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争议从未停止。
“成本太高,只是锦上添花,我觉得不行!”;“这是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限量,我觉得可以!”
这正是能源行业看待电化学储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觉得现在去谈储能的商业化为时尚早,但也有人觉得储能已经在许多业务场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储能作为当今能源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曝光度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躬身入局,有些甚至“先下手为强”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发电集团、地方国企、电池巨头在储能的实质性布局逐渐浮出水面。首先,以国家电投为代表的发电央企和以福能集团为代表的地方国企对储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开始在储能板块倾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巨头“合纵连横”的签约消息不断爆出,与上下游企业合资建厂亦开始依次落地。
当这些重量级玩家开始“玩真的”,尤其是巨头间的联手无疑会再次加速行业的洗牌。这对产业的长远影响不言而喻:种种迹象表明,发电企业有望替代电网成为储能投资的主力军,储能市场环境也将彻底区别于以往靠个别公司大规模带动的发展模式。
推动各大发电集团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升,随着未来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范围平价,新能源发电的边际成本不断走低,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不再是补贴而是消纳,新能源和储能的结合显得愈发迫切。
这一次,储能市场的风向或许真的变了。
有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个积极信号,储能投资主体从一家独大的电网转向发电集团、地方国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大家可以在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同台竞技。虽然“新能源+储能”尚有诸多的难题待解,但这是能源领域历史级变化的开始。
应用场景的大迁徙
回顾过去几年储能的发展史,2018年绝对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大家把这一年,称之为“储能元年”。
以2018年为界,在2018年之前这段中国储能的初级旅程中,以南都电源为代表的储能企业凭借“投资+运营”的模式带动了用户侧储能的快速崛起,在客观上探索、验证了中国用户侧储能商业化的诸多可行性。
而后以镇江为代表的电网侧储能异军突起,动辄百兆瓦时的储能电站直接带动中国储能产业迈过GW/GWh大关,成为2018、2019年储能产业的重要支撑。
当大多数企业准备将电网侧作为重点方向发力的时候,去年年中发改委的一纸文件将电网侧储能打入冷宫,电网拟将储能纳入输配电价的愿望彻底落空,原本规划的大量项目不得不叫停。
对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消息。电网减少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资金投入,不仅仅已有的弃风弃光问题难以尽快解决,新增的风光电项目也将面临并网难、消纳难的局面。
截至2019年底,风电、光伏装机双双突破2亿千瓦,未来随着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长,电网对储能的需求有增无减。在大多数从业者看来,“可再生能源+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可再生能源+储能”的热情开始被点燃。截至目前,已有安徽、湖南、内蒙等多个省份出台“新能源+储能”相关政策,其中仅湖南一省风电配置储能的装机规划就超过700MWh。
短短两年时间,储能应用场景的重点从用户侧切换到电网侧再到如今的电源侧。谁也没想到,切换来得如此之快,这超乎大多数从业者的预料。
被迫的联姻
从目前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可以确定的是“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这笔费用由新能源开发企业来承担。各地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初衷,一是期待着通过配备储能解决相对严峻的新能源消纳形势,二是通过上马储能项目可以拉动当地的GDP,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省份地方政府和省网公司已经明确风电项目并网必须配套储能解决方案,否则项目将不予并网,或延迟并网。但各省网公司并未下发具体的文件,以秘而不宣的方式推进。
之所以秘而不宣,电网方面显然也有自己的苦衷。虽然2019年全国弃风弃光的局面已经全面好转,但风电的抢装潮仍在持续,目前陆上风电在建规模超过40GW,此外还有大量的海上风电、光伏竞价平价项目要上马,一旦大量的存量和平价项目并网,将会触及“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的政治红线。
另外不仅这些手段多数缺少法律政策依据,还与当下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相冲突。但在强势的电网面前,新能源企业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和回旋的余地。为了如期并网,新能源企业只能被动承诺。
根据公开的招标信息来看,目前安徽要求储能配置的功率为风电装机的20%,时长为1小时;湖南方面的要求为风电装机的20%,时长为2小时。
一星期之前,湖南省强配储能的文件被公开后,再度引起新能源从业者的强烈不满。让不少新能源企业担心的是,20%这个配置比例是否合理?是否经过详细测算?储能投资成本该如何收回?2020年后的平价项目是否还按照这个比例配置?后期是否有辅助服务政策出台?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拿出更细致的政策依据。
有业内人士透露,安徽、湖南此次让强制配储能主要针对的是2020年底前并网的项目,这些项目补贴额度较大,配置储能的比例也相对较高,目的是为后续的风、光项目创造消纳空间。
配置储能对新能源企业项目投资收益率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一位风电开发商的技术负责人向“储能100人”表示,按照安徽和湖南储能的配置比例,以风电2000小时的利用小时数为基准、储能系统成本2元/Wh来计算,风电开发商的度电成本分别需要增加2分钱和4分钱。
以协合新能源的安徽风储项目为例,2020年底前并网的上网电价为0.6元/KWh,对项目的IRR影响不到1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新能源补贴的拖欠和不断退坡,会让很多市场主体感受到阵痛。显然,这里也会有不少抱怨。有不少新能源企业表示,不管是从系统安全性还是经济合理性角度看,储能建设和投资应该由电网来承担。电网本身处于垄断地位,兼具社会职能,有责任来保障新能源的消纳,新能源强配储能会扼杀产业的未来。
在国家电网的一位中层人士看来,从目前来看,电网买单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在下一个监管周期里,让储能进入输配电价,那也是两三年之后的事了。
一位电网系统内的人士认为,强配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储能没有进入输配电价削弱了电网公司投资储能的积极性,在全国统一强制性降电价的情况下,成本又无法向终端用户传导,暂时只能由新能源企业来承担。
降价潮提前上演
储能应用场景在不停地变化的同时,市场风云变幻,供应商从内到外都要重新调整策略,这考验着每一家企业的定力和应变能力。
在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收机制下,价格成为新能源开发商唯一的考量因素。有新能源企业直言不讳地表示,“只要能获得并网资格,储能设备价格越低越好”。
简而言之,开发商并不关心全生命周期内的储能度电次成本,更关心初始投资成本,将储能视为累赘而非赚钱的工具。在这一传导机制下,虽然大规模的招标尚未开始,行业低价厮杀的硝烟已经漫起。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招标的光伏+储能、风电+储能项目中出现了1.3元/Wh—1.4元/Wh的储能系统投标价格,与2019年行业平均1.8—1.9元/Wh形成巨大的反差。有人直呼看不懂,要知道,毕竟2020年初安徽华润风电场配置储能的PC中标价格还超过2.1元/Wh。
巨大的价差让人措手不及。有业内人士认为,1.3元/Wh基本是没有利润的,不排除个别厂家在利用资本的优势亏本在抢占市场,有些供应商为了满足竞标,可能会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低成本可能暗藏质量风险。
率先打响此次价格战的并非小企业,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小企业可能会有赚一笔就走的心态,大企业还是在乎自身的口碑和声誉,我们肯定是算过账的”。一家大型储能厂商表达了不同意见。
此前,多家储能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循环寿命来实现,而不能一味靠压低设备价格。但迫于严峻的市场形势,不少企业却寄望通过价格优势博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有电池企业认为,经过他们内部测算,电源侧安装储能使用频率不会像用户侧那么高,不用考虑中途更换电池的情况,成本自然会大幅下降。
以订单为导向,众多设备供应商正在暗里角力,贴身肉搏。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眼下正处于两难的境地,降价潮来袭,跟还是不跟?据一家排名中游的储能企业介绍,以目前的市场报价,他们在这块完全没有利润而言,却又不得不应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所有项目都以最低价中标的话,这一轮降价或许只是开始。有不少从业者表达了对“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忧。在标准缺失、商业模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强制配储能”很容易让产业进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就像早期电网要求新能源企业安装无功补偿装置一样,这些储能系统会不会采用梯次或者劣质电池,电池容量是否会虚标,会不会到最后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未来之路
电力系统需要储能已成为普遍共识,但储能商业模式的落地需要看电改的进度。国内电改无法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储能的多重价值尚难以发挥和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储能市场注定是政策性市场,政策力度决定市场规模。
在这个过渡时期,储能到底由谁来投资?商业模式该如何建立?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一直以来,储能缺乏相对独立的身份,要么依附于电网,要么依附于发电集团。在没有更高级别的政策依据和正确的成本疏导机制下,很容易陷入无处致力的窘境。新能源的突飞猛进让旧的能源版图正在瓦解,但新的共识远未建立,储能在各大利益主体博弈下显得无所适从。
新能源电站该不该配一定比例的储能,即使在新能源行业内部也未达成统一意见。支持者认为,新能源一方面要革命,一方面又要被革命对象全力配合,这个在逻辑上说不通,发展储能是新能源企业自己要去主动做的事情。反对者认为,早期的补贴拖欠已经让新能源企业不堪重负,在新能源走向平价的关键节点,风电、光伏开发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再配置储能项目收益率根本达不到8%的要求。
关于新能源配储能最早的政策文件始于青海,这一文件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各风电项目应按照建设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储电设施总规模33万千瓦。
这一政策在当时引发强烈的反弹,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曾专门发文批驳,在“可再生能源没有平衡义务”“风电不应该为储能投资付费”“储能不是解决消纳问题的最好方案”等强大的舆论声势下,这一政策被迫叫停。
但一家大型新能源企业开发商负责人针对此事曾向“储能100人”表达了自己的异议。在他看来,当时的反对是一种短视行为,新能源完全可以通过早期的高补贴来带动储能产业的发展。“上储能的原因就是要救这个产业,你不救谁救?你偏偏靠火电给你救?如果没有储能,新能源就是自掘坟墓。对有些协会说的那些话,我不太同意,也不赞成,所以我自己上自己的。”
在一位业内专家看来,不管是在源网荷端安装储能,受益的都是整个电力系统,成本就应该由系统所有成员来承担。“新能源+储能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方向,实实在在要把这个政策落地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挣钱少了,都不干了。”
早期核准和近期竞价的项目尚能享受国家一定额度的补贴,也能为配置储能预留一定的空间。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风电、光伏项目将全面平价,项目经济收益对成本愈加敏感,“新能源+储能”是否可持续?2020年后储能的市场在哪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研究认为,强配储能后期若能倒逼各省有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和辅助服务市场政策的出台,“可再生能源+储能”才会迎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比如可以效仿韩国提高配套储能的风电光伏电站在可再生能源证书计算中的权重,让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收益。只要能算过账来,“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投资主体自然会多元化,来分担新能源企业的风险。
新能源与生俱来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诸多挑战。先天不足,就只能靠后天弥补。有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向“储能100人”表示,从去年末发改委召开储能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国家层面将“可再生能源+储能”作为未来2-3年的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后续会出台相关的配套鼓励政策,“新能源+储能”将会成为未来的标配。
与安徽、湖南激进的风储政策相比,内蒙的政策相对温和。“为了给光伏项目预留配置储能的成本空间,内蒙方面2020年没有安排无补贴的光伏平价项目,都是竞价项目,鼓励配比5%的储能,这是比较合理的。”上述人士表示。
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会储能专委会主任李建林认为,“可再生能源+储能”作为未来的方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既从事新能源开发又有储能业务的央企、国企等发电集团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出一条路来,两个独立市场主体之间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江西新干400MW/800MWh独立式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项目施工现场举行,标志着华中目前最大电网侧独立式共享储能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成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首个启动开工建设的示范项目。项目由中虹普能投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6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有序推进以下4种类型的绿电直连项目:1.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2.存量负荷在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前提下开展绿电直连,通过压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有降碳
入夏以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蒙东电网供电负荷呈波动上升趋势,7月11日,蒙东电网供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862万千瓦。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超前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开展了大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能源、储能等各类电源涉网管理;严格执行度夏运行方式,保持网
在河北省怀来县,一座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然成型。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内,密集部署的服务器为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保障。“园区供电设备已验收合格,具备送电条件,服务器随时可以启动。”5月23日,在位于怀来县的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内,张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取消对绿色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补贴。该命令指示财政部长终止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的清洁电力生产和投资税收抵免,并根据“大而美法案”实施加强的“关注外国实体”限制。此外,该命令还指示内政部长修订法规和政策,以消除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相对于“可靠、可调度能源”的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近年来,随着东北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系统频率控制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10月东北电网曾出现晚峰时段因新能源出力快速下降,叠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40分钟爬坡需求达到近十年罕见的801万千瓦,在全力调用爬坡资源的情况下,仍出现频率长时间波动问题。东北能源监管局
7月8日23时02分,河北承德220千伏神源七彩河光伏电站1号调相机完成96小时试运行,该站成为承德电网首座“新能源+储能+调相机”的新能源场站。这标志着承德塞罕坝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投运,使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的新能源送出能力提升了58.6%,实现了承德地区新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和输电通道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9日,云南省发改委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提升调节能力。绿电直连项目应实现内部资源协同优化。并网型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挖掘负荷灵活性调节潜力等方式,确保与公共电网的交换功率不超过申报容量,自行承担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供电中断的有关责任。分析电源与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成都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16日21时26分,成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达2213万千瓦。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成都市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据了解,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20万千瓦的电网侧储能等资源实现顶峰出力。
2025年7月9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100MW/200MW电网侧集中储能电站EPC工程项目在青树坪镇人和村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标志着双峰县在能源存储与优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当地乃至整个区域的能源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该项目建设单位为鹏辉力赫(天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则是实力雄厚的中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晚间,亨鑫科技发布公告,集团拟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投资建设的800MW/16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已成功入选山东省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25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公示名单。根据山东省能源局公示信息,该项目以800MW/1600MWh的规划容量成为本批次入选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江西新干400MW/800MWh独立式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项目施工现场举行,标志着华中目前最大电网侧独立式共享储能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成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首个启动开工建设的示范项目。项目由中虹普能投
“命是空调给的”这句话,想必是每个浙江人最近的真实写照。外面热浪滚滚,屋里空调续命。当你我都在惬意享受着清凉时,浙江电网正在经历一场“年度大考”。就在今天中午12时40分,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飙升至1.26亿千瓦!是的,创历史新高了!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别慌,问题不大,电网稳稳的!你的空调
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7月16日中午12时40分许,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1.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出梅后,高温无缝衔接。在经济企稳向好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浙江全省用电需求迎来快速、大幅增长。截至7月16日,今夏浙江已经28天用电负荷超过1亿千瓦,浙江电网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消息,山东能源监管办深入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重点聚焦新能源和储能电站等各类电源项目接网工程投资建设及回购情况、接入电网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电网互联项目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公平开放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信息公开与报送情况、历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
7月14日获悉,1~6月,重庆电网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3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5%,其中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电量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95%;分布式光伏电站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80%,实现新能源电量100%消纳。针对新能源波动性大等特点,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电网侧储能项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作者:邵尹池1巩宇1牛萌2杨若奂2刘雅婷2丁然3单位: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引用本文:邵尹池,巩宇,牛萌,等.计及相角与幅值跳变的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特性及其计算模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451-2461.DOI:10.19799/j.cn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0日消息,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计划动态调整的通知》,包括项目的增补、调减与变更三部分。项目增补包括新增项目与装机容量调增项目,申报范围包括电源侧储能与电网侧储能项目。原则上项目应于2025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其中锂电池储能项目应于2026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9日消息,浙江省发改委对人大代表建议诉求进行了答复,其中透漏出浙江能源部门对于发展储能、提升储能利用率的决心。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全省三侧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超4GW。其中截至2025年4月底,用户侧储能装机达1.9GW。人大代表建议指出,目前浙江电价已具备晚上和中午充电的“两充
7月6日,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电网负荷持续攀升。7月6日晚,为了支撑晚间用电高峰,国网江苏电力开展新型储
2025年7月3日,比亚迪储能与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湖南综能”)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坪山举行。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师、国网湖南综能董事长谢学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何龙共同见证签约。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叶会生、国网湖南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8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广东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广东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提到,探索建立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交易机制,推动虚拟电厂参与“中长期+现货”电能量交易,通过市场价格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我国大型储能项目迎来集中开工潮,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当月新开工100MWh以上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75GW/16.3GWh,总投资额突破211亿元。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第二季度末作为传统能源项目开工旺季,符合电力行业建设周期规律,很多新能源储能项目都会
6月26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00万千瓦/600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电源侧电化学储能项目之一。该项目涵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及运维服务,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地处内蒙古中部,平均海拔1700米,年日照时数达3014小时,具备得天独厚的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6月16日-2025年6月2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宁夏两座长时储能电站并网投运近日,宁夏两座长时储能电站——枣园第一储能电站和麦垛山第一储能电站日前相继在中卫市并网投运。位于中宁工业园区内的枣园第一储能电站,作为宁夏电网首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