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日前,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与孙宏斌教授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我们将通过他的视角重新审视既熟悉又陌生的能源互联网。
出品: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
记者:张振兴
能源互联网是生态系统
记者: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已经历了5年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似乎并不统一。能源行业认为是能源的互联网化升级转型、互联网行业则认为是互联网的能源化应用。您如何评价当前两种观点,您又如何界定能源互联网?
孙宏斌: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系统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具有包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趋势表明,能源互联网和互联网融合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互联网思维对现有能源系统的改造,即“能源系统的类互联网化”,是指能量系统自身的变化,包括多能流开放互联、能量自由传输、开放对等接入,与通信、交通、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等。
二是互联网技术在能源系统的融入,即“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能源互联网”姓“能源”,研究和改造的对象是“能源”,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是手段。
尤其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能源互联网不单单是技术词汇,它是带着使命而来,是支撑我国能源革命的支点和颠覆性技术,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崛起和发展的一个全新动能,一个巨大的动能。如果不从这个使命来看,所有的技术和商业形态的创新都会偏离初心。
能源互联网的愿景是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和开放共享的能源生态,其使命是突破这一生态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壁垒,不但有技术壁垒,还有商业和市场壁垒,更有体制机制壁垒,从而促进能源系统更好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成为能源行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沃土。在需要突破的众多壁垒中,最难突破的是体制机制壁垒,唯有突破了体制机制壁垒,才能真正释放能源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和创新力。这是一次先进生产力突破束缚它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因此是一次真正的革命。
记者:如今,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并成立自己的大数据中心,您讲的能源互联网和国家电网建设的智能电网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孙宏斌:我国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能源革命中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改变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我国能源系统绿色低碳的目标;二是大幅度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我国能源系统安全高效的目标。
能源互联网是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和革新。在技术形态上,能源互联网比智能电网具有更多更开放的互联,是能源的开放生态和共享经济。主要解决以下两个层面的互联问题。
首先是物理能量互联,单一的电力系统转向关注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电气化交通等综合能源系统,关注能源与交通、通信、工业、商业和农业等众多行业的相互融合和现代化
其次是数据互联,互联网比传统电力专网更为开放,进一步实现能源资源的数字化和透明化,通过数据连接产消者,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兴趣度远高于智能电网。如果让我们只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能源互联网是否成功,那么这个金标准就是“能源互联网已成为能源行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沃土”。
在不同的电力能源公司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源互联网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实例。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能源互联网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某一个发展阶段的实例,能源互联网的外延和范畴比泛在电力物联网大得多。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能源互联网实例特别重要,在能源互联网中处于中心和枢纽的地位,这是由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再电气化的大趋势决定的。
记者:在《能源互联网》理论框架中,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枢纽,热力网、燃气管网与电网如何实现能源、信息、价值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的本质是建立生态系统,各种类别能源供应商在这个系统中是怎样的关系?
孙宏斌:能量、信息、价值是能源互联网的三个层面。一是能量层:打破物理壁垒,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能源系统,构建电/热/冷/气/交通等综合能源系统,是物理基础;二是信息层:打破信息壁垒,将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能源系统中,打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促进能源资源的数字化和开放协同。三是价值层:打破商业和市场壁垒,打造基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经济,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共建共享共赢。
能源互联网是颠覆性技术,是来改变能源行业生态链的,是具有“破坏性”的巨大的创新力量,目标是促进整个能源行业的重大发展。它将打造一个新的扁平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源生态系统,其中会存在大型的能源互联网平台,但更多的是各种类别的能源供应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业态,他们都是推动能源变革、打破各种壁垒、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的重要力量,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共建共享共赢。各种类别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在能源互联网生态中是共享共赢的关系。值得反复强调的是,建立共享共赢的能源生态的难点不在共享,而在于共赢,唯有共赢才可持续。而要共赢,就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创新。就像信息互联网,一开始没有找到赚钱的商业模式,因此是烧钱的,不少互联网公司是探索者,成为了“先烈”,当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后,才成就了今年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的互联网企业。能源互联网应该也是这个规律,如果没有探索者,也不可能成就伟大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商业模式才是生存之本
记者:对于能源互联网来讲,构建成功的商业模式才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能源互联网》对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重点论述。在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中,能源企业都有哪些商业模式?对于电网企业来讲,和现在相比,其定位以及商业模式会有哪些不同?
孙宏斌:构建成功的商业模式确实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之一。比如目前大家在积极探索的虚拟电厂和需求侧响应,就是在电力市场支持下的较好的商业模式,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福祉,促进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生态的形成。同时,在能源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中,各类能源资源,包括:能量、数据、服务、设备和空间的共享协同上,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潜力,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们有足够的创意和想象力。国家能源局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中,有个项目叫“特大城市(广州)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去年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验收,该项目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云边协同的大型城市能源互联网资源共享协同平台”、“通信基站备用储能云”、“集成高速充电桩和5G基站的智慧路灯”、“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工业企业有序用能技术”、“打通信息孤岛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技术”、“基于合同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网合一”等,促进了电力行业与通信行业、交通行业和工业用户的融合和共赢,是较好的综合性探索和示范,该项目是广州供电局牵头,体现了电网公司作为大型国企的使命感。
1
在我国能源革命长期战略指引下,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共和国长子,具有最专业的技术队伍和处于中心地位的电网平台,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快速转型,打造能源互联网的平台型和共享型企业,有望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导者。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正在努力成为我国经济振兴的主力军,为上下游企业创造良好的能源生态和营商环境,并带动相关的各个行业,主动让电力系统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沃土,在我国伟大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再次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能源互联网对于我国能源革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推进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
记者:互联网的接入是开放的、分布式的,这意味着互联网具有无限的延展性、无边界。当前我们的电网、燃气、热力网都是集中式的,更多的是局域网,并且企业、用户的接入也面临多重因素影响。本质上只能说是能源网,远还未达到互联的程度。对此您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孙宏斌: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逐步进行的,量变引起质变。当年的信息互联网的形成,也是从局域网发展到互联网,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能源系统是重资产,不像信息互联网属于轻资产,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建成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由小的局域网,逐步发展为广域网,需要不断突破技术、商业、市场、体制机制等各种壁垒。
其实电力系统已经是大范围互联一体的,只是其中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众多。比如:大用户中的局部电网与大电网互联一体,但可能分属不同行业和主体,这些都阻碍了能源开放共享生态的形成。因此,我们需要用数字革命带动能源革命,通过数据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一旦供需对接,创意创新无限。
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的发展。在技术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很快,2015年召开了能源互联网香山科学会议,2017年召开了首届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IEEE EI2)会议,2018年成立了IEEE PES能源互联网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在商业上,近几年,国内涌现了大批售电公司和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跟能源互联网相关的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电网公司也和电信公司、汽车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进行了跨界合作。从面向工商业园区的能源局域网,到面向城市的能源广域网,进行了各种示范项目的探索。在体制机制上,电力市场改革等在多个试点省份快速推进。能源互联网也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几大发电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最近我国首部《能源法》公开征求意见,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鼓励底层的探索和试验,尤其是在商业模式、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为体制机制变革提供现实依据,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
对企业界的建议是,千万不要等到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了才介入能源互联网领域,而应该在该领域发展的上升沿的前部进入,否则将来就没你什么事了。对学术界的建议是,需要拥抱新生的学科交叉领域,能源互联网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性,研究空白点多,从0到1的原创机会多。对政府的建议是,在一些试验田(比如山西能源革命示范省),先行先试,并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尽快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释放巨大的先进能源生产力和创新力。
记者:2019年,国家能源局开展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结果显示,55个首批能源互联网项目中,有37个面临延期,4个取消,只有14个项目通过了验收。在您看来,我国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推进难点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孙宏斌: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示范项目推进有技术层面的重大难题,但更多的有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层面的难点,突破这些众多壁垒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也进一步说明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难度大,需要突破的壁垒多,特别是体制机制壁垒的突破难度最大。这些示范项目的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国家能源局开展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中,有成功度相对较高的项目,比如前述的广州特大城市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项目。现在应该是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咱们不急于求成,这些经验和教训都非常宝贵。
我相信能源互联网的成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进一步,能源绿色革命的基本完成,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全球性努力。
记者:日前,我国能源“十四五”规划也在起草过程中,对于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孙宏斌:对于科技界而言,当前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虽然科技界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热度很高,但是并未正面拥抱这个新生的学科交叉领域,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迄今为止尚无一个专项是正式命名为“能源互联网”的,其实这个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重大创新,使得理论和技术创新滞后于重大工程的实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55个首批国家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虽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众多,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电力能源学科需要更大的创新勇气。
对于行业而言,在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倒逼下,我国对于能源互联网的需求强劲,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理念和技术处于世界引领地位,如果再有好的可操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并很快抢占全球能源互联网生态链的上游,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建议在我国“十四五”的科技规划中,将“能源互联网”正式规范地确立为领域专项予以支持;同时在国家能源“十四五”规划中,将“能源互联网”作为疫情后拉动内需的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计划来实施。我坚信,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必将迎来春天,焕发勃勃生机,真正成为我国伟大崛起历史进程的一个巨大的新动能。
(孙宏斌,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量管理与调控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电机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IEEE Fellow,IET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能源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第一副主任,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会议创会主席,能源互联网香山科学会议发起人与执行主席。研究领域为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4月28日-30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带队赴陕西西安开展会员单位走访调研,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举行会谈。辛保安介绍了合作组织工作情况。他表示,作为我国首个能源领域国际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理顺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问题。本报邀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意见》进行解读。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增量配电网项目一期EPC总承包(一标段)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35亿元,招标人为中食寰纪(和布克赛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详情如下:活动推荐: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更是实
2025年4月10日上午,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动态监测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主任张道农一行到访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达坂城零碳风电装备数字工厂进行参观及技术交流。工作组一行深入全球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实地考察智能化生产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5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科尔沁左翼后旗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量配电网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优选结果公示,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为通辽市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内容:配电区域内规划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三座66千伏变电站及配网等。项目配电区域
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建院10周年暨第三届能源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后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能创十载,智绘未来”为主题,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主持。来自国家部委、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代表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截止4月22日,国家电网其各省网分公司等已有14家企业发布2025年招标计划。分别是国网江苏电力、国网宁夏电力、国网山西电力、国网重庆电力、国网河北电力、国网车网技术、国网吉林电力、国网浙江电力、国网黑龙江电力、中国电财、国网信通、国网特高压公司、国网综能、英大传媒集团。在这8家省网公司中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有19所院校新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103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27个省市。文件显示,有南京理工大学、营口理工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合肥理工学院、淮北
近日,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西门子Xcelerator正式达成合作。此次双方携手将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资源共享,加强在智慧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工业软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Xcelerator是西门子推出的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由业务组合、生态系统和在线商城三大要素构成。该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
4月28日,汉缆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5,973.53万元,同比下降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12.97万元,同比下降13.81%。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资产总额114.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3%;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4月25日晚间,林洋能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3亿元。公司智能电网、新能源、储能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受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产业政策调整、行业供需失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虽然短期承压,但依旧
4月17日,南网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指出,未来公司将实施“纵横战略”:纵向深耕低空经济领域,横向覆盖电网全场景作业,把机器人及无人机业务打造成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管家”,推动能源电力产业向更高阶智能化阶段迈进,通过AI应用实现价值的全面提升。有投资者提问南网科技在储能方
“十五五”推进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研究来源:中能源传媒研究院作者:赵云灏1王大为2龚钢军3陆俊3(1.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2.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
近期,DeepSeek开源和开放的特点引发了广泛关注。截至2月3日,DeepSeekV3的Github仓库的Star数已达到69.3k、Fork数已达到10.5k,且其热度还在持续走高,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开源技术已然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开源技术生态体系建
3月14日,国网天津电科院协助河北区政府在天津市电力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举办河北区所属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政企参观交流活动。河北区政府副区长、区科技局、4家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代表参加。政企交流活动代表到电科院天津市电力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参观电力电缆分实验室、储能分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分
2024年,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为我们指明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发布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公司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增长,能源协同优化需求呈现井喷之势,威胜信息将迎来新的行业契机
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软科技公司)聚焦“数字化技术支撑”“智能装备制造”两大核心业务,将前沿IT技术应用于全环节电网业务及企业运营管理。2024年初,鲁软科技公司和华为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进电力物联网建设及鸿蒙系统推广应用。近日,鲁软科技公司基于开源鸿蒙OpenHarmony研发的
为充分履行央企责任担当,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助力新兴产业、省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要求,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航企业工作启动会,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企业前行的关键驱动力,照亮了其在新时代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前行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为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部署,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在省公司数字化部的指导下,开展面向电力物联网场景的全面感知、高效协同智慧物联技术研究,实现海量感知终端设备统一接入、管控和应用,推动数据同源采集、互联互通。截至2024年年底,福建电网接入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6日,迦南智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浙江迦辰智电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拓展“光储充配一体化”投资与运营领域,旨在开发和运营高效的充电设施和储能系统,同时发展智能微电网业务,以响应国家政策。活动中,针对公司营收中单一客户占比较高的问题,公司表
4月16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表示,随着中国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发布等,中国技术和理念正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如何在南极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科学界的重要议题。”孙宏斌在
8月2日,太原理工大学召开干部教师会议,宣布省委省政府任职决定:孙宏斌同志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汤志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卫英慧,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出席会议,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省委人才办主任于鹏飞宣读任职文件。校党委书记沈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10日,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对省委研究拟任职干部予以公示。孙宏斌,男,汉族,1969年10月生,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拟任本科院校正职。孙宏斌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孙宏斌于1992年获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0月26日,太原理工大学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太原理工大学队员出征仪式,为即将奔赴南极的谷鹏飞、马泽楷两位博士研究生送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教授出席,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负责人与相关师生40余人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次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将有效候选人名单予以
近期,国家有关部委连续发布几个有关乡村振兴、充电桩下乡、促进光伏消纳和新型储能应用试点的政策文件,这些电力新基建负荷的共同交集点在配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配电网革命性升级改造,搭建未来配网的新形态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和电力新基建产业的关系乡村振兴是新一轮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线上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构建
当人生病时,医生借助医疗设备可查出病因,对症下药。如果低压配电台区“生病了”,如何发现和解决?7月18日,由江苏淮安金湖县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低压台区画像系统成功上线,这对农配网的健康运行,提高管理质效,提升农网项目储备精益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低压配电网被视为城市和农村电网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决策部署,打造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融合发展的新业态,6月23日,由山西省发改委、省能源局指导,太原理工大学牵头的“山西省能源互联网产学研联盟”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召开。
近日,教育部下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打造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以及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9大重点任务,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
4月24日,清华大学111周年诞辰之际,清华大学(电机系)-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零碳智慧园区虚拟电厂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举办揭牌仪式。港华智慧能源执行董事暨可再生能源营运总裁港华能源总经理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共同主任邱建杭、香港中华煤气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