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2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7%。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2.1%,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2.4%,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3%,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2.2%,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3 2019年单位GDP能耗和重点领域综合能耗下降情况(%)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减煤替代和电能替代,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4 2017~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继续反弹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201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4。
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6,表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4年下降到0.29,2015年最终下降到0.14,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为0.43,2018年为0.5,2019年为0.54。
(数据来源:2018年之前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系计算所得)
图1-25 2010~201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六
能源发展趋势
2020年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和能源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8%,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6.8%。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能源领域复产增产势头良好,自3月末开始,全国日发电量、电网日调度发受电量均开始超过去年同期水平,4月份全国发电量已经转为正增长,电力需求逐步回升。
在此情况下,综合相关机构研究,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整体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能源生产平稳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
1.能源消费增速放缓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能源需求整体偏弱,消费同比下降。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钢铁和化工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合计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八成以上,合计增加值占三成左右)能源消费量下降3.2%,回落6.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能源消费量下降9.8%,回落10.8个百分点。初步核算,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8%。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环境和态势。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国内需求回暖,将拉动能源消费逐步反弹回升,但全年增速将有所放缓。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中电联等机构预测,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速2%左右。预计煤炭需求总体较为平稳,消费增速基本持平;由于交通运输受疫情影响严重,石油需求比2019年或有所下降;天然气消费量增速6.3%,消费增速放缓;2020年电力消费平稳增长,全社会用电量比2019年增长2%~3%。
2.能源供给平稳增长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总体平稳,能源生产恢复势头良好。原煤产量8.3亿吨,同比下降0.5%,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3月增长9.6%,扭转了1~2月的下降局面,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6.9个百分点;原油产量4857万吨,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483亿立方米,增长9.1%,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高速增长18.6%,拉动天然气产量增长6.0个百分点;发电158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8%,其中3月下降4.6%,降幅比1~2月收窄3.6个百分点,但从绝对量看,一季度发电量仍略高于2017~2019年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2020年,煤炭新增产能将进入新一轮集中释放期,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机构预测,全国煤炭市场将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态势,同时在西南、东北地区,结构性缺煤问题持续存在。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预计,2020年油气行业将继续大力推进增储上产,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投资仍将保持历史高位,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有望保持在10亿吨和7000亿立方米以上的较高水平。国内原油产量增至1.93亿吨,国内天然气产量1880亿立方米。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北、华中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
3.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能源消费继续保持清洁低碳化趋势。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比重有所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3.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在国际上,为缓解疫情的冲击,各国政府或将可再生能源、能效、氢能及碳捕获等清洁能源技术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清洁能源已是新经济增长点,关乎未来发展主动权、产业竞争力和能源安全。
2020年,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仍将是我国能源发展主方向,《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亦将可再生能源列为优先发展。2020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水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增速将继续领先,据中电联预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6%,比2019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将更趋清洁化。
4.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
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兴起,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倒逼了消费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显现出强劲生命力,同时也加快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产业和新生业态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的核心关键技术已获得更多突破,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更加经济高效,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海洋能和氢能的利用也已起步,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能源新业态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新型能源技术将加快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能源新生业态,能源产业将加速数字化升级。
节选自《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5月15日第18、19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7月以来,华中区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平衡紧张,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在7月7日达2.19亿千瓦,同比增长2.9%,今年首次创历史新高。截至10日,全网及四省用电负荷已累计7次创历史新高,河南、湖北、江西三省均两次创新高,分别达到8607、5612、3756万千瓦。华中省间电力互济交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您看,打开‘网上国网’APP,进入‘e起节电’页面,点击后就能成功报名参加活动啦!”7月9日,国网隆化县供电公司张三营镇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张三营集市开展迎峰度夏“e起节电”宣传推广活动。入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用电负荷连续升高。为引导广大居民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国网隆化县
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新模式,是构建新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11日消息,2025年1月至6月,广东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绿电指电力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其主要来源包括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在广东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省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785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
7月11日,中国华电金沙江上游巴塘水电站第三台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至此,巴塘水电站实现75万千瓦全容量投产发电,可实现年均发电量约34亿千瓦时。巴塘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
今夏迎峰度夏关键期,当2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沿着云霄直流输电系统、跨越经营区界限,从南方电网腹地直抵国家电网辖区的华东区域,我国电力市场制度性突破再下一城。这是《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复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电力中长期市场按月开市的首笔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浙江省规上外贸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较5月同比增速高1.4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发布《联合声明》后,用电增速达2.2%,较会谈前回升2个百分点,外贸企业运行总体稳进向好。2025年,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对浙江外贸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热点问答第一期之辅助服务。详情如下: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7月以来,华中区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平衡紧张,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在7月7日达2.19亿千瓦,同比增长2.9%,今年首次创历史新高。截至10日,全网及四省用电负荷已累计7次创历史新高,河南、湖北、江西三省均两次创新高,分别达到8607、5612、3756万千瓦。华中省间电力互济交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神华7月13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亿元至256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减少39亿元至59亿元,下降13.2%至20.0%。与经重述的上年同期数据相比,减少24亿元至44亿元,下降8.6%至15.7%。中国神华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随着各省纷纷出台136号文的落地细则,新能源电站将迎来全电量的市场化交易。这其中也包含分布式光伏电站,虽然小散凌乱,但新能源电站的身份不能被改变,所以全部上网电量也都要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交易的方式,本篇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双报与双不报根据136号文规定,新能源场站可以选择以报量报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近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海南交易市场2025年售电公司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本次评价内容包括售电公司的基础管理信息、客户服务信息、市场交易信息、财务经营信息和行为表现信息等五个方面。详情如下:
7月11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过渡期有关结算事项的通知》,规定6月1日至正式出台省级入市政策前过渡期电价政策。根据文件,6月1日前全容量投产的项目为存量项目,6月1日起(含)全容量投产的为增量项目。过渡期新能源存量项目继续执行现行价格政策及市场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11日消息,2025年1月至6月,广东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绿电指电力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其主要来源包括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在广东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省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785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最新消息!2025年1-6月,广东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绿电蹭蹭上涨的背后,为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普通人如何在“绿电”大风口下找到自己的参与方式?#x2193;#x2193;#x2193;新能源汽车,秒变充电宝让“绿电”更“稳”更“有力”除了正在建设的新能源储能站之外每辆新能源汽车都有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0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认为,综合考虑用电增长、电源电网投产等情况,以及气温等不确定性因素,预计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平衡态势。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至6%。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7月9日,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市电力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市累计发电量4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其中,火电累计发电量309.78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0.26%。火电中的公用电厂及自备电厂发电量分别为156.38亿千瓦时和143.7亿千瓦时(普拉特垃圾发电厂发电量0.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