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8年年末,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因“核”而生
风雨同舟62个春秋,中国核事业见证了东华理工大学的扛鼎之力。而核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伴随着学校发展而不断成长。
被誉为“核电粮仓、军工基石”的铀资源,是国防军工和核能发电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但我国曾一度被认为是“贫铀”国家,并且制约核工业发展的铀矿瓶颈一直存在。
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障铀资源的可靠供给,国家于1956年建立了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太谷地质学校。学校自建校后,逐步形成与发展了铀成矿理论与勘查方法、铀矿采冶方法与技术、核废物处置与环境治理等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向也成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雏形,最初只是学院的一个应用研究中心,大概有3~5个人。姑且称之为‘地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第一任主任、现任该校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的刘成东介绍说。实验室场地最初在江西抚州校区,没有大型精密设备,研究人员往往要到中科院、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借助他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展相关研究。
我国主要铀矿产地往往是在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实验室成员出野外,辛苦程度自不必说。他们去的地方通常都是戈壁深山,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生活用水都需要从几十公里之外用水车运入。夏季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冬季零下20多度都是常态。
“作为中国核工业第一所大学,学校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实验室也是因‘核’而生。”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实验室主任孙占学说。成立之初,实验室团队就树立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为国家核能事业贡献力量。也正因为有着这份担当,团队力量一路发展壮大。
“核”心不变
上世纪90年代,东华理工大学开始筹建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培育基地开始筹建之日起,“核”心始终不变。
2003年,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验室购置了第一台大型专业设备——电子探针。自此,实验室大型专业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并正式成立了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2004年,依托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该校整合相关资源,申报并获批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005年,实验室“进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后,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2010年成功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实验室发展步伐从未停歇。2016年,东华理工大学开始着手准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历经列入省部会商议定事项和科技部年度计划、科技部领导来校考察、正式的省部协商、专家论证等多重环节。为了一举成功进入“国家队”,团队对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在整合研究团队、搭建组织构架、提升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申报过程真正成为了一个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在准备申报书时,仅2017年至2018年,就反复修改了十几稿;近140页的申报书,凝聚了团队大量汗水与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此次申报,该校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走访科技部、省政府汇报进展,到相关单位开展情况调研。为了使实验室面积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时任校长的校党委书记柳和生主动将自己的研究团队迁出国防科技楼,将团队实验场地让位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占学也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有关单位学习取经,赴上级部门汇报实验室情况,请求支持。时任校长助理的林涛教授积极上下沟通,为申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消息传来,全校欢腾。十余载艰苦奋斗、矢志不移,终见回报。
以“核”成事
“重点实验室的挂牌成立,可谓‘十年磨一剑,一剑露锋芒’。”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柳和生表示,核资源与环境一直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学校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实验室要在“世界坐标系”中定位发展。学校也将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服务国防军工行业和江西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根据协议,实验室五年建设运行期内,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科技部将协助实验室建立对口交流合作关系,统筹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与此同时,江西省科技厅将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并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如今,实验室已发展为拥有固定成员68人,技术人员13人,配置了JXA-8100型电子探针、MAT-253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一批国际先进精密仪器,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超过8000万元。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聚集了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资源。其中,研究项目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汤彬,留美归国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焕文,多次荒漠遇险却依然坚守、主持设计建成了我国唯一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铀矿地浸系统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周义朋等,都是团队成员。
实验室还从中国科学院引进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肖化云和“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温汉捷,形成了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一批海外留学归国博士等中青年为骨干、优秀青年博士为主体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今年实验室有9个博士引入的指标,目前已经签约15人,前来面试的已有80余人。”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潘家永介绍说,高层次人才蜂拥而至,为实验室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争取培养一名院士、打造一个大科学装置、获得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技成果并予以转化,从而为核行业科技进步与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些都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未来,针对国家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将立足江西,瞄准国际前沿,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引领核行业和助推区域发展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日,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会见了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一行,并为中核资本联合深创投集团设立的核工业新质生产力创新投资平台——中核(深圳)科创有限公司揭牌。王学军对左丁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中核集团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希望共同聚焦核科技成果转化,建立
3月16日晚间,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辐射防护专家,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李德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16日17时52分在北京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核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前夕,9月9日,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一行赴核工业学院天津校区指导工作,向教师们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参加交流。余剑锋听取了核工业学院教培主业、硕博教育及天津校区校园建设等情况的汇报,向天津市对核工业人才培养给予的大力支持表
星辰陨落精神永存——沉痛悼念周光召先生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先生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5岁。光召先生提出了相对论性螺旋散射振幅概念,奠定了赝矢量流部分
在全球核电行业步入复苏与转型的关键节点之际,核电作为一种兼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特性的能源形式,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中国作为积极推动能源革命的先锋力量,正引领核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旨在确保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面临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为全面
为持续提高企业组织管理绩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增强集团公司“整体·协同”合力,7月1日下午,中核集团召开提高组织管理绩效专题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申彦锋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出席会议。会上,战略规划部对集团公司新发布的组织管理大纲进行解读,科技质量与数
中核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工业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竞争优势(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捷报频传:福建福清,“华龙一号”获得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充分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
当地时间5月7日-10日,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率团赴西班牙,与西班牙核公司(ENUSA)、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等合作伙伴就深化全产业链优势,深化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在与西班牙核公司总裁马里亚诺·莫雷诺·帕冯(MarianoMorenoPavon)会谈期间,余剑锋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效,并表
作为清洁、稳定的能源,核能在过去半个世纪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低碳电力,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核能也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从“一堆一器”到“核能三步走”,中国核工业走过了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
六天三地,跨越近5000公里。近日,一场中国核工业的追寻之旅展开。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明年1月15日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传播宣传核工业、核科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今年1月15日,中核集团启动了“大国底气从核来
3月27日至28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召开核能企业专职董事座谈会。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企业立足集团作为我国核能技术创新和型号开发主体、三代核电规模化发展主体和现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建设主体的战略定位,从落实核安全责任、提升建设运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3月25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天津市委常委、河西区委书记王旭一行。双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进一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参加会谈。申彦锋对王旭的到访表示热烈
近日,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正式奠基,标志着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精馏法硼同位素分离技术,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全链条,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相关硼同位素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为我国核能
3月21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集团“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品牌效应不断凸显,成为烟威两地重要清洁热源、核
3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举办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大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以赴打造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国务院国资委
3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见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总经理申彦锋,双方就核能领域的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托卡耶夫总统向申彦锋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发展核能产业的计划,并强调了近期关于成立核能署的决定的重要性。他表示,成立核能署旨在系统性地落实国家经济面临的战略任务。国
3月9日,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在江苏省江阴市共同召开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发布了国内首款C-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3日,中国核电公告称,公司2025年一季度发电量累计为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上网电量累计为56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7%。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均符合年度计划安排。其中,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49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0%;上网电量累计为46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近日,浙江省2025年第一批1364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印发,总投资额达7.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万亿元。其中包含多个电力项目:浙能镇海天然气发电公司燃机搬迁改造项目、国能安吉梅溪2×9H级燃气新建工程项目、大唐金华天然气发电项目、国投吉能(舟山)燃气发电有限公司2×74.5万千瓦燃气
3月31日16时39分,海阳核电4号机组核岛钢制安全壳筒体三环顺利吊装就位,为年内实现4号核岛反应堆厂房封顶重要里程碑节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吊装的模块由3圈共36块筒体板组成,直径约40米,高约12米,总吊装重量约764吨。同时,集成安装了300余块附板、SP02平台、环形风管、管道、空气导流板支架、
3月27日至28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召开核能企业专职董事座谈会。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企业立足集团作为我国核能技术创新和型号开发主体、三代核电规模化发展主体和现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建设主体的战略定位,从落实核安全责任、提升建设运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2024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发布,详情如下:一、发电机组可靠性指标2024年,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的发电机组为1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风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组。燃煤机组1952台,总装机容量9.17亿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280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日上午10时45分许,位于日本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附近的电源室发生火灾,冒出浓烟。据管理该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称,当时,核电站员工正在对3号机组的变压器防灾装置进行例行试验,由于电动阀门未能正常工作,员工在检查故障时发现火焰和烟雾冒出。
近日,公司收到国家档案局印发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档案验收意见,示范工程档案专项正式通过验收。专项验收工作于3月2日至5日开展,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验收组听取相关汇报、观看项目档案宣传片、现场查验档案材料并质询,认为示范工程档案收集比较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能够反映项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3月26日,中国广核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议案》《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和《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继续聘任高立刚先
近日,由哈电集团动装公司研制的“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完成验收工作,从哈尔滨发运,标志着“玲龙一号”取得又一重要突破,对扩展核能应用领域、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位于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主泵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心脏”,是最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