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元件价格由本世纪初的50元/W降至不足2元/W。太阳能光伏电池平均年发电小时数为1200小时,投入2元的光伏元件每年可以发电1.2kWh,如果电价为0.5元/kWh,则光伏元件的投资不到4年即可回收,低于其它发电装置的初投资回收年限。
鉴于此,发展太阳能光电的制约因素就由基础元件成本转为安装空间、安装成本和接入成本。而建筑屋顶以及可能接收到足够多的太阳辐射的建筑垂直表面,都将成为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最佳场景。
目前,我国城乡建筑总量已超过600亿平米,建筑屋顶和可接受足够太阳光的垂直表面超过100亿平米。每平米表面安装光伏电池平均每年大约可发电200kWh,如果这些建筑表面全部被开发利用,每年可发电2万亿kWh,约为我国目前全年总发电量的28%,超过了我国目前民用建筑的年耗电总量。
建筑用电可以从其自身表面获取,建筑表面空间应该作为重要资源开发利用。近年来,光伏瓦、光伏幕墙、光伏玻璃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与建筑外表面装饰一体化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用好建筑外表面,使其成为建筑用电的主要来源,将成为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驱动方式由交流转为直流
光伏发电输出的为直流电,需要通过逆变器转变为与电网同步的交流电,接入建筑电力内网。光伏系统要配备蓄电池,蓄电池直接蓄存和释放的也是直流电,也需要逆变器在蓄放过程进行交流—直流之间的转换。
就目前建筑内的各类用电设备而言,照明装置采用LED光源,需要直流驱动,要通过整流器将交流变为直流;电脑、显示器等IT设备,其内部为直流驱动,也需先通过AC/DC(交流到直流的电压变换)整流;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变频器驱动同步电机,实现对电机转速的高效精准控制,这样,其内部也要直流驱动,需先通过AC/DC整流;电梯、风机、水泵等建筑中大功率装置,目前的高效节能发展方向也是直流驱动的变频控制。
这样,各种建筑用电装置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方向都是由交流驱动转为直流驱动,光伏和蓄电池也要求直流接入。而建筑用电系统中不断地进行交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多次转换就要重复地接入转换装置,不仅增加设备投入和增加故障点,还造成接近10%的转换损失。
建筑内部是否可以完全改为直流供配电,彻底取消交流环节,改变建筑的供配电方式?
一百年前爱迪生发明的电力是直流电,美国最后一个直流系统一直运行到1940年。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之所以全面战胜直流电,原因有三:交流电可以通过变压器高效地改变电压,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交流电可以产生旋转磁场,由此产生异步电机;交流电网利用其无功功率的特性,可吸收用电侧负载瞬间变化对电网的冲击,维持电网的安全运行。本世纪开始的电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这三方面的需求都有了替代的解决方案。
目前,电力电子器件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直流/直流变压和直流开关。对1千瓦以内的小功率装置,其成本已低于交流变压器,对1兆瓦以内的装置,其成本也在可接受范围,且目前这些器件成本都在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律发展。
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实现由直流电驱动同步电机可灵活精准地调控转速和扭矩,已成为未来电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内的直流微网依靠其分布连接的蓄电池和电力电子器件,通过智能控制,也可以有效吸收负载瞬态变化的冲击,维持系统的稳定可靠。因此,目前技术条件都已具备,就到了挑战建筑内的交流供配电系统的时候了。
电力负载由刚性转为柔性
建筑供电的入口通过交流—直流整流装置把外电网的交流电转为高压直流电,接入建筑内直流高压母线。直流高压母线分别通过DC/DC(直流到直流的电压变换)与分布在建筑外表面的光伏电池和分布在建筑内不同区域的蓄电池连接。同时,直流高压母线还通过DC/DC向建筑内的大功率设备(如电梯、空调、风机等)及建筑周边停车位的充电桩供电。由直流高压母线通过DC/DC引出若干路直流低压分路,分别进入各个建筑区域为小功率设备供电。
交流系统的电压和周期必须严格调控,维持在预定值周围,以保障用电装置的功能和安全。例如电压过低会导致异步电机的电流增大,甚至烧毁。然而直流电系统的电压却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例如,±30%)。对电压敏感的用电器具是通过DC/DC接入直流母线,DC/DC可以根据用电器具的特点自行调节其用电电压,而带有智能调节功能的用电设备还可以根据母线电压的变化自行对其用电功率进行调节。
连接光伏电池的DC/DC可以根据光伏电池的输出状况,自动调节接入阻抗,使光伏保持最大的输出功率;连接蓄电池的DC/DC根据母线电压的变化,在蓄电、放电和关闭三种状态之间选择和调控;系统中连接的智能充电桩可以根据目前电压状况决定充电速率,甚至在母线电压过低时从汽车电池中取电,反向为建筑供电。
直流高压母线的电压则由入口的交流—直流整流器控制,通过调节直流母线电压,调控建筑的瞬间用电功率。这样,建筑用电就从以前的刚性负载特性变为可以根据要求调控的柔性负载特性,实现“需求侧响应”方式的柔性用电。
不同功能的建筑、不同的光伏电池安装量以及不同蓄电池的安装容量,通过调节直流母线电压可实现不同的功率调节深度。蓄电池安装量越大,实现的瞬态功率调节深度就越大。而当通过智能充电桩接入足够多的电动汽车时,就可以响应电网要求,使建筑瞬态用电功率在0到100%之间实时调节。这时,一座直流供配电建筑就同时成为一座虚拟的蓄能调节电厂,可以根据电网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削峰填谷调节。
目前,以火电和水电为主的电源系统可以根据用电负荷状况随时对电源进行调节,实现供需平衡。而未来低碳电力系统的电源中一半以上将为风电、光电。这些不可调控的电源大大降低了电网对用电侧峰谷变化的调节与适应能力,由此造成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
怎样使电力负载由目前的刚性转为柔性,以适应电源侧大比例的不可调控电源,将成为今后发展风电、光电的瓶颈。
尽管抽水蓄能电站的蓄存转换效率不到70%,但目前已经成为应对这一供需间矛盾的最主要手段。然而,我国适合修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地理条件有限,很难仅靠这一技术途径解决问题。带有储能的直流柔性用电建筑可实现的蓄存转换效率高于70%,它将是未来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有效接纳风电光电的有效途径。
“光伏+直流+智能充电桩”一体化前景可期
我国未来建筑年用电量将在2.5万亿kWh以上,还将有2亿辆充电式电动小轿车,二者之和所消耗的电力将达到用电总量的35%以上。如果未来建筑全部成为带有充电桩的柔性建筑,则可以吸纳接近一半由风电、光电所造成的发电侧波动,并有效解决目前由于建筑本身用电变化导致的峰谷差变化。
“光伏+直流+智能充电桩”的建筑供配电系统虽然增加了投资,但极大降低了中低压电网输配电的容量。目前建筑入口的供电容量是建筑最大负荷时的容量,建筑的年用电量与入口配电功率之比为500~1800小时。也就是说,中低压配电网的年平均负荷率仅为6%~20%。采用这种建筑柔性用电技术,建筑年输入电力总量与建筑入口最大功率之比可以提高到4000~6000小时。这就可以使建筑小区中低压供配电网的容量降低到目前的四分之一以下,所对应节省的投资一般也会超过建筑内增加的投资。
发展电动汽车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充电桩系统的建设。如果按照加油站模式建起遍布城市的快速充电网,将导致电网的供配电容量再增加一倍以上。要满足2亿辆充电型小轿车的充电要求,电网系统需要万亿元以上的扩容投资。而“光伏+直流+智能充电桩”的建筑内供配电系统,则不需要增加电网容量就可以实现对建筑周边停车场的充电桩系统的电力供应。只要有针对性地再设置少数快充点,满足一些临时和紧急需要,就可以完成汽车电气化要求的充电服务。
统一规划和建设、改造“光伏+直流+智能充电桩”的一体化建筑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应对能源革命、实现新型用电模式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记者从南网超高压公司获悉,截至2月4日,昆柳龙直流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0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97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0万吨。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领域的“世界第一”。该工程线路全长1452公里,将乌东德水电站的清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目前,汕头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陆上部分)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于去年12月启动建设,选址在潮阳区海门镇滨海地区,对接汕头主要海上风电场的风电集中接入。计划总投资约9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核准、用地批复,正全面推进前期工作,计划今年6月份正式动工建设。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发应用的9项重大技术装备成功入选,入选项目与申报成功率创历年新高,充分彰显公司在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方面的技术引领水平与自主研发应用能力。据悉,这9项重大技术装备分别为“400MW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
编者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具有模块化程度高、输出谐波特性好、扩展性强的特点,成为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multilevelconvertorbasedhighvoltagedirectcurrent,MMC-HVDC)工程中的主流拓扑结构。随着MMC-HVDC工程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多起中高频振荡事件:2017年鲁西
1月15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贺之渊同志被授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度科技人物奖。贺之渊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深感科技创新的责任更加重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无人区’,
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分别有1项和3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构网型技术装备”入选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构网型技术装备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器”。
21个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9个项目获2024年度电力科学技术奖,实现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全解锁”……2024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在高等级奖项、高等级成果等方面不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科技创新“十年磨一剑”,夺目的成绩在验证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公司科研布局的前瞻性。落子·擘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自“中国三峡能源”获悉,三峡集团云南弥勒风电场柔性直流工程通过连续168小时试运行后转入正式并网运行阶段,标志着全球首个采用IGCT(集成门极可控晶闸管)器件、全球首个采用6.5千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柔性直流工程取得重要突破。云南弥勒工程地处云南省弥勒市,海拔高达2500米。工程
1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800kV/8GW”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成果发布暨应用推进会召开。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潘敬东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群,中国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在广州对2024年度22个“四类项目”组织开展验收,涵盖灯塔项目2个、标志项目2个、标杆项目7个、试点项目11个。验收聚焦“四类项目”战略支撑、实施效益、创新引领、示范影响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客观评价。22个验收项目包括规模化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关键技术、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产
在电力系统中,柔性技术通常指灵活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它基于大功率、高性能的电力电子器件,可实现对电网电压、电流、功率等各类参数的实时调节,具有可控性好、适应性强、响应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文/特约记者徐梓沐谢浩铠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把多项柔性技术应用于电网建设与
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我国电力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EEC2025)将于3月26日至28日在北
“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面对能源安全新挑战、能源需求新变化、绿色转型新形势、创新发展新阶段,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需要充分发挥能源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把能源发展机遇研判准,把困难
2025新型电力系统及新能源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月21日隆重启幕。本次论坛将以前沿技术创新成果的智慧碰撞为核心,汇聚行业顶级专家与学术精英,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及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论坛将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邀请权威专家、龙头企业代表以及顶尖学府教授进行深入交流与高
“双亚”联动,同心保电。2月14日晚,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落下帷幕。国网浙江电力支援亚冬会保电队伍坚持“只能得100分,99分就是不及格”理念,圆满完成亚冬会电力保障支援工作。今年1月,为确保哈尔滨亚冬会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多种新能源接入而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严峻。上能电气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电能质量业务全新升级,正式更名为数字电能,以创新性解决方案引领能源管理新革命,共同开启智慧能源的未来新篇章。“对话”电网:覆盖全场景应用上能电气数字电能解决方案同时覆盖高低压配电网
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报告要求,“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陆上与海上并举,远距离外送和就地消纳并重,强化新能源并网全过程服务和管理”“加快推进三山岛海风柔直送出等工程建设,推动打造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阳江已经形成了清洁多元化的电力供应体系,南方电网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7日,湖北紫云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上忙碌不停。据了解,紫云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将主要承担湖北省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项目可有效提高湖北电网的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发展和电力消纳。后续,项目组将高效推进工程实施进度,确保202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点总体思路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的要求,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完善现货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健全中长期市场交易
2月10日,从国网冀北智能配网中心获悉,该中心创新打造的配网柔性调压技术助力国网冀北青龙供电公司试点低压线路电压合格率同比提升35.22%,电压质量达到历史新高,受益用户达600余户。据悉,该技术发挥柔性控制灵活调节、可靠性高、高效节能的独特优势,通过低压交直流串联柔性电压补偿,在电压越限时
能源资源开发程度、分布情况以及负荷需求深刻影响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受新能源革命影响,中国电力系统电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同时伴随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提升)导致系统惯量、短路容量不断减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预测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变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14日,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长沙举行工作会谈,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一行会谈。在简要介绍湖南能源电力发展情况时,毛伟明说,近年来,湖南着力强化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加快能源
能源资源开发程度、分布情况以及负荷需求深刻影响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受新能源革命影响,中国电力系统电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同时伴随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提升)导致系统惯量、短路容量不断减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预测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变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技术发展,智慧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在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领域拥有深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19日,山西省两会正在进行,山西省政协委员、民革山西省委会常委,中交城乡能源有限
随着华阳集团景福公司顺利通过智能化矿井验收,该集团成为山西首家所有生产矿井均完成智能化建设的企业;作为晋电“下江南”特高压通道,雁淮直流年度累计输送电量首次突破500亿千瓦时,山西省绿电外送电量全国第一;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全国获殊荣,能源领域创新合作再结硕果……能
农村能源革命的“湖北电力经验”——湖北省农村能源革命调研报告(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齐正平)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首次提出“农村能源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农村能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公布第二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名单,涉及8个地区,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名单(第二批)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4〕152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生态环境
12月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名单(第二批)的通知,将辽宁省法库县、江西省宁都县、海南省屯昌县、重庆市奉节县、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云南省弥渡县、甘肃省清水县、青海省湟中区,总计8个省(直辖市)纳入第二批农村能源革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电投能源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项目启动。该项目为建设规模60万千瓦,其中风电35万千瓦、光伏25万千瓦、配套建设集中电化学储能90MW/180MWh、乡村能源站等相关附属设施。本次启动的一期工程规划5.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风电5万千瓦、光伏0.5万千瓦),总投资26602.52万元。
日前,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十一次临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库伦旗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库伦旗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项目(一期工程)并对库伦旗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据悉,库伦旗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5月立项,拟由库伦旗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稳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第0452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您提出的关于
首个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100%、能源全景监测管理平台加快建设……作为第一批15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之一,广西南宁宾阳县正加速在电网规划建设、服务新能源并网、布局智慧能源等方向发力,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24年11月5日,宾阳县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5301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8日参观调研中国建筑科技展。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建造,着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创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