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会议正文

数元电力俞庆:电力物联网在配用电服务领域的落地实践思考

2020-06-12 16:5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大会数字化电力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针对不同的场景,每一个场景里都有线上加线下,才能推动整个能源服务业务往用户侧落地,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不断循环和迭代。” 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庆在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第二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与电力物联网建设发展大会”上发表的观点。

专题直播:第二届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与电力物联网建设发展大会

俞庆.jpg

以下为发言实录:

俞庆: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面向合作伙伴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案,第一个云平台,第二个是现场的数字化,第三个是配用电服务业务咨询。

所谓的设备运维,大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首先把配电房或者配电柜给维护好,第二个阶段提智能配电柜,但再往下发展发现,把一个配电柜管好并不能帮用户解决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是由企业的配电系统带来的,实际上又有很多配电系统管理的问题,再往下是围绕配电系统优化服务。

随着综合能源服务开展以后,不仅要管理好配电系统,还要参与到交易,再到分布式光伏与分布式储能,企业内部的用能成本管理,所以会延伸到配用电智能管理的概念。

未来的配售用一体化是服务型综合能源的趋势

作为配用电服务方,第一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配电资产安全、可靠和优质的运营;第二个更好的帮助企业参与到交易服务过程中,在交易过程中如何实现需求响应等等;第三个围绕企业能量过程的优化。

在企业的配用电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第一个围绕设备资产的服务,中国过去20年制造业高速的增长,每家企业要开工必然有配电房,存量配电资产最保守的是2万亿,围绕这样一个存量的企业配电房,或者工业厂区的配电系统,每年的运行维护服务的市场应该超过1000亿。

很多企业不知道电费单由三项构成,一是电度电费,二是容量电费,三是力调电费,除了电费以外,99%的制造业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和电能质量问题,很多企业的配电系统运行比较粗放,有大量服务空间可以挖掘。所以我们要真正细分到每一个行业或者每一个场景里去。

我们认为用电企业以及服务方来说,配电物联有四个层面的需求,一是数字化,就是把现场的各种信号都连接上来;二是信息化,就是如何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比如设备运维、交易管理等;三是智能化,把设备物联的数据和人工业务数据结合,不断挖掘提质增效的机会,发现更多服务的可能性;四是体系化,一些企业提出要做全国化运作的综合能源服务或者配用电服务,这就涉及到一个体系化管理,这四个层面对物联都有不同的需求。

配用电对用电企业来说的根本价值,在于优化企业电力整体获得成本。很多企业认为电费就是用电成本,其实并不是这样,电费是一方面;还包括资产的折旧,资产的运营和维护,事故损失等。所以我们可以针对降低企业整体电力获得成本,去设计完整的服务套餐,比如优化人员的成本,提高电工的利用率,第二个配用电设备的运维和配电系统的优化,第三个是优化电费的支出。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些服务变成面向每家企业配用电服务的内容。

随着我们服务水平提高,以及客户服务的深入,运维的级别不断的提升,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类型的设备所需要的维护级别和重要性都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企业提出关键的电力设备,要做状态检修和预测性维护的阶段,这是电力物联网在设备管理层面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如何帮助企业从粗放的能源管理水平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这不仅仅是物联或者平台的层面,而是需要由浅入深的帮助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意识和水平。首先把能源作为物料,对能源使用进行计量,然后进行基本的管理,比如用能分析、能源事件管理,再往下基于这些能源过程做统计和分析的模型,进行量化的分析与考核。只有到这个阶段才能知道,哪一个班组能耗较高,哪一个工艺能耗较高等,再制定能耗指标,进行能耗和能效的提升和优化的工作。

在用电安全方面,现在很多的系统平台是政策驱动的,而不是客户价值驱动的,拿了政府补贴监控了参数就不管了。我们见过有一家企业每天有上百条的漏电电流的告警,但是对企业来说没有能力分析,这些告警是怎么生成的,跟不知道怎么处理。其实这个在国外来说是一个专门的配用电服务项目,叫做接地与绝缘系统检测与诊断优化,国内对于这块过去不重视,而国外有很多强制性的安全规范标准,所以未来需要从物联数据入手,然后进行诊断分析,最后通过缺陷流程去闭环消缺,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有很多朋友在聊,综合能源很难落地,个人认为是因为对客户需求不了解,离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一线太远,当我们真正走进客户现场,按行业、按客户类型、最后都会落地到不同的用电用能服务的具体场景里,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线上线下的协同服务。

昨天看阿里的中台资料,阿里云的专家介绍,阿里的数据中台上跑了上万个应用的场景,中台的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连接应用的场景越多中台能力越强。我大概列了一下,因为我们不断的在跑这些客户,比如医疗行业,有一个痛点是对于大型医疗设备所连接的配电回路上的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再比如大型数据中心,对于关键电气设备,比如UPS、开关等的状态监测与状态检修就有一定的需求,未来需要把每一个需求都变成场景,把场景都连接到平台上,平台才能有生命力。

我这里分享一个场景化服务的案例。我们曾经帮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它已经是按最大需量计费,但我们经过平台功能的分析,企业最大需量的构成,总共有15台水泥磨机同时启动,这是它最大需量的主要构成,然后我们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球磨机的启动完全可以错峰,所以给这家企业做了一个很简单的,每间隔十五分钟开三到五台,然后下个月总的电费节约了10%。

对用电管理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减少负荷同时率以降低最大需量,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理论,但是实际工作中真正意义上把这件事做到落地的并不多。这是一个平台功能吗?其实平台需量分析功能并不复杂,但是如果没有线下的服务团队,没有真正有心的帮他做这些数据的查看、跟踪和分析,就看不到这样的机会。所以很多企业用电用能的产品功能,从技术上看都很简单,但没有用心的去落地。

电力物联最核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全景,第二个是低成本。全景就是把企业用电用能的各种现场信号都能进行采集和汇总,另外采集的成本要尽量的降低。当你采集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你的后台应用才会很强壮。

电力物联和平台开发,分为几个层面,每个层面上要真正做好,其实有很多技术陷井,我们是一步步把这个坑踩过来的。最底层是感知层的多采集,能否把现场各种信号都采集上来,第二是网关层多兼容,电网公司过去做用电信息采集,采集设备和规约都是由电网公司定的,但到表后采集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是五花八门的,有机械表、有原有的智能表、有自动化终端,有各种现场的系统,你能否实现多方面的兼容。物联层面要实现高性能,海量并发毫秒级的数据采集通信。中台层面需要沉淀数据模型和业务模型,当连接的场景越多中台能力才会越来越多的积累;再往上是应用层面的插件式、APP化的应用,每一个层面对企业来说都要投资大量的资源进行研究,所以要做一个开放能力的,多应用融合的云平台是非常难的事情。

最后是电力物联的关键问题,谁支付数字化的成本。电力物联已经谈很多年,在电网侧是电网公司大规模的数字化投入,每个省每年几亿、几十亿的数字化投入跨越了数字化壁垒。但在用户侧谁花这个钱帮用户做电力物联,很多用户不愿花这个钱,那么这里就需要低成本,而且需要有商业模式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滚动式的去落地。

第一个初期的投资肯定不能特别高,尽量减少初期的数字化的成本,我不鼓励企业一上来就装几百几千块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去安装一定的数字化装置,而且需要考虑第一年服务的收入就能把前期数字化的成本给盖住,这样能结合服务去积累一部分数据资源,这就叫做业务数据化。

另一个环节是数据业务化,很多人觉得数据很有价值,但也说不上有多少价值,觉得以后可能会变现。其实B端的数据一定是在分享和生态中才能发挥价值,但是不是要等着数据变现,而是要深入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在数据分析中不断去寻找后续服务的机会,比如这个企业有电能质量问题,那个企业有谐波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去抓取机会,这叫数据业务化。

最后分享下我的观点,企业服务领域的配用电服务,要有现场的服务,要有平台,要有数据,针对不同的场景,每一个场景里面都有线上加线下,才能推动整个能源服务业务往用户侧落地,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不断循环和迭代。光有平台,不考虑客户现场的需求,功能做再多也没用,所以需要大平台,小迭代的去落地。

非常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如需转载请完整转载全文不允许删减)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综合能源服务大会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电力物联网查看更多>