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固态电解质相对于液态电解质电导率较低,因此为了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需要将固态电解质膜尽可能的做薄,固态电解质的面电阻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其中L为电解质的厚度,δ为电解质的电导率,我们以电导率为20mS/cm,厚度为25um液态电解质为例,其面电阻为0.125Ω/cm2,但是实际上由于液态电解质采用的隔膜孔隙的迂曲度较大,因此实际上电解液的面电阻可达3.75Ω/cm2,而固态电解质不需要采用隔膜,因此要实现与电解液相同的面电阻,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可以更低一些,我们以10um的固态电解质为例,要达到与电解液相近的效果,仅需要电导率达到0.27mS/cm。
氧化物固态固态电池制备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获得更低孔隙率和更高电导率的电解质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烧结是常用的方式,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高温下大多数的正极材料都会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反应,例如LNMO与LLZ在600℃以上会发生反应,NCM622材料与LLZ在700℃以上时就会发生反应,但是为了降低固态电解质的孔隙率和提高电导率烧结温度通常需要达到1000℃以上,因此氧化物固态电池的正极制备并不能通过简单的烧结进行解决,而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工艺。
固态燃料电池(SOFC)和固态电容器(MLCC)中也采用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能够为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常见的能够用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工艺如下表所示,其中气相沉积方法在制备大尺寸和大厚度(5-30um)的薄膜时出错概率过高,因此并不实用,而等离子或火焰喷雾法则因为材料的稳定性问题也无法应用,因此最后能够用于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的方法仅有6种,下图展示了6种薄膜制备方法在固态电解质层和正极层制备中的便利程度,以及在固态电池制备种的可靠性。
下图为作者根据上面的分析设计的两种可行的氧化物固态电池的生产流程,其中下图a为正极支撑型,首先将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粘结剂、添加剂和溶剂等混合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干燥后进行激光切割,然后进行低温焙烧,然后再次进行激光整形,然后采用喷雾沉积方法在电极表面沉积一层固态电解质层,然后在中等温度下进行烧结(600℃),制备好的极片与金属锂负极组合后就可以制备成为全固态电池,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不需要采用高温,因此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正极和电解质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固态电解质类型,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该方法主要的不成熟环节为喷雾沉积法工艺。
下图b则展示了三层复合结构固态电解质层电池的制备工艺,首先进行多孔结构电解质层的制备,然后再涂布一层高密度电解质层,高温烧结后在多孔层一侧涂布正极浆料,使其深入到多孔结构中,然后进行低温烧结,确保正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良好的离子电导率,最后将融化的金属Li涂布在固态电解质的另外一侧完成电池的组装。
影响动力电池应用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其生产成本,虽然目前固态电池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本估计还缺少有效数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其接近的SOFC燃料电池进行估算(如下图所示),下图a为SOFC电池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和烧结在内的加工成本占到了75%,而材料成本仅为25%。由于三层复合电解质层固态电池的生产过程与SOFC电池接近,因此我们可以采用SOFC数据对其成本进行预测,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主要受到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LZ的控制,目前LLZ的价格高达2000$/kg,但是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因此LLZ的成本会发生大幅的下降,这里可以假设LLZ最低成本能够降低到50$/kg,因此在电池结构相近的情况下,正极LNMO厚度为70um时,单个电池的成本为0.12$,如果降低正极的厚度提高到150um,则单个电池成本会提高到0.23$。
由于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中大多数为生产过程成本,因此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池的成本,从下图b能够看到在小规模生产(10000只/年)时生产过程成本会达到750-2500$/kWh,但是如果产能扩大到1亿只/年(10-20GWh/年),则生产过程成本会大幅下降到75-240$/kWh,因此最终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下降到140-350Wh/kg。但是即便如此,生产过程成本仍然占比超过50%,相比于锂离子电池(过程成本仅为20-30%)仍然明显偏高。
材料成本仍然对于固态电池有重要的影响,从下图c能够看到如果LLZ电解质的成本下降到20$/kg,则采用LNMO正极时电池的成本能够降低到180-310$/kWh,如果采用高镍NMC则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到120-210$/kWh,而全固态电池最终目标150$/kWh,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工作。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高,环境稳定性好,是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固态电解质硬度大,加工性能较差,因此设计合适的生产工艺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现阶段由于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还比较高,后续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和规模效应能够有效的降低的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到150$/kWh。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宁德时代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晚间,比亚迪公布2025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6%;本年累计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2025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72723辆。2025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0.347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欧洲储能峰会上,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公司分析师KevinShang和AnnaDarmani接受了行业媒体采访,深入剖析了欧洲电池行业市场格局。FreyrBattery公司计划在挪威莫伊拉纳建设电池生产工厂他们探讨了电池供应链持续变化以及欧洲客户对储能电池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日益严格的要求。讨论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珠海冠宇发布关于核心技术人员调整的公告,其中显示新增认定赵伟先生、钟季先生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原核心技术人员邹啸天先生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不再认定其为核心技术人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363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7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00.84亿人民币增至约103.05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3月29日,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汽车分会2025年年会暨飞行汽车标准研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会上发布行业白皮书,并进行飞行汽车团体标准体系研讨,北京亦庄将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区”。研讨会现场。以会引智主题演讲+白皮书发布+标准研讨飞行汽车作为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针对飞行汽车定点项目,公司提供的高压动力电池采用了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是飞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可为飞行汽车提供充足、可持续的动力来源。客户充分分析了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生产组织能力等诸方综合因素,决定选择公司作为其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白皮书表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给上游材料带来的最大的市场机会在于核心的固态电解质,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EVTank预计随着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解质的出货量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8日,三祥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领域系公司重要战略布局方向,公司已成立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导小组,进一步促进固态电解质材料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及成果转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透露,容百科技固态电解质业务聚焦在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处于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处于前期开发的第二代产品超高镍三元材料容量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2日,山东济南生态环境局公示《山东创鲁先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全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显示项目正式落地。公示显示,山东创鲁先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全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位于高新区储能装备产业园一产业载体A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0日,当升科技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及募集说明书的公告》,提到为加速“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建设,布局海外市场,应对供应链本土化发展趋势,新建“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进行前瞻技术研发,提升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武汉天石科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研发及运营投入。资料显示,天石科丰成立于2022年12月,是一家致力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粉体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高校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固态电解质粉体研发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4日,万润新能披露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2月),万润新能表示,公司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紧跟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已在固态电池环节价值量较高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进行发力布局。详情如下:一、公司情况介绍万润新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
作者:江训昌1,2喻科霖3杨大祥1,2,4廖敏会5周洋5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2.重庆交通大学;3.重庆市育才中学;4.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引用:江训昌,喻科霖,杨大祥,等.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
市场对于固态电池总是抱有许多期待。早期,关注点聚焦于技术路线的突破与选定。现在,随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并锚定2027年为全固态电池初步量产的时间节点,市场又开始追求固态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作为动力电池上车的紧迫,叠加eVTOL等新兴市场的推动,固态电池被期望在安全性、
在固态电池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凭借独特优势正快速推进产业应用。作为下一代电池的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创新突破直接决定了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和商业化进程。近年来,卤化物固态电解质逐渐成为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创新的重要方向,引发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关注。自2018年以来,学术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轿车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2027年实现量产;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2030年实现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2035年量产,具体技术路线图及时间节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