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正文

金属极板“中国方案”获上海特等奖 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全功率驱动

2020-05-19 14:06来源:解放日报作者:俞陶然关键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天上午举行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15年研发,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上海治臻等企业合作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双极板。

这种采用“两板三场”结构设计的双极板是国际首创,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国产双极板串联层叠组成的车用电堆,功率为115千瓦,处于国际“领跑”地位,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全功率驱动。

“15年磨一剑”初心不改

“研发燃料电池的人要有情怀,在看不清市场前景的情况下,也不能放弃。”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来新民教授感慨道。燃料电池以氢气、空气中的氧气等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排放的是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业界普遍认为,加注氢气的燃料电池汽车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一种“终极形态”。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注时间很短,续航里程更长,环保性能更优。然而在各种新能源汽车中,燃料电池汽车的商用进程较慢,市场前景长期以来不太明晰。

早在2005年,来新民就开始带领团队研发燃料电池双极板。在“15年磨一剑”历程中,他们遇到过很多技术挑战,也一度因看不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而感到困惑,但他们选择了坚持,始终没有改变研究方向。

d73bf323be2e43eb8976a150555e5b19.png

从2017年起,中国、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相继发布了氢能发展规划。根据我国政府规划,到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百万辆规模。根据上海市政府规划,到2030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带动全国燃料电池产品多元化应用。

如何实现我国氢能蓝图、打造上海产业高地?研发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必由之路。作为核心部件,双极板占电堆体积的80%,承载着氢气场、氧气场、冷却液流场“三场”的传输和导电功能。在厚度仅为1毫米左右的金属双极板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流道,精度达到微米级,氢气、氧气、冷却液就在这些流道里传输,发生奇妙的电化学反应。近年来,日本、欧洲企业研制出钛合金双极板,取代了传统的石墨双极板。如果中国企业无法制造这种部件,国内汽车企业就只能依赖进口。

创新策源实现“两板三场”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秘诀是什么?来新民认为,基础研究的创新策源、与产业界合作的工程实践,是高校科研成功的两大法宝。

日本、欧洲企业生产的金属双极板都采用“三板三场”结构设计,即用阳极板、隔板、阴极板将氢气场、氧气场、冷却液流场隔开。能否简化这种结构,去掉隔板,改为“两板三场”?在研发早期阶段,交大团队提出了这一原创构想。“三块板的用料比较多,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分量也重,这样就会影响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特等奖项目第六完成人、上海治臻总经理蓝树槐博士解释说。

516ea6bb1c8c4431af1438dd7d25d972.png

为实现“两板三场”的构想,交大团队开展了持续数年的基础研究,提出“层越设计”等多个原创性理论,让氢气、氧气等气体从进口公用管道进入分配区后,能自行翻过流场,从而省去中间的隔板。经过三代12款双极板研发,“两板三场”结构不断改进,已得到充分的工程验证。目前,沪研双极板的厚度在1毫米以内,功率密度超过3千瓦/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材料方面,交大的技术路径也与众不同。日本、欧洲企业用钛合金取代传统的石墨,而我国缺钛,所以交大团队制定了“不锈钢+复合涂层”方案。经过多年摸索,他们发明了钛、铬、氮、碳等多元复合涂层,层数有二三十层之多,每一层的工艺各不相同。由于十分致密,复合涂层的厚度在100纳米以下,具有高耐蚀、高导电性能。经测试,其接触电阻和腐蚀电流显著优于国外先进涂层,还通过了车用5000小时寿命考核。

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交大团队从2009年起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合作,实施了连续5期的燃料电池技术攻关项目。2015年,国内第一辆采用金属双极板的燃料电池轿车在上汽问世。迄今为止,这个产学研合作团队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7件,申请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5件,编制国家标准13项。

教师辞职创业,推进产业化

交大团队创办企业,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化,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原因。2016年3月,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在临港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金属双极板研发与制造的企业。这家企业的天使投资来自上汽创投,交大将10件双极板核心专利转让给企业,让这些发明成果在产业化道路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作为公司总经理,蓝树槐曾是交大教师。为了全身心投入产业化工作,他没有选择停薪留职,而是辞去了交大工作。“办企业和做科研是两回事。”谈及自己的辞职创业,蓝树槐说,“如果我上午在交大上课,下午去公司办公,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在上海市科委和临港集团的持续支持下,上海治臻2017年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到50万片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属双极板供应商之一。冲压、焊接、涂层、密封、检验……在公司生产车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观看了整个生产流程,这些国产双极板已应用于国内10家整车制造企业。预计明年6月,第二条年产数百万片的生产线将建成,满足日益增长的燃料电池市场需求。

上海治臻成立后,交大团队培养的研究生也有了好去处。目前,公司有毕业于交大的4名博士和2名硕士。“我读研究生时,一直在研究金属双极板。”姜天豪博士告诉记者,“毕业后来治臻工作,让我实现了从学习到工作的无缝对接,立马就能学以致用。”据了解,公司将继续招聘来自各地高校的博士和硕士,扩充高水平研发队伍,为进一步提升金属双极板性能和开拓市场应用奠定基础。


原标题:金属极板“中国方案”获上海特等奖 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全功率驱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料电池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汽车查看更多>氢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