排放等角度对我国未来电力发展进行了深入展望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35年之前保持较快增速,2050年将在当前水平上翻一番,上限可达约14万亿千瓦时。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2035年达10.9万亿~12.1万亿千瓦时,2050年达到12.4万亿~13.9万亿千瓦时。建筑部门是电气化水平提升最快的部门,而工业部门仍长期将是我国最重要的电力消费部门。205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约8800~10000千瓦时,介于当前日、德等高能效国家水平与美、加等高能耗国家水平之间。
电源装机增速快于电力需求。2035年、2050年有望分别达到40亿、50亿千瓦左右。电源结构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态势,风电和光伏发电将逐步成为电源主体,煤电装机将在2025至2030年前后达峰。我国电源装机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35年将达到约35亿~41亿千瓦,2050年将达约43亿~52亿千瓦。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将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电源类型,2050年两者装机容量占比之和超过电源装机容量的一半,发电量占比之和超过三分之一。
鉴于新能源发电存在较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且利用小时数相对较低,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与调峰问题,需要各类电源协调发展。气电、核电、水电等常规电源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煤电装机容量将在2025至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12亿~13亿千瓦。
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2035年、2050年跨区输电容量将达4亿、5亿千瓦左右,为当前水平的约3倍和4倍,“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持续增长,2035年、2050年将由当前的1.3亿千瓦分别增长至4亿、5亿千瓦左右。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为主要送端,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为主要受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尤其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快速发展。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重要性将愈加凸显,以特高压骨干网架为特征的全国互联电网将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需求侧资源与新型储能迎来发展机遇期。2050年,能效电厂、需求响应、新型储能的规模都将达到4亿千瓦以上,均超过最大负荷的15%。需求侧资源将在未来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效电厂、需求响应容量稳步增长,2050年资源规模将分别有望达到4.5亿、4.1亿千瓦左右。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迎来快速增长,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灵活性资源,2050年装机将达4.2亿千瓦左右。
电力系统成本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度电平均成本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2050年降至当前水平的60%~70%左右。当前至2025年,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发电技术等仍处于发展期,能源转型需付出一定经济代价,电力系统成本持续上升。随后,电力发展的清洁目标与经济目标逐渐重合,能源转型将更多基于市场自主选择。在考虑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情况下,2050年度电成本约为当前水平的70%左右。如果不计环境成本,2050年度电成本约为当前水平的60%左右。
电力碳排放总量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峰值约为45亿~50亿吨,2050年单位电量碳排放强度将降至当前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电力系统碳排放总量在2025年前后出现峰值,峰值水平约为45亿~50亿吨,2050年电力系统排放量约18亿~19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降至30%以下。2050年单位电量碳排放强度约为当前水平的22%~26%。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5月8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在集团总部与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维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叶向东对孟庆维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包头市委、市政府给予中国华电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叶向东表示,中国华电始终把包头市作为重要投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由陕西化建承建的内蒙古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气化装置首台转化炉在框架内安装就位,此次1#转化炉的成功吊装,为后续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吊装的转化炉作为项目汽化装置的重要设备之一,单体重150余吨,安装标高27米
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在济南与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5月7日,2025年德国太阳能暨储能展览会在慕尼黑新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召开。固德威以"光储共生"为主题强势登陆,通过创新性产品和解决方案,向全球参展者展示了固德威在光储融合、智慧能源生态构建领域的前瞻布局。构建面向未来的能源生态系统固德威董事长黄敏表示:“作为以使命为驱动的企业,我们正通过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新能源行业盛会——2025慕尼黑国际光伏展(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下称“电站集团”)携太阳能、氢能、多元储能等全矩阵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重磅亮相,与全球能源行业领袖共探清洁能源技术革新与零碳未来。可复制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9日,时代星云与可再生能源企业YOU.ONENERGIASA在2025年欧洲太阳能展(IntersolarEurope2025)上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储能领域开展深度协作,通过技术资源共享与市场经验互通,共同推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化应用。YOU.ON作为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服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兵团首例国家大基地项目——总投资48亿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第六师一〇三团蔡家湖镇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第六师五家渠市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多能互补格局取得重要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悉,该项目光伏装机容量88万千瓦,配套储能系统日
5月7日,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文献到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走访调研。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与文献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政企合作、优化提升首都能源保供、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伟、王海腾,北京市
4月30日,中国能建安徽院EPC总承包的安徽省内首个220千伏直挂电网的大型储能电站——汉星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项目并网。该项目位于六安市霍邱县,本期新建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升压站,经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六安电网220千伏冯井变。项目建成后,将驱动皖北地区能源结构转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日前,大同市政府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年初,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靴子正式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通知》)。(来源:浙电e家作者:张悦王一铮杜协峻周璐瑶吴昊天)《通知》明确提出,要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
2025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88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装机的98%,同比增长约52%。从装机类型来看,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154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75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约785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约337万千瓦,包括海上风电约127万千瓦、陆上风电约209万千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稳定性。“风”“生”水起
根据各种官方、非官方等机构的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各类电源装机及发电量统计表如下,仅供参考。(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力市场那些事儿”作者:郎木晨烟)电量单位为万亿千瓦时,装机单位为亿千瓦。1.水力发电中,抽水蓄能装机5869万千瓦,较去年同期的5064万千瓦,增长15.9%。2.截至2024年12月,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7日,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5)》指出:加大新型能源体系投资力度。加快陕电入皖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建成投运钱营孜电厂二期等项目,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496万千瓦。加快宁国、石台、岳西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开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最近,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个超重磅消息,工商业分时电价出新政了,这次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钱袋子”,还和咱们新能源发展息息相关,快搬好小板凳,一起看看有啥新变化,怎么用新政策省钱!一、政策变化大揭秘执行范围大扩张选择权交给你以前工商业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没那么广,这次直接来了
发达国家用电量再现增长电气化进程加速推进从长时段的历史数据看,2010年前后,经合组织(OECD)国家,主要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老牌发达国家的用电量达到峰值,此后用电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源于产业结构服务化、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共同作用。同时,发达国家终端电气化率当前基本稳定
美国清洁电力协会(ACP)发表《储能市场改革路线图》,建议美国电网运营商进行有利于储能的市场改革。《储能市场改革路线图》借鉴了德克萨斯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和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运营商(CAISO)的经验。在2024年夏季,德克萨斯经历了创纪录的电力需求,而储能资源为居民节省了超过7亿美元,
大秦线检修结束后,铁路运力恢复,贸易商加速出货避险,报价松动,市场看空情绪浓厚。需求端,持续疲软,华南汛期水电出力增强;叠加民用电负荷偏弱,沿海电厂日耗增幅不大,电厂库存可用天数维持高位,仅刚性采购压价为主。节后,预计在电厂高库存压制下,采购意愿低迷,成交维持量价齐跌,且跌速加快
4月21日,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新疆重能石头梅2×1000兆瓦煤电项目1号机组点火吹管圆满完成。本次点火吹管历时4天半,过热器吹扫第99次、100次连续两次打靶合格,再热器吹扫第105次、106次连续两次打靶合格,吹管效果达到行业优秀水平。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三塘湖镇三塘湖矿区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与葡萄牙遭遇了欧洲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全国性停电事故,5000万人陷入黑暗,交通瘫痪、医疗停摆、社会秩序一度混乱。这场持续近20小时的大停电不仅暴露了西班牙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敲响警钟。一、西班牙电力系统的现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脆弱性并存西班牙
4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将《关于合川双槐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文件挂网。根据批复文件,该项目名称由“合川双槐电厂三期2×1050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变更为“陕煤电力合川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项目业主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电力有限公司变更为陕煤电力(重庆合川)有限公司
导读:近日,欧洲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大停电,情况如何?应对进展?究竟为何?本文先作初步分析和探讨。(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北京时间2025年4月28日18:33(欧洲中部夏令时12:33),西班牙与葡萄牙突发全国性停电,并迅速蔓延至法国南部、比利时及安道尔,影响人口超5000万。此次停电导致交通瘫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