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企业正文

浙能滨海热电:能源利用率从48%跃升至88.36% 向新型区域性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2019-10-23 08:3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宋志刚 朱将云关键词:煤电企业热电联产浙能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燃煤电厂利用小时数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在素有全国印染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浙江省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区,浙能滨海热电公司(以下简称“浙能滨海热电”)截至目前的供电量和供热量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浙能滨海热电如何能交出产销两旺的答卷?答案就在于,该公司抓住当地印染产业近年来加紧集聚升级的机遇,积极探索适合当地转型发展需要的“管家式能源服务”新路,逐步打造出区域性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平台。

能源利用率:从48%跃升至88.36%

2014年322.40克,2015年305.10克,2016年273.73克,2017年267.48克,2018年263.30克,2019年上半年251.07克……这是一组来自浙能滨海热电的每千瓦时平均供电耗煤量变化数据。

“我们从2015年开始大量对外供热,热电联产机组实现了供电煤耗大幅度下降。”浙能滨海热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军介绍。

浙能滨海热电始建于2009年12月,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也是浙江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59.14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为2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总投资28.2亿元,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装置,于2011年投产,单机最大供热量为410吨/小时;二期工程为4台5万千瓦级抽背式燃煤供热机组,总投资30.94亿元,设计供热能力为1300吨/小时。

2018年4月,随着浙能滨海热电二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建成并投运,亚洲地区最大的印染纺织行业集散地——浙江省绍兴滨海工业区拥有了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热电联产项目。

为了确保向园区用户提供清洁优质的热能,浙能投入3.2亿元负责滨海工业区三期区块配套热网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先后建成5条低压管网、3条中压管网,热网主管线总长度达62公里,初步形成了“两环网、多热源”的供热格局。目前,供热能力占滨海工业区总供热能力的7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浙能滨海热电6台机组每小时最大供热量可达2100吨,每年最高可提供蒸汽量1800万吨。“三期工程规划的一台5.7万千瓦抽背式汽轮机组和一台500吨/小时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煤粉锅炉也已经获得项目核准即将动工,完工投运后总供热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赵军说。

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的变化,燃煤电厂纷纷从“保供为主”向“服务为先”转型。而作为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技术手段之一,热电联产在获取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有效能量的输出,由此成为煤电厂应对利用小时下滑的“突围”之道。

以浙能滨海热电二期工程采用的抽汽背压机组为例,由于热电比大、热效率高,适合建设在人口较为密集或用能相对集中的地区,就近生产和输送能源,可以将电、热等能源量的损失降到最低。

数据显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以来,能源利用率从48%提高到了88.36%。相比之下,印染行业传统的用能管理存在压缩空气分散供应、余热余压浪费严重等问题,譬如在余热余压利用问题上,其热能利用率只有35%左右。

浙能滨海热电集约化、高效率的热电联供能够有效地帮助所在区域明显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减少污染,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

“抓住市场机遇,瞄准节能减排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企业与用户实现了双赢发展。”浙能滨海热电总经理叶青说。

综合能源服务:和地方经济跳好“双人舞”

浙能滨海热电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20世纪90年代末,为解决当地严重的缺电难题,绍兴县(现在的柯桥区)钱清镇规划建设了由12.5万千瓦和13.5万千瓦两台燃煤机组组成的钱清发电厂,成为当时绍兴地区唯一的统调电厂。

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酒缸、酱缸、染缸”之称,而钱清所处的绍兴县正是“三缸文化”发源地,其中的“染缸”就是指印染产业。纺织印染行业多是用电大户,所以钱清电厂作为当地重要的电源支撑点作出了不小的历史贡献。

进入新世纪,得益于“八八战略”的指引,浙江全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确保能源安全和保护绿水青山都上升至更重要的战略地位。绍兴县也加速了产业布局优化,在钱塘江和曹娥江交汇口规划建设滨海工业区,大力推进印染产业集聚提升工程。

在新的形势下,钱清电厂逐渐暴露出机组容量小、能源消耗高、环保效益低等问题。为此,浙能集团决心实施“上大压小”,并结合地方经济的新规划和新布局,在滨海工业区建设了现代化的热电联供项目,取代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钱清电厂。

对此,浙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亚辉曾多次强调:“要通过关停落后机组腾换煤量指标,大力发展高效热电联产来谋求新的发展。”

事实证明,浙能滨海热电自建成投运以来,不仅成为一家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热电企业,而且其打造区域性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平台的发展之路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多方共赢。

随着绍兴县大力整合印染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引导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区集聚,同时在滨海工业区打造全球绿色印染基地和产城融合样板“蓝印时尚小镇”。目前,滨海工业区每年印染各类布160多亿米,占全国产能的30%以上。

在“蓝印时尚小镇”拔节成长的过程中,浙能滨海热电瞄准园区能源消费和供给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区域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包括电、蒸汽、压缩空气等能源销售和余热利用回收,以及需求侧管理等定制式节能服务管理在内的一体化、一条龙、一站式、一揽子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借助智能采集终端、智慧能源系统等实现园区内能源资源利用的智能化,实现滨海热电向新型区域性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浙能滨海热电本着“用户的满意,我们的责任”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研究制定各项服务制度,要求每位客户经理一个月至少与其所联系的热用户联系三次,为客户提供“管家式”的上门服务,及时掌握客户用能情况和投诉建议。

凭着过硬的服务和质量,浙能品牌在印染集聚区内迅速打响,赢得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赞誉。“在集聚区内的配套公共设施,无论是水、电、天然气、中压蒸汽及污泥处理,浙能电厂的质量和服务无疑是最优的。”绍兴印染用热企业技术负责人这样说道。

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浙能样板”

不久前,由柬埔寨甘丹省副省长、柬埔寨内政部副部长等组成的代表团慕名来到浙能滨海热电公司参观访问。浙能滨海热电的生产经营、环保建设、超低排放技术应用及对周边印染集聚区的供热服务等引起了客人们的浓厚兴趣。

据了解,浙能滨海热电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了最严苛的程度。二期工程环保投入高达4.5亿元,其中超低排放投入3.1亿元,环保总投入占该工程总体投资的15%以上。

相对于之前印染企业分散锅炉房烟尘治理效果差、无脱硫、脱硝的状况,浙能滨海热电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等优势也得到了明显体现,SO2和NOx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同时,该公司还开展了包括环保设备缺陷排查、无组织污染源治理情况排查等在内的污染源排查。

相关测算显示,浙能滨海热电集约化的供电、供热将为绍兴市柯桥区减少约55456.9吨煤炭的消耗量,而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严格管理又能够实现每年减排区域内各类大气废物超过16000吨,对于当地减轻“双控”压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滨海工业区所处的马鞍镇安全环保监管办公室介绍,今年1—5月,马鞍镇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每立方米6微克,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另外,浙能滨海热电还配合“蓝印时尚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涌潮观光、水上休闲、印染文化和工业体验游融合一体的3A级景区的规划,推出了总投资3600万元的“梦幻电厂”改造计划,对工程实施去工业化景观改造。

根据设计方案,“防风林”意向的堆煤场、树形幕墙的锅炉房、绚丽多彩的“彩虹桥”输煤栈道以及星空般的烟囱等,将共同构成滨海热电工业旅游的别致景观。目前,点缀着星点斑的蓝色烟囱,高大的树形卡通形象冷却塔已经完成。这一在全国都不多见的电厂新景象一改传统煤电企业的工业面貌,成为滨海时尚小镇的靓丽景点。

下一步,浙能滨海热电将以浙能集团打造技术型、协同型和服务型现代能源企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区域性综合能源供应服务能力。随着三期工程的建设,该公司在自身规模效益提升的同时,也将满足园区用户继续增长的用能需求。

而针对广大印染企业对于压缩空气的需求,浙能滨海热电还将投资2.2亿元建设集中供压缩空气项目,采用蒸汽拖动离心式空压机集中供气。项目完工后预计可为周边56家印染企业提供近3000Nm/min压缩空气。据了解,将分散的压缩空气供应系统改用集中供应压缩空气系统,可以降低压缩空气的制取成本,提升用能水平,将为降低绍兴滨海工业区印染产业集聚区域的能耗总量,改善投资环境做出贡献。

此外,滨海热电公司还积极开展四期工程前期工作、园区售电等工作,探索余热利用、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项目。

原标题:浙能滨海热电:当好园区发展的能源“管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企业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浙能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