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正文

成都印发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3年建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019-08-01 15:22来源:能链关键词:氢能氢能产业氢燃料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

《规划》提到,成都目前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检测,燃料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链” ID:energylink )

  • 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检测环节,聚集了天一科技、亚联高科、中材科技、华气厚普、中测院等企事业单位。

  • 燃料电池环节,聚集了东方 电气、荣创新能、亿华通等企业。

  • 整车(机)制造环节,聚集了成都客车、中植一客、四川丰田等汽车企业以及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轨道交通企业。

四川是水电大省,目前丰水期富余水电可制备氢气约2.53亿吨,未来水电解制氢市场前景相对较好;氯碱化工产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

同时,天然气资源储量富足,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9%,且形成了“三纵三横”的管网格局,为天然气重整制氢提供了潜在的氢源保障。

以下是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3年,全市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培育从事氢能相关业务企业100户,其中百亿以上企业1-2户、50亿以上企业2-3户,初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及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技术创新目标: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氢气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到2023年,力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体积功率密度达到3.5千瓦/升,冷启动温度达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寿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本大幅下降;车载高压储氢及加注压力达到70兆帕。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应用推广目标:到2023年,全市在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出租车、公务车、共享汽车等领域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建设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线2条,示范线路总长30公里以上;燃料电池在无人机、分布式能源、船舶、各类电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建设覆盖全域成都的加氢站30座以上,形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氢能综合交通网络;“氢生活”理念融入大众生活,将成都塑造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标杆城市。

发展重点

一、整车整机

1.优先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工程作业车,加快发展燃料电池轿车、SUV/MPV,鼓励发展燃料电池叉车、重型货车。推动燃料电池整车动力集成与供氢系统、安全与监控系统的研发与制造。

2.加快发展燃料电池动车、有轨电车、无人机、船舶等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动车、有轨电车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与燃料电池无人机。加快发展以燃料电池提供电力的航空航天、船舶运输、电子信息、各类电源等产品。支持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鼓励开展燃氢燃气轮机研究。

二、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

重点发展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密封垫、碳纤维纸等核心材料。加快发展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氢气电控喷射、高压电磁阀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长寿命、高性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电堆集成。

支持发展燃料电池系统及其零部件测试平台、燃料电池控制管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能量健康管理系统。

三、氢源供给及存储设备

重点发展水电解制氢、热化学制氢等制氢设备及氢气提纯设备,70兆帕车载储氢、加氢设备,以及高精度流量计、氢气检测系统、高性能传感器、制氢加氢一体机等关键零部件及设备。

探索发展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及合金固态储氢等材料、技术和设备,以及天然气管道掺氢技术。

空间布局

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郫都区、新津县、新都区、高新区(西区)、彭州市、双流区、金堂县、邛崃市九个区域规划打造氢能产业功能区(包含五个专业制造产业园、一个氢能产业新城、一个绿色氢都),形成“五园一城一都”的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新格局。

一、五园(氢能产业专业制造园区)

依托区(市)县氢能产业既有基础,打造氢车、氢轨、氢机、氢堆、氢源五个专业制造产业园。

1.氢车产业园:依托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燃料电池轿车、SUV/MPV、客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整车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依托郫都区、新津县2个区域,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客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

2.氢轨产业园:依托新都区、新津县2个区域,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机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

3.氢机产业园:依托双流区、金堂县(淮州新城)2个区域,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无人机、储能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

4.氢堆产业园:依托高新区(西区)、郫都区2个区域,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碳纤维纸、催化剂,以及氢气制备、储运、加注设备研发与制造。

5.氢源产业园:依托彭州市(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热化学制氢、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水电解制氢;根据实际需要,可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郫都区、金堂县(成阿工业园)、邛崃市(成甘工业园)等区域开展水电解制氢。

二、一城(氢能产业新城)

依托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打造“两基地、一高地、一中心”,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氢能产业新城。

1.制造基地:按照上述氢车产业园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打造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总部基地:落户企业总部,完善人才公寓、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贸易博览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与服务,打造氢能产业总部基地。

3.创新高地: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氢能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认证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4.示范中心:推进加氢站示范建设,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轿车等整车产品示范运营,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中心。

三、一都(绿色氢都)

依托郫都区,打造集研发、制造与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绿色氢都”。

1.研发制造:按照上述氢车产业园、氢堆产业园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环卫车、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以及氢气制备、储运、加注设备研发与制造。

2.示范应用:重点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整车产品示范应用,探索氢能在储能、医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加氢站及氢能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标杆城市。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协同配合,并根据整体规划制定年度推进方案,明确各阶段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完善氢能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考评机制,将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绩效管理,确保职责到位,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二、完善产业政策

制定全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在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示范应用、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建立监管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氢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金融支持

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分阶段设立规模适度的氢能产业基金,吸引金融、投资机构,汇集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成立氢能产业产融合作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开展产业化股权债权资助扶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资金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鼓励以股权投资、发债、上市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助力氢能产业做大做强。

四、夯实人才基础

加强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鼓励高校、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及各类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氢能领域全球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向成都集聚。构建氢能产业人才信息数据库及服务平台,为氢能领域的专家、科技人才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五、保障安全发展

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安全发展。加强安全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氢气特性、氢能基础设施及燃料电池车辆安全法规、安全标准的宣贯工作,确保依法设计、依法制造、依法建设、依法运营。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燃料电池车辆等整车(机)的氢、电、机械结构和氢气制备、检测、储运、充装、加注等各环节,以及极端情况下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处置高效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培训和检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整车(机)及氢能基础设施运行前、运行中、运行后的日常检查,确保氢能产业安全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氢能产业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