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人造太阳,不是挂在天空,而是以超导磁场约束,通过波加热,让等离子气体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发生聚变的大科学装置,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率先实现一亿度的超高温,实现了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在聚变这个全球竞争的科学顶峰攀登赛中,一直保持着领先。中国的目标,是点亮人类核聚变的第一盏灯。
“聚变是全人类的梦想。”这是李建刚对中国力量采访组说的第一句话。
李建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曾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在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深耕近40年,致力于核聚变研究,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辅助加热系统的负责人。EAST装置也被称为“东方超环”,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简单说来,因为这个装置的目标是实现亿度超高温的核聚变,其能量爆发与太阳类似,也被称为人造太阳。目前EAST已经实现了电子温度1亿度的超高温并持续几秒钟。
控制大厅的外墙上,挂着8块牌子,其中两块是“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世界实验室 核聚变中心”。“科学无国界,核聚变研究可能是全世界科学家合作最好的一件事。”李建刚说。
一笔划算的买卖:400万物资换来T7
核聚变是全世界能源发展的前沿方向,简单说就是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超高温高压下碰撞,发生互相聚合,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比如氦。前苏联科学界发明了托卡马克后,在1958年对全世界解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对该领域的研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中国的托卡马克有了飞跃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人打算把一个T7的半超导装置赠送给其他国家,然后他们自己做一个更大的。我们的老所长霍裕平对苏联专家说,那就送给我们吧。这件事成为中国聚变史上的一个佳话,我们用价值400万人民币的生活物资,换了前苏联价值1800万卢布的T7装置。”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讲起这件事,李建刚还是很兴奋。现在,ESAT大厅门口还摆放着已经退役的T7,一米多高,像一个环形穿插进方块里。
有了T7,所里就用这个装置来学习吸收消化,拆解一遍,装上一遍,再拆解一遍, “这样大家就知道,原来托卡马克是这样的啊。”全所上下齐心努力,三年半之后,组装出了自己的托卡马克——合肥超环HT-7,而且比苏联的T7好很多:T7能做到1000万度大概几秒钟,而合肥超环可以做到1200万度持续400多秒。
不过,基于当时的条件,很多部件都无法实现国产,有时还要请俄罗斯专家来检修。有一次,请来一位俄罗斯专家,下午5点多乘飞机抵达,那位专家先是要吃饭、要喝酒,后来又说累了要休息,全所上下几百人就眼睁睁地等着他休息好。“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定决心,最关键的技术部分,一定要百分之百国产化。”
一只“科幻蜘蛛”:与EAST亲密接触
实现核聚变,半超导还不够,一定要做全超导,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包括美国、韩国、日本、美国、印度等。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建成了全超导的东方超环,并且关键的技术部分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
采访组到达时,正是东方超环的实验季,不过,采访组的运气很好,当天早上,正好碰上EAST短暂的停机检测,采访组也有机会近距离和东方超环亲密接触。
EAST控制大厅的外形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太空舱,科幻感十足。经过两道闸门后,刷卡进入一个密闭的空间,我们见到了EAST的真容。
EAST给人的第一印象像是未来的机器蜘蛛,整个装置重量约400多吨,中间是高11米、直径8米的圆柱形大型超导磁体,由D形的超导线圈围成的,实验时,超导形成的磁约束,让等离子体成为悬在空中的一团火球,不断加热,达到上亿度的超高温。周边的高功率波加热、中性束注入、低温制冷、高功率电源、等离子体诊断、遥操作维护等系统像是伸出来的“腿”,支撑在大型超导磁体周围。抬头向上看去,一面五星红旗矗立在EAST顶部。
在EAST前方,还展示了一些我国创新制造的部件,包括超导线、石墨瓦、钨铜部件、高压绝缘套筒与法兰,以及世界最高参数的68KA超导高温电流引线等,这些都是EAST能够成功运行的基础。
所里的技术人员把实验一次叫“放一炮”,在EAST控制大厅里的超大屏幕上显示着一个数字:87068,这意味着EAST已经放电87068次。实验时,两道闸门关闭,室外警报响起,随着实验人员输入各种参数,大屏幕上开始倒计时,当倒计时归零时,EAST开始加热,磁约束下的那团气体的影像会出现在大屏幕上,周边是炽热的红黄色,中间是黑色。黑色,意味着达到了一亿度的超高温。几秒后,火焰消失,一次实验结束。
一项研究衍生多项科技成果:有望实现超导质子治疗
核聚变研究中应用的各方技术都代表着目前人类科技的最高水平,这些技术一旦转化到其它产业中,也会带来巨大的提升,为全人类服务。
“超导的一个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平常我们去看病的核磁共振。”李建刚说,“现在人们去拍片子最好的设备磁场才1.5个特斯拉,未来核磁共振可以做到10个特斯拉。1.5特斯拉和10个特斯拉是什么概念?就是能把发现癌细胞的精度提高十倍、二十倍,如果要杀死癌细胞,再加入一个加速器的技术。”
等离子体所正在开展超导质子治癌项目,大约5年的时间内,他们有望研发出一款新设备,可以实施精确放疗,让老百姓治疗癌症的价格大幅下降。目前,类似的设备大都依赖进口,使用不仅要排队,而且价格高昂,治疗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难以承受。
“聚变的副产品就是海水淡化和氢。加热的海水,高温后汽化,最后冷却回来自然就实现淡化了,而高温产生的氢,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可以说,把聚变中的这些技术用到国民经济上,能够把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核聚变,就像当年的信息革命、半导体革命,一旦能够实现,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科技革命往往也会伴随着担忧和质疑的声音:又是核、又是高温,会不会不安全?
“非常安全!”李建刚说,“我们实验了20多万次,失败也有几万次,最多的损伤就是那团火球偏了,烧了内壁。因为,一旦出现情况,我们可以实现瞬间降温、停止聚变,火球又变成气体,基本没有衍生灾害。”
在采访当日,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的一个新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高约束等离子体的边界区域会周期性地爆发出一种称为边界局域模(ELM)的不稳定性,大幅度ELM类似太阳耀斑爆发。在前期成功探索、实现了杂草型小幅度边界局域模(Grassy ELM)运行的基础上,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揭示了Grassy ELM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而利用这种自发的高频小幅度Grassy ELM,发展出了一种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并系统验证了其与未来聚变堆若干运行条件的兼容性。
一百亿投入的背后:全球科学家协力合作
“通过聚变,一升海水就可以提供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海水基本是取之不竭的。但是,要让核聚变成为主要的能源还十分困难。”李建刚说。
难在哪里?它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有亿度级的超高温,其次是高温要有足够的持续时间,第三是持续产生高温这个过程必须可控。“这不是单靠某一个科学家的智慧能够解决的,必须要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做。”李建刚说。
一个上亿度的火球,现在最多只能做到持续几秒钟,离实现持续24小时、365天还有遥远的距离。现在的材料,几百上千度就化了,上亿度的高温,对材料、对控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超导材料的需求是百吨计的,过去,我们国家一年只能生产出几十公斤,而现在,一家生产商一年就可以供应数百吨。但是,聚变下一步所需要的材料,是现在性能的数倍以上,目前很多材料和技术还无法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
核聚变需要诸多尖端科学领域的合作。实现之后还有工业化的过程,作为能源产品,还要做到足够便宜。
“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可能需要几十年,大规模经济应用可能还要上百年,这也是全球科学家在这件事上可以合作的原因。”
中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参与计划的七方有中国和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中国在这一计划中要投入100亿人民币。参与计划科学家的平台、技术和发现是共享的。
在EAST控制大厅,我们见到了不少外国科学家,李建刚介绍说,上个月的某一周,EAST全部实验是中美联合实验,有几十位美国科学家加入进来。美国的DIII-D装置也有差不多一个星期的联合实验。“到下一周我们还会采取第2轮国际联合实验。”
联合实验也叫THIRD SHIFT,联合实验室是异地的,通过网络,在圣地亚哥、在MIT、在普林斯顿就能参加EAST的实验。“在EAST,一般白天是中国科学家,到了下午,就换成欧洲科学家,等到半夜,就是美国科学家。通过网络,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参与其中。”前面看到的世界最高参数的68KA超导高温电流引线,就是我国提供给ITER的。
一座新实验堆的愿景:在中国点亮核聚变的第一盏灯
“中国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聚变发电的国家。”李建刚说。
“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而我们的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6,我们的需求是巨大的。第二就是中国有体制优势,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因为中国可以坚定地实施中长期的规划,可举国之力办大事。”
欧美的科学家,单兵作战能力强过中国科学家,但多人集团作战,就是中国科学家的优势,而聚变,恰恰是一个需要众多人才长期努力的科学实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可能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目前,从全球来看,EAST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我国不仅仅满足于此,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
李建刚告诉记者,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他们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新的聚变实验堆,其规模要超过目前的ITER,“目前正在设计阶段,有100多个单位、近800名科学家参与,希望5年能完成设计,建设要用10年的时间。”
目前ITER的功率是50万千瓦,我国未来的新实验堆将实现200万千瓦,聚变功率大4倍。ITER并不能发电,而我们的新实验堆将具有发电功能。“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说,人类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一定会在中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6日,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新奥引领的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跃升至高参数运行区间,同时也标志着新奥“玄龙-50U”装置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迈出氢硼聚变商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3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设备收到国核设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组织签署的诊断端口插件合同,这是国核设备首次实现在ITER的市场突破。本合同是国核设备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合作攻关,经过4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核集团的卢铁忠表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我国核能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的热堆代表就是“华龙一号”。截至目前
中国核电2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该事项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测算,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4月16日,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新奥引领的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跃升至高参数运行区间,同时也标志着新奥“玄龙-50U”装置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迈出氢硼聚变商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浙江宁波发布《2025年度宁波市重大能源项目计划表》。计划表显示,2025年宁波市重大能源项目共23个,涉及光伏、核电、火电等多个领域。其中风电部分包含象山4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总量2101.5MW。以及1个新能源汇储一体化(风电汇集站项目)。相关阅读:8.1GW!浙江2025年1
4月15日,越南正式批准了其国家电力发展规划(PDP8)的修订版,计划到2030年投入1363亿美元,以增强长期能源安全。这份更新的路线图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而且首次纳入了核能。到2030年,越南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增加多达236吉瓦,比之前获批的版本增加了50%。(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
2025年4月11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第53期“CNEA国际天然铀价格预测指数(2025年4月)”。一、短期-月度现货价格预测指数(月度更新)上期预测结论是:利空与利好因素影响参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酝酿市场观望情绪,一是美俄关系逐步改善后,美方可能放宽对俄浓缩进口豁免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2.2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广东发电装机电源类型涵盖传统与新兴能源,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多元互补,共同构建了百花齐放的能源格局,使得广东在应对不同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时更具灵活性和
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台山隆文风电场效能提升(大代小)项目施工总承包采购(重新招标)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GN-202501200004-N1)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一、招标条件本项目中广核新能源广东台山隆文风电场效能提升(大代小)项目施工总承包采购(重新招标)(招标项目编号:CGN-2025012
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目予以政策支持,鼓励虚拟电厂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鼓励发电储能类虚拟电厂,允许通过配建
近日,美国北达科他州共和党籍国会议员JulieFedorchak提出一项名为《2025年终止间歇性能源补贴法案》(EndingIntermittentEnergySubsidiesActof2025)的法案,建议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对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生产税收抵免(PTC)和投资税收抵免(ITC)。她指出,目前这类补贴已对能源市场造成严重扭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举行“超级科技日”活动并在现场发布了公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补能速度,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520公里。与目前市场上量产的主流4C快充相比,该款产品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21日,内蒙古西部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达茂旗园区4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为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为14.6亿元,折合单价为3650元/kW。(折合单价按招标容量计算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个地方2025年1-3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相关阅读:31省份2025年1-2月发电量数据出炉!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增长几何?1、北京市2025年3月,北京市总发电量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其中,火电发电量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水力发电量1.
4月16日,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新奥引领的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跃升至高参数运行区间,同时也标志着新奥“玄龙-50U”装置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迈出氢硼聚变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1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有关于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025年第133批招标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多能互补技术及应用场景的研究项目的招标公告。该项目地点位于山东济南,暂定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招标范围为SOEC技术现状及应用场景的研究、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1-3月的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排名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2025年1-3月各地规上总发电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内蒙古2044.5亿千瓦时、广东省1537.6亿千瓦时、山东省1513.4亿千瓦时、江苏省1455.8亿千
4月15日,越南正式批准了其国家电力发展规划(PDP8)的修订版,计划到2030年投入1363亿美元,以增强长期能源安全。这份更新的路线图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而且首次纳入了核能。到2030年,越南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增加多达236吉瓦,比之前获批的版本增加了50%。(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
2025年4月11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第53期“CNEA国际天然铀价格预测指数(2025年4月)”。一、短期-月度现货价格预测指数(月度更新)上期预测结论是:利空与利好因素影响参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酝酿市场观望情绪,一是美俄关系逐步改善后,美方可能放宽对俄浓缩进口豁免
近日,美国北达科他州共和党籍国会议员JulieFedorchak提出一项名为《2025年终止间歇性能源补贴法案》(EndingIntermittentEnergySubsidiesActof2025)的法案,建议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对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生产税收抵免(PTC)和投资税收抵免(ITC)。她指出,目前这类补贴已对能源市场造成严重扭曲,
4月21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布达维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沙特核与辐射监管委员会主席哈立德以及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驻华代
放眼东海之滨,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公司半岛南风电基地的235台风机叶片迎风起舞。通过开展风电机组整改58台次,大型技改4次,预计减少损失电量568万千瓦时。一季度,该风电基地首次创下单季度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的佳绩。遥瞰三湘大地,国家电投集团在湘322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场站已全部接入五凌电力长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3号(K-3)机组正式通过最终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验证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技术成熟性和国际市场适应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推广的清洁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西北城建中标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1、2、3号机组自然通风冷却塔建安工程(标段二)项目。徐圩核能供热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本期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台1000兆瓦+1台600兆瓦级核电机组,据悉,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
编译巴林国家报4月13日报道: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宣布,美国准备与沙特签署一项重要协议,重点在能源和民用核技术方面进行合作。赖特在声明中强调,协议代表着加强与沙特长期伙伴关系的战略举措,并指出合作将包括在沙特境内实现和平核能产业的本地化。值得注意的是,此举是在扩大沙特和美国双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