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人造太阳,不是挂在天空,而是以超导磁场约束,通过波加热,让等离子气体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发生聚变的大科学装置,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率先实现一亿度的超高温,实现了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在聚变这个全球竞争的科学顶峰攀登赛中,一直保持着领先。中国的目标,是点亮人类核聚变的第一盏灯。
“聚变是全人类的梦想。”这是李建刚对中国力量采访组说的第一句话。
李建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曾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在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深耕近40年,致力于核聚变研究,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辅助加热系统的负责人。EAST装置也被称为“东方超环”,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简单说来,因为这个装置的目标是实现亿度超高温的核聚变,其能量爆发与太阳类似,也被称为人造太阳。目前EAST已经实现了电子温度1亿度的超高温并持续几秒钟。
控制大厅的外墙上,挂着8块牌子,其中两块是“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世界实验室 核聚变中心”。“科学无国界,核聚变研究可能是全世界科学家合作最好的一件事。”李建刚说。
一笔划算的买卖:400万物资换来T7
核聚变是全世界能源发展的前沿方向,简单说就是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超高温高压下碰撞,发生互相聚合,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比如氦。前苏联科学界发明了托卡马克后,在1958年对全世界解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对该领域的研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中国的托卡马克有了飞跃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人打算把一个T7的半超导装置赠送给其他国家,然后他们自己做一个更大的。我们的老所长霍裕平对苏联专家说,那就送给我们吧。这件事成为中国聚变史上的一个佳话,我们用价值400万人民币的生活物资,换了前苏联价值1800万卢布的T7装置。”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讲起这件事,李建刚还是很兴奋。现在,ESAT大厅门口还摆放着已经退役的T7,一米多高,像一个环形穿插进方块里。
有了T7,所里就用这个装置来学习吸收消化,拆解一遍,装上一遍,再拆解一遍, “这样大家就知道,原来托卡马克是这样的啊。”全所上下齐心努力,三年半之后,组装出了自己的托卡马克——合肥超环HT-7,而且比苏联的T7好很多:T7能做到1000万度大概几秒钟,而合肥超环可以做到1200万度持续400多秒。
不过,基于当时的条件,很多部件都无法实现国产,有时还要请俄罗斯专家来检修。有一次,请来一位俄罗斯专家,下午5点多乘飞机抵达,那位专家先是要吃饭、要喝酒,后来又说累了要休息,全所上下几百人就眼睁睁地等着他休息好。“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定决心,最关键的技术部分,一定要百分之百国产化。”
一只“科幻蜘蛛”:与EAST亲密接触
实现核聚变,半超导还不够,一定要做全超导,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包括美国、韩国、日本、美国、印度等。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建成了全超导的东方超环,并且关键的技术部分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
采访组到达时,正是东方超环的实验季,不过,采访组的运气很好,当天早上,正好碰上EAST短暂的停机检测,采访组也有机会近距离和东方超环亲密接触。
EAST控制大厅的外形像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太空舱,科幻感十足。经过两道闸门后,刷卡进入一个密闭的空间,我们见到了EAST的真容。
EAST给人的第一印象像是未来的机器蜘蛛,整个装置重量约400多吨,中间是高11米、直径8米的圆柱形大型超导磁体,由D形的超导线圈围成的,实验时,超导形成的磁约束,让等离子体成为悬在空中的一团火球,不断加热,达到上亿度的超高温。周边的高功率波加热、中性束注入、低温制冷、高功率电源、等离子体诊断、遥操作维护等系统像是伸出来的“腿”,支撑在大型超导磁体周围。抬头向上看去,一面五星红旗矗立在EAST顶部。
在EAST前方,还展示了一些我国创新制造的部件,包括超导线、石墨瓦、钨铜部件、高压绝缘套筒与法兰,以及世界最高参数的68KA超导高温电流引线等,这些都是EAST能够成功运行的基础。
所里的技术人员把实验一次叫“放一炮”,在EAST控制大厅里的超大屏幕上显示着一个数字:87068,这意味着EAST已经放电87068次。实验时,两道闸门关闭,室外警报响起,随着实验人员输入各种参数,大屏幕上开始倒计时,当倒计时归零时,EAST开始加热,磁约束下的那团气体的影像会出现在大屏幕上,周边是炽热的红黄色,中间是黑色。黑色,意味着达到了一亿度的超高温。几秒后,火焰消失,一次实验结束。
一项研究衍生多项科技成果:有望实现超导质子治疗
核聚变研究中应用的各方技术都代表着目前人类科技的最高水平,这些技术一旦转化到其它产业中,也会带来巨大的提升,为全人类服务。
“超导的一个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平常我们去看病的核磁共振。”李建刚说,“现在人们去拍片子最好的设备磁场才1.5个特斯拉,未来核磁共振可以做到10个特斯拉。1.5特斯拉和10个特斯拉是什么概念?就是能把发现癌细胞的精度提高十倍、二十倍,如果要杀死癌细胞,再加入一个加速器的技术。”
等离子体所正在开展超导质子治癌项目,大约5年的时间内,他们有望研发出一款新设备,可以实施精确放疗,让老百姓治疗癌症的价格大幅下降。目前,类似的设备大都依赖进口,使用不仅要排队,而且价格高昂,治疗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难以承受。
“聚变的副产品就是海水淡化和氢。加热的海水,高温后汽化,最后冷却回来自然就实现淡化了,而高温产生的氢,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可以说,把聚变中的这些技术用到国民经济上,能够把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核聚变,就像当年的信息革命、半导体革命,一旦能够实现,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科技革命往往也会伴随着担忧和质疑的声音:又是核、又是高温,会不会不安全?
“非常安全!”李建刚说,“我们实验了20多万次,失败也有几万次,最多的损伤就是那团火球偏了,烧了内壁。因为,一旦出现情况,我们可以实现瞬间降温、停止聚变,火球又变成气体,基本没有衍生灾害。”
在采访当日,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的一个新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高约束等离子体的边界区域会周期性地爆发出一种称为边界局域模(ELM)的不稳定性,大幅度ELM类似太阳耀斑爆发。在前期成功探索、实现了杂草型小幅度边界局域模(Grassy ELM)运行的基础上,EAST超导托卡马克团队揭示了Grassy ELM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而利用这种自发的高频小幅度Grassy ELM,发展出了一种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并系统验证了其与未来聚变堆若干运行条件的兼容性。
一百亿投入的背后:全球科学家协力合作
“通过聚变,一升海水就可以提供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海水基本是取之不竭的。但是,要让核聚变成为主要的能源还十分困难。”李建刚说。
难在哪里?它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有亿度级的超高温,其次是高温要有足够的持续时间,第三是持续产生高温这个过程必须可控。“这不是单靠某一个科学家的智慧能够解决的,必须要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做。”李建刚说。
一个上亿度的火球,现在最多只能做到持续几秒钟,离实现持续24小时、365天还有遥远的距离。现在的材料,几百上千度就化了,上亿度的高温,对材料、对控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超导材料的需求是百吨计的,过去,我们国家一年只能生产出几十公斤,而现在,一家生产商一年就可以供应数百吨。但是,聚变下一步所需要的材料,是现在性能的数倍以上,目前很多材料和技术还无法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
核聚变需要诸多尖端科学领域的合作。实现之后还有工业化的过程,作为能源产品,还要做到足够便宜。
“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可能需要几十年,大规模经济应用可能还要上百年,这也是全球科学家在这件事上可以合作的原因。”
中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参与计划的七方有中国和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中国在这一计划中要投入100亿人民币。参与计划科学家的平台、技术和发现是共享的。
在EAST控制大厅,我们见到了不少外国科学家,李建刚介绍说,上个月的某一周,EAST全部实验是中美联合实验,有几十位美国科学家加入进来。美国的DIII-D装置也有差不多一个星期的联合实验。“到下一周我们还会采取第2轮国际联合实验。”
联合实验也叫THIRD SHIFT,联合实验室是异地的,通过网络,在圣地亚哥、在MIT、在普林斯顿就能参加EAST的实验。“在EAST,一般白天是中国科学家,到了下午,就换成欧洲科学家,等到半夜,就是美国科学家。通过网络,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参与其中。”前面看到的世界最高参数的68KA超导高温电流引线,就是我国提供给ITER的。
一座新实验堆的愿景:在中国点亮核聚变的第一盏灯
“中国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聚变发电的国家。”李建刚说。
“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而我们的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6,我们的需求是巨大的。第二就是中国有体制优势,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因为中国可以坚定地实施中长期的规划,可举国之力办大事。”
欧美的科学家,单兵作战能力强过中国科学家,但多人集团作战,就是中国科学家的优势,而聚变,恰恰是一个需要众多人才长期努力的科学实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可能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目前,从全球来看,EAST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我国不仅仅满足于此,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
李建刚告诉记者,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他们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新的聚变实验堆,其规模要超过目前的ITER,“目前正在设计阶段,有100多个单位、近800名科学家参与,希望5年能完成设计,建设要用10年的时间。”
目前ITER的功率是50万千瓦,我国未来的新实验堆将实现200万千瓦,聚变功率大4倍。ITER并不能发电,而我们的新实验堆将具有发电功能。“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说,人类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一定会在中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了我国核电建设运行整体情况。张星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电发展始终贯彻安全第一方针,通过持续不断的核电项目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
4月26日于安徽合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发首展了万瓦级氦制冷机,这一超大型氦低温制冷机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万瓦级氦制冷机指液氦温度(即零下269摄氏度)下制冷量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4月16日,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对外称,其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玄龙-50U”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氢硼聚变等离子体100万安培放电。而在不久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传来好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了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
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绿电交易规模力争超过7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燃料产能建设,前瞻谋划绿色燃料重
4月23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文件提出,完成全市“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各区、各行业、各重点区域夯实目标分解和推进机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按照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目标设置年度目标。努力推进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氮氧化
4月16日,新奥“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温高密度百万安培(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新奥引领的球形环氢硼聚变研究跃升至高参数运行区间,同时也标志着新奥“玄龙-50U”装置跻身国际球形环先进行列,迈出氢硼聚变商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5月12日,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人事任命,同意聘任陈志超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提名余国君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履历信息显示,陈志超现年45岁,高级工程师,曾在多家电厂担任厂长,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管理经验。余国
5月14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这是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双满分”、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再次验证了我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电力行业持续向上生长。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电力板块74只个股中,26只获资本市场“国家队”持有,最新持仓市值529.5亿元,从其持股路径看,或为被“低估”的行业黑马。“国家队”一季度增持6股民营企业占得1席资本市
4月24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印发《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实施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力争2025年长三角省间交易电量总体规模达到1800亿千瓦时左右,占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超过10%,其中长三角省市间互济交易电量同比增加2倍,区域内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方案》明
5月12日,中核集团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类安全环保风险可控在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主持会议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5月10日,哈电集团研制的“玲龙一号”全球首堆最后一台核主泵启程发往海南昌江核电站。至此,哈电集团为“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研制的4台核主泵关键主设备全部实现验收交付。核主泵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心脏”,是核岛主设备内唯一旋转的最关键、最核心且制造难度最大的设备。哈电集团研制的“玲龙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3日,晋控电力、电投产融涨停;九洲集团、湖南发展、华电辽能等跟涨。相关阅读:电投产融重组后,几座核电站装入上市公司?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近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征求《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经营主体为东北地区的并网发电厂,包括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核电厂。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自并网发电之日起纳入辅助服务管理范围。火电机组自并网发电之日起参与电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电投产融近日披露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指出,公司当下正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未来完成重组后,优质核电资产的注入将显著增加公司资产规模及业务实力,同时将显著提振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从而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而稳定的价值回报。据悉,电投产融拟
2025年05月09日12时15分,华能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4号机组除氧器吊装就位,整个吊装过程安全、质量可控,为后续4号机组常规岛相关主体结构完成及二回路管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号常规岛除氧器就位标高20m,重241t,通过热力除氧及化学辅助除氧的方式去除给水中溶解的氧及不凝性气体,避免二回路热
5月12日,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人事任命,同意聘任陈志超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提名余国君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履历信息显示,陈志超现年45岁,高级工程师,曾在多家电厂担任厂长,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管理经验。余国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电力行业持续向上生长。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电力板块74只个股中,26只获资本市场“国家队”持有,最新持仓市值529.5亿元,从其持股路径看,或为被“低估”的行业黑马。“国家队”一季度增持6股民营企业占得1席资本市
今年春节期间,AI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知不觉搅动了长假归来的上班族的心情。往年这个时候,很多人仍然会在反复咀嚼乡情的余韵悠长,抑或谈论春晚的精彩桥段。(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管永生)而今年DeepSeek强势“置顶”春节期间的关键词排行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交硬通货”。不仅让刚复工的
在碳中和背景下,解决算力增长带来的能耗和碳排放问题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全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趋势进一步加深,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带动下,算力已成为最受重视的战略性生产力,市场需求快速攀升,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算力规模年均增速将超过50%。同时,由于算力产生于数据中心的运行,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电投产融近日披露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指出,公司当下正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未来完成重组后,优质核电资产的注入将显著增加公司资产规模及业务实力,同时将显著提振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从而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而稳定的价值回报。据悉,电投产融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2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市政协提案《关于支持潼南打造“成渝氢走廊”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议》答复的函。其中提出,将持续优化重庆氢能产业布局,充分结合渝西地区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支持将潼南区纳入成渝氢走廊等相关规划,强化科技引领,助推潼南打造氢能产业基地。重庆市发改委
受用电量激增的影响,欧美国家大量服役年限即将到期的核电站获延寿批准。这为中国核电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范珊珊)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的激增,让科技巨头们转向押宝核电技术。微软公司与美国最大清洁能源供应商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Energy)达成重大合作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2日,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山东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显示,经营和储存场所、设施、建筑物符合《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技术基本要求》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详情如下: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山东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建设电力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在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主旨报告(2025年5月8日)辛保安今天我们召开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电力科技发展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凝聚合力,对于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
5月9日,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发布。其中提出,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经营主体实施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民用核能、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维护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促进能源运输畅通。双方将致力于加强金砖国家在贸易、财
4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海斌到上海核工院调研。调研期间,陈海斌听取了上海核工院在经营发展、党的建设、“十五五”规划及国内外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对上海核工院长期以来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就企业规划编制、国际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