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百岁开甲,落叶归根。
2019年5月11日,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的骨灰被葬入位于新疆和硕的马兰烈士陵园。
与之一同安葬的,还有一本《创新·拼搏·奉献——程开甲口述自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本书的整理者、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熊杏林脑中反复涌现的,只有10个字:心系原子弹,魂归戈壁滩。
说起程开甲,人们对他更熟悉的称呼是——中国的“核司令”。叫他“核司令”,不仅是因为他曾担任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员,更是因为他为我国核试验事业所作的贡献:半个世纪隐姓埋名,将自己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核试验事业系在一起。
9月17日,党中央决定,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程开甲的名字也在其中,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参与首颗原子弹研制工作
2018年10月24日,熊杏林去解放军总医院探望程开甲。
当时,程开甲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熊杏林隐隐地有种预感,“这可能是最后的会面”。于是,她带去了自己的新书《程开甲的故事》。探望期间,熊杏林给程开甲翻看书中的插图。
“我把书中的插图拿给他看。起初,程老并没有太多兴趣。后看到两张图片时,程老突然激动起来,一个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所用的铁塔;另一个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爆心。看到这两幅图时,老人的眼中放出一种异样的光芒,他指着图跟我说:‘这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熊杏林回忆道。
程开甲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在罗布泊工作的20多年,是他铭记一生的时光。
时间回到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腾起,飘浮在戈壁荒漠上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现场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获取到测试数据,97%的测试仪器都记录下完整数据。而美国、英国、苏联在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只拿到很少的数据,法国在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甚至没拿到任何数据。
那一刻,程开甲激动万分,因为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塔爆炸方案就是他设计的,同时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也由其设定。
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在进行核爆炸试验时,自动控制系统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启动了上千台仪器,分秒不差地执行了任务。这证明我们自己制造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高质量的、高水平的。
此后,程开甲在核试验任务中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地面用水泥加固,以减少尘土卷入;
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确保了试验的安全进行;
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一辈子服从祖国的需要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历任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副司令。
“在研究程老的19年中,我一直都被他的事迹感动着,这是我一生所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熊杏林回忆道,程开甲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回国后为了国家的需要,一次又一次改变专业方向,一次次从零开始,甚至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曾对熊杏林说:“面对祖国的需要,我除了服从,个人没有任何的选择。”
此言不虚,他一生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程开甲是量子力学奠基人、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后,被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程—玻恩”超导电
性双带理论模型。
彼时的程开甲在学界已功成名就,但因为祖国当时的处境,他在国外总被人瞧不起,这也让他心里憋着一口气。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程开甲在苏格兰出差,在看电影新闻片时,得知了紫石英号事件:中国人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击伤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
“看完电影,我走在大街上,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但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程开甲回忆道。
半年后,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在取道香港回内地的轮船上,与51名留美学生联名发出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在我国欧美留学生中引发了极大反响。
“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1950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回国的行程。
1960年,一纸命令将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中。从此,他就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一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西北荒漠。
冒核辐射风险勇入爆心
有人曾说,程开甲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这种纯粹,让他除了科研,再无杂念。
也正是这种纯粹,使得程开甲敢于否定苏联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采用百米高塔爆炸的方案,并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
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他搞总体规划,靠的是技术,依据的是可靠的数据。有一次,程开甲提出了抗电磁波干扰的全屏蔽槽设计方案,但却遭到了基地个别领导的反对。
有人劝程开甲不要太较真,他却说:“我不管谁反对,我只看科不科学。”程开甲提出的“全屏蔽”方法,就是给所有的仪器和设备都穿上“盔甲”,经验证,这一方法可保证测试仪器在被屏蔽的情况下,也能获取到准确数据。就这样,在后来的工作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下去。
为了获取一手数据,纯粹的程开甲甘冒核辐射风险,勇入地下爆心。
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有关地下核爆炸的第一手材料,程开甲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
当时,考察原子弹爆心,在我国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因为谁也说不清那里的辐射剂量,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程开甲还是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安全帽,带着大家在刚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入到由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程开甲在那里仔细观察、测试,获取到了许多一手资料和数据。
程开甲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3月30日。那日,程开甲获颁“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只不过那一次他是通过视频的形式与公众见面的。
最后一次露面时,镜头下,这位百岁老人笑得十分平静。他说:“1950年我回到祖国,有幸能在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程中,为国防建设略尽绵薄之力,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今天这个荣誉也属于那些和我一样为了祖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国防建设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月18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荣膺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为国家隐姓埋名几十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出氢弹来”,这是他的回答。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的轰鸣,我国仅用时2年8个月,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他隐姓埋名20余载,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决定授予23位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11位核科技专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来
4月12日,甘肃民勤县风和日丽,但一声巨响打破平静。(来源:微信公众号“角马能源”ID:JM_energy作者:粟灵)当天下午,一台85米高的风机轰然倒塌,四个年轻的生命从相当于30层楼房的高度高速坠落,当场身亡,其余两人也已受伤。这出惨剧让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航天万源”,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月18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荣膺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
1月16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网”ID:NuclearNet作者:Viador)至此,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仅有3位健在,他们是97岁的王希季、89岁的孙家栋和89岁的周光召。
2018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在301医院病逝,享年101岁。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来源:新华社、中国核网、中科院之声)程开甲,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吴江,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两弹一
当前,京津冀地区已进入秋冬季的雾霾“频发期”。在10月31日举行的环境保护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表示,目前,环保等部门借鉴“两弹一星”攻关模式,也即聚集所有优势团队和优秀科学家协同攻关的方式,成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现已初步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过程
一个伟大时代的荣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其全体23位获得者(组图)背面按照雕刻师意见,压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9918999AU字样,是唯一没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的。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简历、照片一、钱三强(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
又一位大师溘然长逝。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出生。1947年
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变革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伟大战略。在推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的征程上,中国方案应如何落地?中国声音底气何在?日前,本刊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何作庥进行专访,请他就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如何打开思路、开拓创新分享思想。战略创新:思想要解放《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在其中开展《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核能发电》标准文件起草和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工作,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是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
推进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源:能源新媒文/卢铁忠)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大力度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们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核能作为清洁、低碳、
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2024年,该公司全年利润同比增长5.8%,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连续19年、6个任期国资委考核A级。核科技攻关成果丰硕,核能“三步走”战略加快落地。核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场开发与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整体协同”有力增强集团整体功能。该公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名称),项目业主为江苏方洋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集中组织建设,项目出资比例为1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项目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名义发布“中核光伏阳光房”项目,对我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公司声明如下:我公司从未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ChinaNationalNuclearPowerCo.,Ltd.)名义开展“中核光伏阳光房”项目,相关不法分子假冒行为与我公司无关。请
上海核工院山东海阳核电项目3、4号机组900MW核能供热工程电气设备采购招标公告
上海核工院山东海阳核电项目3、4号机组900MW供热工程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1560.1751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1511.6779万元;
1月18日,中核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度工作,研究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2025年度工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在核工业创建七十
1月16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了哈电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伟一行。双方就核电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哈电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轶一同参加会见。申彦锋对哈电集团在核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的来访以及长期以来给予中核集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10日,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金星,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由中国核电全资持股。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1月)(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近期,泰国、波兰等国相继进入核电领域。其中,泰国计划将核电纳入2037年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波兰政府则批准了高达14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该国的首座核电站。老牌核电大国也不甘落后,1999年以来法国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