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于1月1日同时启动了2019年院士增选工作。中科院将增选71名院士,工程院将增选不超过80名院士。目前,国内多个全国学会和多个省级科协已经陆续公布各自推选出的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推荐名单中,有8位电力相关领域专家入围: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9年推选院士候选人专家委员会会议于2019年2月26日在京召开,通过不记名投票,评选出何金良、崔翔、董新洲、鞠平、王伟胜、王国海、王树民、孙昕8位同志为2019年我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现正处在公示阶段)
何金良
人物简介
何金良,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曾在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于电力系统的研究大有成就,七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不凡。
人物履历
何金良教授,男,博士生导师。
1988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高电压技术与设备专业。
1991年1月在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3月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4月~1998年4月在韩国电气研究所作访问科学家。
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安全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交直流输变电技术与电磁环境分室主任。
主要的学术兼职有全国雷电防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委会变电站电磁环境学组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压专委会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学组副主任,中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研究会常委,IEC TC81中国工作组组长,IEC TC81的6个工作组的委员,CIGRE WG C4.5.01工作组委员,IEEE电磁兼容学会SETCom委员会秘书长。
代表作品
何金良教授主要从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技术、电介质材料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线路避雷器、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电力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的研究重点是高性能压敏电阻器件、雷电防护技术和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
何金良教授2004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在研课题主要有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2007年因其在电能传输系统的雷电防护及接地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被选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3年获得日本电机工程学会颁发的星野奖。何金良教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有国际著名刊物论文60余篇,被SCI 收录论文60 篇。合作出版专著2本,教材3本。
(以上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崔翔
人物简介
崔翔,男,1960年5月生,山东。1982年1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第四届和第五届学部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国际电磁场计算联络办公室主任,IEEE高级会员,IEE资深会员(Fellow)和电磁学顾问组成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执委会成员和亚洲-大洋洲区秘书,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工作组(C4.02.01)成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与数学杂志(COMPEL)编委。
个人成就
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88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88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和青年教师基金(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国务院政务特殊津贴(1991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93年),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1994年),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1995/96年),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担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之一。
研究经历
崔翔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光纤传感技术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 金项目和 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等 3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 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
崔翔先生指导学生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IEEE 高级会员, IEE 电磁学顾问组成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 (ICS)2001-2007 年度 ICS 理事会理事和亚洲 - 大洋洲区秘书,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工作组 (C4.04) 成员 ,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与数学杂志 (COMPEL) 编委。
(以上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董新洲
人物简介
董新洲,男,1963年10月出生,陕西周至人,1983年、1991年、199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天津大学博士后出站后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故障行波理论、行波保护、行波测距、小波变换应用、无通道保护、面向电网安全的系统保护、智能变电站集成保护等。
2016年11月,因基于行波的输电线路保护及故障定位的贡献而当选2017年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人物履历
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9年天津大学电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并被引进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至今。
1998年任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 IEEE Fellow, CIGRE-B5-55工作组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首席国际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清华大学ALSTOM联合研究中心)1项。
主要学术贡献及研究成果
最早把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故障行波研究,发明了现代行波测距技术、现代行波保护技术、行波选线技术并研制出国内外首例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提出并实现了面向电力系统安全的站域集成保护技术;与ALSTOM公司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电力线路无通道保护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行波保护、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输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柔性紧凑型输电线路保护和小波变换应用研究工作。
围绕上述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14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子课题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申请并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在(出)站博士后6人,指导毕业博士、硕士20余人,指导在读博士硕士8人。
(以上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鞠平
人物简介
鞠平,男,1962年7月生,江苏靖江人。1982年7月和1985年7月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河海大学任教。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德国Dortmund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现任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杰出贡献
专业领域为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和EI收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8项。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荣誉。
专业领域为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7项、工程项目多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30余篇被SCI和EI收录。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荣誉。
构建了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研发了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技术,针对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建模、动态等值建模、电力负荷建模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建模、微网建模等,提出了具体方法。电力系统建模理论、技术和方法在12个电网得到应用并取得实效。此外,在电力系统的广域测量技术、概率稳定分析、稳定控制器设计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成果。
(以上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候选人详细推荐材料可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推选院士工作办公室查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国家能源集团领导一栏更新——王树民已不在列。2023年2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3年物资与采购工作会议,王树民还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王树民,男,1962年生。2022年,王树民已达60周岁,已经到达退休年龄。2017年5月,王树民任神华集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会于2018年10月19日收到李东博士关于辞任本公司高级副总裁的书面辞呈。因工作变动原因,李东博
10月11日,神华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树民一行到访哈电集团,哈电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伟章,总经济师王德兴热情接待了王树民一行。哈电集团公司领导首先陪同王树民一行参观了汽轮机公司,汽轮机公司就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
5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和神华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2017年清洁能源技术与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面向未来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战略,聚焦清洁能源技术与工程管理这一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的40余位院士,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
4月9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树民一行检查指导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承建的江西九江项目工作。王树民一行首先听取了业主对项目工程概况的介绍,随后在业主及项目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查看了项目建设情况,并对该公司施工的烟囱钢内筒工程进行了检查。在施工现场,王树民对现场的
环境保护部等3部委2015年12月11日联合下发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我们想知道,面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10月13日,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年会院士专家论坛上,电网头条记者就电网技术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相关内容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电网头条: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李立浧:“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煤电清洁转型,国内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扎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煤电转型仍然任重道远,需积极探索,稳中求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新型电力系统机制下煤电绿色转型大会”上作主旨报告时表示。(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翁
大连理工大学9月11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工结构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孔宪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0日21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孔宪京教授祖籍山东省济宁市,1952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0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
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新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统筹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煤电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保电力、保电量、保调节的关键作用。坚持先立后破,统筹推进存量和增量煤电转型升级,推动煤电功能定位转变,是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实现“
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着风电和光伏快速发展,今年年底新能源将成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推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2023年,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强调优化电网调度管理,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近期,
加快行动方案落实助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配电网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着“主战场”“主力军”作用。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一
强化系统本质安全持续保障稳定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行各业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
3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77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电网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昕博士应邀作了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任重道远》的专题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晓平出席并主持报告会,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师生代表60
2019年3月22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中能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能源互联网专家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孙昕教授在《南方能源建设》期刊主办单位中国能建广东院学术报告厅作“储能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浅述”专题报告。广东院副总经理梁汉东和广东院电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燕主持会议。孙昕教授
这位隐藏在幕后的“特高压之父”,领导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线路。2019年院士推选活动正在进行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推荐名单里,“特高压之父”孙昕赫然在列。(来源:角马能源ID:JM_energy作者:粟灵)在中国,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
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力建设发展迅猛,电源总装机及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电网建设规模、全社会发用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控制运行最复杂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并开始构建特高压骨干网架,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配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供电质量持续提高。(
口述 孙昕整理 本刊记者 张云孙昕,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安徽省电力设计院院长、安徽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科学院院长、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主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特高压建设部主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交流建设部主任。现为国家电网公司顾问。特高压的十年,是十年风雨、十年坎坷、十年拼搏,十年辉煌!特高压的建设者们,用汗水和足迹昭示了特高压的艰辛和不易,昭示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梦想。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